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第二日一大早, 蘇苒之和秦無本來想著繼續在李老爺子那邊吃煎包。


    但路遇小販挑著兩桶豆花在路邊叫賣,蘇苒之一下子走不動。


    片刻後, 她跟秦無站在一邊, 端著豆花開始吃。


    畢竟這是沿街叫賣的小販,沒有桌椅給做。


    豆花上淋了些醬油,還有小販家醃好的黃豆和鹹菜沫, 豆花的清香配著小菜, 味道是真的不錯。。


    吃完後,兩人還又買了倆包子分著吃。


    鎮上百姓們的表現果然跟蘇苒之預料的差不多, 並沒有整日裏把‘凶宅’的事情掛在嘴邊。


    現在距離她和秦無搬進去已經過了二十多天之久, 大家也逐漸習慣‘凶宅’已經不複存在的事實。


    雖然他們自己沒膽子在東叁玖戶宅院門口逗留, 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談之色變。


    “先生們有真本事嘞。”


    “哎, 隻是可惜劉木匠了, 這橫死冤案到現在還沒能有個結果。”


    有小孩聽後問:“爹, 劉木匠是誰?”


    蘇苒之和秦無安靜聽著,慢慢走著,對此一言不發。


    他們駐足買菜時, 聽到大人給小孩說:“什麽誰啊的, 爹給你一文錢, 買糖葫蘆吃去。”


    時間終究是最無情的東西, 伴隨著劉木匠生母身死, 東叁玖戶宅院住人,這件詭譎的慘案看似要完全消弭了。


    但也僅僅隻是看似。


    再來十天, 等到八月十五, 所有現狀都將被傾覆。


    因果輪回, 報應不爽。


    當殺人犯拿起屠刀的時候,就該有自食惡果的覺悟。


    蘇苒之和秦無早上出門時沒帶竹籃, 這會兒買菜也不敢買多了,適量的買了倆白菜、三顆西紅柿就往回走。


    想著十天後可能就得見到劉家人,還有他們聘請的‘先生’,蘇苒之就非常有緊迫感。


    “我最近得好好打坐吸收靈力,我的實力還是太低了。等處理完劉木匠的事情後,我們就得一直趕路,那會兒修煉時間會少很多。”


    秦無應聲:“可。”


    其實苒苒的修為進境已經很快,隻是她修煉的時間尚短,這才實力不高。


    但若是苒苒能一直修煉,恐怕不出三年,便能成功踏仙途。


    修煉之日起四年內突破踏仙途,這放在修士界是絕無僅有的。


    蘇苒之不知道秦無的計劃,她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兩年內突破。


    畢竟,原著中有寫過,秦無就是在那個時間點突破,然後進入內門的。


    蘇苒之現在望不到秦無的氣,也不知曉秦無是不是隻有在天問長才能飛升。她能做的隻有勤奮修煉,兩年後和秦無回天問長一趟,看看天問長內門到底有什麽玄妙的地方。


    如果沒有……那為什麽還要讓秦無留在天問長?


    想到這裏,蘇苒之心情突然大好,連走路步伐都輕快了起來。


    —


    與此同時,長川府的木匠世家劉家將所有子弟都召集到了祠堂。


    站在最前麵的老爺子須發皆白,渾身幹瘦如柴,必須要拄著拐杖才能站穩。


    但卻沒人敢在他麵前造次。


    從看起來年紀同樣大的老人,到剛加冠的青年,麵對他時全都神色恭敬。


    老爺子神情嚴肅,宣布道:“劉氏子孫,坐下入定,即刻感知今年龍目所在!”


    “是!”


    很快,烏泱泱一大片人盤膝坐下了,數量少說有五十。


    這還僅僅隻是劉家主家和旁枝所有二十歲以上的男人。


    可見,三百多年來,他們家族在皇權庇佑下,發展得很不錯。


    須發皆白的老爺子似乎身體不好,說完這些後,就神色疲憊的坐上轎子,準備回去休息了。


    盤膝坐在最前麵的幾位老人在他走後,才敢緩緩睜開雙眼。


    一位滿目精光的老者心裏感慨:“真不愧是修補過欽天監的大人物,壽數超過九十,除了偶爾虛弱一點,絲毫不見生病。”


    他今年還不到古稀,卻已經連著大病了數月。


    前幾日病才剛好,就得跟年輕體壯的小夥子們一起坐在這裏吹冷風,感知今年龍目所在。


    他心道:“要是我能年輕二十歲,我定不會把這大好的機會讓給元瀾。”


    劉元瀾,正是劉木匠的親生父親。


    這位滿心羨慕的老者,就是劉木匠的祖父了。


    還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一位尚未蓄須的年輕人睜大眼睛,驚喜道:“我感知到了龍目所在!”


    其他人趕緊睜眼看他,旁邊的小廝也立即奉上銼刀和木板。


    年輕人拿起銼刀,把自己感悟到的八個字寫上去:“長川雲水,落木月影。”


    族中大部分人不理解這句話,紛紛奇怪道:“怎麽回事,跟往年的不大一樣。”


    “對啊,以前都是什麽‘出城三裏,低頭見水’,這雲水是什麽意思?雲上之水?”


    “哈哈,雲上之水,那不是就天上的水?天上的,可不就是神仙們用的水?”


    “那怎們是不是要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撈月?”


