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尼德上前從箱子裏取出一支,順手又將板條箱蓋板蓋上,拉了下槍機後空槍擊發。


    機件動作順暢,聲音也一樣。


    阿爾巴尼亞人以為這就算驗槍,結果這還沒完:他都沒怎麽看槍,變戲法一樣就把槍在木板箱的蓋板上拆成了零件狀態,看過後又把槍給快速裝了回去,拉槍機再空擊發。


    “槍不錯,這21年沒開箱都和剛出場的水準差不多。


    中校先生,這裏槍支的生產日期怎麽樣?”


    巴盧庫中校沒有直接回答,反而看了眼一名叫穆夫蒂烏的步兵中尉,後者道:“生產日期從69年到75年之間,沒有特別早的,質量沒問題。”


    列昂尼德再打開箱子,直接取走上層剩下的四支突擊步槍,去掉上層的木頭隔架定位板,再取走一支,這下從底部取出兩個彈匣,拿在手裏試了試彈簧壓力。


    沒問題,和剛出場時一樣有力。


    列昂尼德這幾手一露就讓對方知道這兩人是絕對行家,以次充好那就別想了。


    話說...


    列昂尼德是白給瞎子看了,這個洞庫連著外邊的戰備公路都華夏人援建的,倉庫裏的槍械也是華夏製造的,隻要是阿爾巴尼亞這幫白眼狼沒開箱用過的,這裏邊的槍支會出問題才怪!


    紅魔鬼是人,不是神,難免也會做點無用功的時候。


    往裏又走了上百米,瓦西裏隨意點了三個箱子,打開後都是全新狀態的五六衝和五六輕機槍,質量沒得說,其中一箱還是帶槍刺的。


    還看了兩箱裝備過軍隊的舊槍,巴盧庫中校沒瞎吹,都是至少八成新,狀態都還行,放在非洲絕對是搶手貨,更別說在美國本土。


    美國人愛五六衝,不讓進口之後更加。


    這裏隻有槍,並沒有彈藥,兩側庫房裏也是如此,有幾間還是空著的。


    瓦西裏問是不是已經賣掉了,結果不是,這裏在最近十年時間裏一直是地拉那駐軍的備用軍火庫,所以運走的裝備比較多。


    “...不過,卡納瓦羅先生,我們可不僅僅隻有這裏一個洞庫,邊上百多米的地方就還有個洞庫群,那邊的貨色更多。


    而且,這樣的軍火庫在我們這裏很多很多。”


    “子彈在哪?”


    瓦西裏問。


    “隔壁,很多。不單單有槍,還有炮和炮彈,如果你們需要,什麽都可以談,我可以全權負責。”


    拿上一新、一舊兩杆槍,一夥人這就出了洞窟。


    四個當兵的關上沉重的大門,其他人繼續沿著水泥路往裏走,巴盧卡中校還點了根香煙。


    在辦公室時他就抽過一根,煙癮貌似不小,而且這煙的味道聞著還有點衝,是阿爾巴尼亞自己產的香煙。


    這會在阿爾巴尼亞的有錢人基本上都是抽萬寶路,這種煙在黑市裏隨時能當錢用,抽著據說還挺有麵子。


    不過比較缺貨,也貴。


    照理吉拉迪諾會送這名中校一些香煙當小禮物,但他還是抽本國香煙,要麽是口味偏好,要麽這家夥就是個窮鬼!


    中校軍官、有能力倒騰軍火的軍官會是窮鬼?


    他也就是個放在前台的人,他後邊還有更高級別的人站著。


    是窮鬼也很正常,至少瓦西裏就是暫時這麽判斷的——巴盧庫手上戴的似乎是塊半新不舊的英納格,而兩個上士中的一人戴著塊華夏產的滬上牌,至少15年前的款式。


    這裏軍銜第二高的貝裏沙大尉手上的表也是英納格,石英表,便宜貨。


    還有看鞋子,這幾人中除了巴盧卡之外,其他人都穿著軍隊配發的那種皮鞋,都已經有點舊了。


    中校先生倒是穿著民用產品,同樣不是新鞋,雖然質量看著應該非常不錯。


    就像昨天晚上在開車逛地拉那城、熟悉環境時吉拉迪諾說的那樣,這有本事、有條件的阿爾巴尼亞人都在離開這個越來越沒希望的國家,政府官員和軍隊裏當官的同樣如此。


    就算自己不想走、不能走,也會將自己的家人送去意大利或者其他西歐國家,因為國家越來越不安全。


    據說中校先生的大兒子這會可能就在意大利讀書,隻是暫時不知道是哪裏。


    好事,這下就算中校先生見錢眼開,那也得考慮一下他在意大利的兒子是不是先回了阿爾巴尼亞。


    雇傭兵的錢不能欠、軍火商的錢更不能黑,這個道理在大部分地方、大部分情況下都比較適用。


    孩子讀書需要錢,移民需要錢,靠自個那點薪水可不夠,更別說現在還欠軍餉,不然這幫管得著軍火庫的軍官也不會這樣幹。


    但不好賣呀,靠著吉拉迪諾這樣的顧客小打小鬧,巴盧庫這夥人最多混個溫飽,還真沒多少錢。


    人有弱點就是好,缺錢的話就是大大的破綻!


    這邊走了百來米距離後又到一處洞庫的入口,當兵的打開庫房門,這裏通道兩側沒有堆放什麽箱子,東西都被放在兩側挖進去修建的庫房內。


    走進第一間庫房,瓦西裏一眼看去還是滿眼的漢字與阿拉伯數字——一層層、一排排都是密密麻麻擺放的子彈箱。


    巴盧庫隨意一點,一名士兵順著他指的方向就搬過來一個木製彈藥箱。


    標注重量29公斤,上頭用黑顏料寫著批號,是71年1月份出產。


    士兵想要打開,一邊的瓦西裏示意先停一下,問道:“中校先生,這裏的子彈是塗漆鋼還是覆銅鋼的?


    最早的批號是什麽時候?”


    還是由穆夫蒂烏中尉來回答,這位才是軍火庫的實際管理者。


    “1965年,最晚的是76年。全部都是高質量的覆銅鋼,訓練用的塗漆鋼子彈原本數量就極少,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記得早就用完了的。”


    七十年代華夏也是出產塗漆鋼子彈,不過那時候是為了節約銅材而生產的產品,一般隻用作訓練用,和蘇聯70年代生產的綠殼彈的出發點有點不一樣。


    訓練用彈的保存年限、要求會低一些,華夏在對越作戰時可不用自己生產的綠殼彈,全部使用高質量的覆銅鋼殼彈。


    聽這麽說,瓦西裏道:“那我們找兩箱60年代生產的拆開看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董商的尋寶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蝠並收藏古董商的尋寶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