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武一行人員眾多。閻錫山早就得到報告,他也知道他軟禁馮玉祥名聲不好,怕宋哲武對他有戒心,可是為了顯示他對宋哲武的重視,又不好把宋哲武安排在城外居住。思來想去,閻錫山最後決定還是把宋哲武安排在他的督軍府附近的一戶獨立的大院落裏。


    進城之後,閻錫山並沒有讓宋哲武直接去他的住處,隻是安排人把宋哲武的警衛部隊帶到那裏,邀請宋哲武先到他的督軍府敘話,其餘的迎接人員都打道回府,等著晚上參加迎接宋哲武的宴會。


    宋哲武用眼神製止了不太情願離開的李大勇,隻帶著梁璧和葉青的一幹衛士跟隨閻錫山來到了督軍府。


    除了閻錫山,還有兩個人陪同,一個是趙丕廉,還有一個是山西省政府秘書長賈景德。


    賈景德13歲時入太原書院,後來就讀於山西大學堂中齋。1904年中甲辰科進士,放山東招遠知縣,繼放山東郯城知縣。1911年,母病逝,報丁憂返裏。民國一年被閻錫山任命為山西省政府秘書長。


    賈景德這個人雖然現在名聲並不顯赫,隻是作為閻錫山的幕僚。可是宋哲武這個穿越人士可是知道,賈景德不僅是閻錫山的最得力最親密的心腹幕僚,被稱為閻錫山永遠的秘書長,他還極富才華,學問才識俱佳,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治理內政方麵能力非凡,閻錫山主政山西二十年來埋頭治理山西,讓山西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的許多政策都是出於賈景德之手。他的才華甚至得到蔣介石的賞識,抗戰前賈景德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政府考試院銓敘部部長。1945年5月,當選國民黨六大中央監察委員;1946年11月,當選製憲國民大會代表和主席團成員;1948年6月,任考試院副院長;1949年3月,任行政院副院長。


    招納賈景德這樣的人才早在宋哲武的計劃之內,雖然他現在是閻錫山的心腹,閻錫山對賈景德有知遇之恩,可是宋哲武並不認為事不可為。


    在宋哲武看來,才華橫溢又能力非凡的人都是有野心的,都不甘於寂寞,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賈景德正是這樣的一個人。現在在晉綏係統內部高層,隻有賈景德極力讚同鼓動閻錫山和蔣介石刀兵相見。據宋哲武所知,現在南京人監察院長的趙戴文,以攜蔣介石的親筆信回到太原,目的就是勸閻錫山不要以軍事手段和蔣介石對抗,甚至還當著閻錫山的麵訓斥了賈景德一番。


    賈景德支持閻錫山和蔣介石對抗,無非就是想要幫助閻錫山取代蔣介石。登上中國權利的最高峰,他好有更廣闊的舞台施展他的報複。現在要想要賈景德投到他的手下是不可能的,可是中原大戰後,由他宋哲武存在,閻錫山不可能有能力再給賈景德施展抱負的位置,而那時就是招納賈景德的時機。


    稍事休息後,閻錫山為表示親熱,又拉著宋哲武參觀他的督軍府,並且一路上極其熱情地為宋哲武詳細介紹解說。


    閻錫山的督軍府很有曆史,據清道光《陽曲縣誌》載,原為晉文公(重耳)廟。北宋太平興國七年改建為潘美的帥府衙門。遼為西京道衙門。金為河東、西京兩路衙門。元為行中書省衙署。明洪武九年改為中書省衙署。明永樂十九年始至清一直為山西巡撫衙門。辛亥**以後,成立了山西軍政府,閻錫山為大都督,這裏成為都督府。民國5年改為督軍府。


    督軍府坐北朝南,占地廣闊,總麵積約3萬平方米。大門內,一層麵闊五間,進深二間,四周圍廊,柱中設板門一列,柱頭施三踩雙昂鬥。二層麵闊三間。進深二間,四周圍廊,簷下四周施木雕鬥、耍頭、雀替等,梁枋上施清式彩畫。單簷歇山式屋頂,黃綠琉璃瓦覆蓋。大堂(淵誼堂),石砌台基,主體建築平麵呈“凹”字形,前設卷棚式抱廈三間。主體建築外觀為二層,內部中間為大廳,兩側為承重磚牆築成的二層樓房,頂部為大木結構組合成的屋頂。


