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她而言,想要清清楚楚地回憶起一個人的長相,並非易事。
故而她辨人,須得從對方的發式、聲音、步態,甚至於說話的口氣跟眼神來分辨。
饒是玉寅,她牢牢記得的也僅僅隻是他唇畔那抹淺淡的笑意,和眼角下的小痣而已。
似是察覺到了她的目光,一直安安靜靜站在連二爺身後的玉寅悄無聲息地側身退後了半步。若生看他的眼神,是冷的,冷得像是三九寒冬裏的一潭湖水,沒有半分暖意。
就在這時,連二爺突然朝她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口中說著“我方才瞧見庫房裏有匹料子顏色很好,阿九你回頭就讓人裁了做春衫吧”,一麵伸手拽住她的手臂就要將人往外拖。
雲甄夫人笑著橫手攔了一攔,嗔道:“急什麽,東西就在庫房裏擱著還能長腿跑了不成!”
“那可說不好……”連二爺嘀咕著,擠進雲甄夫人跟若生中間一把坐下,袖著手又轉頭看看朱氏,半響憋出句,“邊上還有匹杏色的,瞧著也不錯,阿姐回頭也一塊賞了吧。”
雲甄夫人佯裝生氣:“趕明兒千重園還不得叫你搬空了。”
“搬空了您就上我那住去!”連二爺笑眯眯的,絲毫不懼她。
談笑間,屋子裏原本圍站著的少年們,不知何時已悄悄退了下去,邊上隻餘了一個竇媽媽伺候著。燒了地龍的屋子暖融融的,人少了,也不覺清冷。若生坐了會便覺背上出了些許薄汗,黏糊糊的有些不大舒服。
姑母畏冷。
是以千重園每年一入秋,就開始準備著將地龍燒暖,將銀霜炭一簍簍備好。
若生再沒有見過比她更怕冷的人。
她去世的時候,屋子裏似乎也是這般熱,熱得人喘不過氣來。腦海裏陡然間冒出來一大堆往事,模糊淩亂,沒有章法。坐在父親身側陪著父親有一搭沒一搭說著話的連若生驀地心煩意亂起來,她霍然長身而起。
雲甄夫人微訝:“阿九?”
“我想去看看料子,”若生站定,歉然地笑了笑,“爹爹說得我心都癢了。”
連二爺聞言忙道:“走走走!這就去!”
雲甄夫人也笑著讓她去。
一行人便往庫房去,依舊是連二爺打頭,朱氏跟若生落後一步。雲甄夫人卻並沒同行,待人走後,她招呼了竇媽媽上前來,低低問道:“陳太醫那邊怎麽說的?”
“三姑娘的身子十分康健。”竇媽媽輕聲應道。
雲甄夫人點點頭,眉宇間慢慢現出些疲倦之色,她伸指按在眉心重重揉了兩記這才又開了口:“將新來的那幾個,都記進名冊去。”
竇媽媽應是,忽然想起一事來,便問道:“玉字輩的人,已差不多滿了,這一回是不是另僻一字?”
玉字五人,原已有四個,至多也就再來一位便滿了。但這一次,雲甄夫人一共從晉州帶回來三個人。
照理,已是到了另起一字命名的時候。
然而竇媽媽的話問完,雲甄夫人卻隻漫不經心地道:“不必了,往後就都往玉字輩裏排吧。”
竇媽媽記下,也就不再言語。
屋子裏寂靜了下來。
若生一行回來時,雲甄夫人已闔眼小憩著,偏過頭睡過去了。
遠行歸來,一路車馬勞頓,她也是累了。
若生看著姑母睡夢中仍微蹙著的眉頭,在心底裏無聲地歎了口氣,對父親做了個噤聲的動作,領著人輕手輕腳地退了下去。回過竇媽媽,他們自往二房回去。
走至半途,若生卻說方才在庫房裏瞧見了一件小玩意,本想拿著的結果落下了,要回去找。
連二爺念叨著要回去用點心,就也不鬧著要一塊去,隻擺擺手示意她快走,自己則同朱氏一齊先出了千重園。
若生折返,卻並沒有去庫房裏找東西,而是徑直去找了竇媽媽。
竇媽媽見她回來,不由微微一怔:“……姑娘怎麽回來了?”
“突然想起有件事先前忘了告訴姑姑,”若生眉眼彎彎地笑著,“我前兩日請三叔派了些人出去。”
竇媽媽麵色微異:“姑娘請三爺派人辦事?”
