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所有的新人導演都要麵對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
那就是,在你的第一部作品獲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評後,能不能再接再厲,讓第二部影片也能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華夏有個古老的故事,名字叫做傷仲永。講的是關於一個名叫“仲永”的神童,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生才華出眾,但因後天自己疏於學習和被父親當作賺錢工具,最後反而淪落成為一個普通人。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在好萊塢,這樣一朝成名後,反而從此便銷聲匿跡的例子多的讓人已經不願意去細數了。
喬治不願意做這樣一顆流星。雖然現在外界對他的評論都是一片讚譽,不過也隻是讚譽罷了,根本沒有人把他放在好萊塢頂級導演的行列。
實際上,現在的喬治連二流導演都算不上,目前他拿的出手的僅有這麽一部作品。在好萊塢這個名利場,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資曆也是不可忽視。
就拿馬上就要上映的影片,《終結者2》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來說,1984年的《終結者》第一部上映後,立刻就為他迎來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但是真正穩固了他地位的還是1986年的那部《異形2》,一個導演拍出一部佳作可能是偶然,但是連續拍出兩部這種水準的作品,那可就是實力上的真正體現了。
隨後的1989年,卡梅隆的第三部影片《深淵》遭遇了票房上的滑鐵盧,但更多的,還要歸結於卡梅隆與前妻感情上的矛盾,對他的事業造成了一定衝擊。盡管觀眾們看得有些昏昏欲睡,但還是對影片中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示了肯定。
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會遭遇到各種挫折,但隻要運氣夠好,巨大的機遇也會隨之而來。
今年,卡梅隆帶著《終結者2》重新殺了回來,號稱過億的巨大製作成本,阿諾斯瓦辛格又一次的強力回歸,一時之間,風頭無二。
這部影片在開始宣布拍攝的時候,就引發了影迷們的陣陣熱潮。畢竟,《終結者1》給他們這些影迷帶來的回憶實在是太美好了,卡梅隆拍攝的影片,向來以電影特技超群著稱。這種挑戰觀眾想象力極限的影片,很難想象到不會票房大賣。
這一次的《終結者2》也被許多影評專家定義為:“如果這部《終結者2》能重現榮耀,那麽卡梅隆將會徹底擺脫《深淵》的陰影,正式跨入好萊塢頂級導演的行列。”
看看吧,就連卡梅隆這種在喬治心裏已經是不可觸及的大導演,都還尚未在那些影評家的心中排入一流行列。
可想而知,這幫隻會耍嘴皮子的家夥有多挑剔。
喬治的下一部作品,將會關係到他的未來。第一部影片,許多人都會對他這個新人報以寬容的態度。但如果下一部影片水平有所倒退的話,絕對要被那些喜愛落井下石的媒體給噴個狗血淋頭。
事實上,現在喬治也很糾結。可以說,第二個劇本的選擇難度,要遠遠的高於他的第一個劇本。
已經有了那麽一個標杆豎在那裏,進步還是退步,觀眾們也會一目了然。
現在的喬治,已經有了一小部分的忠實影迷,他們對喬治的期望也是很高,能不能讓他們滿足,也是喬治非常關心的問題。
繼續走《電鋸驚魂》的老路,拍攝一些經典美式恐怖片,隻要在創意上有些革新,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買賬的。
或者趁著有點人氣,來個華麗的蛻變,拍攝一部不同類型的影片,雖然會冒著轉型失敗的危險,但是從長久看來,會給所有人一個印象,那就是他不僅僅會拍攝恐怖驚悚片,在其他領域也同樣如魚得水。
大部分人都不會腦袋抽筋的選擇第二條路,喬治當然也不會,他的未來當然不會局限於這麽一個狹窄的題材,但是現在明顯不是轉型的時候。
至於第一條路。也許按照套路來,接連的拍攝出幾部賣座的恐怖片。等到他的影迷越來越多,名氣也會越來越大。將來說不定就會拍出《沉默的羔羊》這種驚世之作,到時候跨入好萊塢一流導演的行列也是水到渠成。
名氣不是一部兩部電影就能帶來的,長久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到時候隻要喬治拍攝的影片上映,就會自動的被人們貼上“喬治·楊專屬”的標簽,巨大的名氣與可靠的影片質量雙管齊下,才能紅透整個好萊塢的天空。
但是那樣的話,也許至少還要五、六年的時間,多一些的話,十年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的話,是不是有些太慢了……
喬治不知道他能不能度過2013年,在這之前,他希望能在好萊塢的曆史上永遠留下“喬治·楊”這個名字。
所以喬治覺得,既然他有了未來的記憶這麽巨大的優勢,那麽是不是應該做一些文章呢?
