訂閱比例≥50%可正常閱讀, 否則需延遲三日,補足可立看
她看眾人那反應, 還以為倭寇已經打進來了,但城中也隻有惶遽四散的百姓,並未見倭寇入城的跡象,倒是有幾隊軍牢在安撫疏散人叢。
走到半路,馬車忽停,丫鬟春砂下去問了狀況,回來報說謝家的表少爺在外頭,欲前來拜見。
徐氏才擺手說不見, 就聽謝景的聲音自外麵傳來:“姑母, 小侄知曉一些城中狀況,可說與姑母知悉。”
謝景話音方落,就聽得顧同甫的聲音響起,似乎是在與謝景對話。
不一時, 謝景來到馬車車窗外,隔著簾子向內中幾位女眷敘禮後, 隨即略陳了目下境況。
原來,倭寇並未攻到杭州城外,但倭寇而今在距杭州府不遠的長安鎮外。如今杭州府城已閉城戒嚴, 但北麵武林門外郊關四鄉百姓為求庇護, 正聚集武林門外請求入杭州府城避難, 人數眾多, 約有十萬之眾。
武林門提學副使倪宏圖開門迎納, 如今杭州府城內湧入大量城郊百姓,消息傳到錢塘縣這邊,便引發了驚慌。
顧雲容麵色微沉,掀起簾子問道:“倪宏圖是否未經上峰準許擅開城門?”
謝景有些時日未見到顧雲容了,如今一見之下便是一怔。
施了淡妝換了新衣的顧雲容,越發光彩照人。
“我亦不甚知曉,”謝景搖頭說罷,見顧雲容要放下簾子,又忙道,“不過災民已開始往本縣疏導,我約略知曉路況,我給你們帶路。”
顧雲容道了句“多謝表哥解答”。落下簾子,她轉向徐氏:“表哥之言,父親母親拿主意便好。”言訖,坐回自己的位子,陷入思考。
若杭州府這邊有桓澈調度的話,那麽倒是無虞,隻盼倪宏圖此舉不會惹來麻煩。正好於思賢的事解決了,長安鎮外頭興許是他在守著。
顧雲容暗暗歎息,國朝國大民眾,就這樣還在倭寇手裏屢吃敗仗,這裏頭的問題大了去了。但願桓澈能在浙江多盤桓一陣子,大刀闊斧斬除積弊,不然倭寇這顆毒瘤還不知何時才能除掉。
大半月之後,顧雲容自顧同甫口中得知,倭寇已被打退至乍浦的灘塗附近。
雖算是打了個勝仗,但桓澈卻是在海寧縣衙大發雷霆,嚇得當地屬官士紳伏跪滿地。
據說是因為當地鄉紳因著一己之私,險致海寧縣淪陷。
顧雲容大致明白是怎麽回事,越發覺得桓澈不能離開浙江。他頂著親王和欽差的雙重身份,有頭腦有魄力,再沒人比他更適合來操這把刀。
顧同甫見倭寇已被打退,便又打起了擺宴擇婿的主意。徐氏也覺著這事宜早不宜遲,夫妻兩個這兩日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
顧雲容隻是聽之任之。她前世未留意過她的其餘表兄,若這回能發現個合適的倒也好。
眼下正值梅雨季,外頭的天不是正在下雨就是準備下雨,太陽極少露臉。顧雲容頭先因著杭州府城戒嚴,近一月都沒出過門,思及回頭定親了說不得出門更加不易,於是她趁著徐氏帶著丫鬟忍冬出去采買胭脂水粉的機會,央徐氏將她一並帶上。
顧家住的巷子附近就有一溜鋪子,因此一行人俱是步行。
由於外頭到處都是積水,不能太講究,顧雲容便穿了一雙舊的高底繡花靴出來踏水。她一頭與徐氏笑著說話,一頭步子輕快地慢慢挑揀物件。
然而出了胭脂鋪子不多遠,她就忽地停了步。
徐氏詫異問她怎麽了,她僵了須臾,哭喪著臉道:“我的……鞋子似乎壞了。”
她這雙鞋子穿了兩三年,舊得都已有些褪色,但因鞋底是木製的,結實耐穿,江南又雨水多,她便習慣踏著這雙鞋出來踩水,誰想到今日這靴子的鞋底竟脫了小半邊……
她左邊那隻靴子的後半邊已經脫開了,她隻要一抬腳走路,後半邊鞋底就會一掉一掉的……
她的裙幅又不夠長,根本無法遮擋住。
徐氏明了了狀況之後,忖量一回,交代忍冬回家去,讓小廝將騾子套上,駕車來接,她們就在原地等著。
忍冬答應一聲,領命去了。
忍冬前腳才走,天上便又飄起了雨。徐氏手裏隻有一把傘,其餘兩把讓忍冬順手帶走了,誰知道竟這麽巧。