連家教養孩子的手法,不同於京都的那些世家名門,依若生的年紀也早就到了能插手連家生意的時候,但她一貫嬌著養大,懶散不管事,做什麽都沒大興趣,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連家的事,她可從來沒有掛心過。
“是,請三叔派了幾個人去平州一趟。”若生笑著頷首。
竇媽媽啞然,良久方道:“姑娘是惦記上平州的哪位大廚了嗎?”她琢磨了半響,也隻琢磨出這麽一個可能。
若生聽了,卻隻但笑不語,道:“等姑姑醒來,勞媽媽說上一聲,至於旁的,等晚些日子我再來同姑姑細說。”
“奴婢記下了。”竇媽媽揣著一肚子的疑惑,目送若生離去。
跟著若生的綠蕉也疑惑,但綠蕉口舌木訥,想問也不知從何問起,索性不問。
若生就也權當不知,沿著廡廊一路前行,腳下的步子漸漸走得又穩又快。
突然,斜刺裏走出來一群人。
若生腳步一頓,站在了原地。
見是她,迎麵而來的幾個人便也都停下了步子,齊聲問安。
連家二爺在世人眼中不過是個癡兒,二房唯一的姑娘也隻是個壞脾氣的毛丫頭,可在連家,從來也沒有人敢輕視他們。
更不必說千重園裏的這些人。
身上都著了白衣的少年們,站在距離她三步遠的地方,皆低著頭不敢看她。
舌尖抵著貝齒,有鈍鈍的疼。
若生微微一頷首,並不發一言,帶著綠蕉從分開的人群間穿行過去。
她嗅到了熟悉的香氣——涼的,清冽的香氣。
越過人群,她聽見有人在喊,“玉寅,聽聞你哥哥玉真擅琴?不知比顏先生如何……”
“呸,這話也說得,叫顏先生聽見還不得將琴摔了!”
聲音越來越輕,越來越模糊。
若生走得遠了,最終也沒能聽見玉寅是如何答的。
但她記得玉真這個名字。
不同於千重園裏的其餘人,玉真跟玉寅是一母的親兄弟。
但她會記得玉真,卻是因為宣明十九年的那場春宴。
春宴後,他便被時年孀居的長公主從千重園裏要走了。
————
抱歉,今天有點事耽擱,加上進不去後台,更晚了…
i954
故而她辨人,須得從對方的發式、聲音、步態,甚至於說話的口氣跟眼神來分辨。
饒是玉寅,她牢牢記得的也僅僅隻是他唇畔那抹淺淡的笑意,和眼角下的小痣而已。
似是察覺到了她的目光,一直安安靜靜站在連二爺身後的玉寅悄無聲息地側身退後了半步。若生看他的眼神,是冷的,冷得像是三九寒冬裏的一潭湖水,沒有半分暖意。
就在這時,連二爺突然朝她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口中說著“我方才瞧見庫房裏有匹料子顏色很好,阿九你回頭就讓人裁了做春衫吧”,一麵伸手拽住她的手臂就要將人往外拖。
雲甄夫人笑著橫手攔了一攔,嗔道:“急什麽,東西就在庫房裏擱著還能長腿跑了不成!”
“那可說不好……”連二爺嘀咕著,擠進雲甄夫人跟若生中間一把坐下,袖著手又轉頭看看朱氏,半響憋出句,“邊上還有匹杏色的,瞧著也不錯,阿姐回頭也一塊賞了吧。”
雲甄夫人佯裝生氣:“趕明兒千重園還不得叫你搬空了。”
“搬空了您就上我那住去!”連二爺笑眯眯的,絲毫不懼她。
談笑間,屋子裏原本圍站著的少年們,不知何時已悄悄退了下去,邊上隻餘了一個竇媽媽伺候著。燒了地龍的屋子暖融融的,人少了,也不覺清冷。若生坐了會便覺背上出了些許薄汗,黏糊糊的有些不大舒服。
姑母畏冷。
是以千重園每年一入秋,就開始準備著將地龍燒暖,將銀霜炭一簍簍備好。
若生再沒有見過比她更怕冷的人。
她去世的時候,屋子裏似乎也是這般熱,熱得人喘不過氣來。腦海裏陡然間冒出來一大堆往事,模糊淩亂,沒有章法。坐在父親身側陪著父親有一搭沒一搭說著話的連若生驀地心煩意亂起來,她霍然長身而起。
雲甄夫人微訝:“阿九?”
“我想去看看料子,”若生站定,歉然地笑了笑,“爹爹說得我心都癢了。”
連二爺聞言忙道:“走走走!這就去!”
