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鉛筆的年紀要明顯比鋼筆大很多。古時候的人們就一直在用鉛筆寫字。法國人傑克·孔特是第一個用石墨粉和黏土的混合物製成鋼筆的人。之所以要把黏土加進去,是為了使鉛筆芯不容易折斷。把石墨壓成小條放在一塊有幾條小槽的小木板上,上麵蓋上一塊同樣有槽的木板,然後用膠把兩塊板黏合起來。於是就製成了一種非常奇特的鉛筆——一塊裝著六支石墨芯的板子。接著,把這塊鉛筆板子放進刨削機裏,切割成六支單獨的鉛筆。而剩下的工序嘛,就是把它們打磨光滑,然後裝進盒子裏麵。
鉛筆與鋼筆似乎不會像它們的祖先——蠟板鐵筆和鵝毛筆那樣經久耐用。打字機的出現,使得鋼筆很早就被從機關裏麵趕出來了。在不遠的將來,每一個小學生的口袋裏都會出現一台袖珍打字機。我知道總會有那麽一天的。
書的命運
“每一本書都有它自己的命運。而書的命運往往比人的命運更加離奇古怪。”——拉丁諺語
希臘詩人阿爾克曼的詩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本紙草紙卷的詩稿流傳到我們手中的方式是非常奇妙的。假如它沒有被埋葬過,那它早就灰飛煙滅了。它的確被埋葬過,就像人被埋葬那樣。
古埃及有這樣的一種風俗:人死之後,生前所有的文件、書籍,都跟木乃伊——用香料處理過的屍體——一起葬在墳墓裏。所以,幾千年前人們寫的信件、著作和詩稿等,往往會完好無損地保存在木乃伊的懷裏,一直留傳到今天。
很多圖書館裏不能保存下來的書籍,在埃及人的墳墓中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亞曆山大圖書館是埃及最大的圖書館,可是當愷撒的軍團占領亞曆山大城時,它卻被一把火燒掉了。
在幾百萬卷被燒掉的紙卷裏,不知道有多少珍貴的抄本!而現在留給我們的,隻剩下亞曆山大圖書館裏的一些殘缺不全的圖書目錄了。所有那些在當時曾讓讀者感覺到歡樂和悲傷的書籍,現如今隻剩下一個書名了,就如同那些已經死去多時、被人遺忘了的人的墓碑上刻著的名字一樣。
另外一些書的命運就更曲折了。那些書,正是因為有人想要毀滅它們,反而救了它們一命。說得更準確些,人們想要毀掉的並不是書本身,而是書裏麵的文字。
中世紀時,羊皮紙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有的時候,人們會用小刀把古書上的原文刮掉,並且在那些寫過“異端”的希臘詩或羅馬史的地方,寫上“聖人”的傳記。因此,當時就有人專門幹這種毀書的勾當——把書上的字刮掉。
要是現在沒有辦法使那些毀掉了的書,或者像他們所說的“羊皮紙古抄本”複活的話,那不知道有多少本書毀在那些劊子手的手裏了。
墨水深深地透進了羊皮紙,即便是再用力地刮,也不可能完全刮掉原文的痕跡。如果把這些抄本浸在某種化學藥品的溶液裏,羊皮紙上麵就會重新顯出原文的藍色或者紅色墨水的字跡來。可是,也別高興得太早:抄本經過這樣的處理之後,往往很快就會變成黑色,接著,原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直到後來變得無法閱讀了。那個時候,為了恢複這些“羊皮紙古抄本”,就利用到了從沒食子中取得的鞣酸。
現如今,幾乎每個大圖書館裏都有幾本這種“死”過兩次的手抄本。
據說,曾有一個專門從事恢複“羊皮紙古抄本”工作的學者,他為了掩蓋自己翻譯著作中的錯誤,故意把幾本複活了的古抄本毀掉了。
最近,人們開始使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鞣酸了,它會使原文顯現出很短的一段時間,然而,就在這段時間裏,必須立刻用照相機把它拍下來,然後趕快把藥物洗下去。
根據最近的報道,人們已經可以用照相的方法把隱沒的原文拍出,而不需要任何化學處理了。要拍出這種手抄本,那就需要一種特殊的射線——紅外線,用它來照射那些手抄本,而且還需要一種能夠感受這種射線的膠片來配合才能完成。
人們曾用紅外線試著照射過一本西班牙的古書,這本書以前曾經被一個宗教法官用深黑色的墨水刪去了幾行。然而,在拍好的照片上,墨水幾乎不見了,而刪去的那幾行文字可以清楚地讀出來。
當初,宗教法官或許覺得他加進書中的那些墨跡是可以永垂不朽的吧!