雨勢越來越大,一把傘遮不住兩個人,徐氏無奈之下隻好攙著女兒到商鋪屋簷下避雨。
握霧無意間瞥見這一幕,小聲對一旁的拏雲道:“你看那是不是顧姑娘?”隔著雨幕看不真切,他也不能確定。
拏雲仔細瞧了片刻,揚聲道:“還真是顧姑娘,一旁那位看著像是顧家夫人。”
握霧捂了捂耳朵,正想說你喊那麽大聲作甚,就見自家殿下目光轉了過來。
夏日的陣雨暴成瓢潑之勢也隻是轉瞬之間的事。雨借風勢,傘有同於無,顧雲容的衣裙霎時淋濕,母女兩個預備入店避雨,但門口的夥計好像不答應。
桓澈盯著看了少頃,忽道:“先前那件事若論起功來,那顧家幺女也有一份,眼下倒可給她行個方便,算是酬答。”
拏雲深以為然:“公子英明!”心裏卻道,想請人過來還非要拐個彎。
顧雲容竭力撐傘遮擋風雨,正自瑟瑟,一抬頭就見撐傘而來的握霧來邀她們去斜對麵的茶館避雨。
顧雲容循著他所指看去,雖則雨大看不真切,但她勉強認出了這是她家附近一家大茶肆,出了名的高雅去處。
這地方是不會讓她們這樣一身狼狽的客人入內的,何況顧雲容並不想跟桓澈打照麵。
握霧仿似根本未聽到顧雲容母女的推辭,不知打哪裏叫來了兩個女子幫忙,一路連攙帶架將她們拉到了茶肆門口。
顧雲容因著鞋子的緣故,有苦說不出。正好有夥計上來阻攔,說是她們鞋上沾著泥水,衣緣也往下淌水,入內會弄髒地麵。
她剛要順勢告辭,左右這雨來得快去得也快,誰知握霧一把揮開那夥計,看也不看,便將一個茄袋甩手扔給了一旁管事模樣的堂官,帶著顧雲容等人呼嘯而去。
那堂官直至幾個人影消失才回神。打開茄袋一看,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
整整十兩的二七寶銀,成色比細絲紋銀都要高!不僅如此,連那裝著銀子的茄袋也是上好的南京紵緞製成的,上頭那花樣的繡法他見都沒見過。
觀者皆抽氣不已。
顧雲容問過才知,那兩個將她們攙來的女子是桓澈命握霧臨時尋來的,俱是茶肆裏專司唱曲兒的。兩女與幾個夥計一道忙活著,給她們母女兩個搬來了熏爐,烘幹了衣裳,這便出去複命去了。
等雅間裏的閑雜人等退出去後,徐氏便開始審問顧雲容是誰幫她們解圍。
顧雲容對於桓澈的舉動也頗為費解,但不論如何,在桓澈首肯之前她不能擅自暴露他的身份,所以她隻是說興許是家中哪門遠房親戚,隻是人家記得她們,她們不記得人家。
等兩人收拾得差不多了,便被引去拜見桓澈。
顧雲容頭先以為就要那麽濕著去見桓澈,她穿得單薄,雨水洇濕了胸前那一塊衣料,她方才幾乎一直抱著胸。要就那樣站在桓澈跟前,以他那個目力,怕是連她內裏穿了什麽顏色的抹胸都一目了然……還好把衣裳烘幹了。
但她不好管人借鞋子,便隻好硬著頭皮穿著那雙壞掉的繡花靴入內。
桓澈聽見外頭的動靜,竟然感到心底有不可抑製的雀躍湧動。
雖然算起來沒幾日,但他感到仿佛已經闊別許久了。
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抬頭望去。
入目就瞧見一月未見的少女深深埋首,一步一蹭地挪到距他三尺開外的地方,然後就長在那裏一樣,死活不肯再往前挪,看也不看他,在徐氏敘禮後,僵硬地屈身行禮道了萬福。
桓澈明顯感受到了她言行之中的疏離。
他甚至覺得她在有意躲著他。
他可是清楚記得,顧同甫還沒被放出來那會兒,她膽子大得很,屢屢偷覷他不說,還跑來探病,連他鬥紙鳶輸了,她都會跑上來溫聲軟語地安撫他。
這才過去幾日,她對他的態度就大不同了。
他瞬間覺得滿腔熱情被澆了一盆冷水。
一種十分微妙的失落受挫感。
桓澈在她瑩白細嫩的脖頸上盯了一下,驟然按下茶盞。
那“咚”的一聲在靜謐的室內有些紮耳。拏雲與握霧互看一眼,殿下這是生氣了?
