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背靠著沙發, 慢悠悠地說道:“小江啊,你和小林都是一對未婚夫妻了,我們一家人還有什麽不能講?”
江逾白落座在另一側的沙發上。他答非所問:“上個月, 我想帶林知夏參加家裏的聚會……”
江逾白還沒說完, 媽媽打斷了他的話:“那時候, 我不同意你把林知夏帶過來, 是因為我和你爸爸還沒接觸過她,對她的了解不夠全麵。”
江逾白卻問:“我要是不訂婚, 你們願意了解她嗎?”
叔叔與江逾白一唱一和:“是啊, 小江沒訂婚的話,老爸老媽大概還在馬爾代夫度假。”
爺爺偏過頭,與叔叔對視。
這一次,叔叔絲毫沒慫, 甚至笑了一下:“爸,說實話,我早就看不過眼了, 小江還在和小林談戀愛, 你們總覺得他倆門不當戶不對, 觀念不同,遲早分手, 你們就沒想過要怎麽接納小林。大嫂的一個朋友總是想把女兒介紹給小江,製造他們獨處的機會……我不是說別人家的女孩不好, 就是這種行為, 很不合適, 我不支持。”
叔叔說完,嬸嬸側目看他。
叔叔低聲問她:“我說得對嗎?”
嬸嬸輕言細語:“嗯,好對的。”
叔叔笑意更深:“老婆懂我就夠了。”
嬸嬸緊緊握住他的手。
爸爸的神情沒有一絲改變——他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 江逾白還沒學透。從小到大,父親就是江逾白的榜樣,江逾白也很尊敬他。
然而今天,父親卻說:“婚姻是人生大事,你才二十歲出頭,你的決策,做得有些草率。”
江逾白平靜地接話:“我和林知夏認識十二年,談戀愛談了四年,這麽長的時間,足夠我做決定。”
大廳內一片寂靜。
叔叔繼續與江逾白統一戰線:“大哥,很多年前,你和大嫂剛認識四個月……”
爸爸端起一杯水,剛喝了一口,叔叔的話音就停頓了。
片刻之後,叔叔仍然講完了整個句子:“你和大嫂認識不到四個月……就成家了,是不是有些草率?”
爸爸將手中的玻璃杯放到了桌上,敲出“砰”的一聲輕響。他開口道:“交往的時間,不是問題的關鍵。先前我同你們說過,一家人,萬事好商量。”
叔叔屏住呼吸:“你也說過,商量不通,隻能逐出家門。”
話音未落,叔叔緩緩地挽住嬸嬸的手臂。
嬸嬸微笑著說:“我和紹祺訂婚的前天晚上,媽媽問我,不覺得太快了嗎?我回答,沒覺得啊,我喜歡紹祺十多年,感情有了基礎,後麵的事情,都是順水推舟。”
叔叔連連附和:“老婆說得對,我們在包廂裏都聽到了,小江和小林也有十幾年的感情基礎。”
“我不是反對他們,”媽媽忽然出聲道,“訂婚這麽大的事情,江逾白不聲不響地做完了,這真的合適嗎?”
叔叔啞口無言。
媽媽又說:“前幾天,秘書給我做了一份林知夏家裏的背景調查。”她拿出一份文件,擺在眾人的麵前:“調查報告,我放到這裏,有她的父母,哥哥,伯父一家,舅舅一家。”
江逾白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她的父母和哥哥心腸挺好……”
“好人也會遇到風險,”媽媽叮囑道,“你雇傭一群新員工,要查他們的征信,查他們以前的工作,結婚怎麽能不慎重?”
奶奶搭了一腔:“林知夏的性格是不錯,能看出來,很活潑樂觀的一個女孩子,世界級的優秀人才,最難得的是她身上沒有傲氣,和她相處,你也不累……”
叔叔麵露一絲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他知道,林知夏曾經給江逾白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多虧了江逾白及時調節,才沒有造成惡果。
而奶奶翻開那一份調查報告:“你爸剛才說了,自家人,萬事好商量。你不同我們商量,剛滿二十二歲,急著走到現在這一步,哪怕林知夏是個好孩子,她再優秀也是她自個兒的事,門不當戶不對……”
之後的話,奶奶沒說。
她點到即止。
江逾白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頎長的影子落在整潔的地毯上。他走到議事廳的正中央,位於在場眾人的視線前方,然後,他坦誠道:“你們都是我的家人,對我來說很重要,林知夏也一樣。你們查過林知夏的背景,大概知道她正在還房貸……”
奶奶有些驚訝:“她買了多大的房子?”