然而,要是說書有很多敵人的話,它們同時也有不少的朋友。為了找尋古老的書籍,這些朋友到過埃及人的墳墓,到過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城的火山灰之下,到過寺院的檔案庫。
這裏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講的是一位書的好友——馬費伊是如何發現維羅納圖書館的。
關於維羅納圖書館,在馬費伊之前很多年,在逗留在維羅納城的旅行家的筆記裏,就曾記述過它藏有很多珍貴的拉丁文手抄本的事情。馬費伊隻知道有兩位非常著名的學者馬比倫和蒙福康曾經尋找過它,可是卻沒有找到。前輩的失利並沒有使馬費伊感到沮喪。雖然他是一位十分高明的古文字學家和古抄本鑒定家,可他仍然不遺餘力地去努力尋找。最後,他居然在別人找過卻沒有找到的地方——正是在維羅納牧師會的藏書庫裏——找到了那個傳說中的圖書館。原來,這些書並不在藏書庫的書櫥裏。在馬費伊之前,從來沒有人想到過爬上梯子到書櫥上麵去看看,然而,正是這裏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很多積滿塵土的、珍貴的古代手抄本。他高興得幾乎就要昏過去:在他麵前出現的就是這個世界上僅有的、最古老的拉丁文手抄本啊!
實際上,關於書的有趣的驚險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每一本傳到我們手中的古書,就如同一隻橫渡波濤洶湧的曆史海洋的紙船。這樣的一隻船在航行的過程中是多麽凶險啊!要知道,它可是用非常脆弱的材料製成的啊!火,或者是蛀蟲,都有可能使它灰飛煙滅。
在我們這個時代,書籍被成千上萬地印了出來。這樣的話,在如此眾多的同種書裏,應該至少有一本可以曆經很多年代而保留下來吧。但是,古時候的書可不是印出來的,而是用手一筆一畫抄的,一個手抄本的滅亡往往就相當於書的最後滅亡,也就是這部作品的滅亡。所以,古代手抄本的著作很少有能夠保留下來的。
在我們這裏,也就是古代的莫斯科,很多書籍都葬送在大火之中。很久之前,莫斯科不止一次地發生大火。曾有一次,城市的一邊著起了大火,之後,凶猛的火勢很快在全城蔓延開來——這是因為房屋全都是用木材建造的。
很多書都因敵人的入侵而毀掉了。關於這一點,編年史上記載得清清楚楚:1382年,韃靼人入侵莫斯科,那個時候,很多書被人們想方設法地從城市和鄉村陸續運送到寺院裏麵保存起來。然而,這也起不到什麽作用,藏在寺院中的那些書仍然葬送在韃靼人的手中。
經過火災和劫難之後,隻有少數的幾本手抄本能幸免於難。而在這些保留到現在的書中,絕大部分都是宗教書。這一點再清楚不過了,因為寺院裏的宗教書往往與金銀、現款放在一起保管,所以,一旦發生火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把宗教書和聖像搶救出來。
而剩下的一些保存下來的書就屬於世俗範疇了,包括故事、詩歌和小說。抄寫和保存這些書籍,都是在秘密之中進行的。在寺院裏,“唱歡樂或讚美歌曲”的僧侶會受到十分嚴厲的懲罰,而閱讀世俗書籍則被看成是一種犯罪行為。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當嚴厲的寺院院長看到黑衣僧在看《吉夫格也夫婚事》的時候,就下令將手抄本燒掉,然後把黑衣僧關到穀倉或者水牢裏。
留傳到現在的最古老的俄羅斯手抄本要算奧斯特羅米爾的福音書了。
11世紀時,諾夫哥羅德總管奧斯特羅米爾約請葛雷哥裏抄寫福音書。當時的書全都是定做的,就像我們現在到裁縫鋪去定做衣服一樣。這本書做得非常考究:整本書用金箔、顏料、卷首插圖和五彩標題字母裝飾著。
這本書平平安安地經曆了俄羅斯的全部曆史。它從偉大的諾夫哥羅德來到莫斯科,又從莫斯科(經過了幾個世紀)來到了聖彼得堡。
這本書曾在諾夫哥羅德總管的官邸裏保存過,曾在莫斯科教堂的大箱子裏和聖器一起保存過,曾在議員的書櫥裏和彼得一世的聖諭保存過,也曾在女皇的衣櫥裏和她的晚禮服、短棉襖一起保存過。最後,它終於幾經輾轉來到了公共圖書館,一直被保存到現在。