桓澈起身客氣還禮,命人給徐氏母女看座。
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揖禮,由他做來,便如流水行雲,遍身風流。偏他容色端雅,舉動貴介,不過一個基本禮節,徐氏竟覺自己生受不起,
她端量桓澈一回,又環視周遭,越發摸不著頭腦。
這家茶肆她隻零星來過一兩回,尋常隻去左近那些小茶館。這家茶肆四時賣奇茶異湯,雅間裏插時新花卉,懸名人字畫,來此的客人多是出手闊綽的主兒,眼前這個少年衣著雖不張揚,但那穿的戴的怎麽看也不是平常人用得起的,還有那舉手投足間的氣度,一般百姓家裏可教養不出這般的雅人深致。
顧家何時有這樣的親戚?隻有一個沾些親故的沈家勉強能有這般派頭。
徐氏心頭一震,她聽說沈家的人前陣子來了浙江……
徐氏委婉詢問桓澈身份,並再三對於他的援手表示感謝。桓澈卻是有些神思不屬,隻道是就手兒行個方便而已,不必知曉他的身份。
顧雲容在一旁如坐針氈。她急等著回家更衣換鞋,外頭的雨已經小了,可以撐傘回去了。可徐氏此刻倒仿似無甚還家的意思,竟是與桓澈談起天來。
顧雲容接連朝徐氏打眼色,可眼看著徐氏要轉過臉了,桓澈就挑起一句話拉走徐氏的注意力。每次皆是如此,顧雲容簡直都懷疑他是故意的。
顧雲容使眼色使到抽筋都沒能喚起徐氏的注意,又見徐氏似乎對桓澈印象頗好,咬牙暗誹長得好就是沾光,隻要願意,隨時隨地都能成為婦女之友。
徐氏說話間感到一陣涼風夾著雨點灌入,忍不住看了雅間的窗子一眼。其實自打她進來就想問為何不關窗,難道下雨開窗是近來時興的什麽雅事?
桓澈暗暗瞥了顧雲容幾眼,卻見她目不斜視,根本不往他這裏看,正莫名氣悶,聽見徐氏後頭的話,忽而轉頭:“夫人說,顧大人不日將治酒宴客慶賀平反昭雪?”
顧雲容見他頓了一頓,以為是要說什麽,但他隻是跟顧同甫夫婦道了擾,便回身離去。
她回屋略一琢磨,就明白了青黛方才那番話的意思。
青黛是讓她回去就拆看這錦盒,而且不要讓別人過手,一定要在無人處看。
顧雲容踟躕片刻,把房門關了,帶著幾分好奇慢慢拆開錦盒,瞧見裏麵的東西便是一怔。
錦盒裏躺著一雙羊皮金緝的雲頭山鴉高底靴。
上頭走線細密工整,雲頭山鴉靈動精巧,靴麵竟像是用的妝花緞,邊緣以羊皮金滾邊。
不過最奢華的可能要屬靴底。
靴底是用上等檀木製成的,底下雕鑿繁複花紋,內嵌香料,輕輕晃動便覺清雅馥馥香氣撲鼻而來。靴底四周還以精綾圍纏,結實又精致。
穿著這雙鞋行路便是真正的步步生香。
這是吳地十分流行的女鞋樣式,顧雲容先前一直都想要一雙,但這種鞋子求的就是“精致”二字,必須用上等的布料木材和香料來製作,否則香氣刺鼻式樣簡陋,隻會穿出一股廉價感。
但因造價昂貴,她一直也沒舍得買。
可他怎麽知道她喜歡這種鞋子,而且送這種貼身之物是不是有點……
顧雲容坐到床畔試了試,驚奇地發現這鞋子竟然還挺合腳的。
他怎知她穿多大鞋子的?
他送這個,難道是因為那日在茶肆看到她的鞋子壞掉了?
顧雲容以為桓澈是因為不想讓人知道他送的是鞋子才弄得神神秘秘的,但將鞋子放回去時發現那錦盒裏墊的紅綢之下竟壓了一張字條。
上書兩行行草:明日未時正,桃花橋見。落款是桓澈的封號。
字跡飄若遊雲,矯如驚龍,確實是出自桓澈之手無疑。
顧雲容此刻心裏的淩亂無法言表。
她又想起桓澈今日親臨之事。
桓澈若是有什麽東西要給她看,可用的法子實在太多了,完全沒必要親自跑一趟。
那麽他親臨會不會是一種變相施壓?
