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武喝了口水,接著說道:“中央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要裁軍。哲武以為主要針對的就是桂係、晉綏軍、西北軍三家。”說完,看向文清。見文清隻是微笑著聽著,便放鬆了語氣,淡淡地繼續說道:“各方是一定不會心甘情願的進行裁軍的,說白了就是怕中央隻裁別人的軍隊,而不裁或少裁自己的軍隊,最後使中央軍會明顯的強於各派。所以說,裁軍的問題各派係雖然嘴上不好明說反對,但都根本都不會做,這個問題最後隻有武力解決才能達到目的。”


    “武力解決?各派係的軍隊加起來有200來萬軍隊,單是桂係、晉綏軍、西北軍三部就有80多萬人,中央如何能武力解決?”


    宋哲武不知道,蔣介石對桂係動手已經準備到了什麽程度,不過宋哲武還是決定震撼一下文清,也可以說震撼一下南京的那位委員長,好加重自己在蔣委員長心中的分量。有繼續說道:“雖然各派係軍隊數量眾多,在對待裁軍的問題上,步調很一致,但他們就好像一個分子間結合的並不緊密,也很不穩定的化合物,一旦外界條件發生變化,就會輕易地分為解成單一體。中央如果應對得法,很容易各個擊破。”


    宋哲武的這段話,讓文清有些動容,他現在倒是真的覺得宋哲武的見識不凡。現在南京政府各界都對與各派對抗有疑慮,軍隊內部絕大多數人也不看好中央武力解決的前景。在他的感覺裏,隻有蔣委員長自己決心很大,這個宋哲武倒很有委員長的的氣勢。“宋司令認為中央怎樣做,才算得法?”文清認真地問宋哲武。


    宋哲武繼續平靜地說:“這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單獨對抗中央都必敗無疑,即使三方聯手,隻要中央不在初期就大敗、慘敗,那麽最後的勝利就一定屬於中央。”


    見三人都有些不解,宋哲武繼續說道:“中央占有大義名分,又有江浙財團的支持,隻要穩住戰局,就會源源不斷地得到財力、物力的支持,這些都是其他幾方不具備的。而論政治眼光和謀略,不論桂係的李宗仁、白崇禧,晉綏軍的閻錫山,西北軍的馮玉祥都絕不是蔣委員長的對手。所以說,中央不應該害怕武力解決。”


    文清細想宋哲武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不說蔣委員長占著中央的大義名分,也不說有雄厚的財力作依托,但就蔣委員長的政治手腕,就的確沒有人可比。不但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馮玉祥不是他的對手,就是放眼中國,他也認為很少有人能出其右。這次對付桂係的手段,就讓他大為吃驚,也大為敬佩。文清心裏一動,還想看看這個不一般的年輕人到底有多少斤兩,問道:“文戈,中央同三方同時動手,即使勝了,也會大傷元氣,中央當然不希望這樣,要動手也是各個擊破。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先動誰?”


    “桂係。”宋哲武不假思索地回答。


    見宋哲武回答的如此幹脆,文清忍不住問道:“為什麽?”


    “要解決裁軍問題,關鍵是解決桂係、晉綏軍、西北軍三家,而這三家裏關鍵是桂係。桂係的李宗仁、白崇禧都是智慧很高的聰明人,中央如果對晉綏軍和西北軍動武,桂係是絕不會坐視不管的。而如果先對桂係動手,其他兩家則很有可能坐山觀虎鬥,都想等兩方鬥得兩敗俱傷,好不費力氣得到便宜。隻要中央在同桂係的爭鬥中迅速得手,在他們回過味來之前解決掉桂係,他們就沒有可乘之機。所以,要先解決桂係。再者,這三家裏,晉綏軍雖占據綏遠、山西、河北、察哈爾四省之地,但四省地理相連,閻錫山又在山西經營十數年,勢力穩固。如果先對晉綏軍動手,閻錫山必定棄守河北、察哈爾,縮回山西、綏遠。山西三麵臨山,一麵憑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有表裏河山之稱。戰事絕不是短時就可結束,其他人就會積極備戰,尋找時機和借口對抗中央,那樣時局必然大亂。西北軍也是同樣的問題,一旦戰局不利,西北軍必然退守關中。而隻要晉綏軍和桂係還在,西北軍就會覺得隻要堅持下去,就會有轉機,他們也就會拚死抵抗,以西北軍的的戰鬥力,中央軍最後即使勝了,也會是慘勝。那樣晉綏軍和桂係就真的有機會了。反觀桂係則不然,桂係表麵看是強大,勢力延綿數省,猶如常山之蛇,擊頭則尾至,擊腹則頭尾皆至。實則不然,桂係分為河北、華中的兩湖和廣西,其中在河北的勢力孤懸在外,同兩湖之間有河南的中央軍和西北軍相隔,頭身運轉不靈。特別是在河北作為蛇頭的白崇禧部,雖有十萬多人,但所轄李品仙、廖磊兩部都是唐生智舊部,大都是三湘子弟,早就不願長期駐紮河北。隻要唐生智登高一呼,李、廖兩部絕無不從。現在所差的隻是看中央支持哪一方?中央支持桂係,李、廖兩部絕不敢亂,否則就將麵臨中央軍、晉綏軍和桂係的合力圍剿,必然全軍覆沒。如果中央支持唐生智,則晉綏軍絕不敢助白崇禧,否則就會麵臨中央軍和唐生智的合力攻擊,以閻錫山的性格絕不會行此斷然之舉。所以,隻要中央支持唐生智出山,白崇禧立刻就會被驅逐,桂係在華北的勢力馬上就會蕩然無存,隨後命急於回湖南的唐生智率部配合中央軍進擊兩湖,桂係在華中的的勢力也會很快煙消雲散。剩下廣西一省,中央要想解決,則是易如反掌。”