而世俗書的歲月就要更加艱辛了。隻有曆史學家才能偶爾在某些勸世文集裏發現一些古代小說和詩歌。
這種偶然的事情曾經在1795年發生過。穆辛·普希金伯爵是一位古書愛好者,他在雅羅斯拉夫爾從一個不屬於任何人管轄的寺院總長那裏得到了幾部手抄本。這些書的新主人把它們整理了一下,發現集子中包括八部不同的作品。
書的開頭講的是一個創造世界的故事,隨後是一係列的猶太王、亞述王和其他國王的年表,以及整部的《曆史教程》,另外再加上《俄羅斯王公編年史》。
接下來的一些東西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印度豪富傳》、《費利帕脫、馬克西姆和他們的冒險記》,以及一些神話和小說,最後則是《奧列格之孫、伊戈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遠征記》。我們終於找到了《伊戈爾遠征記》,要知道,這可是留傳到近代的古代詩篇中最古老和最珍貴的作品。
曆史學家立刻馬不停蹄地開始研究《伊戈爾遠征記》。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讀懂它。可是,將其讀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通常情況下,手抄本的字跡都是模糊不清的,句子的斷句也存在問題。哪兒是一句話的開始,哪兒是一句話的結尾,通常很難搞清楚。此外,正文中還有很多已經喪失原來意思的古字,讀起來就更加難以理解了。
假如《伊戈爾遠征記》的手稿能夠保留到今天,我們一定會把它整理出來,並且研究得相當透徹,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情況卻遠沒有這麽簡單。這本書盡管經受住了韃靼人入侵時的蹂躪,可是在法國軍隊入侵俄羅斯的時候卻沒有幸免於難。莫斯科的一場新火災——1812年的大火——把這本俄羅斯最珍貴的古書毀掉了。
《伊戈爾遠征記》寫於12世紀,可以說它已經存活了很長時間了。穆辛·普希金得到的隻是一本之後的抄寫本。顯而易見,這個抄本不是用羊皮紙抄寫的,而是用紙抄寫的。現在,《伊戈爾遠征記》隻有不完全正確的抄本,那是上個世紀初期的作品。
從一本書的命運之中,你往往也能夠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書不僅僅是用來記述曆史、傳授知識的,它同時也投身到了革命與戰爭之中。書籍可以幫助人們推翻一位國王的暴虐統治,也可以直接參與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之間的戰爭。某本書所擁護的是什麽,往往一眼就能夠看出來。
我曾在科學院的圖書館裏看到過幾本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出版的法文書。其中一本大厚書的包裝十分講究,不僅裝訂精美,還配有非常漂亮的插圖。原來,這是一本保王黨頌揚王權的書。此外還有一些小冊子,小得可以裝進口袋裏,甚至能夠藏在手中。這些都是革命黨人使用的書。之所以把書做得這樣小,是為了便於攜帶出境,檢查的時候容易分散。如此看來,像書的開本大小之類的事情,絕對不是偶然的。
人的生活永遠與書是分不開的。偶然間,我想到了一個人與他的書同時遭受火刑的故事。這件事情發生在16世紀的法國。1539年,裏昂的排版工人發動大罷工,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排版工人的罷工。工人們與老板足足鬥爭了兩年,可卻沒有任何結果。不過,其中有一個叫做陀萊的印刷廠老板,他反對自己的同行,接受了工人們提出來的條件。後來,罷工告一段落,老板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工人放棄了他們原來的要求,規定一天工作15個小時。
