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李玉一家人仍是很忙碌,店裏的生意一直很好,每天都能賺到不少銀子,店裏忙不過來,決定要雇幾個人。


    “咱們就找你田大娘家的人來幫忙怎麽樣。”張氏建議道。


    “娘,這個好,田大娘家的人知根知底,咱們被趕出來的時候,他們還給咱家送過幾次菜呢,咱們這次也幫幫他們一家。”李玉讚同道。


    “那行,娘這就去他們家說去。”


    李玉家右邊是空地,左手邊住的是田大娘一家,田大娘的老伴是田樹海,他們有三個孩子,兩男一女,大兒子田大壯,二兒子田小虎,小閨女田英。田家是村裏的外來戶,沒有土地,平時的收入主要靠父子三人去鎮上打短工,田大娘和田英在家裏做繡活過日子,生活的很拮據,田大壯十六歲了,還沒有說成親,就是因為家裏太窮了。


    田大娘一家聽說李玉家開了新鋪子,並打算讓大壯幾個去幫忙,顯得很高興。


    “我們家的鋪子主要賣早點和午飯,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不能吃苦的人幹不了。也不知道大壯他們幾個能不能起來。”張氏說的很明白。


    “老四家的,你放心,都是鄉下的孩子,這點苦肯定受得了。”田大娘說。


    “那行,那咱可就說好了,明天就讓大壯他們幾個去幫忙,每個月四百文,包兩頓飯。”


    “是不是給的太多了?你們家的鋪子剛開起來,用錢的地方多。”田大娘想要拒絕。平常鎮上打短工,不包吃,一天才給十五文,她也明白這是張氏在照顧自己家。


    “大嫂子放心,我心裏有數,咱們也別讓來讓去了,就這樣說定了。”


    第二天雞叫頭遍的時候李玉一家起床,看到田家三人已經在門口等著了,於是大家一起往鎮上趕。


    店裏又重新安排了分工,大壯和小虎跟著李林跑堂,英子看著火,不加柴的時候幫著張氏做包子。這一天忙下來,他們也漸漸順手了。


    吃過晚飯,一家人開始商量李林和李軒讀書的事。


    在古代,讀書人是很受人尊敬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士農工商,士也在最前麵,一旦考上了功名,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李林其實是識字的,李老爺子年輕的時候跟著馬幫走南闖北,積攢下了家底,也見過不少世麵,賺的錢大部分都用在兒孫的讀書上,李玉的大伯是個讀書人,考上了秀才。李家的孫子輩隻要到了入學年齡,就去學堂蒙學,可見當初李老爺子也是很開明的。李林也進了幾年私塾,後來李海去世,王氏總是說張氏一房花的多,賺的少,李林無奈,才主動從學堂退了下來,為了這個,張氏哭了好幾天,最後也是沒辦法。現在他們家開了鋪子,也雇了夥計,就是希望大哥能繼續讀書,將來能考取個功名。


    文山書院是永安鎮上最有名的書院,鎮上的人削尖了腦袋都想把孩子送到這裏讀書,這書院不僅考上的秀才多,還出過好幾個舉人。書院每年春秋兩季招生,秋天的考試已經過了,李玉想讓大哥好好複習,來年春天試試能不能考進去。


    其實李林是喜歡讀書的,男子漢大丈夫,封侯拜相可是每個男兒都有的夢想。隻是看到母親幾個為生活奔波,讓他去讀書,心裏真的過意不去。


    “娘,我不想讀書,咱家現在開了鋪子,我得留下幫忙。”李林說道。


    “咱們家現在人手夠了,你和軒兒就好好讀書吧,我們可都指望著你能光耀門楣呢。你把書讀好了,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報答。”張氏勸道。


    既然決定要考文山書院,張氏幾人就不讓兒子在鋪子幫忙了,李林已經幾年不讀書了,現在看書肯定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為了不耽誤學習,先找了一家鎮上的私塾,把李林和李軒送了進去。


    讀書是很費錢的事,光束脩一個月一人就要一兩銀子。接著就是買筆墨紙硯,又花了一兩五百文。李玉覺得這古代培養一個讀書人真的太不容易了,這筆墨紙硯都是屬於消耗品,每月都要買,再加上先生的束脩,平時的吃食,如果去趕考,一次就要幾十兩銀子,也不知道他們家能不能供得起兩個人讀書,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林也知道家裏的情況,每天都是拚命地讀書,小弟雖然小,卻很懂事,也跟著大哥一起認真的學。現在他們兩個都不在鋪子幫忙了,早上去私塾學習,半下午下學,再和張氏他們一起回李家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種田致富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女不洗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女不洗頭並收藏種田致富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