現在的他,沒有能力去拍攝那些大成本大製作的電影,雖然喬治很想證明自己,但是那些製片公司的片商們是不會相信他的。
那麽就隻能拍攝些成本在一千萬以下的影片了,這樣的小成本作品隻要質量不錯,狠狠的賺上一筆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
但這樣是不是太普通了?噱頭不夠呢?
喬治是個看似溫和圓潤,卻特立獨行的人。不然他當年就不會毅然輟學,一個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洛杉磯來追逐夢想。
別人在頒獎典禮上忐忑不安,生怕漏過主持人的一句話。而他卻因為心思絮亂,一個人離開頒獎典禮去外麵抽煙……
他因為欣賞追逐夢想的人,就敢啟用像詹姆斯和安吉麗娜這種從未演過一部影片的新人。
為了讓娜塔莉重新擁有一個人生的目標,他甘願在生死的邊緣選擇了犧牲自己。
這種神經病般的作風,正是隱藏在喬治那張平和外表下的真實人格,所以這一次,喬治又開始動起了心思。
上一部的《電鋸驚魂》,可以說是在創意上大受好評。但是在拍攝的方麵,受到了不小的詬病。
而且許多喜愛血漿橫流的恐怖片觀眾,還覺得有些不過癮……
血漿什麽的,喬治其實並不在意。真正的恐怖驚悚片,更注重的,應該是那種氣氛,隻要能讓觀眾膽寒不已,就算整部影片連個鼻血都沒有特寫,那又能怎麽樣?
想要有所變化,又給所有人帶來一種震懾感,那麽目光就不能僅僅放在美國本土的電影上了。
80年代,在美國種種b級噴血類恐怖片流傳到亞洲後,也曾掀起了一陣血漿四射的熱潮。
但是在日本市場,一部名為《豚鼠係列》的係列電影短篇,卻生生的將這股熱潮給壓了下去。
1985年,一部日本本土出品的噴血片,披著鼻煙膠卷的逼真外衣、憑借口耳相傳的巨大幾何級數效果,一舉用本土片身份在日本打下一片天地,影片內逼真的特效令所有人的眼球都碎了一地。甚至當時的銷量,超過了同期一些引進的美國大片。
這部隻有40分鍾左右,導演和演員連名字都沒有的電影叫做《惡魔實驗》。
就是這麽一個看似粗製濫造,卻又故弄玄虛的小成本製作電影,卻填補了日本恐怖片市場的空白,一時之間,令好多美國恐怖片紛紛敗退。
直到去年,豚鼠係列總共推出了六部短篇,其餘五部的名字分別為《血肉之花》、《他不會死》、《下水道的美人魚》、《聖母機器人》、《惡魔女醫生》。
據說當年《血肉之花》在日本進入音像連鎖店後,銷量業績甚至超過了同期引進的,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科幻巨作《e.t》。
這簡直有些匪夷所思……要知道,《e.t》當年在美國可是狂攬3.5億美元的票房,喬治嚴重懷疑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作為一個地下影片愛好者,去年在《豚鼠係列》以非正式的渠道流入了美國市場後,喬治第一時間就去欣賞了。
看完後的第一感受……喬治有些被震驚了,原來恐怖片還可以這麽拍?
自小就在美國長大,喬治從來沒有回到過自己的第二個故鄉華夏,對於華夏旁邊的這個小島國,他了解的也是不多。
雖然聽父親提起過一些曆史上的淵源,但喬治堅持認為,一個國土麵積不到40萬平方公裏的小島國,能有什麽出奇?
