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戈道:“記得我說過位於城北工業園區的秘密兵工廠嗎?剛開始以為承造草頭壩軍事基地設計的新式武器,現在才知道不是。”


    白鈺猜測道:“草頭壩負責中轉,實質用於更隱秘的軍事用途?”


    “正是!”


    趙天戈頭挨到他耳邊,聲音輕到極點,“最新式岸基高密超視距雷達的配件,草頭壩技術處理後轉運到南海!”


    “噢——”


    白鈺立即悟出秘密兵工廠的重要性和機密程度。


    上世紀九十年代那場著名的台海衝突中,美國人派出航母艦隊震懾住了中國,令得軍方深以為辱。當時我們最先進的飛航式反艦導彈射程為120千米,美航母戰鬥群卻在300-500千米,打不著;用東風兩個係列組合齊射覆蓋式打擊,飛行和協調時間窗口就需要10分鍾,而在此之前美偵察設備搜集到威脅信號後,其作戰半徑600海裏的艦載攻擊和巡航導彈會在幾分鍾內將陣地夷為平地!


    痛定思痛,軍方從四方麵著手奮起直追。


    一是加緊製造航母,這個不用多說時至現在已形成渤海、東海、南海三支航母艦隊。


    二是鑒於當時航母計劃的困難程度,雙管齊下準備不對稱打擊,即大力發展核潛艇計劃,讓美航母不敢過於囂張。


    三是集中力量研製東風係列中遠程導彈,不但要覆蓋太平洋,還要延伸到美國本土。


    但無論航母群對航母群的硬杠,還是核潛艇發動突襲,以及號稱東風快遞的中遠程打擊,都基於精準快速的監測預警體係,即看似無關緊要其實最困難、也最燒錢的海陸空一體化的偵測係統。


    包括遠程無人偵察機、海洋偵察衛星、無線監聽衛星和地麵遠程雷達計劃。草頭壩本來就是10個岸基超視距雷達基地之一,可以覆蓋新加坡到日本九洲的巨大扇形區,最大探測距離近4000千米。


    不過這種雷達分辨率較差,無法識別密集蹤跡,誤差高達幾十千米,隻能用於概略預警。為此軍部拍板決定冒險在南海新建成的幾個人工島上架設最新式岸基高密超視距雷達,再配合衛星、大型電子偵察機,便形成日趨成熟的反艦彈道導彈係統。


    事實上早在桑首長主正期間,美航母戰鬥群已不敢進入南海或走菲律賓以東海麵,宣示“自.由航行”的始終是伯克級導彈驅逐航和瀕海戰鬥艦。


    饒是如此,軍部始終致力於雷達係統的升級換代,隱身在甸西工業園區裏的兵工廠隻是龐大複雜軍工製造體係裏一個微小環節。


    霎時白鈺腦子裏騰出個念頭,但過於驚世駭俗且離奇,轉瞬又自失一笑將它否決掉了。


    化作一股輕煙始終縈繞在心頭。


    第二天上午行程結束後趙天戈一行離開上電,白鈺旋即叫來秘書晏越澤,問道:


    “堵在市府大院門口幾十個上訪的怎麽回事?故意穿得破破爛爛、滿地垃圾,象什麽話?”


    白鈺每天上下班從北門走,外出活動、視察則從東門更低調些,倒不太了解南門也就是正大門發生的情況。


    做秘書就得眼看六麵耳聽八方,但又不能什麽信息都一古腦端給領導,有的事領導過問才能回答,有的領導裝糊塗秘書也必須裝糊塗。


    晏越澤道:“都是石塔山礦區的礦工,已堵在大門口三天了。”


    “什麽訴求?為何沒人管?礦區領導知道這事兒?”白鈺看看秘書,轉而道,“把計秘書長叫過來!”


    提及上訪的幾十名礦工,計名琛也煩惱不已,皺眉道:


    “曆史形成的老大難問題,誰都不想碰,可礦工們管你什麽前任後任、特殊情況?不解決問題就隔三岔五來鬧事,沒哪位領導肯出頭,出頭也解決不了,所以一直……唉……”


    十六年前,石塔山南部地區發現蘊藏豐富、純度較高的鈦礦脈,根據礦井建設需要市委市正府同意征用周邊田地、村莊、樹林等,全部劃歸石塔山管委會管轄。


    征用過程中遇到了麻煩:位於葡葒區境內的通榆寧邦保安器材公司是家省屬國企,專業生產各類安全防衛器材,是半壟斷性行業在全國都比較特殊。它在靠近石塔山南區叫李家灣的地方有個職工集體宿舍,提供給單身工人及路途較遠不經常回家的工人居住,因為寧邦保安廠區離城區較遠,上下班不太方便。


    按計劃李家灣宿舍大院也在征用範圍內,但寧邦保安仗著省屬國企身份以及葡葒區委暗中支持,堅決不肯被征用——價錢免談,寸土不讓!


