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関承文十二年十一月十五,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
有官員在大朝會向慶華帝上折,稱三皇子趙麓為圖謀不軌,借編撰詩書之名,行意圖謀反之實。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黃大人乃是盛國公嫡係,他這般明目張膽,顯然是不怕質疑,最好還能撇清了所有關係。
不畏權勢,及時上報。
“聖上英明,那張機辨乃是前朝餘孽,此等意圖謀反的詩詞若印發天下學子,後果不堪設想!微臣不知,三殿下意欲何為?”
黃大人還拿出了證據,果然是張機辨被貶山東時所做之詞。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哪堪身在山東,飄蓬江海嗟籲。若遂淩雲之誌,敢笑機辨……”(摘抄改編自《水滸傳》)
他說著說著聲音越發低了下去,最終幾不可聞。
慶華帝毫無表情地坐在龍椅之上,不發一言。
一時間,整個議政殿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想到了前朝那場牽涉一半官員之多的文字之爭。
但無人敢言。
首當其衝的,便是翰林院負責編撰《讀風臆評》的幾位翰林,他們大多已經頭生白發,看的眾官員心裏實在不忍心。
就是幾位進了翰林院的新科進士,還實在年輕,如果就這樣斷送了前程甚至性命,豈不可惜?
若慶華帝執意要查,他們這些人,又當如何?誰還能置身事外不成?
“那依黃愛卿所言,應當如何處置?”
良久,慶華帝威嚴的聲音響徹整個鴉雀無聲的議政殿內外,也震在滿朝文武官員的心頭。
聖上,果真要查!
這京城,隻怕又是一場風雨……
“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姓黃的官員悍不畏死地撲了上去,朗聲道。
如果忽略他打顫的雙腿……
不管慶華帝如何發落,他的下場都隻有一個,這點覺悟怕是還不夠。
慶華帝玩味似地,重複道:“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好啊,說的好!”掃了一圈下麵站著的臣子,“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有本啟奏。”
依附三皇子趙麓為的一位大臣道,“此書雖是三殿下主編,卻由翰林院的諸位大人經手,三殿下擔監察之職,偶有疏漏,實屬正常。”
監察不力的罪名輕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然而聽到此話的盛國公卻不慌不忙,甚至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容。
他將罪責全部推到翰林院的頭上,便等於將趙麓為推到了所有文人的對立麵,那麽趙麓為苦心經營多年的勢力即可便土崩瓦解。
要知道,文人雖相輕,可手下的筆卻毫不留情。他趙麓為不是在文人之間素有名聲嗎?這次還會保住?
再者,非翰林不可入內閣。
當今的沈閣老等人,可都是從翰林院出來的,那些主編《讀風臆評》的半老頭子,可以說都是他們的學生。
這一手,重能廢了趙麓為的多年經營,輕,也能斷他兩條爭奪皇位的道路。
沒了那些臭文人的支持,隻憑定國侯府,盛國公有自信壓他一頭。
盛國公使了一個眼色過去,立即有人上前一步,道:
“臣附議。”
他還沒老的癡傻,以為憑這一事就能讓慶華帝大怒,繼而廢趙麓為皇子之名。
但亦可一點一點在慶華帝心中埋下懷疑的種子。
盛國公籌劃的很好,也想的很多,卻沒發現慶華帝在龍椅之上陰晴不定的臉色。
他盯著他的臣子,盯著他的皇宮,眼神犀利。
大太監高懷背後已經被汗濕透了。
議政殿內附議之聲越來越大,不論是哪個皇子的派係都站了出來,氣壓越來越低,慶華帝的怒氣也即將積蓄至頂點。
在這樣的氣氛之中,路景修卻隻是隨著眾人彎腰低頭,絲毫沒有驚慌失措或是據理力爭。
畢竟他兒子可也參與了此次編纂。
“啪!”
那位黃大人的折子被扔在了光滑的青石地磚上,驚地所有人都回過神來。
盛國公首先察覺到了不對勁。
那些向來能說會道、常常引經據典,將禦史都辯駁的毫無還口之力的翰林院等人,怎麽這般安靜?