好吧,喬治在看完《豚鼠係列》後承認,這個國家還有那麽一點特長,那就是獨具風格的恐怖片了。
與美國本土那種追求片刻感官刺激的表現手法不同,日式的恐怖片似乎更願意折磨觀眾的神經,讓觀眾不自覺的就被影片的節奏帶動,直到反應過來,才不自覺的出了一身冷汗。
曾有人打過一個比方,如果要拍攝一個電鋸殺人狂將受害人肢解的鏡頭,美國導演會直入主題,讓衝突盡快的發生。肢解時四散的血液與骨渣,配上受害人驚恐的叫聲與扭曲的表情,幹脆利落,讓觀眾們大呼過癮。
但是讓日本導演來拍攝,他們會花上一個半小時來製造氣氛,讓觀眾陷入抑鬱狀態。再用影片的最後三分鍾來完成這組鏡頭,肢解時很少會有大量血漿冒出,受害人可能連叫聲都不會發出,你隻會在銀幕前看到受害人那無助的眼神與不住蠕動的喉頭。
或許在結尾處,那個本來已經快死的家夥還會衝鏡頭露出一個詭異的微笑……
這種另類的風格讓當時手握著披薩的喬治差點沒吐出來,整整一天都沒有吃進去東西。
這種對人性的深度解剖與超出倫理的表現手法明顯是有些過度了,喬治相信,這種片子的追捧者雖然會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想在美國上映的話……除非是mpaa那幫審核電影分級的家夥吃錯藥了。
喬治忽然有了一個想法,他的第二部劇本可不可以借鑒一下這種日式的恐怖風格,給美國民眾帶來不同的感受呢?
這種想法一旦湧出了心頭,就再也無法熄滅。喬治扔下手中的鉛筆,開始在屋內來回的亂走起來。
事實上,這種日式恐怖風格在美國還並不普及,但是之前的《沉默的羔羊》已經反映出了一些苗頭。
那就是,充斥著血腥的美國恐怖片市場,隻要風格獨特,觀眾也能夠接受,哪怕是另類一些,也還是大有可為的。
但是如何掌握這個度,就十分關鍵了,nc-17級已經是一個極限,再搞的暴力些,恐怕就要被禁映了。
《豚鼠係列》是一個創意的開端,喬治隻是借用了影片中的靈感。那種借用氣氛營造恐怖氣息,再狠狠的摧殘觀眾神經的獨到手法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如果真決定要以這種手法拍攝影片,喬治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那就是,很可能會被觀眾不認可,連帶著票房上一敗塗地。然後把第一部影片好不容易積攢上來的人氣敗的一幹二淨。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觀眾們被這部影片吸引住了,認可了這種風格,那就意味著他成功了。
至於成功後的票房如何,那不在喬治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他已經決定了,在這部影片中,他一定要給所有的美國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感官上的雙重折磨。
沒錯,不是享受,而是折磨。
一定要狠狠的刺激他們,打擊他們,讓他們從電影院回到家中後,還要心有餘悸的直冒冷汗,而不是像看完那些傳統的美式恐怖片後,還能笑哈哈的來上幾杯啤酒助興。
隻有這樣,才能讓他的名氣迅速擴大起來。喬治心懷惡意的猜想,最好是上映幾周後電影還被禁映,這樣反而會勾起那些觀眾的好奇心,往往看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在好萊塢,既然沒辦法通過正常的途徑迅速上位,那麽不如製造些話題,想一想吧,一個專門拍攝恐怖驚悚類題材電影的新人導演,他的第二部影片竟然因為太過於暴力而被禁映了。
這絕對會造成轟動話題的!雖然喬治對這些小聰明的做法有些反感,不過他思考再三,還是決定賭一把,即使沒有按照他預期的想法走,電影依然正常的上映與下線。隻要風格能被觀眾接受,也沒什麽不好。
畢竟這種日式恐怖的風格在當今好萊塢算是獨樹一幟了,隻要能站穩腳跟,絕對比他辛辛苦苦拍上幾部傳統美式恐怖片帶來的轟動要大的多。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從未來的記憶中尋找出一部類似風格的日式恐怖驚悚片。
喬治決定在其中調整下,翻拍成美國人能接受的版本。然後將其中的日式恐怖風格保留。適當的,再做些渲染與加工。
那麽,究竟該選哪部影片呢?