然而,印刷廠的老板們並沒有忘掉罷工時的仇恨。五年之後,有人向巴黎神學院告密,裏昂的印刷業業主也聯名控告陀萊,說他印製宣傳無神論的書籍,而證據則是告密者發現的陀萊出版的一本書中的一個詞語。那本書裏有這樣的一句話:“死後你就會化為烏有。”正是“烏有”這個詞語使陀萊犯下了罪行。原告一口咬定說他是反對靈魂永生的。
這件案子的判決很快就出來了。陀萊正因為“烏有”這個詞語而被判處了死刑,而且還與他的書一起在巴黎莫貝爾廣場被焚燒了。
現在,該是我們結束這一章的時候了,我感到非常抱歉,因為像書這樣了不起的東西,我們談得實在是太少了。
鉛筆與鋼筆似乎不會像它們的祖先——蠟板鐵筆和鵝毛筆那樣經久耐用。打字機的出現,使得鋼筆很早就被從機關裏麵趕出來了。在不遠的將來,每一個小學生的口袋裏都會出現一台袖珍打字機。我知道總會有那麽一天的。
書的命運
“每一本書都有它自己的命運。而書的命運往往比人的命運更加離奇古怪。”——拉丁諺語
希臘詩人阿爾克曼的詩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本紙草紙卷的詩稿流傳到我們手中的方式是非常奇妙的。假如它沒有被埋葬過,那它早就灰飛煙滅了。它的確被埋葬過,就像人被埋葬那樣。
古埃及有這樣的一種風俗:人死之後,生前所有的文件、書籍,都跟木乃伊——用香料處理過的屍體——一起葬在墳墓裏。所以,幾千年前人們寫的信件、著作和詩稿等,往往會完好無損地保存在木乃伊的懷裏,一直留傳到今天。
很多圖書館裏不能保存下來的書籍,在埃及人的墳墓中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亞曆山大圖書館是埃及最大的圖書館,可是當愷撒的軍團占領亞曆山大城時,它卻被一把火燒掉了。
在幾百萬卷被燒掉的紙卷裏,不知道有多少珍貴的抄本!而現在留給我們的,隻剩下亞曆山大圖書館裏的一些殘缺不全的圖書目錄了。所有那些在當時曾讓讀者感覺到歡樂和悲傷的書籍,現如今隻剩下一個書名了,就如同那些已經死去多時、被人遺忘了的人的墓碑上刻著的名字一樣。
另外一些書的命運就更曲折了。那些書,正是因為有人想要毀滅它們,反而救了它們一命。說得更準確些,人們想要毀掉的並不是書本身,而是書裏麵的文字。
中世紀時,羊皮紙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有的時候,人們會用小刀把古書上的原文刮掉,並且在那些寫過“異端”的希臘詩或羅馬史的地方,寫上“聖人”的傳記。因此,當時就有人專門幹這種毀書的勾當——把書上的字刮掉。
要是現在沒有辦法使那些毀掉了的書,或者像他們所說的“羊皮紙古抄本”複活的話,那不知道有多少本書毀在那些劊子手的手裏了。
墨水深深地透進了羊皮紙,即便是再用力地刮,也不可能完全刮掉原文的痕跡。如果把這些抄本浸在某種化學藥品的溶液裏,羊皮紙上麵就會重新顯出原文的藍色或者紅色墨水的字跡來。可是,也別高興得太早:抄本經過這樣的處理之後,往往很快就會變成黑色,接著,原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直到後來變得無法閱讀了。那個時候,為了恢複這些“羊皮紙古抄本”,就利用到了從沒食子中取得的鞣酸。
現如今,幾乎每個大圖書館裏都有幾本這種“死”過兩次的手抄本。
據說,曾有一個專門從事恢複“羊皮紙古抄本”工作的學者,他為了掩蓋自己翻譯著作中的錯誤,故意把幾本複活了的古抄本毀掉了。
最近,人們開始使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鞣酸了,它會使原文顯現出很短的一段時間,然而,就在這段時間裏,必須立刻用照相機把它拍下來,然後趕快把藥物洗下去。
根據最近的報道,人們已經可以用照相的方法把隱沒的原文拍出,而不需要任何化學處理了。要拍出這種手抄本,那就需要一種特殊的射線——紅外線,用它來照射那些手抄本,而且還需要一種能夠感受這種射線的膠片來配合才能完成。
人們曾用紅外線試著照射過一本西班牙的古書,這本書以前曾經被一個宗教法官用深黑色的墨水刪去了幾行。然而,在拍好的照片上,墨水幾乎不見了,而刪去的那幾行文字可以清楚地讀出來。
當初,宗教法官或許覺得他加進書中的那些墨跡是可以永垂不朽的吧!
