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安倍浩一噴出一口精血,百鬼夜行的術式基本被破。


    一百三十二名大妖,如今隻剩玉藻前、雪女、兩人還在苦苦支撐。


    寡不敵眾,最終玉藻前和雪女兩名大妖也被屍潮和獸潮淹沒,化作兩張紙人,隨風飄落......


    朱雀符、白虎陣、落雷符、弑神殤。


    安倍浩一一個個陰陽術士打出,麵色急劇蒼白。


    畢竟他實力比起劉婆婆,還是差上一截。


    劉婆婆見老伴開始支撐不住,自己這邊也騰不開身,隻得求助於自身血脈。


    劉婆婆乃神人劉伯溫之後,血脈自然和劉伯溫有所相連。


    劉婆婆咬破自身食指,在地上畫起咒陣。


    這是一個召喚陣法,隻見劉婆婆以血為引,滴入陣中。


    “後人血引,九龍現世,還請九位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陣法燃起金色光芒,滴入的血液被陣法吸食殆盡,九具身影,在空中慢慢浮現。


    劉婆婆滿頭大汗,身體已經不支,五門閉合,整個人又恢複到了最早那個瘦弱的小老太太的模樣,饒是誰也想不到,就是這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老太太,一拳擊斃森蚺巨蟒,一記蛤蟆功震碎鐵甲犀牛。


    “它們真身被鎮,我隻能借助先祖的血脈,暫且召喚它們的虛影,這已經是我的極限了......”


    劉婆婆虛弱的說道。


    九具身影逐漸凝實,正是被當初朱棣鎮壓的龍之九子!


    長子囚牛,喜音樂,立於琴頭。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眥,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後緊貼背部。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等兵器或儀仗上起威懾之用。


    三子嘲風,樣子像狗,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麵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製度,隻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四子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喜音樂和鳴叫,刻於鍾鈕上。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五子狻猊,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六子贔屭,又名霸下,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贔屭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贔屭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贔屭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紮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七子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有威力,好獄訟,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故民間有虎頭牢的說法。又相傳它主持正義,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八子負屭,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或兩側。


    末子螭吻,又名鴟尾或螭吻,魚形的龍(也有說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處眺望,遂位於殿脊兩端。在佛經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兩頭也有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九子降世,形勢頓時一邊倒的逆轉,哪怕是虛影,也身具龍威,遠遠不是這些低等吸血鬼和異獸所能承受的。


    “龍九子?若是真身在此,我也要懼怕三分,你們九具虛影,還想要翻起什麽波浪不成?”


    贏勾見這些屍潮獸潮紛紛潰散,終於坐不住了,饒有興趣的看向洛超然眾人。


    遊戲,結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陽間巡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幽穀尋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幽穀尋芳並收藏陽間巡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