江逾白如實回答:“兩百多平方,靠近大學城,她上下班方便。”
奶奶靜默。
半晌後,她又問:“你沒給她出錢買房?”
江逾白略低了頭,看向爺爺奶奶:“林知夏不收貴重禮物,不在乎物質條件,科研和教學是她的生活重心,像她這樣純粹的人,確實很少見,但也不是不存在。”
他接著說:“門當戶對,當的不是財產,對的不是物質,是性格和觀念,相同家境培養出來的兩個人,投緣的概率更高。我和林知夏從小一起長大……”
嬸嬸聽到這裏,內心十分觸動。她插話道:“爸媽,大哥,大嫂,他們訂婚都訂過了,是喜事啊,喜事臨門,大家不要那麽嚴肅了。”
“對啊,”叔叔重新抖擻精神,“再說,小林有什麽不好?二十二歲的副教授,快趕上我二十三歲小提琴首席的地位。小江不訂婚,你們不重視林知夏,小江訂婚了,你們又……”
爺爺來到叔叔的麵前,叔叔不但沒閉嘴,還脫口而出道:“爸,六十多年前,你沒什麽錢吧。”
爺爺麵色和緩:“紹祺,你跟我來。”
叔叔宛如石雕一般靜止在沙發上。
江逾白走向了叔叔和爺爺之間。江逾白身高一米八八,而爺爺的脊骨略彎,江逾白比他高了不少,爺爺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歎道:“我們小江是長大了。”
江逾白應聲道:“長大以後,自己拿主意,總比猶豫不決要好。”
爺爺雙手負後。
江逾白跟著他往外走,爺爺的腳步微頓,江逾白也停在議事廳的門口。他站在此處,和爺爺談了將近十分鍾,爺爺的臉色越發緩和。最後,爺爺問他:“你希望我們怎麽看待林知夏?”
江逾白回答,他希望長輩們能以家人的身份去嚐試接受她。
爺爺感慨道:“我去跟你二叔公、三叔公講講你訂婚的喜事,明年春節,你把小林帶回家過年吧。”
江逾白總算放下心。
林知夏並不知道江逾白今天下午的遭遇。
林知夏自己也遇到一樁麻煩事。
林知夏門下唯一的博士生方怡雯的研究方向是量子化學。方怡雯想借用學院裏另一位名叫曲宗義的教授的化學實驗室,然而,那個實驗室的設備十分緊俏,曲宗義必須先保障自己的學生能排上號,他就委婉地拒絕了方怡雯的請求。
曲宗義說,明年春節過後,方怡雯來找他,他再看看,能不能給她安排。
方怡雯聽完,還挺高興。
她回到自己的實驗室裏,轉述了曲宗義的原話。
徐淩波猛地一拍腦門,恨鐵不成鋼道:“師姐,你怎麽聽不懂呢?曲宗義的意思是,春節期間,這個設備都有人用,春節過後,肯定更輪不到你了。”
方怡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不會吧?”
徐淩波唉聲歎氣。
方怡雯就給林知夏打了個電話,問她應該怎麽辦?
林知夏的第一反應是:“沒關係,我手頭還有不少科研經費,你想要的實驗設備的市價是多少?”
方怡雯誠實地說:“將近一個億。”
林知夏沉默了。
方怡雯也沉默了。
幾秒鍾之後,方怡雯解釋道:“曲宗義的那個實驗室,是我以前的導師自己建的。我導師設計了十多張圖紙,找了全國最好的廠商訂做了一批器材,有些零件是限量版進口貨,光有錢都買不到。我導師跳槽去了別的大學,那實驗室就被學院劃給曲宗義了。”
既然如此,林知夏隻能親自出馬,去找曲宗義商量一下。
“林老師,”方怡雯告訴她,“你幫我跟曲老師說下,我二十四小時待命,淩晨十二點到淩晨六點也能做實驗。”
“這麽辛苦?”林知夏反倒有些遲疑。
方怡雯抓了住蓬鬆的頭發,仍是一副隨性的樣子:“大不了白天補覺嘛,多大個事。”
林知夏信心滿滿:“好的,你等我的好消息。”
短短半小時後,林知夏就回來了。
方怡雯猜到了結果,嘴上沒說什麽。
詹銳比方怡雯更安靜,而徐淩波一個勁地搓臉——他以前的導師人脈廣,方法多,手腕強硬,絕對不存在借不到實驗室的情況。
而林知夏剛剛碰了一顆軟釘子。
她思索片刻,隻能說:“方怡雯,先把你的實驗數據和論文框架交給我,我仔細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方怡雯立刻交出了一遝材料。
當天傍晚,林知夏抱著這一遝材料去了江逾白的家。她喜歡和江逾白共用一間書房,偶爾偏過頭,看看他的側臉,她的心情就會變得很好。
江逾白落座在另一側的沙發上。他答非所問:“上個月, 我想帶林知夏參加家裏的聚會……”
江逾白還沒說完, 媽媽打斷了他的話:“那時候, 我不同意你把林知夏帶過來, 是因為我和你爸爸還沒接觸過她,對她的了解不夠全麵。”
江逾白卻問:“我要是不訂婚, 你們願意了解她嗎?”
