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門外父母起來忙活的聲音,縮在床角的李心雪慢慢抬起頭。
她一夜沒睡。
昨晚莫問川的話一直在她耳邊縈繞,她一直在想,為什麽這個男孩不直接把她押到警局,而是要給她這個自首的機會?
李心雪看得出來對方說自己在監獄服刑並不是謊話,因為對方的眼神極其清澈。
但是她依然不認為對方能體會到她的感受……或者說,除非是自己親身經曆,否則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說自己對任何一件事“感同身受”。
語言是最蒼白無力的東西,人性則是最複雜的東西,也隻有親身體會,才能真正去了解一件細微的事對人性造成的影響。
諸如她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因為某個矛盾而去殘忍殺害一個人,是必然要遭到整個社會的譴責的。
正如昨晚莫問川所說的一句話:“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過,總有人自詡為“心理學家”,站在道德的製高點大肆發表自己的主張與言論。
這樣的群體範圍之廣,下到街頭乞丐,上到國家高層,存在於社會上的每一層階級。
這些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永遠遵循著一條理論:無論別人再怎麽有錯,你殺人,那就是你思想太極端,承受能力太差,家庭教育缺失等等。
乍一看好像的確如此,但細看下去卻是漏洞百出。
每個人的生存準則不同,生命隻是一個統一的“最珍貴標準”,但實際上有些人並不認為生命是最重要的。
他們有著更無私,或者是更高尚的追求。
生命是需要被賦予意義的,如果有人奪取了被賦予的意義,那這個人犯下的罪行,是不是天理不容呢?
李心雪這一晚上想了很多很多,流下的淚也早已在床單上幹涸。
她後悔嗎?
當然後悔。
她因此失去了後半生的青春,失去了那些微小但存在的希望,遠離了自己所愛的,與愛自己的親人。
她將離開這個村子,在牢獄中度過餘生。
或許法官會念及她的自首情節,或者是林靜雅所做的那些事給予減刑,或許她隻需要在裏麵待上十幾年二十幾年就能出來。
但是,那個時候他已經什麽年紀了?那個時候社會已經發展成什麽樣了?他又去哪裏求得一份工作?
可是……如果再來一次的話,她依然會選擇殺掉林靜雅。
她是農村來的孩子,她同樣有著農村人的驕傲與尊嚴。
村裏人常說,隻有走出村子,進入城市,才不會被人看不起。
可她發現,進入城市之後,反而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們的鄙視。
這對她不是簡單的心理上的打擊,而是從小塑造的三觀轟然倒塌!
李心雪抱著膝蓋,想起自己童年的回憶,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發自內心的笑容。
小時候很調皮,跟著那幫男生到處跑,爬樹抓青蛙,什麽都幹過。
村裏人很熱情,看見他們這些調皮的孩子總會拉到自己家裏拿些點心糖果。
村裏人很團結,平日裏小打小鬧,但是對外卻出奇地一致。
哪家有哪門子事兒,村民個個都會到場,就好像這是一個大家庭一般。
她是殺人犯,但是誰能想到她曾經也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一個對城市生活充滿憧憬的好孩子?
就像她昨天對莫問川說的那樣,麵對城市中所遭遇的一切,她都忍受了下來。
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自己。
可是即使改變自己也沒用呢?即使違背自己的意願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都沒有用呢?
難道要將這個烏煙瘴氣的網絡,還有那狗眼看人低的一群學生,全部告上法庭?
不現實。
或許有人會說“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再怎麽樣也不能殺人呀,憑什麽要別人用生命償還這個社會環境的錯”諸如此類的話。
就算沒有先入為主的思想,但人們往往總是先從受害者的角度開始考慮。
就算有人考慮到李心雪,也會被人以“受害者有罪論”嘲諷,全然忘記了即便是罪犯也是華夏合法公民,與普通人平等。
殺人犯也是人,很少有人會去想,李心雪多年來的三觀被現實震碎就是活該嗎?僅僅是在網上發照片被網暴就是活該嗎?被同學在朋友圈陰陽怪氣就是活該嗎?
人們不會關心殺人犯的心理以及導致她成為殺人犯的原因,更不會承認自己也是促使她變成殺人犯的一員,人們隻會關心壞人有沒有得到懲罰。
那麽李心雪淪為這樣是活該嗎?