    大堂正立麵為石質,由半圓形壁柱、圓拱門構成。中門上方鐫有孫中山的“天下為公”石匾。門前辟麵闊三間的卷棚歇山式抱廈,簷周設有龍形雕花,柱頭為五踩鬥,綠琉璃瓦飾。後簷中三間辟圓拱形門窗,石質門窗框。


    在後麵是自省堂,大門正中掛著傅山親書“可以棲遲”木匾一塊。自省堂建於民國7年,西式結構,中式裝飾。建於石質基礎上,麵闊九間,進深八間,平麵呈“工”字形布置。前後簷七間均上、下兩層簷廊,側麵入口布置有西洋式倚門,尖拱窗。兩山牆上、下設有對稱的狹長的窗戶。屋頂為傳統的卷棚歇山式,四角各建一座單層四角攢尖式角樓,琉璃瓦頂。廳內部四周建有二層木構圍廊,廳堂內具有寬闊的空間。


    再後麵是廊樓,位於大門內東西兩側,共4棟。對稱布置,磚石拱券結構,均為二層。


    位於督軍府最北端的是進山樓(鍾樓),民國8年建。磚石結構,基座三層,樓體五層,為歐洲哥特式建築。它始建於一座人工堆成的小山之上,這座小山稱為梅山,相傳在清代乾隆時期是堆放煤炭的地方,後來就沿用諧音稱為梅山。是清光緒年間張之洞任山西巡撫時所建,時已初具規模。民國八年閻錫山在其原基礎上再度從左、右、後三麵積土疊石,擴大加高,建成東西有山脈的山景園,這裏是督軍府甚至也是太原城最高處,站在上麵如果沒有遮擋,可以看到全城。


    東花園位於督軍府東側。是民國五年閻錫山在督軍府東側一帶修築的軍政要員住宅區。西偏院稱中和齋,有卷棚頂,麵闊7間的二座帶廊院子。仿歇山式內北廳是閻錫山召開秘密會議的地方。北有9間廳堂,是閻錫山辦公之地。裏院為庭院建築,有正房五間,為閻的食宿地,正南西北有廳堂七間,稱南廳。是閻錫山眷屬居住之所。


    閻錫山親熱地拉著宋哲武的手,除了住著內眷的南廳沒有領宋哲武參觀外,興致極高地領著宋哲武在督軍府裏轉了個遍。最後回到中和齋內北廳他的辦公處,和宋哲武、賈景德、趙丕廉四人一邊喝著茶,一邊讓宋哲武講給他聽滿洲裏戰事,對於反蔣這個正題則是一句不談。


    晚上的宴會十分隆重,就設在自省堂的大廳裏,所有來到太原的反蔣市裏的代表、晉綏係的文武大員悉數到場,就連太原的文人名士、名商巨賈也一並請到,寬闊的大廳裏擺了十幾桌酒席。這樣的場麵也是在太原的陳公博、鄒魯這些國民黨大佬和個地方勢力的代表們,甚至連馮玉祥也沒有過的待遇。不過這些人都知道宋哲武在閻錫山心裏的分量。倒也沒有人不滿。


    宋哲武在大廳裏見到了趙戴文,趙戴文沒有去城外迎接宋哲武,這倒不是因為現在是中央政府監察院院長、中央政治會議常委自持身份,而是他反對閻錫山的武力反蔣。


    宋哲武剛剛問候了趙戴文一句,就被趙戴文冷著臉教訓了一通,旁若無人地告訴宋哲武,‘不要和這些流亡政客、失意軍人為伍,全國人民都很厭戰,希望過太平日子,誰挑起戰亂誰就是民族罪人,是要被百姓唾罵的。’