難不成是嚇癱了說不出話來?
他悄悄看過去。
慶華帝將盛國公的動作盡收眼底。
他冷哼一聲,壓了壓心頭的怒氣,開口道:“朕卻不知,那張機辨之詞有何不妥?眾位愛卿這般侃侃而談,不如出來個明白人替朕解釋解釋?”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黃愛卿,既然是你認為此詩有謀反之意,便由你來解釋吧?”
“微臣……不敢……”黃大人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顫著聲音道。
“哦?你不敢?”慶華帝突然重重拍在龍椅上,指著滿朝文武質問道,“你們還有什麽不敢!”
“咚咚咚……”
“臣等不敢……”
所有人都跪了下去,開大朝會沒資格站在殿內的官員,也跟著一溜跪在了冰涼的石磚之上。
霎時間,議政殿內外隻看得見一片黑壓壓地人頭,偶爾還夾雜這幾個頭發花白的。
高懷亦跪伏在地。
十一月的天氣,陰暗暗地,不時有冷風吹過,雙膝跪在地上,寒氣侵襲上來,直冷的人打顫。
卻沒有人敢動一動。
時間一點點流逝,自腿往上已經僵硬了,慶華帝還是沒有說話。
上折子的黃大人隻覺得檔裏忽地一熱,一股味道便在議政殿裏蔓延開來。
“不敢,嗬嗬……”慶華帝冷笑,“黃愛卿妄議皇子,蓄意揣測,失言失德,即日革除官職,等候發落。眾愛卿是非不分,事實不明,一味附和,有違糾察之職,今日起閉門思過至醒悟為止。”
他一撂龍袍,看也未多看一眼,徑直出了養心殿。
良久,高懷才抬起頭來,一隻手撐在地上,一隻手扶著一個小太監的肩膀,站了起來。
“退朝!”
他尖利的嗓音直傳到議政殿之外。
眾官員卸下一口氣,互相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身子一軟,擦了擦額頭如瀑般的冷汗,以頭磕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話語。
有官員在大朝會向慶華帝上折,稱三皇子趙麓為圖謀不軌,借編撰詩書之名,行意圖謀反之實。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黃大人乃是盛國公嫡係,他這般明目張膽,顯然是不怕質疑,最好還能撇清了所有關係。
不畏權勢,及時上報。
“聖上英明,那張機辨乃是前朝餘孽,此等意圖謀反的詩詞若印發天下學子,後果不堪設想!微臣不知,三殿下意欲何為?”
黃大人還拿出了證據,果然是張機辨被貶山東時所做之詞。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哪堪身在山東,飄蓬江海嗟籲。若遂淩雲之誌,敢笑機辨……”(摘抄改編自《水滸傳》)
他說著說著聲音越發低了下去,最終幾不可聞。
慶華帝毫無表情地坐在龍椅之上,不發一言。
一時間,整個議政殿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想到了前朝那場牽涉一半官員之多的文字之爭。
但無人敢言。
首當其衝的,便是翰林院負責編撰《讀風臆評》的幾位翰林,他們大多已經頭生白發,看的眾官員心裏實在不忍心。
就是幾位進了翰林院的新科進士,還實在年輕,如果就這樣斷送了前程甚至性命,豈不可惜?
若慶華帝執意要查,他們這些人,又當如何?誰還能置身事外不成?
“那依黃愛卿所言,應當如何處置?”
良久,慶華帝威嚴的聲音響徹整個鴉雀無聲的議政殿內外,也震在滿朝文武官員的心頭。
聖上,果真要查!