答案是,沒有答案。
功與過由大眾衡量,善與惡由自己定義。
李心雪殺害林靜雅,無疑是違反了法律,犯下了罪。
但是對於她自己而言,內心受到的道德上的譴責卻很少,她並沒有被愧疚折磨得生不如死。
最開始是害怕,後來是一陣快感,再後來是迷茫與驚恐……
複雜的情緒交織,李心雪其實心裏清楚,這並不能改變身邊的其他人,以及網絡上的那些人。
但她至少沒有繼續忍下去,沒有和其他農村人一樣低著頭像狗一樣蜷縮在這座城市的角落,她殺了人,殺了林靜雅,殺了這個壓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久前對她冷嘲熱諷的人,現在依然被自己親手處決!這一刻,李心雪真正地覺得自己沒有低人一等。
相應的代價,便是法院對她的判決了。
事後案情應該會向大眾公布,會不會也能讓一些城裏人收斂一下他們高傲的性格呢?
還有隱藏在網絡上的那些人……
搖了搖頭,李心雪將這些想法拋到腦後,起身重新拿出父親給自己買的jk製服,然後將它們穿到了身上。
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李心雪一陣失神。
她和所謂的城裏人,其實也沒有什麽區別,她其實也應該在假日拉上幾個小姐妹一起逛街,一起談論自己喜歡的明星。
她其實本該擁有那種平淡快樂的生活。
房門突然被推開,李心雪的媽媽走進來,一臉驚訝:“哎呀,剛剛就聽見屋裏頭有動靜……寶貝你怎麽醒這麽早?”
李心雪沒有回答母親的問題,而是在她麵前轉了個圈,問道:“媽,我穿這身好看嗎?”
“好看,好看!我家寶貝真是長大了……”母親笑著,眼角露出細細的皺紋。
李心雪看著母親花白的頭發,禁不住鼻頭一酸,緊緊抱住對方,嗚咽道:“媽,我長大了,你也老了……我還沒來得及孝敬你……”
“噗通”一聲,李心雪猛地跪在地上,重重地給自己的母親磕了三個響頭。
“哎喲,怎麽了這是?”母親急了,連忙將李心雪拉起來,這才注意到她紅腫的眼睛,“怎麽了寶貝?是不是遇到啥事兒了?跟媽說說。”
“我殺人了。”李心雪縮到母親的懷中,感受著懷裏的溫度,闔上眼睛。
她終於說出了這四個字,以一種如釋重負的心理。
聞聲趕來的父親聽到這句話,先是渾身一震,然後緊緊抱住了母女二人。
……
天很藍,鄉下的空氣要比城裏幹淨得多。
一家三口回憶了很久很久小時候的趣事,不時大笑,不時痛哭。
最後,在父母的陪同下,李心雪來到警局投案自首。
李心雪最後看了一眼自己的父母,嘴唇顫動:
爸,媽,我愛你們。
入獄不是結束,是新的開始。
她一夜沒睡。
昨晚莫問川的話一直在她耳邊縈繞,她一直在想,為什麽這個男孩不直接把她押到警局,而是要給她這個自首的機會?
李心雪看得出來對方說自己在監獄服刑並不是謊話,因為對方的眼神極其清澈。
但是她依然不認為對方能體會到她的感受……或者說,除非是自己親身經曆,否則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說自己對任何一件事“感同身受”。
語言是最蒼白無力的東西,人性則是最複雜的東西,也隻有親身體會,才能真正去了解一件細微的事對人性造成的影響。
諸如她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因為某個矛盾而去殘忍殺害一個人,是必然要遭到整個社會的譴責的。
正如昨晚莫問川所說的一句話:“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過,總有人自詡為“心理學家”,站在道德的製高點大肆發表自己的主張與言論。
這樣的群體範圍之廣,下到街頭乞丐,上到國家高層,存在於社會上的每一層階級。
這些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永遠遵循著一條理論:無論別人再怎麽有錯,你殺人,那就是你思想太極端,承受能力太差,家庭教育缺失等等。
乍一看好像的確如此,但細看下去卻是漏洞百出。
每個人的生存準則不同,生命隻是一個統一的“最珍貴標準”,但實際上有些人並不認為生命是最重要的。
他們有著更無私,或者是更高尚的追求。
生命是需要被賦予意義的,如果有人奪取了被賦予的意義,那這個人犯下的罪行,是不是天理不容呢?
李心雪這一晚上想了很多很多,流下的淚也早已在床單上幹涸。
她後悔嗎?
當然後悔。
她因此失去了後半生的青春,失去了那些微小但存在的希望,遠離了自己所愛的,與愛自己的親人。
她將離開這個村子,在牢獄中度過餘生。
或許法官會念及她的自首情節,或者是林靜雅所做的那些事給予減刑,或許她隻需要在裏麵待上十幾年二十幾年就能出來。
但是,那個時候他已經什麽年紀了?那個時候社會已經發展成什麽樣了?他又去哪裏求得一份工作?
可是……如果再來一次的話,她依然會選擇殺掉林靜雅。
她是農村來的孩子,她同樣有著農村人的驕傲與尊嚴。
村裏人常說,隻有走出村子,進入城市,才不會被人看不起。
可她發現,進入城市之後,反而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們的鄙視。
這對她不是簡單的心理上的打擊,而是從小塑造的三觀轟然倒塌!