    礦務係在上電是地頭蛇可以橫著走,碰到底氣更足的省屬國企硬茬也沒辦法,一直跑到省裏活動也無濟於事,隻得捏著鼻子與寧邦保安達成和稀泥式的備忘錄:


    給寧邦保安五至八年的過渡期,期間宿舍大院住房隻減不增;礦區出錢在寧邦保安選擇的地點蓋宿舍樓用於安置單身工人和臨時休息,建設期為三年;寧邦保安出於友好協商原則,主動在李家灣宿舍大院騰出八十個單間安置參與礦井建設的工程師、技術人員。


    如果雙方都嚴格按備忘錄條款執行也沒問題,然而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


    礦區這邊兩口礦井打下去後發現比預計大打折扣,規模效益遠不及當初測算,這樣一來對周邊地區征用興趣減弱不小,備忘錄裏要求三年內幫寧邦保安建成宿舍樓,結果隻草草打了幾個樁便以遇到地下河為由擱淺;


    寧邦保安那邊日子更不好過,安保器材領域麵向民營企業逐步放開後,大客戶迅速流失、業務經營每況愈下,省國資委見狀索性進行改製,能變現的、能拍賣的、能分能用的一賬算清,國資完全退出。


    李家灣宿舍大院其實早就不是單身工人住,裏麵住戶都有十年以上曆史——凡住進去就不搬,集體的便宜不占白不占。還別說,這招很靈,寧邦保安改製時就按照居住事實進行房改,每戶隻需象征**點錢便將公房歸於私有。改製亂糟糟一團時也沒人計較,李家灣離市區太遠,若非在附近廠子上班哪個願意住那麽偏遠的地方。


    留下什麽隱患呢?不錯,當初劃撥給礦區的八十個單間。參與建設的工程師、技術人員走馬燈似的輪換,住的時間有限,漸漸地八十個單間都被在鈦礦井上班的礦工們占據,同樣按先到先得原則,省得住到離礦井更遠的礦區聚居區每天乘坐公交車上下班。


    這些礦工在寧邦保安房改的時候還偷著樂呢,自己不用花一分錢繼續住,子女卻享受礦區優惠正策免費入托、上學,真是兩其全美的大好事。


    大概五六年前,隱患終於爆雷了,起因是葡葒區與石塔區礦區協商後準備聯手修一條城際快速通道。區正府方麵想的是從城際快速通道轉到高速公路,可節省一半出城時間;管委會方麵想的是壓縮礦石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可謂戰略雙贏。


    這條路無論怎麽設計,都繞不開李家灣宿舍大院,就是說肯定在拆遷範圍。麻煩終於來了:


    李家灣宿舍大院房改戶隻有房產證,沒有土地證;另外八十套礦工住的宿舍兩證皆無;更麻煩的是,經過有關部門盤根究底調查,發現早在寧邦保安建李家灣宿舍大院時就沒辦手續,這塊地皮屬於農村集體土地!


    據說正因為此,當初談判時礦區方麵承諾將土地性質變更為礦區用地,也就是由農村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要做成這一步很困難,不單手續和程序問題還必須得到省市兩級諸多部門批準,故而寧邦保安在其它方麵作了讓步。


    如果按章處置,這事兒似乎很簡單:有房產證無土地證的業主,根據省市兩級頒布的拆遷補償標準計算,都有詳細的、可以援引的細則;兩證全無的業主,隻能按最低等級集體宿舍計算,不可能“拆一還一”加現金補償,每戶大概隻拿到很少一點現金。


    有房產證的業主強烈要求自掏腰包辦理土地證,那樣的話刨去辦證費用再按正常拆遷補償標準還能多得一大筆錢。


    問題是辦不了。李家灣宿舍大院屬於農村集體土地性質,辦證前提要進行土地所有權的確權;然後還不是建設用地,還要進行建設用地的確權,但這會兒哪個幫你確權?明明屬於先占先建嘛。


    八十套礦工宿舍更麻煩,因為寧邦保安的性質已經變了,也更換了法人代表,雖然仍沿襲“寧邦保安”名稱,與之前省屬國企已不是一家單位,沒法幫礦工們辦理房改手續。


    礦區……礦區也不管這件事,因為雙方都沒履行備忘錄條款,沒有形成既成事實。


    按照最低檔次集體宿舍補償,每戶礦工家庭隻能拿到——七八千塊錢!而原先他們做的美夢是就近拿一小套房子,再得幾萬塊。


    如此懸殊的心理落差令得礦工們義憤填膺,群情激憤地跑礦區、跑葡葒區現在跑市府大院,揚言不解決問題堅決不搬,與李家灣宿舍大院共存亡。


    受此影響,計劃中的城際快速通道也耽誤了下來。


    但此事真要解決簡直是一團亂麻,涉及到最嚴肅、也是管控最嚴格的土地正策,既要翻舊賬,又必須獲得多個主管部門支持並積極配合,而且容易留後患,哪個領導聽說詳情都會倒吸一口涼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場先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岑寨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岑寨散人並收藏官場先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