她需要好好思量一下這件事。
翌日午時,顧雲容用罷午飯,猶豫再三,跟徐氏說她去附近鋪子裏買幾朵絹花,便帶著秋棠出門了。
她特意早早出了門。因為她不知道桓澈具體何時會到,而她想早些回家。
隻是她才在桃花橋下站定,轉眼的工夫就看到謝景立在她身後不遠處,正朝她走來。
桓澈坐到前往桃花橋的馬車裏就開始梳理思緒。
在海寧縣那晚他有些話沒能說出口,總是如鯁在喉。
其實在發現自己很可能會錯意時,他就已經心生退意了。這些日子以來他想了很多,他原本就是與旁人不同,日常起居都需要格外注意,身邊隨侍之人也都是經過他嚴格遴選的。
尋常人根本無法理解他的感受與作為。
原本他想著顧雲容是他這些年來難得遇見的願意接受的姑娘,她又真心喜歡他,而且她瞧著也是個機靈人,他回京之後首先要麵對的就是選妃,顧雲容雖則出身不顯,但他自然有法子讓父皇答應這樁婚事。
但現在發現實則是個誤會。
說是心生退意,但又實在不甘心,他這些時日因著這件事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可真要去爭去搶,他又顧慮頗多。
他多少年都不曾如眼下一般在一樁事上委決不下。
他昨日去顧家其實是意氣之舉。那個錦盒原本是打算假借旁人之名交給顧雲容的,但他走到顧家巷子口,隱隱聽見裏頭的熱鬧人聲,又鬼使神差地拐了進去。
但是當真見到顧雲容,他又發覺說話多有不便,所以隻是將錦盒給了顧雲容。
他相信顧雲容能明白青黛的暗示,並無其他緣由,他就是這樣肯定。他總覺他跟顧雲容有著某種幹係,不然他不會有這份莫名的篤定。
桃花橋位於城外,位置較偏,再過兩三個時辰又要關閉城門了,故此一路行來人煙漸少。
桓澈在將至地方時,想看看顧雲容可到了,結果舉目一望,卻遠遠看到桃花橋下立了三個人,定睛一看,原是顧雲容與秋棠,還有一個男人。
那男人他還見過。
顧雲容估摸著桓澈快來了,但她還沒跟謝景掰扯清楚,實是有些急了,再度催促謝景離開。
她是不得不來見桓澈,但她打算速戰速決,她總不能讓桓澈等著她跟謝景掰扯完。
她方才還以為是偶遇,誰想到謝景竟是跟著她過來的,還硬要問她來此作甚,她隻道是即將離開錢塘縣,心中不舍,想再看看這裏的一草一木。
謝景嘴唇翕動半晌,終究是言語艱澀。
沉默少頃,他道:“我才考罷秋闈,若是得中,明年就要上京趕考春闈。你又要搬去徽州,我們往後怕是……”
顧雲容暗歎,顧嘉彥也是才考罷秋闈,還不知結果如何,前世是沒有中的,今生不知能否好些。
“我早與表哥說過,我們沒有做夫妻的緣分。預祝表哥金榜題名,將來得遇……”
“我會等著你,”謝景打斷她的話,微微低頭,“等你成婚了,我就死心。你若有事,隻管來找我。我這段時日要潛心念書,但還是想去送送你。今日過來,是因許久未見,想看上你一眼,並非有意查探你的蹤跡,望你莫惱。”
謝景牢牢盯著她:“我一直都記得你的生辰的,昨日原本想去為你慶賀,但思來想去,擔心姑母與姑父瞧見我掃興,這便未去。不過,我為你預備了禮物。”
謝景說著話,就從懷裏摸出一個紅木匣子遞到顧雲容麵前。
握霧遠遠瞧見謝景的舉動,忍不住瞄了殿下一眼。
殿下方才看到謝景之後就下令停車,然後冷著臉盯著顧姑娘和謝景緘默不語,也不知在想什麽。
握霧覺得沉默的殿下更可怖,轉頭看向拏雲。拏雲麵無表情,隻是衝他搖了搖頭,示意他這個時候不要跟殿下搭話。
握霧又將目光轉向桃花橋下,但見顧姑娘與謝景僵持片刻,便讓秋棠收下了謝景遞來的那個匣子。
握霧也知謝景從前是顧雲容的未婚夫,見狀暗暗心驚,殿下此刻手裏要是有家夥,還不提著大刀衝上去?