雲甄夫人也笑著讓她去。
一行人便往庫房去,依舊是連二爺打頭,朱氏跟若生落後一步。雲甄夫人卻並沒同行,待人走後,她招呼了竇媽媽上前來,低低問道:“陳太醫那邊怎麽說的?”
“三姑娘的身子十分康健。”竇媽媽輕聲應道。
雲甄夫人點點頭,眉宇間慢慢現出些疲倦之色,她伸指按在眉心重重揉了兩記這才又開了口:“將新來的那幾個,都記進名冊去。”
竇媽媽應是,忽然想起一事來,便問道:“玉字輩的人,已差不多滿了,這一回是不是另僻一字?”
玉字五人,原已有四個,至多也就再來一位便滿了。但這一次,雲甄夫人一共從晉州帶回來三個人。
照理,已是到了另起一字命名的時候。
然而竇媽媽的話問完,雲甄夫人卻隻漫不經心地道:“不必了,往後就都往玉字輩裏排吧。”
竇媽媽記下,也就不再言語。
屋子裏寂靜了下來。
若生一行回來時,雲甄夫人已闔眼小憩著,偏過頭睡過去了。
遠行歸來,一路車馬勞頓,她也是累了。
若生看著姑母睡夢中仍微蹙著的眉頭,在心底裏無聲地歎了口氣,對父親做了個噤聲的動作,領著人輕手輕腳地退了下去。回過竇媽媽,他們自往二房回去。
走至半途,若生卻說方才在庫房裏瞧見了一件小玩意,本想拿著的結果落下了,要回去找。
連二爺念叨著要回去用點心,就也不鬧著要一塊去,隻擺擺手示意她快走,自己則同朱氏一齊先出了千重園。
若生折返,卻並沒有去庫房裏找東西,而是徑直去找了竇媽媽。
竇媽媽見她回來,不由微微一怔:“……姑娘怎麽回來了?”
“突然想起有件事先前忘了告訴姑姑,”若生眉眼彎彎地笑著,“我前兩日請三叔派了些人出去。”
竇媽媽麵色微異:“姑娘請三爺派人辦事?”
連家教養孩子的手法,不同於京都的那些世家名門,依若生的年紀也早就到了能插手連家生意的時候,但她一貫嬌著養大,懶散不管事,做什麽都沒大興趣,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連家的事,她可從來沒有掛心過。
“是,請三叔派了幾個人去平州一趟。”若生笑著頷首。
竇媽媽啞然,良久方道:“姑娘是惦記上平州的哪位大廚了嗎?”她琢磨了半響,也隻琢磨出這麽一個可能。
若生聽了,卻隻但笑不語,道:“等姑姑醒來,勞媽媽說上一聲,至於旁的,等晚些日子我再來同姑姑細說。”
“奴婢記下了。”竇媽媽揣著一肚子的疑惑,目送若生離去。
跟著若生的綠蕉也疑惑,但綠蕉口舌木訥,想問也不知從何問起,索性不問。
若生就也權當不知,沿著廡廊一路前行,腳下的步子漸漸走得又穩又快。
突然,斜刺裏走出來一群人。
若生腳步一頓,站在了原地。
見是她,迎麵而來的幾個人便也都停下了步子,齊聲問安。
連家二爺在世人眼中不過是個癡兒,二房唯一的姑娘也隻是個壞脾氣的毛丫頭,可在連家,從來也沒有人敢輕視他們。
更不必說千重園裏的這些人。
身上都著了白衣的少年們,站在距離她三步遠的地方,皆低著頭不敢看她。
舌尖抵著貝齒,有鈍鈍的疼。
若生微微一頷首,並不發一言,帶著綠蕉從分開的人群間穿行過去。
她嗅到了熟悉的香氣——涼的,清冽的香氣。
越過人群,她聽見有人在喊,“玉寅,聽聞你哥哥玉真擅琴?不知比顏先生如何……”
“呸,這話也說得,叫顏先生聽見還不得將琴摔了!”
聲音越來越輕,越來越模糊。
若生走得遠了,最終也沒能聽見玉寅是如何答的。
但她記得玉真這個名字。
不同於千重園裏的其餘人,玉真跟玉寅是一母的親兄弟。
但她會記得玉真,卻是因為宣明十九年的那場春宴。
春宴後,他便被時年孀居的長公主從千重園裏要走了。
————
抱歉,今天有點事耽擱,加上進不去後台,更晚了…
i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