    文清表麵上麵色如常,笑吟吟地看著侃侃而談的宋哲武,實則內心異常震驚。蔣介石用來對付桂係的辦法,竟然從這個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嘴裏說出,這不能不讓他驚訝!蔣介石用來對付桂係的辦法,他是非常敬佩和歎服的,蔣介石對形勢的精準判斷,和敢於放出唐生智這條餓狼來驅逐白崇禧這隻猛虎的計謀,實在是魄力非凡。不過蔣介石畢竟宦海沉浮數十年,政治手腕高明不足為怪。可這樣一個年輕人有著不下蔣介石對形勢的認識和判斷,確實讓他吃驚不小。


    這些天,他跑遍了保安旅幾乎所有的軍營,對保安旅高漲的士氣、有素的訓練、精良的裝備有了真實的了解。每一天的觀感他都用電報發給遠在南京的蔣介石他在電報中向蔣介石表示:“以他多年的軍旅經驗,這支部隊除了實戰經驗稍有缺欠,其他各方麵都可以同中央軍的部隊比肩,甚至許多方麵還要強於中央軍。不要說這支部隊不再裁減範圍之內,就是在,也不應裁減這樣的強軍。趁閻錫山還沒有打這支部隊的主意,應該馬上搶先把他收歸中央軍序列。”蔣介石對這位長期跟隨他的心腹還是很信任的,昨晚已經發來電報,答應晉升宋哲武為中將,蕭國棟、王敘為少將,保安旅擴編為三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外加三個旅。各部軍官由宋哲武自行任命後報軍政部備案。為了結好商震,保安司令部仍受商震節製,但軍餉由中央撥付,保安司令部劃入軍政部統一序列。雖繼續由商震節製,實際上已經接管了指揮權。


    文清覺得現在需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了,他掏出一份證件遞給宋哲武宋哲武看著文清笑著說:“這應該是文教官的真實身份吧?”文清知道宋哲武應該知道他這個教官的身份是假的,隻是笑笑,沒有回答。宋哲武打開證件,隻見上麵赫然寫著“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張治中中將。”


    這下輪到宋哲武震驚了,張治中可是大大有名啊,而且是國軍中他比較尊敬的一個大名人。宋哲武立刻站了起來,給張治中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不知教育長大駕光臨,,哲武怠慢之處,還請見諒。”


    這時蕭國棟和楚風,也從宋哲武那令他們大幹震撼的話中回過神來,反應過來的兩人也起身向張治中敬禮。


    張治中笑著說:“沒有怠慢,這不怪你們,如果你們早知道我的身份,我會對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打些折扣,隻有這樣,我才看到了真實的保安旅和真實的宋文戈。”


    “教育長體察下情,哲武感激不盡,哲武想知道教育長對保安旅的評價。”宋哲武自認為保安旅已經成軍,而且是一支不錯的強軍。可是又怕因為是知己一手建立的部隊,會有敝帚自珍的錯覺,所以,他非常想聽到張治中這個從軍多年,也搞了多年部隊訓練的專家,對這支部隊中肯的評價。


    “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士氣高漲、威武仁義。這就是我對保安旅的評價。我還可以告訴你,這也是我給南京蔣委員長電報中的原話。文戈老弟,你帶兵有方,蔣委員長甚感欣慰啊!”稍一停頓,張治中麵色一整,立正說道:“委員長口諭;查河北保安司令宋哲武所部,自成軍以來,剿匪安民,綏靖地方,成績斐然。今著該部擴編為4師3旅,保安司令宋哲武晉升中將,以茲鼓勵。”中將還好說,所部擴編為4師3旅,那可就是一方諸侯了,而且是蔣委員長承認的諸侯,宋哲武一時激動地有些發呆。


    張治中理解地笑著拍拍宋哲武的肩膀:“文戈老弟,師、旅長人選,你要馬上給我一個名單,我好上報委員長。我看這樣,一個小時後你交給我。還有,你年三十搞得那個晚會很有意思,委員長也很重視,已經責成中宣部安排中央日報和南京的其他幾家大報來淶源,最遲年三十能到,你要做好安排。另外,我也不走了,就在淶源過年,再回南京。”


    對不起!兩天沒更新了,有些灰心,收藏太少了,雖然沒經過推薦,可是現在隻有1483個收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26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藍2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藍2000並收藏1926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