然而,要是說書有很多敵人的話,它們同時也有不少的朋友。為了找尋古老的書籍,這些朋友到過埃及人的墳墓,到過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城的火山灰之下,到過寺院的檔案庫。
這裏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講的是一位書的好友——馬費伊是如何發現維羅納圖書館的。
關於維羅納圖書館,在馬費伊之前很多年,在逗留在維羅納城的旅行家的筆記裏,就曾記述過它藏有很多珍貴的拉丁文手抄本的事情。馬費伊隻知道有兩位非常著名的學者馬比倫和蒙福康曾經尋找過它,可是卻沒有找到。前輩的失利並沒有使馬費伊感到沮喪。雖然他是一位十分高明的古文字學家和古抄本鑒定家,可他仍然不遺餘力地去努力尋找。最後,他居然在別人找過卻沒有找到的地方——正是在維羅納牧師會的藏書庫裏——找到了那個傳說中的圖書館。原來,這些書並不在藏書庫的書櫥裏。在馬費伊之前,從來沒有人想到過爬上梯子到書櫥上麵去看看,然而,正是這裏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很多積滿塵土的、珍貴的古代手抄本。他高興得幾乎就要昏過去:在他麵前出現的就是這個世界上僅有的、最古老的拉丁文手抄本啊!
實際上,關於書的有趣的驚險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每一本傳到我們手中的古書,就如同一隻橫渡波濤洶湧的曆史海洋的紙船。這樣的一隻船在航行的過程中是多麽凶險啊!要知道,它可是用非常脆弱的材料製成的啊!火,或者是蛀蟲,都有可能使它灰飛煙滅。
在我們這個時代,書籍被成千上萬地印了出來。這樣的話,在如此眾多的同種書裏,應該至少有一本可以曆經很多年代而保留下來吧。但是,古時候的書可不是印出來的,而是用手一筆一畫抄的,一個手抄本的滅亡往往就相當於書的最後滅亡,也就是這部作品的滅亡。所以,古代手抄本的著作很少有能夠保留下來的。
在我們這裏,也就是古代的莫斯科,很多書籍都葬送在大火之中。很久之前,莫斯科不止一次地發生大火。曾有一次,城市的一邊著起了大火,之後,凶猛的火勢很快在全城蔓延開來——這是因為房屋全都是用木材建造的。
很多書都因敵人的入侵而毀掉了。關於這一點,編年史上記載得清清楚楚:1382年,韃靼人入侵莫斯科,那個時候,很多書被人們想方設法地從城市和鄉村陸續運送到寺院裏麵保存起來。然而,這也起不到什麽作用,藏在寺院中的那些書仍然葬送在韃靼人的手中。
經過火災和劫難之後,隻有少數的幾本手抄本能幸免於難。而在這些保留到現在的書中,絕大部分都是宗教書。這一點再清楚不過了,因為寺院裏的宗教書往往與金銀、現款放在一起保管,所以,一旦發生火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把宗教書和聖像搶救出來。
而剩下的一些保存下來的書就屬於世俗範疇了,包括故事、詩歌和小說。抄寫和保存這些書籍,都是在秘密之中進行的。在寺院裏,“唱歡樂或讚美歌曲”的僧侶會受到十分嚴厲的懲罰,而閱讀世俗書籍則被看成是一種犯罪行為。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當嚴厲的寺院院長看到黑衣僧在看《吉夫格也夫婚事》的時候,就下令將手抄本燒掉,然後把黑衣僧關到穀倉或者水牢裏。
留傳到現在的最古老的俄羅斯手抄本要算奧斯特羅米爾的福音書了。
11世紀時,諾夫哥羅德總管奧斯特羅米爾約請葛雷哥裏抄寫福音書。當時的書全都是定做的,就像我們現在到裁縫鋪去定做衣服一樣。這本書做得非常考究:整本書用金箔、顏料、卷首插圖和五彩標題字母裝飾著。
這本書平平安安地經曆了俄羅斯的全部曆史。它從偉大的諾夫哥羅德來到莫斯科,又從莫斯科(經過了幾個世紀)來到了聖彼得堡。
這本書曾在諾夫哥羅德總管的官邸裏保存過,曾在莫斯科教堂的大箱子裏和聖器一起保存過,曾在議員的書櫥裏和彼得一世的聖諭保存過,也曾在女皇的衣櫥裏和她的晚禮服、短棉襖一起保存過。最後,它終於幾經輾轉來到了公共圖書館,一直被保存到現在。
而世俗書的歲月就要更加艱辛了。隻有曆史學家才能偶爾在某些勸世文集裏發現一些古代小說和詩歌。
這種偶然的事情曾經在1795年發生過。穆辛·普希金伯爵是一位古書愛好者,他在雅羅斯拉夫爾從一個不屬於任何人管轄的寺院總長那裏得到了幾部手抄本。這些書的新主人把它們整理了一下,發現集子中包括八部不同的作品。