李心雪抱著膝蓋,想起自己童年的回憶,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發自內心的笑容。
小時候很調皮,跟著那幫男生到處跑,爬樹抓青蛙,什麽都幹過。
村裏人很熱情,看見他們這些調皮的孩子總會拉到自己家裏拿些點心糖果。
村裏人很團結,平日裏小打小鬧,但是對外卻出奇地一致。
哪家有哪門子事兒,村民個個都會到場,就好像這是一個大家庭一般。
她是殺人犯,但是誰能想到她曾經也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一個對城市生活充滿憧憬的好孩子?
就像她昨天對莫問川說的那樣,麵對城市中所遭遇的一切,她都忍受了下來。
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自己。
可是即使改變自己也沒用呢?即使違背自己的意願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都沒有用呢?
難道要將這個烏煙瘴氣的網絡,還有那狗眼看人低的一群學生,全部告上法庭?
不現實。
或許有人會說“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再怎麽樣也不能殺人呀,憑什麽要別人用生命償還這個社會環境的錯”諸如此類的話。
就算沒有先入為主的思想,但人們往往總是先從受害者的角度開始考慮。
就算有人考慮到李心雪,也會被人以“受害者有罪論”嘲諷,全然忘記了即便是罪犯也是華夏合法公民,與普通人平等。
殺人犯也是人,很少有人會去想,李心雪多年來的三觀被現實震碎就是活該嗎?僅僅是在網上發照片被網暴就是活該嗎?被同學在朋友圈陰陽怪氣就是活該嗎?
人們不會關心殺人犯的心理以及導致她成為殺人犯的原因,更不會承認自己也是促使她變成殺人犯的一員,人們隻會關心壞人有沒有得到懲罰。
那麽李心雪淪為這樣是活該嗎?
答案是,沒有答案。
功與過由大眾衡量,善與惡由自己定義。
李心雪殺害林靜雅,無疑是違反了法律,犯下了罪。
但是對於她自己而言,內心受到的道德上的譴責卻很少,她並沒有被愧疚折磨得生不如死。
最開始是害怕,後來是一陣快感,再後來是迷茫與驚恐……
複雜的情緒交織,李心雪其實心裏清楚,這並不能改變身邊的其他人,以及網絡上的那些人。
但她至少沒有繼續忍下去,沒有和其他農村人一樣低著頭像狗一樣蜷縮在這座城市的角落,她殺了人,殺了林靜雅,殺了這個壓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久前對她冷嘲熱諷的人,現在依然被自己親手處決!這一刻,李心雪真正地覺得自己沒有低人一等。
相應的代價,便是法院對她的判決了。
事後案情應該會向大眾公布,會不會也能讓一些城裏人收斂一下他們高傲的性格呢?
還有隱藏在網絡上的那些人……
搖了搖頭,李心雪將這些想法拋到腦後,起身重新拿出父親給自己買的jk製服,然後將它們穿到了身上。
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李心雪一陣失神。
她和所謂的城裏人,其實也沒有什麽區別,她其實也應該在假日拉上幾個小姐妹一起逛街,一起談論自己喜歡的明星。
她其實本該擁有那種平淡快樂的生活。
房門突然被推開,李心雪的媽媽走進來,一臉驚訝:“哎呀,剛剛就聽見屋裏頭有動靜……寶貝你怎麽醒這麽早?”
李心雪沒有回答母親的問題,而是在她麵前轉了個圈,問道:“媽,我穿這身好看嗎?”
“好看,好看!我家寶貝真是長大了……”母親笑著,眼角露出細細的皺紋。
李心雪看著母親花白的頭發,禁不住鼻頭一酸,緊緊抱住對方,嗚咽道:“媽,我長大了,你也老了……我還沒來得及孝敬你……”
“噗通”一聲,李心雪猛地跪在地上,重重地給自己的母親磕了三個響頭。
“哎喲,怎麽了這是?”母親急了,連忙將李心雪拉起來,這才注意到她紅腫的眼睛,“怎麽了寶貝?是不是遇到啥事兒了?跟媽說說。”
“我殺人了。”李心雪縮到母親的懷中,感受著懷裏的溫度,闔上眼睛。
她終於說出了這四個字,以一種如釋重負的心理。
聞聲趕來的父親聽到這句話,先是渾身一震,然後緊緊抱住了母女二人。
……
天很藍,鄉下的空氣要比城裏幹淨得多。
一家三口回憶了很久很久小時候的趣事,不時大笑,不時痛哭。
最後,在父母的陪同下,李心雪來到警局投案自首。
李心雪最後看了一眼自己的父母,嘴唇顫動:
爸,媽,我愛你們。
入獄不是結束,是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