喬治忍住疼痛感開始了記憶搜尋,意外的在1999年上映的日本電影中,發現了一部名字非常有趣的影片:《切膚之愛》。
名字令人浮想聯翩,喬治猶豫了片刻,開始詳細的查看起了這部電影的所有劇情……
(鼻煙膠卷:特指追求刺激的恐怖片愛好者之間口口相傳的一種記錄真實殺人場麵的恐怖片。興起於美國,卻被日本發揚光大……不得不說,日本人拍攝這種獵奇向的恐怖片還是有一手的。至於那個用dv機拍攝,在全球狂攬2.5億票房的《女巫布萊爾》,感覺跟這種鼻煙膠卷的噱頭是類似的,都是打著真人真事的旗號……不過我個人觀點,《女巫布萊爾》跟《豚鼠係列》比起來,真是弱爆了……當然,這跟我的個人口味有關。鄭重的聲明:這兩部都是不錯的電影,影迷勿噴。)
那就是,在你的第一部作品獲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評後,能不能再接再厲,讓第二部影片也能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華夏有個古老的故事,名字叫做傷仲永。講的是關於一個名叫“仲永”的神童,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生才華出眾,但因後天自己疏於學習和被父親當作賺錢工具,最後反而淪落成為一個普通人。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在好萊塢,這樣一朝成名後,反而從此便銷聲匿跡的例子多的讓人已經不願意去細數了。
喬治不願意做這樣一顆流星。雖然現在外界對他的評論都是一片讚譽,不過也隻是讚譽罷了,根本沒有人把他放在好萊塢頂級導演的行列。
實際上,現在的喬治連二流導演都算不上,目前他拿的出手的僅有這麽一部作品。在好萊塢這個名利場,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資曆也是不可忽視。
就拿馬上就要上映的影片,《終結者2》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來說,1984年的《終結者》第一部上映後,立刻就為他迎來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但是真正穩固了他地位的還是1986年的那部《異形2》,一個導演拍出一部佳作可能是偶然,但是連續拍出兩部這種水準的作品,那可就是實力上的真正體現了。
隨後的1989年,卡梅隆的第三部影片《深淵》遭遇了票房上的滑鐵盧,但更多的,還要歸結於卡梅隆與前妻感情上的矛盾,對他的事業造成了一定衝擊。盡管觀眾們看得有些昏昏欲睡,但還是對影片中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示了肯定。
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會遭遇到各種挫折,但隻要運氣夠好,巨大的機遇也會隨之而來。
今年,卡梅隆帶著《終結者2》重新殺了回來,號稱過億的巨大製作成本,阿諾斯瓦辛格又一次的強力回歸,一時之間,風頭無二。
這部影片在開始宣布拍攝的時候,就引發了影迷們的陣陣熱潮。畢竟,《終結者1》給他們這些影迷帶來的回憶實在是太美好了,卡梅隆拍攝的影片,向來以電影特技超群著稱。這種挑戰觀眾想象力極限的影片,很難想象到不會票房大賣。
這一次的《終結者2》也被許多影評專家定義為:“如果這部《終結者2》能重現榮耀,那麽卡梅隆將會徹底擺脫《深淵》的陰影,正式跨入好萊塢頂級導演的行列。”
看看吧,就連卡梅隆這種在喬治心裏已經是不可觸及的大導演,都還尚未在那些影評家的心中排入一流行列。
可想而知,這幫隻會耍嘴皮子的家夥有多挑剔。
喬治的下一部作品,將會關係到他的未來。第一部影片,許多人都會對他這個新人報以寬容的態度。但如果下一部影片水平有所倒退的話,絕對要被那些喜愛落井下石的媒體給噴個狗血淋頭。
事實上,現在喬治也很糾結。可以說,第二個劇本的選擇難度,要遠遠的高於他的第一個劇本。
已經有了那麽一個標杆豎在那裏,進步還是退步,觀眾們也會一目了然。
現在的喬治,已經有了一小部分的忠實影迷,他們對喬治的期望也是很高,能不能讓他們滿足,也是喬治非常關心的問題。
繼續走《電鋸驚魂》的老路,拍攝一些經典美式恐怖片,隻要在創意上有些革新,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買賬的。
或者趁著有點人氣,來個華麗的蛻變,拍攝一部不同類型的影片,雖然會冒著轉型失敗的危險,但是從長久看來,會給所有人一個印象,那就是他不僅僅會拍攝恐怖驚悚片,在其他領域也同樣如魚得水。
大部分人都不會腦袋抽筋的選擇第二條路,喬治當然也不會,他的未來當然不會局限於這麽一個狹窄的題材,但是現在明顯不是轉型的時候。
至於第一條路。也許按照套路來,接連的拍攝出幾部賣座的恐怖片。等到他的影迷越來越多,名氣也會越來越大。將來說不定就會拍出《沉默的羔羊》這種驚世之作,到時候跨入好萊塢一流導演的行列也是水到渠成。
名氣不是一部兩部電影就能帶來的,長久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到時候隻要喬治拍攝的影片上映,就會自動的被人們貼上“喬治·楊專屬”的標簽,巨大的名氣與可靠的影片質量雙管齊下,才能紅透整個好萊塢的天空。
但是那樣的話,也許至少還要五、六年的時間,多一些的話,十年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的話,是不是有些太慢了……
喬治不知道他能不能度過2013年,在這之前,他希望能在好萊塢的曆史上永遠留下“喬治·楊”這個名字。
所以喬治覺得,既然他有了未來的記憶這麽巨大的優勢,那麽是不是應該做一些文章呢?