這京城,隻怕又是一場風雨……
“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姓黃的官員悍不畏死地撲了上去,朗聲道。
如果忽略他打顫的雙腿……
不管慶華帝如何發落,他的下場都隻有一個,這點覺悟怕是還不夠。
慶華帝玩味似地,重複道:“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好啊,說的好!”掃了一圈下麵站著的臣子,“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有本啟奏。”
依附三皇子趙麓為的一位大臣道,“此書雖是三殿下主編,卻由翰林院的諸位大人經手,三殿下擔監察之職,偶有疏漏,實屬正常。”
監察不力的罪名輕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然而聽到此話的盛國公卻不慌不忙,甚至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容。
他將罪責全部推到翰林院的頭上,便等於將趙麓為推到了所有文人的對立麵,那麽趙麓為苦心經營多年的勢力即可便土崩瓦解。
要知道,文人雖相輕,可手下的筆卻毫不留情。他趙麓為不是在文人之間素有名聲嗎?這次還會保住?
再者,非翰林不可入內閣。
當今的沈閣老等人,可都是從翰林院出來的,那些主編《讀風臆評》的半老頭子,可以說都是他們的學生。
這一手,重能廢了趙麓為的多年經營,輕,也能斷他兩條爭奪皇位的道路。
沒了那些臭文人的支持,隻憑定國侯府,盛國公有自信壓他一頭。
盛國公使了一個眼色過去,立即有人上前一步,道:
“臣附議。”
他還沒老的癡傻,以為憑這一事就能讓慶華帝大怒,繼而廢趙麓為皇子之名。
但亦可一點一點在慶華帝心中埋下懷疑的種子。
盛國公籌劃的很好,也想的很多,卻沒發現慶華帝在龍椅之上陰晴不定的臉色。
他盯著他的臣子,盯著他的皇宮,眼神犀利。
大太監高懷背後已經被汗濕透了。
議政殿內附議之聲越來越大,不論是哪個皇子的派係都站了出來,氣壓越來越低,慶華帝的怒氣也即將積蓄至頂點。
在這樣的氣氛之中,路景修卻隻是隨著眾人彎腰低頭,絲毫沒有驚慌失措或是據理力爭。
畢竟他兒子可也參與了此次編纂。
“啪!”
那位黃大人的折子被扔在了光滑的青石地磚上,驚地所有人都回過神來。
盛國公首先察覺到了不對勁。
那些向來能說會道、常常引經據典,將禦史都辯駁的毫無還口之力的翰林院等人,怎麽這般安靜?
難不成是嚇癱了說不出話來?
他悄悄看過去。
慶華帝將盛國公的動作盡收眼底。
他冷哼一聲,壓了壓心頭的怒氣,開口道:“朕卻不知,那張機辨之詞有何不妥?眾位愛卿這般侃侃而談,不如出來個明白人替朕解釋解釋?”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黃愛卿,既然是你認為此詩有謀反之意,便由你來解釋吧?”
“微臣……不敢……”黃大人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顫著聲音道。
“哦?你不敢?”慶華帝突然重重拍在龍椅上,指著滿朝文武質問道,“你們還有什麽不敢!”
“咚咚咚……”
“臣等不敢……”
所有人都跪了下去,開大朝會沒資格站在殿內的官員,也跟著一溜跪在了冰涼的石磚之上。
霎時間,議政殿內外隻看得見一片黑壓壓地人頭,偶爾還夾雜這幾個頭發花白的。
高懷亦跪伏在地。
十一月的天氣,陰暗暗地,不時有冷風吹過,雙膝跪在地上,寒氣侵襲上來,直冷的人打顫。
卻沒有人敢動一動。
時間一點點流逝,自腿往上已經僵硬了,慶華帝還是沒有說話。
上折子的黃大人隻覺得檔裏忽地一熱,一股味道便在議政殿裏蔓延開來。
“不敢,嗬嗬……”慶華帝冷笑,“黃愛卿妄議皇子,蓄意揣測,失言失德,即日革除官職,等候發落。眾愛卿是非不分,事實不明,一味附和,有違糾察之職,今日起閉門思過至醒悟為止。”
他一撂龍袍,看也未多看一眼,徑直出了養心殿。
良久,高懷才抬起頭來,一隻手撐在地上,一隻手扶著一個小太監的肩膀,站了起來。
“退朝!”
他尖利的嗓音直傳到議政殿之外。
眾官員卸下一口氣,互相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身子一軟,擦了擦額頭如瀑般的冷汗,以頭磕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