又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工夫,謝景才與顧雲容拜別離去。
她看眾人那反應, 還以為倭寇已經打進來了,但城中也隻有惶遽四散的百姓,並未見倭寇入城的跡象,倒是有幾隊軍牢在安撫疏散人叢。
走到半路,馬車忽停,丫鬟春砂下去問了狀況,回來報說謝家的表少爺在外頭,欲前來拜見。
徐氏才擺手說不見, 就聽謝景的聲音自外麵傳來:“姑母, 小侄知曉一些城中狀況,可說與姑母知悉。”
謝景話音方落,就聽得顧同甫的聲音響起,似乎是在與謝景對話。
不一時, 謝景來到馬車車窗外,隔著簾子向內中幾位女眷敘禮後, 隨即略陳了目下境況。
原來,倭寇並未攻到杭州城外,但倭寇而今在距杭州府不遠的長安鎮外。如今杭州府城已閉城戒嚴, 但北麵武林門外郊關四鄉百姓為求庇護, 正聚集武林門外請求入杭州府城避難, 人數眾多, 約有十萬之眾。
武林門提學副使倪宏圖開門迎納, 如今杭州府城內湧入大量城郊百姓,消息傳到錢塘縣這邊,便引發了驚慌。
顧雲容麵色微沉,掀起簾子問道:“倪宏圖是否未經上峰準許擅開城門?”
謝景有些時日未見到顧雲容了,如今一見之下便是一怔。
施了淡妝換了新衣的顧雲容,越發光彩照人。
“我亦不甚知曉,”謝景搖頭說罷,見顧雲容要放下簾子,又忙道,“不過災民已開始往本縣疏導,我約略知曉路況,我給你們帶路。”
顧雲容道了句“多謝表哥解答”。落下簾子,她轉向徐氏:“表哥之言,父親母親拿主意便好。”言訖,坐回自己的位子,陷入思考。
若杭州府這邊有桓澈調度的話,那麽倒是無虞,隻盼倪宏圖此舉不會惹來麻煩。正好於思賢的事解決了,長安鎮外頭興許是他在守著。
顧雲容暗暗歎息,國朝國大民眾,就這樣還在倭寇手裏屢吃敗仗,這裏頭的問題大了去了。但願桓澈能在浙江多盤桓一陣子,大刀闊斧斬除積弊,不然倭寇這顆毒瘤還不知何時才能除掉。
大半月之後,顧雲容自顧同甫口中得知,倭寇已被打退至乍浦的灘塗附近。
雖算是打了個勝仗,但桓澈卻是在海寧縣衙大發雷霆,嚇得當地屬官士紳伏跪滿地。
據說是因為當地鄉紳因著一己之私,險致海寧縣淪陷。
顧雲容大致明白是怎麽回事,越發覺得桓澈不能離開浙江。他頂著親王和欽差的雙重身份,有頭腦有魄力,再沒人比他更適合來操這把刀。
顧同甫見倭寇已被打退,便又打起了擺宴擇婿的主意。徐氏也覺著這事宜早不宜遲,夫妻兩個這兩日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
顧雲容隻是聽之任之。她前世未留意過她的其餘表兄,若這回能發現個合適的倒也好。
眼下正值梅雨季,外頭的天不是正在下雨就是準備下雨,太陽極少露臉。顧雲容頭先因著杭州府城戒嚴,近一月都沒出過門,思及回頭定親了說不得出門更加不易,於是她趁著徐氏帶著丫鬟忍冬出去采買胭脂水粉的機會,央徐氏將她一並帶上。
顧家住的巷子附近就有一溜鋪子,因此一行人俱是步行。
由於外頭到處都是積水,不能太講究,顧雲容便穿了一雙舊的高底繡花靴出來踏水。她一頭與徐氏笑著說話,一頭步子輕快地慢慢挑揀物件。
然而出了胭脂鋪子不多遠,她就忽地停了步。
徐氏詫異問她怎麽了,她僵了須臾,哭喪著臉道:“我的……鞋子似乎壞了。”
她這雙鞋子穿了兩三年,舊得都已有些褪色,但因鞋底是木製的,結實耐穿,江南又雨水多,她便習慣踏著這雙鞋出來踩水,誰想到今日這靴子的鞋底竟脫了小半邊……
她左邊那隻靴子的後半邊已經脫開了,她隻要一抬腳走路,後半邊鞋底就會一掉一掉的……
她的裙幅又不夠長,根本無法遮擋住。
徐氏明了了狀況之後,忖量一回,交代忍冬回家去,讓小廝將騾子套上,駕車來接,她們就在原地等著。
忍冬答應一聲,領命去了。