現在的他,沒有能力去拍攝那些大成本大製作的電影,雖然喬治很想證明自己,但是那些製片公司的片商們是不會相信他的。
那麽就隻能拍攝些成本在一千萬以下的影片了,這樣的小成本作品隻要質量不錯,狠狠的賺上一筆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
但這樣是不是太普通了?噱頭不夠呢?
喬治是個看似溫和圓潤,卻特立獨行的人。不然他當年就不會毅然輟學,一個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洛杉磯來追逐夢想。
別人在頒獎典禮上忐忑不安,生怕漏過主持人的一句話。而他卻因為心思絮亂,一個人離開頒獎典禮去外麵抽煙……
他因為欣賞追逐夢想的人,就敢啟用像詹姆斯和安吉麗娜這種從未演過一部影片的新人。
為了讓娜塔莉重新擁有一個人生的目標,他甘願在生死的邊緣選擇了犧牲自己。
這種神經病般的作風,正是隱藏在喬治那張平和外表下的真實人格,所以這一次,喬治又開始動起了心思。
上一部的《電鋸驚魂》,可以說是在創意上大受好評。但是在拍攝的方麵,受到了不小的詬病。
而且許多喜愛血漿橫流的恐怖片觀眾,還覺得有些不過癮……
血漿什麽的,喬治其實並不在意。真正的恐怖驚悚片,更注重的,應該是那種氣氛,隻要能讓觀眾膽寒不已,就算整部影片連個鼻血都沒有特寫,那又能怎麽樣?
想要有所變化,又給所有人帶來一種震懾感,那麽目光就不能僅僅放在美國本土的電影上了。
80年代,在美國種種b級噴血類恐怖片流傳到亞洲後,也曾掀起了一陣血漿四射的熱潮。
但是在日本市場,一部名為《豚鼠係列》的係列電影短篇,卻生生的將這股熱潮給壓了下去。
1985年,一部日本本土出品的噴血片,披著鼻煙膠卷的逼真外衣、憑借口耳相傳的巨大幾何級數效果,一舉用本土片身份在日本打下一片天地,影片內逼真的特效令所有人的眼球都碎了一地。甚至當時的銷量,超過了同期一些引進的美國大片。
這部隻有40分鍾左右,導演和演員連名字都沒有的電影叫做《惡魔實驗》。
就是這麽一個看似粗製濫造,卻又故弄玄虛的小成本製作電影,卻填補了日本恐怖片市場的空白,一時之間,令好多美國恐怖片紛紛敗退。
直到去年,豚鼠係列總共推出了六部短篇,其餘五部的名字分別為《血肉之花》、《他不會死》、《下水道的美人魚》、《聖母機器人》、《惡魔女醫生》。
據說當年《血肉之花》在日本進入音像連鎖店後,銷量業績甚至超過了同期引進的,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科幻巨作《e.t》。
這簡直有些匪夷所思……要知道,《e.t》當年在美國可是狂攬3.5億美元的票房,喬治嚴重懷疑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作為一個地下影片愛好者,去年在《豚鼠係列》以非正式的渠道流入了美國市場後,喬治第一時間就去欣賞了。
看完後的第一感受……喬治有些被震驚了,原來恐怖片還可以這麽拍?
自小就在美國長大,喬治從來沒有回到過自己的第二個故鄉華夏,對於華夏旁邊的這個小島國,他了解的也是不多。
雖然聽父親提起過一些曆史上的淵源,但喬治堅持認為,一個國土麵積不到40萬平方公裏的小島國,能有什麽出奇?