書的開頭講的是一個創造世界的故事,隨後是一係列的猶太王、亞述王和其他國王的年表,以及整部的《曆史教程》,另外再加上《俄羅斯王公編年史》。
接下來的一些東西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印度豪富傳》、《費利帕脫、馬克西姆和他們的冒險記》,以及一些神話和小說,最後則是《奧列格之孫、伊戈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遠征記》。我們終於找到了《伊戈爾遠征記》,要知道,這可是留傳到近代的古代詩篇中最古老和最珍貴的作品。
曆史學家立刻馬不停蹄地開始研究《伊戈爾遠征記》。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讀懂它。可是,將其讀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通常情況下,手抄本的字跡都是模糊不清的,句子的斷句也存在問題。哪兒是一句話的開始,哪兒是一句話的結尾,通常很難搞清楚。此外,正文中還有很多已經喪失原來意思的古字,讀起來就更加難以理解了。
假如《伊戈爾遠征記》的手稿能夠保留到今天,我們一定會把它整理出來,並且研究得相當透徹,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情況卻遠沒有這麽簡單。這本書盡管經受住了韃靼人入侵時的蹂躪,可是在法國軍隊入侵俄羅斯的時候卻沒有幸免於難。莫斯科的一場新火災——1812年的大火——把這本俄羅斯最珍貴的古書毀掉了。
《伊戈爾遠征記》寫於12世紀,可以說它已經存活了很長時間了。穆辛·普希金得到的隻是一本之後的抄寫本。顯而易見,這個抄本不是用羊皮紙抄寫的,而是用紙抄寫的。現在,《伊戈爾遠征記》隻有不完全正確的抄本,那是上個世紀初期的作品。
從一本書的命運之中,你往往也能夠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書不僅僅是用來記述曆史、傳授知識的,它同時也投身到了革命與戰爭之中。書籍可以幫助人們推翻一位國王的暴虐統治,也可以直接參與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之間的戰爭。某本書所擁護的是什麽,往往一眼就能夠看出來。
我曾在科學院的圖書館裏看到過幾本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出版的法文書。其中一本大厚書的包裝十分講究,不僅裝訂精美,還配有非常漂亮的插圖。原來,這是一本保王黨頌揚王權的書。此外還有一些小冊子,小得可以裝進口袋裏,甚至能夠藏在手中。這些都是革命黨人使用的書。之所以把書做得這樣小,是為了便於攜帶出境,檢查的時候容易分散。如此看來,像書的開本大小之類的事情,絕對不是偶然的。
人的生活永遠與書是分不開的。偶然間,我想到了一個人與他的書同時遭受火刑的故事。這件事情發生在16世紀的法國。1539年,裏昂的排版工人發動大罷工,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排版工人的罷工。工人們與老板足足鬥爭了兩年,可卻沒有任何結果。不過,其中有一個叫做陀萊的印刷廠老板,他反對自己的同行,接受了工人們提出來的條件。後來,罷工告一段落,老板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工人放棄了他們原來的要求,規定一天工作15個小時。
然而,印刷廠的老板們並沒有忘掉罷工時的仇恨。五年之後,有人向巴黎神學院告密,裏昂的印刷業業主也聯名控告陀萊,說他印製宣傳無神論的書籍,而證據則是告密者發現的陀萊出版的一本書中的一個詞語。那本書裏有這樣的一句話:“死後你就會化為烏有。”正是“烏有”這個詞語使陀萊犯下了罪行。原告一口咬定說他是反對靈魂永生的。
這件案子的判決很快就出來了。陀萊正因為“烏有”這個詞語而被判處了死刑,而且還與他的書一起在巴黎莫貝爾廣場被焚燒了。
現在,該是我們結束這一章的時候了,我感到非常抱歉,因為像書這樣了不起的東西,我們談得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