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家文物管理單位都會有庫房,早了不知道,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中期,各文管單位的的管理實際情況是怎麽樣的呢?


    當時各地的文物管委會庫房裏,雜七雜八收上來的文物、老東西多如牛毛,連副省級城市的博物館都擺不下其中的絕大部分,更不用說縣一級的文管會了。


    99.9%的縣城是沒有博物館的,最精品的文物上送,而相對普通的東西隻能在庫房積灰。


    但老百姓送來的、建築公司挖出來的、廢品回收站送來的……一段時間後,庫房就會到必須清理的地步!


    等到90年代初開始,縣級單位也會弄出文物商店,那些實在堆不下、還能用、又不是太上綱上線的老東西,不是被熟人、關係戶拿走、買走,就是放在文物商店出售。


    很多都是白拿!


    張楠在90中期進過一家縣級文管會的庫房:地下室裏亂七八糟堆滿東西,玉器、瓷器、雜項…什麽都有。當時隨意堆在地上的銅錢都有上千公斤,他就論斤秤了20幾斤宋錢,也就當時廢銅市價的2倍。


    結果過了一年,托關係再去那個庫房,結果發現:除了些地裏挖出來的瓶瓶罐罐還在那,別說那上千公斤銅錢不見蹤影,裏邊是什麽都沒了!


    連大量清代、民國時期的盤盤碗碗都不見蹤影!


    幹淨的能餓死老鼠!


    一問,全在文物商店賣了!


    “賣了?”


    張楠會信才有鬼呢!


    就文物商店那個銷售量,根本賣不完!而且都是一個圈子裏的,能不明白裏邊的彎彎繞繞?


    不是內部人自己白搬空,就是像自己這種關係戶低價大批量買走。


    至於錢?


    誰知道在哪?


    而且這麽幹還不犯規!


    對於古董而言,那會真是神奇的時代。


    ……


    這邊張楠還在和農博升聊天,“對了,農館長,你們庫房裏還有當初留下的西洋古玩嗎?”


    “還有些,不過那間小庫房我都有10多年都沒進去過了,記不清楚具體還有什麽東西。”


    庫房裏有什麽東西,農館長大體上都記在腦子裏。


    農館長50年代從蘇聯學成歸國,因為人才難得、全國都沒幾個,沒幾年就當上了展覽館的館長,年輕有為。


    特殊時期雖然也吃過點苦頭,但還是給抗住了,這館長一當就是30年!


    甬城作為華夏最早被迫開埠的幾個通商口岸之一,西方文化、建築進入的非常早,在清代時就非常多!


    破四舊那會,整個甬城的某些西式建築也一樣被掃蕩,至於裏邊的東西?


    全進了庫房!


    什麽叫“某些建築”?嘿嘿,不好說,意會明白就好。


    堆著也不是個事呀?那玩樣那時候又沒用,哪有展覽館裏放那些玩樣的?


    那就賣吧!


    一套全新的西洋瓷器5塊錢,一個直徑40多公分的西洋粉彩大湯盤2塊錢,至於勺子、不成套的盤碗什麽的,幾分、幾毛一個不等…擺開了在單位院子裏開賣。


    路過的行人看到都能買。


    當然,銀子做的一些東西是不賣給個人的,那要上交銀行,貴金屬嘛。


    使用痕跡明顯、沒人要的最後都堆庫房了,而那些新的、能夠日常用到的瓷器日用品什麽的,基本上賣了個七七八八。


    這個“新”隻是代表器物使用痕跡不明顯,不是“年紀”的意思。


    要知道,當那些東西被運到華夏時,很多其實就是有年頭的老玩樣。


    那些被私人買回去的盤盤碗碗,比供銷社裏賣的瓷器要稍微便宜一些——可不是買回家收藏,那可真是用來盛菜、吃飯的,不然誰要?!


    張楠就在90年代見過這麽一戶人家:請客吃飯,裝一隻燉雞的大湯盤就是件西洋瓷器,非常精致。


    結果都不好意思下筷子!


    研究老半天,問清了東西的來路,加上因為和主人家是親戚,最後道:“姨,這次吃完,這個大碗您就別拿出來盛湯了,這東西值錢,而且它根本就不是拿來盛菜的大湯盤。”


    “那是什麽東西?”


    “洗禮盤。”


    暈吧?


    就是如此匪夷所思!


    這戶人家用來擺放水果招待客人的托盤和那個大湯盤一樣神奇:那是一對西洋式的水晶玻璃高腳托盤,極有可能是19世紀威尼斯的手工產品。


    那它們原本用來幹嘛的?


    估計也是放水果的,隻不過絕對不是用來招待客人器具,因為那明顯是一對“貢盤”。


    當初破四舊時存進庫房的東西,當然不僅僅有這些相對特殊的器物,一些西式酒店、辦公場所搬到展覽館的普通西式物品也不少。


    那時候這些西洋的玩樣要麽送展覽館,要不就私下扔掉、砸碎,不然就等著給自己找麻煩吧!


    張楠雖然對這些西洋瓷器不是特別感興趣,但他那幢山頂別墅如果能擺放些上了年紀的西洋古董,內部陳設來個“土洋結合跟潮流”也不錯。


    在美國雖然也能買,但到處搜集也麻煩,加上搞不明白的價格和運輸問題,還不如去甬城淘一批。


    ……


    農博升在那想了想,道:“瓷器、玻璃製品應該還有不少,還有些油畫和老家具。那些瓷器和玻璃製品很大一部分是都有使用痕跡所以沒處理掉,還有一批更早,是建國後沒多久就收上來的,因為堆在最裏邊就沒搬出來。


    那些油畫原本都要燒掉,當初我看著還是些有名有姓的畫家畫的,就沒讓燒。”


    “油畫?”


    “恩,我記得50年代中期就送來了,破四舊那會還有一批,那些沒名沒姓的燒了一批交差,好的還存著。為這事,20年前我還給鬥了兩回!我愣是給頂住了!”


    “那些油畫賣嗎?”


    張楠連忙問。


    “你這一說,我倒想起來了,去年底局裏還研究過這個問題,但確定不能賣給外國人,但又巴望著創點外匯。不過這兩樣加起來,這些東西根本就賣不出去,老百姓有幾個外匯?小張,這下可以賣給你呀!”


    “哈哈!我到時候去看看。我現在是掛著個華僑的名頭,但東西就算買了,也絕對不會弄國外去。如果真不行,讓我姐夫出麵也行,直接用美元。”


    “隻要不帶出國,一切都沒問題。這批竹簡你已經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買點西洋油畫小意思。到時候我給你估價,不會貴你的。”


    別人懂個毛!還不是農館長自己說了算。


    文化局能創匯?上頭高興都還來不及呢,付的還是美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董商的尋寶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蝠並收藏古董商的尋寶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