好吧,喬治在看完《豚鼠係列》後承認,這個國家還有那麽一點特長,那就是獨具風格的恐怖片了。
與美國本土那種追求片刻感官刺激的表現手法不同,日式的恐怖片似乎更願意折磨觀眾的神經,讓觀眾不自覺的就被影片的節奏帶動,直到反應過來,才不自覺的出了一身冷汗。
曾有人打過一個比方,如果要拍攝一個電鋸殺人狂將受害人肢解的鏡頭,美國導演會直入主題,讓衝突盡快的發生。肢解時四散的血液與骨渣,配上受害人驚恐的叫聲與扭曲的表情,幹脆利落,讓觀眾們大呼過癮。
但是讓日本導演來拍攝,他們會花上一個半小時來製造氣氛,讓觀眾陷入抑鬱狀態。再用影片的最後三分鍾來完成這組鏡頭,肢解時很少會有大量血漿冒出,受害人可能連叫聲都不會發出,你隻會在銀幕前看到受害人那無助的眼神與不住蠕動的喉頭。
或許在結尾處,那個本來已經快死的家夥還會衝鏡頭露出一個詭異的微笑……
這種另類的風格讓當時手握著披薩的喬治差點沒吐出來,整整一天都沒有吃進去東西。
這種對人性的深度解剖與超出倫理的表現手法明顯是有些過度了,喬治相信,這種片子的追捧者雖然會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想在美國上映的話……除非是mpaa那幫審核電影分級的家夥吃錯藥了。
喬治忽然有了一個想法,他的第二部劇本可不可以借鑒一下這種日式的恐怖風格,給美國民眾帶來不同的感受呢?
這種想法一旦湧出了心頭,就再也無法熄滅。喬治扔下手中的鉛筆,開始在屋內來回的亂走起來。
事實上,這種日式恐怖風格在美國還並不普及,但是之前的《沉默的羔羊》已經反映出了一些苗頭。
那就是,充斥著血腥的美國恐怖片市場,隻要風格獨特,觀眾也能夠接受,哪怕是另類一些,也還是大有可為的。
但是如何掌握這個度,就十分關鍵了,nc-17級已經是一個極限,再搞的暴力些,恐怕就要被禁映了。
《豚鼠係列》是一個創意的開端,喬治隻是借用了影片中的靈感。那種借用氣氛營造恐怖氣息,再狠狠的摧殘觀眾神經的獨到手法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如果真決定要以這種手法拍攝影片,喬治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那就是,很可能會被觀眾不認可,連帶著票房上一敗塗地。然後把第一部影片好不容易積攢上來的人氣敗的一幹二淨。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觀眾們被這部影片吸引住了,認可了這種風格,那就意味著他成功了。
至於成功後的票房如何,那不在喬治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他已經決定了,在這部影片中,他一定要給所有的美國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感官上的雙重折磨。
沒錯,不是享受,而是折磨。
一定要狠狠的刺激他們,打擊他們,讓他們從電影院回到家中後,還要心有餘悸的直冒冷汗,而不是像看完那些傳統的美式恐怖片後,還能笑哈哈的來上幾杯啤酒助興。
隻有這樣,才能讓他的名氣迅速擴大起來。喬治心懷惡意的猜想,最好是上映幾周後電影還被禁映,這樣反而會勾起那些觀眾的好奇心,往往看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在好萊塢,既然沒辦法通過正常的途徑迅速上位,那麽不如製造些話題,想一想吧,一個專門拍攝恐怖驚悚類題材電影的新人導演,他的第二部影片竟然因為太過於暴力而被禁映了。
這絕對會造成轟動話題的!雖然喬治對這些小聰明的做法有些反感,不過他思考再三,還是決定賭一把,即使沒有按照他預期的想法走,電影依然正常的上映與下線。隻要風格能被觀眾接受,也沒什麽不好。
畢竟這種日式恐怖的風格在當今好萊塢算是獨樹一幟了,隻要能站穩腳跟,絕對比他辛辛苦苦拍上幾部傳統美式恐怖片帶來的轟動要大的多。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從未來的記憶中尋找出一部類似風格的日式恐怖驚悚片。
喬治決定在其中調整下,翻拍成美國人能接受的版本。然後將其中的日式恐怖風格保留。適當的,再做些渲染與加工。
那麽,究竟該選哪部影片呢?
喬治忍住疼痛感開始了記憶搜尋,意外的在1999年上映的日本電影中,發現了一部名字非常有趣的影片:《切膚之愛》。
名字令人浮想聯翩,喬治猶豫了片刻,開始詳細的查看起了這部電影的所有劇情……
(鼻煙膠卷:特指追求刺激的恐怖片愛好者之間口口相傳的一種記錄真實殺人場麵的恐怖片。興起於美國,卻被日本發揚光大……不得不說,日本人拍攝這種獵奇向的恐怖片還是有一手的。至於那個用dv機拍攝,在全球狂攬2.5億票房的《女巫布萊爾》,感覺跟這種鼻煙膠卷的噱頭是類似的,都是打著真人真事的旗號……不過我個人觀點,《女巫布萊爾》跟《豚鼠係列》比起來,真是弱爆了……當然,這跟我的個人口味有關。鄭重的聲明:這兩部都是不錯的電影,影迷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