    小一輩們紛紛往神話方向猜測,年長之人思忖片刻,說:“雲水……我記得長川府西邊有個鎮子叫雲水鎮,可有此事?”


    他不知道,‘雲水鎮’三個字剛說出口,人群中便有兩個人僵了一下。


    但這八字不可能出錯,雲水鎮恐怕才是最合適的答案。


    旁邊機靈的年輕人立刻去求知府大人幫助。畢竟,對於一府的地理情況,當然還是知府大人知道的比較詳細。


    長川府的知府大人知曉劉家的地位,絲毫不敢怠慢,忙讓自己的副手同知沈大人帶著一部分地圖過來。


    同知沈大人詢問:“貴府可有人要去雲水鎮?那裏稍微有些偏僻,走官道的話,快馬加鞭恐怕得十日左右;若是坐馬車,就得接近二十日。”


    如今距離八月十五隻剩下十日不到,想要在十五之前趕到,恐怕隻有騎馬一條路。


    但問題是……


    “沈大人,”劉家主事人名叫劉元誠,他為難道,“我們家族兒郎從小都是做木匠活兒的,沒學過騎馬。但他們有要緊事,必須去一趟雲水鎮,您看可還有其他路走嗎?”


    沈大人捋了捋胡子,道:“水路倒是有,但您也知道,水路對天氣要求很高,不能順風的話,說不定還沒騎馬快。”


    劉元誠臉色當即就有些發白。


    他不會騎馬啊!


    劉元誠今年四十三,自覺雕工已經煉到巔峰。


    他很希望今年能把握住機會,撈到月影,前去皇城修補欽天監。


    畢竟再過幾年,他的力氣肯定不如現在,到時候想再要撈月影,就難上加難。


    而且,若是今年他真能拔得頭籌,在把‘月影’撈上來的時候,還會被其洗禮一番,增強體質,未來十年不愁力氣衰減。


    沈大人見一向沉穩的劉家主事人這麽臉色,微微驚訝。


    但卻又想到了另一條法子:“咱們知府大人有一艘大船,是工部今年派發下來的,如若劉家真的要緊事,我去跟知府大人商量一下借給您用,如何?”


    劉元誠簡直喜出望外。


    “善,多謝沈大人!”


    劉元誠自然不能讓同知沈大人當傳話筒,他自己得跟去麵見知府。


    長川府知府大人是個實用派:“借不可以,但能租給你。這艘船本是工部派人運過來的,我私自處理不得。咱們府衙最近也窮,城西百姓的屋子因為前一段時間梅雨倒了一大片,如果能有些銀子進賬,我也好安排人給他們修葺房屋。”


    知府大人話說得如此直白,劉元誠自然雙手捧著銀子奉上。


    “大人,我家族兒郎共五十一位……”


    知府:“放心,能住下。”


    “那……按照一位一兩銀子算,我劉家付五十一兩租金,如何?”


    “善!劉先生可真是慷慨,本官代百姓們感謝你。”


    “大人折煞小人了。”


    劉元誠掏了錢,心裏的大石頭總算落下了。


    那邊知府大人也安排人過去開船,送劉家人去雲水鎮。


    —


    劉家人動作很快,他們也不敢再耽擱時間,畢竟這撈月影的機會錯過一年便少一次。


    人一輩子才能去多少次啊,必須珍惜。


    劉元瀾扶著自己親爹上船,因為他們倆一個五十多歲、一個快七十歲,全都被安排到了上房裏。


    在孝道這方麵,劉家還是很講究的。


    就算是劉元瀾他們這一脈現在沒有有出息匠人,劉家子弟對他們態度依然尊敬。


    劉元瀾坐在父親對麵,皺眉道:“爹,真要去雲水鎮了。那孽畜……”


    “他死都死絕了,你還提他作甚?”


    劉元瀾喝了杯茶:“我這心裏有些不安,之前收到弟弟的信,他說孽畜那院子裏住進了兩位仙長啊。”


    “都住進了仙長還怕什麽,仙長可不都是見鬼祟就殺的嗎?要是他被打得魂飛魄散,可算不到在我們頭上。”


    劉元瀾還是不放心:“萬一仙長們要送他下地府,那他豈不是就有機會伸冤了?”


    此前秦無初進院子的打算也是暫時製伏劉木匠,然後送他去地府。


    “……”劉元瀾說得他爹暫時無話可說,隻能吹胡子瞪眼。


    頓了頓,才氣道:“事已至此,你專門跟我說這些是來添堵的?”


    他一把年紀,說不定哪天就不行了。


    人之將死,最害怕就是死後不得安生。


    老爺子惡狠狠說:“要是他沒死,你就去用桃木劍把他打得魂飛魄散。”


    劉元瀾:“……”


    他一陣後怕,剛想要反駁,親爹又說,“元瀾,根據先生的意思,是你拿了他的氣運,用了他的手。除非你能去欽天監,不然他要是下地府告狀了,入十八層地獄的人是你。”


    劉元瀾起身,嘴唇顫抖著往自己臥房走。


    蘇苒之自然不知道這些,她剛紮了一個時辰馬步,喝口水繼續閉目練劍。


    她必須以一個最強盛的姿態麵對劉家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親爹托付給少年仙君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之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之昔並收藏被親爹托付給少年仙君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