    不僅被趙戴文稱為流亡政客、失意軍人的各路地方勢力的代表們很不自然,就是閻錫山也很難為情,連忙要賈景德宣布宴席開始。


    大家就坐後,閻錫山首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在再次表示對宋哲武的熱烈歡迎後,閻錫山不厭其煩如數家珍般地曆數宋哲武自天津加入晉綏軍以來的各項豐功偉績。當然閻錫山也沒忘了一再暗示第四路軍不僅是出身於晉綏軍,別看第四路軍現在兵強馬壯,可第四路軍自成軍以來,包括現在也是他的部屬,第四路軍和晉綏軍是一家人,在反蔣這件事上宋哲武是站在他閻錫山一邊的,他閻百川才是反蔣的中堅,也隻有他閻百川才有資格扛起反蔣這麵大旗。


    閻錫山講完後,原本想請鄒魯這位國民黨元老講幾句給宴會增色,可是一看鄒魯那副向滿大廳的人都欠了他錢是的冷臉,立刻改變了主意,轉而請陳公博致辭。


    陳公博不愧是幹過宣傳部長的人,講話不僅條理清晰,而且是錦裏藏針,在熱烈讚譽了宋哲武一番後,開始大談當前國內形勢,雖然每一說一個字討蔣,可是大家都聽得明白他在鼓動反蔣。陳公博的話裏還給他們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那就是蔣介石任人唯親、排除異己,各個地方勢力都是他的拍此對象,蔣介石會逐步剝奪他們的權利,最會把他們一腳踢開。現在蔣介石已經打敗了地方勢力最大的兩個。很快就要輪到在座的這些人了。不敢走蔣介石,大家隻有死路一條。


    接著陳公博又大談汪精衛,說汪精衛早在同盟會初期,就是先總理的最忠實的助手,是先總理最堅定地追隨者等等。話裏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隻有汪精衛才可以做中國的領袖。


    其它地方勢力的代表雖然心裏很不以為然,可它們並不是很在意,隻要有人挑頭領著他們趕走蔣介石,先解決現在麵臨的編遣問題,保住他們的軍權和地位就行,至於誰做領袖他們並不是很在乎。而且除了馮玉祥和閻錫山、李宗仁,他們這些人誰都沒有那個實力來取代蔣介石,而且汪精衛這樣的政客當權,他們的日子恐怕會更好過一些。


    可是晉綏係的人就不一樣了,陳公博這番話讓他們很反感。在他們看來,不要說閻錫山還沒有點頭同意反蔣,就是反蔣,他們晉綏係要人有人,要槍有槍,實力在當今中國的地方勢力中絕對要排在前麵,在關內他們就是最大的,也是最強的,趕走了蔣介石隻有閻錫山才可以取代蔣介石,汪精衛一個政客有什麽資格來和他們的閻長官來爭。文官們還好些,心裏不滿,臉上並沒有表示出來,可閻錫山的十三太保多數都麵露不滿之色。要不是見閻錫山始終麵帶微笑,早就要給陳公博難看了。


    陳公博宦海沉浮十幾年,在國共兩黨都是高層人士,絕非等閑之輩,眾人的心思他那裏看不出來,他認為這些地方勢力就是一個軍閥,隻知道抓錢搶地盤,治理國家他們沒有一個人有那個本事,就是閻錫山也一樣,做個行政院長還可以,要當國家領袖那是不自量力,這個領袖隻有汪精衛才合格。隻是他們改組派現在無權無錢無槍,憑他們是沒有辦法把蔣介石趕下台的,隻有借助這些目光短淺的軍閥們,隻要他們舉起反蔣大旗,趕走了蔣介石就好辦,那時可就不是他閻錫山一個人說了算,至少馮玉祥和李宗仁就不會買閻錫山的帳,中央軍更不會聽他閻錫山的,甚至因為曆史的原因,他們會和汪精衛走得更近,更何況還有廣東的陳濟棠和張發奎這兩個汪精衛的追隨者,支持汪精衛上台恐怕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也唯有汪精衛才可以安撫協調他們之間的關係。


    所以陳公博在把他的意思表達清楚後,轉過話頭開始大加讚揚閻錫山主政山西以來,不僅對山西治理有方,還建立了晉綏軍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晉綏軍和第四路軍堪稱北方甚至也可以說全國最強大的軍隊。


