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認為宋哲武不僅做事穩妥。還滿腹韜略,他對蘇軍和他們國內的形勢分析得都十分準確,這些他們在巴林左旗會麵時,宋哲武就已經和他說過一些。


    宋哲武的判斷,大部分已經不僅被滿洲裏之戰證實了,就是滿洲裏之戰之後,蘇軍整整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才從伯力西運一個師趕到赤塔,然後就再也不肯不南下大烏裏,明擺著就是無力對滿洲裏進行反擊,僅僅是怕中國軍隊攻擊赤塔,斷絕西伯利亞大鐵路而做出的有限的被動防禦。這說明,遠東的蘇軍至少暫時已沒有南下大烏裏和中國軍隊繼續作戰力量了。


    收到宋哲武的電報,早就趕到哈爾濱坐陣指揮談判的張學良,立刻在哈爾濱特區長官張景惠的公署裏,召見了他的談判代表莫德惠。


    莫德惠在北洋政府時曾任眾議院議員、蒙藏院副總裁。1925年,還曾出任過北洋政府農商部次長。1926年春,又被張作霖任命為奉天省財政廳長,代理奉天省省長。


    莫德惠主理奉天省時期,除各項事業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外,對奉天省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甚為重視。嚴令各縣在各鄉村普設小學,對中學、師範及東北大學大也極力擴充,保證經費如數撥給。奉省教育界對莫德惠多報好感,當莫德惠另有任用時,沈陽市民甚至擬遊行示威以挽留他。


    莫德惠在東北有很高聲望,特別是他不僅深得張作霖信任,也是張學良最密切的支持者,這也是張學良把這次談判重任交給他的原因。


    莫德惠看完宋哲武擬定的談判條件,不由連聲稱讚,“好!好!”。


    “這個宋文戈不僅武略精深,文韜也是極高明。這個反製談判條件,一定會讓老毛子的談判代表哭鼻子。這些損失賠償,加起來近三億元,老毛子是無論如何也拿不出來的。”


    張學良哈哈大笑著說:“他們國內現在亂的很,文戈審問蘇軍戰俘得到的情報說,老毛子打這場邊境戰爭,甚至要老百姓出錢捐助,軍費都不足,哪裏還有錢給我們賠款。”


    莫德惠思考了一下,提醒張學良說:“少帥,這筆錢老毛子是一定出不起的,可是這樣一來,難免會拖延談判時間,這個賠款數額我們是否可以在談判時不做最後堅持?”


    張學良興致頗高地說:“柳忱,這是自然,文戈這個條款本來就沒指望老毛子會答應,這隻是要對付老毛子跟我們要賠款的那一條。至於拖延談判。這個文戈是有考慮的。你看關於戰俘的那一條,文戈獅子大開口,竟然說老毛子那幾萬戰俘一天要花費10萬元,真要是日均耗資十萬,這個待遇就是我們東北軍的士兵也享受不起。你說老毛子的俘虜能享受得起?”


    “老毛子每拖一天就要十萬,如果他們有錢,那就拖吧。否則我就不放人,逼急了我,我就真按文戈所說,讓軍隊押著他們去做苦力。關於戰俘的費用,老毛子必須按天付,一天也不能少,這一點必須堅持。”


    莫德惠也點頭同意說:“對,我們就是要用戰俘問題逼老毛子盡快和我們談妥。”


    停了一下,莫德惠指著第二條,有些憂慮地說:“其它條款都好,隻是這第二條是不是有些不妥?中東路十年收益可是一筆大數目,估計得有八九千萬,甚至還要多,如果答應老毛子這個條款,少帥恐怕難免要受到國人詬病。而且。宋文戈在條款中說,還款期‘為期十年,在此期間,如中方在中東路上沒有盈利,中方不給予蘇方其他補償,該年仍要計入10年償還期’,這一句話,是不是沒有必要寫入條款中?”


    張學良收起笑容,麵色沉重地說:“柳忱,條約一簽,我張學良必然會受到國人詬病,甚至還會有人罵我張學良是賣國賊,這一點我也清楚。要知道,中央政府現在可是高調嚷著要借機收回滿清時被沙皇強搶的國土呢!”