叔叔與江逾白一唱一和:“是啊, 小江沒訂婚的話,老爸老媽大概還在馬爾代夫度假。”
爺爺偏過頭,與叔叔對視。
這一次,叔叔絲毫沒慫, 甚至笑了一下:“爸,說實話,我早就看不過眼了, 小江還在和小林談戀愛, 你們總覺得他倆門不當戶不對, 觀念不同,遲早分手, 你們就沒想過要怎麽接納小林。大嫂的一個朋友總是想把女兒介紹給小江,製造他們獨處的機會……我不是說別人家的女孩不好, 就是這種行為, 很不合適, 我不支持。”
叔叔說完,嬸嬸側目看他。
叔叔低聲問她:“我說得對嗎?”
嬸嬸輕言細語:“嗯,好對的。”
叔叔笑意更深:“老婆懂我就夠了。”
嬸嬸緊緊握住他的手。
爸爸的神情沒有一絲改變——他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 江逾白還沒學透。從小到大,父親就是江逾白的榜樣,江逾白也很尊敬他。
然而今天,父親卻說:“婚姻是人生大事,你才二十歲出頭,你的決策,做得有些草率。”
江逾白平靜地接話:“我和林知夏認識十二年,談戀愛談了四年,這麽長的時間,足夠我做決定。”
大廳內一片寂靜。
叔叔繼續與江逾白統一戰線:“大哥,很多年前,你和大嫂剛認識四個月……”
爸爸端起一杯水,剛喝了一口,叔叔的話音就停頓了。
片刻之後,叔叔仍然講完了整個句子:“你和大嫂認識不到四個月……就成家了,是不是有些草率?”
爸爸將手中的玻璃杯放到了桌上,敲出“砰”的一聲輕響。他開口道:“交往的時間,不是問題的關鍵。先前我同你們說過,一家人,萬事好商量。”
叔叔屏住呼吸:“你也說過,商量不通,隻能逐出家門。”
話音未落,叔叔緩緩地挽住嬸嬸的手臂。
嬸嬸微笑著說:“我和紹祺訂婚的前天晚上,媽媽問我,不覺得太快了嗎?我回答,沒覺得啊,我喜歡紹祺十多年,感情有了基礎,後麵的事情,都是順水推舟。”
叔叔連連附和:“老婆說得對,我們在包廂裏都聽到了,小江和小林也有十幾年的感情基礎。”
“我不是反對他們,”媽媽忽然出聲道,“訂婚這麽大的事情,江逾白不聲不響地做完了,這真的合適嗎?”
叔叔啞口無言。
媽媽又說:“前幾天,秘書給我做了一份林知夏家裏的背景調查。”她拿出一份文件,擺在眾人的麵前:“調查報告,我放到這裏,有她的父母,哥哥,伯父一家,舅舅一家。”
江逾白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她的父母和哥哥心腸挺好……”
“好人也會遇到風險,”媽媽叮囑道,“你雇傭一群新員工,要查他們的征信,查他們以前的工作,結婚怎麽能不慎重?”
奶奶搭了一腔:“林知夏的性格是不錯,能看出來,很活潑樂觀的一個女孩子,世界級的優秀人才,最難得的是她身上沒有傲氣,和她相處,你也不累……”
叔叔麵露一絲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他知道,林知夏曾經給江逾白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多虧了江逾白及時調節,才沒有造成惡果。
而奶奶翻開那一份調查報告:“你爸剛才說了,自家人,萬事好商量。你不同我們商量,剛滿二十二歲,急著走到現在這一步,哪怕林知夏是個好孩子,她再優秀也是她自個兒的事,門不當戶不對……”
之後的話,奶奶沒說。
她點到即止。
江逾白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頎長的影子落在整潔的地毯上。他走到議事廳的正中央,位於在場眾人的視線前方,然後,他坦誠道:“你們都是我的家人,對我來說很重要,林知夏也一樣。你們查過林知夏的背景,大概知道她正在還房貸……”
奶奶有些驚訝:“她買了多大的房子?”
江逾白如實回答:“兩百多平方,靠近大學城,她上下班方便。”
奶奶靜默。
半晌後,她又問:“你沒給她出錢買房?”