忍冬前腳才走,天上便又飄起了雨。徐氏手裏隻有一把傘,其餘兩把讓忍冬順手帶走了,誰知道竟這麽巧。
雨勢越來越大,一把傘遮不住兩個人,徐氏無奈之下隻好攙著女兒到商鋪屋簷下避雨。
握霧無意間瞥見這一幕,小聲對一旁的拏雲道:“你看那是不是顧姑娘?”隔著雨幕看不真切,他也不能確定。
拏雲仔細瞧了片刻,揚聲道:“還真是顧姑娘,一旁那位看著像是顧家夫人。”
握霧捂了捂耳朵,正想說你喊那麽大聲作甚,就見自家殿下目光轉了過來。
夏日的陣雨暴成瓢潑之勢也隻是轉瞬之間的事。雨借風勢,傘有同於無,顧雲容的衣裙霎時淋濕,母女兩個預備入店避雨,但門口的夥計好像不答應。
桓澈盯著看了少頃,忽道:“先前那件事若論起功來,那顧家幺女也有一份,眼下倒可給她行個方便,算是酬答。”
拏雲深以為然:“公子英明!”心裏卻道,想請人過來還非要拐個彎。
顧雲容竭力撐傘遮擋風雨,正自瑟瑟,一抬頭就見撐傘而來的握霧來邀她們去斜對麵的茶館避雨。
顧雲容循著他所指看去,雖則雨大看不真切,但她勉強認出了這是她家附近一家大茶肆,出了名的高雅去處。
這地方是不會讓她們這樣一身狼狽的客人入內的,何況顧雲容並不想跟桓澈打照麵。
握霧仿似根本未聽到顧雲容母女的推辭,不知打哪裏叫來了兩個女子幫忙,一路連攙帶架將她們拉到了茶肆門口。
顧雲容因著鞋子的緣故,有苦說不出。正好有夥計上來阻攔,說是她們鞋上沾著泥水,衣緣也往下淌水,入內會弄髒地麵。
她剛要順勢告辭,左右這雨來得快去得也快,誰知握霧一把揮開那夥計,看也不看,便將一個茄袋甩手扔給了一旁管事模樣的堂官,帶著顧雲容等人呼嘯而去。
那堂官直至幾個人影消失才回神。打開茄袋一看,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
整整十兩的二七寶銀,成色比細絲紋銀都要高!不僅如此,連那裝著銀子的茄袋也是上好的南京紵緞製成的,上頭那花樣的繡法他見都沒見過。
觀者皆抽氣不已。
顧雲容問過才知,那兩個將她們攙來的女子是桓澈命握霧臨時尋來的,俱是茶肆裏專司唱曲兒的。兩女與幾個夥計一道忙活著,給她們母女兩個搬來了熏爐,烘幹了衣裳,這便出去複命去了。
等雅間裏的閑雜人等退出去後,徐氏便開始審問顧雲容是誰幫她們解圍。
顧雲容對於桓澈的舉動也頗為費解,但不論如何,在桓澈首肯之前她不能擅自暴露他的身份,所以她隻是說興許是家中哪門遠房親戚,隻是人家記得她們,她們不記得人家。
等兩人收拾得差不多了,便被引去拜見桓澈。
顧雲容頭先以為就要那麽濕著去見桓澈,她穿得單薄,雨水洇濕了胸前那一塊衣料,她方才幾乎一直抱著胸。要就那樣站在桓澈跟前,以他那個目力,怕是連她內裏穿了什麽顏色的抹胸都一目了然……還好把衣裳烘幹了。
但她不好管人借鞋子,便隻好硬著頭皮穿著那雙壞掉的繡花靴入內。
桓澈聽見外頭的動靜,竟然感到心底有不可抑製的雀躍湧動。
雖然算起來沒幾日,但他感到仿佛已經闊別許久了。
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抬頭望去。
入目就瞧見一月未見的少女深深埋首,一步一蹭地挪到距他三尺開外的地方,然後就長在那裏一樣,死活不肯再往前挪,看也不看他,在徐氏敘禮後,僵硬地屈身行禮道了萬福。
桓澈明顯感受到了她言行之中的疏離。
他甚至覺得她在有意躲著他。
他可是清楚記得,顧同甫還沒被放出來那會兒,她膽子大得很,屢屢偷覷他不說,還跑來探病,連他鬥紙鳶輸了,她都會跑上來溫聲軟語地安撫他。
這才過去幾日,她對他的態度就大不同了。
他瞬間覺得滿腔熱情被澆了一盆冷水。
一種十分微妙的失落受挫感。
桓澈在她瑩白細嫩的脖頸上盯了一下,驟然按下茶盞。
那“咚”的一聲在靜謐的室內有些紮耳。拏雲與握霧互看一眼,殿下這是生氣了?