    陳公博特意把晉綏軍和第四路軍並列提出,就是想要大家明白,第四路軍不是晉綏軍,宋哲武和閻錫山也不是一家人,說宋哲武是你閻錫山的部署那隻是你的一廂情願,你閻錫山的力量並沒有大到不可一世的地步。隱含著告訴閻錫山,汪精衛在反蔣這件事上不可或缺,汪精衛領導反蔣才更合適。


    陳公博的意思老謀深算的閻錫山哪裏不明白,閻錫山雖然臉上帶著微笑頻頻點頭,可心裏卻腹誹不已。他之所以聯絡汪精衛,隻是看重汪精衛的聲望,有汪精衛這個前國民政府主席的支持反蔣才相對合法,也會有更多的人支持。閻錫山有自己的算盤,隻要有宋哲武支持,李宗仁和馮玉祥就爭不過他,何況還有和宋哲武走得很近的張學良,那時他有三家的百萬大軍支持,汪精衛一個書生政客還能翻上天去?


    閻錫山一直在暗暗觀察宋哲武的反應,見宋哲武麵色平靜,不由暗暗點頭,心說,“這個宋哲武雖然年輕,可是很有城府,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看來以後還要多下力氣籠絡他。


    陳公博講完後,閻錫山示意賈景德這個宴會主持者宣布開席,閻錫山和陳公博兩人講了半個多小時,滿桌的菜肴早就讓眾人肝腸大動,賈景德一宣布開席,一時間杯盤交錯,歡聲不斷。


    這個酒宴是為宋哲武而設,宋哲武這個客人自然是主角,不僅閻錫山和他的幾個大員頻頻勸酒,除了鄒魯和趙戴文兩人外,各路地方勢力的代表也紛紛過來敬酒。宋哲武雖然酒量很大,可是知道今天勸酒的人不會少,特意選了三錢的小盞,可就是這樣,半個時辰裏也喝了一斤多。


    宋哲武見時候差不多了,再次感謝閻錫山一番後,和閻錫山打個招呼就去各桌回敬,不等閻錫山發話,賈景德和趙丕廉兩人就一左一右的陪著宋哲武去敬酒。


    兩人每到一桌,都逐個給宋哲武介紹參加酒宴的人員。對於各地的代表們,宋哲武隻是略一寒暄喝上一杯就走,可是在山西文武官員,甚至包括文人商人們的酒桌就呆的久了,特別是在山西財政廳長仇曾詒、民政廳長邱仰浚、教育廳長馮司直、建設廳長溫壽泉、政務廳長催廷猷、山西省銀行經理徐一清、晉勝銀行經理賈繼英、山西礦務局董事長蘭承榮、山西大學校長王錄勳、第一師範校長是曲詠善、:《山西日報》總理趙希複、《並州日報》經理李同升等人的席間呆的最久,不僅親熱的和每一個人握手,還一一敬了這些人一杯酒。宋哲武的舉動讓這些山西大員和文人名士們感覺很有麵子,對宋哲武也好感大增。


    其實這是宋哲武在為他即將入主山西做準備,這些人都是山西政務、經濟、教育的精英和掌門人,如果這些人肯幫助他做事,對他迅速收複山西人心助益極大。


    在這個大廳裏,除了閻錫山就屬宋哲武位高權重,可宋哲武沒有一絲上將高官的架子,在各個席間穿梭敬酒都是笑容滿麵談笑風生,給眾人感覺極好,所以敬酒很順利,隻是在閻錫山的十三太保的酒席遇到了一些麻煩。


    李生達、李服膺兩人對宋哲武最為熱情,楊愛源、孫楚、梁培璜、楊澄源、王靖國、趙承綬、、楚溪春、魯英麟、董英斌等人對宋哲武的態度很平淡,在他們眼裏隻有閻錫山,不要說宋哲武,就是何應欽馮玉祥來了他們也不會有什麽感冒,不過也還算應對得體,隻是傅作義和陳長捷態度比較冷淡。


    宋哲武不明所以,回到閻錫山的身邊後,閻錫山等人又是連番勸酒,宋哲武沒有時間多想,繼續和閻錫山等人親切交談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26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藍2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藍2000並收藏1926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