江逾白略低了頭,看向爺爺奶奶:“林知夏不收貴重禮物,不在乎物質條件,科研和教學是她的生活重心,像她這樣純粹的人,確實很少見,但也不是不存在。”
他接著說:“門當戶對,當的不是財產,對的不是物質,是性格和觀念,相同家境培養出來的兩個人,投緣的概率更高。我和林知夏從小一起長大……”
嬸嬸聽到這裏,內心十分觸動。她插話道:“爸媽,大哥,大嫂,他們訂婚都訂過了,是喜事啊,喜事臨門,大家不要那麽嚴肅了。”
“對啊,”叔叔重新抖擻精神,“再說,小林有什麽不好?二十二歲的副教授,快趕上我二十三歲小提琴首席的地位。小江不訂婚,你們不重視林知夏,小江訂婚了,你們又……”
爺爺來到叔叔的麵前,叔叔不但沒閉嘴,還脫口而出道:“爸,六十多年前,你沒什麽錢吧。”
爺爺麵色和緩:“紹祺,你跟我來。”
叔叔宛如石雕一般靜止在沙發上。
江逾白走向了叔叔和爺爺之間。江逾白身高一米八八,而爺爺的脊骨略彎,江逾白比他高了不少,爺爺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歎道:“我們小江是長大了。”
江逾白應聲道:“長大以後,自己拿主意,總比猶豫不決要好。”
爺爺雙手負後。
江逾白跟著他往外走,爺爺的腳步微頓,江逾白也停在議事廳的門口。他站在此處,和爺爺談了將近十分鍾,爺爺的臉色越發緩和。最後,爺爺問他:“你希望我們怎麽看待林知夏?”
江逾白回答,他希望長輩們能以家人的身份去嚐試接受她。
爺爺感慨道:“我去跟你二叔公、三叔公講講你訂婚的喜事,明年春節,你把小林帶回家過年吧。”
江逾白總算放下心。
林知夏並不知道江逾白今天下午的遭遇。
林知夏自己也遇到一樁麻煩事。
林知夏門下唯一的博士生方怡雯的研究方向是量子化學。方怡雯想借用學院裏另一位名叫曲宗義的教授的化學實驗室,然而,那個實驗室的設備十分緊俏,曲宗義必須先保障自己的學生能排上號,他就委婉地拒絕了方怡雯的請求。
曲宗義說,明年春節過後,方怡雯來找他,他再看看,能不能給她安排。
方怡雯聽完,還挺高興。
她回到自己的實驗室裏,轉述了曲宗義的原話。
徐淩波猛地一拍腦門,恨鐵不成鋼道:“師姐,你怎麽聽不懂呢?曲宗義的意思是,春節期間,這個設備都有人用,春節過後,肯定更輪不到你了。”
方怡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不會吧?”
徐淩波唉聲歎氣。
方怡雯就給林知夏打了個電話,問她應該怎麽辦?
林知夏的第一反應是:“沒關係,我手頭還有不少科研經費,你想要的實驗設備的市價是多少?”
方怡雯誠實地說:“將近一個億。”
林知夏沉默了。
方怡雯也沉默了。
幾秒鍾之後,方怡雯解釋道:“曲宗義的那個實驗室,是我以前的導師自己建的。我導師設計了十多張圖紙,找了全國最好的廠商訂做了一批器材,有些零件是限量版進口貨,光有錢都買不到。我導師跳槽去了別的大學,那實驗室就被學院劃給曲宗義了。”
既然如此,林知夏隻能親自出馬,去找曲宗義商量一下。
“林老師,”方怡雯告訴她,“你幫我跟曲老師說下,我二十四小時待命,淩晨十二點到淩晨六點也能做實驗。”
“這麽辛苦?”林知夏反倒有些遲疑。
方怡雯抓了住蓬鬆的頭發,仍是一副隨性的樣子:“大不了白天補覺嘛,多大個事。”
林知夏信心滿滿:“好的,你等我的好消息。”
短短半小時後,林知夏就回來了。
方怡雯猜到了結果,嘴上沒說什麽。
詹銳比方怡雯更安靜,而徐淩波一個勁地搓臉——他以前的導師人脈廣,方法多,手腕強硬,絕對不存在借不到實驗室的情況。
而林知夏剛剛碰了一顆軟釘子。
她思索片刻,隻能說:“方怡雯,先把你的實驗數據和論文框架交給我,我仔細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方怡雯立刻交出了一遝材料。
當天傍晚,林知夏抱著這一遝材料去了江逾白的家。她喜歡和江逾白共用一間書房,偶爾偏過頭,看看他的側臉,她的心情就會變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