桓澈起身客氣還禮,命人給徐氏母女看座。
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揖禮,由他做來,便如流水行雲,遍身風流。偏他容色端雅,舉動貴介,不過一個基本禮節,徐氏竟覺自己生受不起,
她端量桓澈一回,又環視周遭,越發摸不著頭腦。
這家茶肆她隻零星來過一兩回,尋常隻去左近那些小茶館。這家茶肆四時賣奇茶異湯,雅間裏插時新花卉,懸名人字畫,來此的客人多是出手闊綽的主兒,眼前這個少年衣著雖不張揚,但那穿的戴的怎麽看也不是平常人用得起的,還有那舉手投足間的氣度,一般百姓家裏可教養不出這般的雅人深致。
顧家何時有這樣的親戚?隻有一個沾些親故的沈家勉強能有這般派頭。
徐氏心頭一震,她聽說沈家的人前陣子來了浙江……
徐氏委婉詢問桓澈身份,並再三對於他的援手表示感謝。桓澈卻是有些神思不屬,隻道是就手兒行個方便而已,不必知曉他的身份。
顧雲容在一旁如坐針氈。她急等著回家更衣換鞋,外頭的雨已經小了,可以撐傘回去了。可徐氏此刻倒仿似無甚還家的意思,竟是與桓澈談起天來。
顧雲容接連朝徐氏打眼色,可眼看著徐氏要轉過臉了,桓澈就挑起一句話拉走徐氏的注意力。每次皆是如此,顧雲容簡直都懷疑他是故意的。
顧雲容使眼色使到抽筋都沒能喚起徐氏的注意,又見徐氏似乎對桓澈印象頗好,咬牙暗誹長得好就是沾光,隻要願意,隨時隨地都能成為婦女之友。
徐氏說話間感到一陣涼風夾著雨點灌入,忍不住看了雅間的窗子一眼。其實自打她進來就想問為何不關窗,難道下雨開窗是近來時興的什麽雅事?
桓澈暗暗瞥了顧雲容幾眼,卻見她目不斜視,根本不往他這裏看,正莫名氣悶,聽見徐氏後頭的話,忽而轉頭:“夫人說,顧大人不日將治酒宴客慶賀平反昭雪?”
顧雲容見他頓了一頓,以為是要說什麽,但他隻是跟顧同甫夫婦道了擾,便回身離去。
她回屋略一琢磨,就明白了青黛方才那番話的意思。
青黛是讓她回去就拆看這錦盒,而且不要讓別人過手,一定要在無人處看。
顧雲容踟躕片刻,把房門關了,帶著幾分好奇慢慢拆開錦盒,瞧見裏麵的東西便是一怔。
錦盒裏躺著一雙羊皮金緝的雲頭山鴉高底靴。
上頭走線細密工整,雲頭山鴉靈動精巧,靴麵竟像是用的妝花緞,邊緣以羊皮金滾邊。
不過最奢華的可能要屬靴底。
靴底是用上等檀木製成的,底下雕鑿繁複花紋,內嵌香料,輕輕晃動便覺清雅馥馥香氣撲鼻而來。靴底四周還以精綾圍纏,結實又精致。
穿著這雙鞋行路便是真正的步步生香。
這是吳地十分流行的女鞋樣式,顧雲容先前一直都想要一雙,但這種鞋子求的就是“精致”二字,必須用上等的布料木材和香料來製作,否則香氣刺鼻式樣簡陋,隻會穿出一股廉價感。
但因造價昂貴,她一直也沒舍得買。
可他怎麽知道她喜歡這種鞋子,而且送這種貼身之物是不是有點……
顧雲容坐到床畔試了試,驚奇地發現這鞋子竟然還挺合腳的。
他怎知她穿多大鞋子的?
他送這個,難道是因為那日在茶肆看到她的鞋子壞掉了?
顧雲容以為桓澈是因為不想讓人知道他送的是鞋子才弄得神神秘秘的,但將鞋子放回去時發現那錦盒裏墊的紅綢之下竟壓了一張字條。
上書兩行行草:明日未時正,桃花橋見。落款是桓澈的封號。
字跡飄若遊雲,矯如驚龍,確實是出自桓澈之手無疑。
顧雲容此刻心裏的淩亂無法言表。
她又想起桓澈今日親臨之事。
桓澈若是有什麽東西要給她看,可用的法子實在太多了,完全沒必要親自跑一趟。
那麽他親臨會不會是一種變相施壓?