    張學良歎息一聲,又說:“隻是這個仗不僅老毛子打不起,我們也打不起啊!這倒不是經費問題,就是僅靠我們東北自己,這樣的耗費再打一年我們也可以支持。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我們軍隊的問題。此次邊境戰爭,東線打得一塌糊塗,要不是西線大勝,我都不知該怎麽收場了。東北軍的戰鬥力急需提高,雖然東北軍在國內還過得去,可是一遇到蘇軍就顯出明顯的差距了。要提高東北軍的戰鬥力,這需要時間。而文戈和他的第四路軍畢竟不是我們東北軍,他不會一直在我們東北呆下去的。”


    張學良搖搖頭,意興索然地說:“中東路畢竟是老毛子出資修建的,就是給他們些錢贖回也是應該的,否則老毛子沒有台階可下。很可能惱羞成怒,和我們再打,那樣戰火還會重燃,百姓還會受苦,如果能早日結束這場戰爭,我張學良甘願擔起這個罪名。”


    “至於文戈條款中‘為期十年,在此期間,如中方在中東路沒有盈利,中方不給予蘇方其它補償,該年仍要計入10年償還期。’這句話嗎。。。。。。”說到這裏,張學良打住了話頭。


    說實話,他也很不理解宋哲武為什麽要寫上這麽多此一舉的一句。中東路現在運力繁忙,就是想不盈利都不可能,而且盈利一定會越來越高,他實在想不明白中東路怎麽會沒有盈利?


    想了一會,張學良斷然說:“文戈思慮慎密,他這樣寫必定另有深意,就這樣辦吧。”


    宋哲武還同時給張學良發了另一份電報,就是向張學良說明,蔣介石要他在東北就地招募兵員的事情。這件事是必須要同張學良這個“地主”打招呼的,,否則張學良一定會不滿意,要是張學良不配合。它甚至無法在東北招募到一個兵員。


    對於宋哲武要在東北招兵的事,張學良很痛快地就同意了。蔣介石又給了宋哲武一個師的編製的事,張學良已經得到了南京軍政部的通報。現在中蘇雖然是暫時停戰了,可是中東路問題還沒有最終解決,萬一老毛子不依不饒,這場邊境戰爭還要打下去,宋哲武多了一個師,哪怕是一個一時半會還派不上用場的新兵師,也總是好的。


    而且,宋哲武為了東北的戰事出了大力,不要說隻招收一個師的新兵。就是現在宋哲武要招收10萬人,張學良也不會說半個不字。更何況東北幾千萬人,適齡青年有數百萬,東北軍的兵員可不缺這幾萬人。


    有了張學良點頭,宋哲武自然不會再客氣,立刻召集李文田和張亞飛、韓光弟、梁忠甲幾人,布置招兵事宜。


    按照宋哲武的要求,由李文田全權負責組織招兵的各項事宜,第四路軍在哈爾濱、長春、沈陽三個省會城市設立招兵處,韓光弟和梁忠甲這兩個抗蘇英雄親自負責哈爾濱和沈陽兩地的招兵工作。


    對於招兵,宋哲武隻有兩個要求,一是所有兵員必須要身體健康;二是青年學生有多少要多少,而且不管男女。他相信,隻要韓光弟和梁忠甲這兩人一出現,一定會有大量的熱血青年前來投軍,英雄效應宋哲武前世可是見的多了。


    宋哲武的意思就是有多少要多少,他可不會拘泥於一個師,何況他早就有了堵住張學良嘴的辦法。


    安排完招兵的事情,宋哲武又給張學良去了一封電報,隻是他這封電報嚇了張學良一跳。


    宋哲武的電報內容很簡單,就是提醒張學良不要忘了在巴林左旗的承諾,現在應該把高誌航交給他了。


    戰前在巴林左旗,張學良承諾把讓高誌航加入第四路軍,同時還承諾宋哲武可以用蘇軍俘虜換飛機,每一百蘇軍俘虜換一架飛機。


    如果真要按這個數目換飛機,那就是390架。這次和蘇軍作戰,張學良的那些老式飛機在東線戰場上損失幾十架,後期東北軍的飛機已經不敢起飛,現在張學良就是把他所有的飛機都給宋哲武也不夠。


    宋哲武雖然隻提出要高誌航,並沒有說要飛機,可在張學良看來,這也許是宋哲武不好意思開口要飛機,這才用要高誌航這個人來提醒他,不要忘了關於飛機承諾。


    當初在巴林左旗,張學良是絕對沒有想到,宋哲武和他的第四路軍在滿洲裏不僅打了勝仗,而且還是一個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大大的勝仗。宋哲武和他的第四路軍竟然把蘇軍在西線的五個師加一個旅全殲了!


    當他那晚接到韓光弟的報捷電報時,張學良拿著電報足足愣了有一分鍾,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會有這樣大的一個勝仗。清醒過來的張學良,立刻激動地自掏腰包拿出10萬大洋,讓他的衛隊營長帶人把沈陽城內所有的能買到的鞭炮都買出來,然後讓人免費當街燃放歡慶勝利。


    那晚沈陽城內震天的鞭炮聲,甚至驚動了日本人,據他知道,南滿鐵路的所有日軍都緊張地戒備了一宿。


    感謝所有關心本書的作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26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藍2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藍2000並收藏1926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