她需要好好思量一下這件事。
翌日午時,顧雲容用罷午飯,猶豫再三,跟徐氏說她去附近鋪子裏買幾朵絹花,便帶著秋棠出門了。
她特意早早出了門。因為她不知道桓澈具體何時會到,而她想早些回家。
隻是她才在桃花橋下站定,轉眼的工夫就看到謝景立在她身後不遠處,正朝她走來。
桓澈坐到前往桃花橋的馬車裏就開始梳理思緒。
在海寧縣那晚他有些話沒能說出口,總是如鯁在喉。
其實在發現自己很可能會錯意時,他就已經心生退意了。這些日子以來他想了很多,他原本就是與旁人不同,日常起居都需要格外注意,身邊隨侍之人也都是經過他嚴格遴選的。
尋常人根本無法理解他的感受與作為。
原本他想著顧雲容是他這些年來難得遇見的願意接受的姑娘,她又真心喜歡他,而且她瞧著也是個機靈人,他回京之後首先要麵對的就是選妃,顧雲容雖則出身不顯,但他自然有法子讓父皇答應這樁婚事。
但現在發現實則是個誤會。
說是心生退意,但又實在不甘心,他這些時日因著這件事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可真要去爭去搶,他又顧慮頗多。
他多少年都不曾如眼下一般在一樁事上委決不下。
他昨日去顧家其實是意氣之舉。那個錦盒原本是打算假借旁人之名交給顧雲容的,但他走到顧家巷子口,隱隱聽見裏頭的熱鬧人聲,又鬼使神差地拐了進去。
但是當真見到顧雲容,他又發覺說話多有不便,所以隻是將錦盒給了顧雲容。
他相信顧雲容能明白青黛的暗示,並無其他緣由,他就是這樣肯定。他總覺他跟顧雲容有著某種幹係,不然他不會有這份莫名的篤定。
桃花橋位於城外,位置較偏,再過兩三個時辰又要關閉城門了,故此一路行來人煙漸少。
桓澈在將至地方時,想看看顧雲容可到了,結果舉目一望,卻遠遠看到桃花橋下立了三個人,定睛一看,原是顧雲容與秋棠,還有一個男人。
那男人他還見過。
顧雲容估摸著桓澈快來了,但她還沒跟謝景掰扯清楚,實是有些急了,再度催促謝景離開。
她是不得不來見桓澈,但她打算速戰速決,她總不能讓桓澈等著她跟謝景掰扯完。
她方才還以為是偶遇,誰想到謝景竟是跟著她過來的,還硬要問她來此作甚,她隻道是即將離開錢塘縣,心中不舍,想再看看這裏的一草一木。
謝景嘴唇翕動半晌,終究是言語艱澀。
沉默少頃,他道:“我才考罷秋闈,若是得中,明年就要上京趕考春闈。你又要搬去徽州,我們往後怕是……”
顧雲容暗歎,顧嘉彥也是才考罷秋闈,還不知結果如何,前世是沒有中的,今生不知能否好些。
“我早與表哥說過,我們沒有做夫妻的緣分。預祝表哥金榜題名,將來得遇……”
“我會等著你,”謝景打斷她的話,微微低頭,“等你成婚了,我就死心。你若有事,隻管來找我。我這段時日要潛心念書,但還是想去送送你。今日過來,是因許久未見,想看上你一眼,並非有意查探你的蹤跡,望你莫惱。”
謝景牢牢盯著她:“我一直都記得你的生辰的,昨日原本想去為你慶賀,但思來想去,擔心姑母與姑父瞧見我掃興,這便未去。不過,我為你預備了禮物。”
謝景說著話,就從懷裏摸出一個紅木匣子遞到顧雲容麵前。
握霧遠遠瞧見謝景的舉動,忍不住瞄了殿下一眼。
殿下方才看到謝景之後就下令停車,然後冷著臉盯著顧姑娘和謝景緘默不語,也不知在想什麽。
握霧覺得沉默的殿下更可怖,轉頭看向拏雲。拏雲麵無表情,隻是衝他搖了搖頭,示意他這個時候不要跟殿下搭話。
握霧又將目光轉向桃花橋下,但見顧姑娘與謝景僵持片刻,便讓秋棠收下了謝景遞來的那個匣子。
握霧也知謝景從前是顧雲容的未婚夫,見狀暗暗心驚,殿下此刻手裏要是有家夥,還不提著大刀衝上去?
又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工夫,謝景才與顧雲容拜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