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和尚是遊腳僧人。
隨身家當隻有一串佛珠, 一個缽盂,以及一點曬幹的草藥。
窮得錢放在袖子裏都兜不住, 因為袖子破了兩個窟窿。
“風行閣的消息並不便宜, 大師花了多少錢?”
墨鯉打量著老和尚,心中疑慮未消。
說起石磨山寨的二當家, 燕岑的身份是有問題的。
燕岑本是齊帝陸璋的第二個兒子, 而且是太子同母弟。雖說齊朝這些皇子沒有一個過得好的, 但凡事就怕比較, 跟受人白眼吃盡苦頭最後流落江湖差點餓死的燕岑比起來, 他們甜得像蹲在蜜罐裏。
燕岑一出生, 就差點被他爹摔死。
據太子所說, 當時的陸夫人後來的寧皇後出身北疆寧家, 這是連墨鯉有也所耳聞的懷毅將軍府。一度鎮守北疆邊關,功勳赫赫,即使在齊楚交替朝野動蕩之際, 依舊堅貞地履行職責, 打退了蠻族趁亂南下的大軍。
寧老將軍一輩子做得最錯的一件事,大約就是找女婿的時候看走了眼。
他把女兒嫁給了北疆軍中的一位年輕才俊,結果這個人野心勃勃, 借著楚朝君臣互疑之機, 不擇手段地排除異己,最終扶搖直上,掌握兵權血洗太京,竊皇位而居之。
燕岑出生的時候, 陸璋還隻是楚朝的臣子,然而已經大權在握,寧家忠仆拚死搶走嬰孩,送到邊城一座寺廟裏寄養。多年後,太子陸忈查到了那座寺廟,燕岑卻早已離開。
所以,寺廟裏的僧人知曉燕岑的身世。
如果他們不可靠,寧家不會輕易將孩子托付。
即使真的不知道,曾經的太子現在的永宸帝派人找過去的時候,僧人們也該知曉了。
永宸帝以為燕岑離開寺廟不知所蹤,事實並非如此,按照石磨山寨的說法,遊腳僧元智每年都會進山采藥,順帶給他們治個頭痛腦熱,是他們相當敬重的人。可見寺廟以及寧家對燕岑的現狀了如指掌,隻是沒有多加幹涉。
隻憑這一點,就讓墨鯉有了些許好感。
想想在青湖鎮遇到的楚朝皇族後裔,那個叫虎子的孩子,什麽都不懂,跟尋常鄉野人家的娃娃沒有區別,最後一個保護他的人卻仍然懷著複國之念。明明是沒錢、沒人、朝不保夕的困境,做什麽春秋大夢?
複國是空談,那份忠心還不如用來想法子讓孩子平安地度過一生。
燕岑身後的人,顯然對燕岑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希望,否則就不會讓他留在石磨山寨,畢竟那是匪寨,對名聲有礙。
燕岑的一身武功主要在暗器上麵,這跟他孱弱的體質有關,學不來別的。他雖是一副陰沉沉不愛說話的模樣,但沒有滿身戾氣,對找到石磨山的元智和尚也沒有任何抵觸,隻隱瞞了早就相識的事。石磨山寨上下都認為元智大師心善仁慈,大當家在燕岑患病的時候,還掰著手指算著遊腳僧什麽時候才能來山寨。
墨鯉本不會對元智生出疑心,可是這老和尚一來,直截了當地說出石磨山和燕岑的名字,更毫不避諱地提到從風行閣買消息的事。
感激大夫救了自家孩子,尋常人會做到這般地步嗎?自然不是,隻因為在石磨山孟戚二人遇到了一群妄想斬斷龍脈的家夥,為首的桑道長竟認識孟戚,還揭穿了孟戚前朝國師的身份。
元智很有可能是買了消息後,明確地知道孟戚往這個方向走,才追過來的。
墨鯉更在意的是,這老和尚身無長物,用什麽買下風行閣的消息?
難道是消息換消息,用孟戚的身份,以及在石磨山跟吳王麾下的江湖人起衝突的事?
墨鯉眉峰緊蹙,元智和尚慢了一拍,連忙垂目念誦佛號: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老衲行走四方,所見甚多,早年就同風行閣打過交道。錢財乃身外之物,縱然六根清淨仍受其所困,老衲偶爾救治他人時缺醫少藥,拿消息去風行閣換一點銅錢也是常有之事。此番不過多欠了風行閣一筆債。”
墨鯉沉吟不語。
元智老僧苦笑,索性直白地說:“大夫同行之人,身份不同尋常,老衲不會多言。”
墨鯉原本想說那個同行的孟國師早就離開了,好把這些對前朝國師感興趣的人打發走,可沙鼠不能總是躺在自己懷裏睡大覺,而且元智和尚跟風行閣這麽熟,很快就能知道半天前某人披著幾兩銀子的布招搖過市的事,於是墨鯉把話咽了回去,改口道:“大師想要尋孟兄?”
元智和尚繼續苦笑著頷首。
墨鯉打量著他,半晌才道:“大師乃世外之人,對權勢亦無所求,為何要自尋煩惱?”
元智歎息一聲,合掌道:“大夫治病救人,於燕岑無所求,老衲與寧家皆心存感激。原本老衲也不該來,然齊朝宮變……”
孟戚這位前朝國師的身份雖然嚇人,但是去了石磨山寨一趟也沒做什麽,而且楚朝覆滅之仇嚴格地說也算不到燕岑頭上,寧家的過錯最多隻能說是當日沒有豎旗公然反對齊帝陸璋。
陸璋登基之後,寧家並沒有跟著飛黃騰達。
也許女婿做了皇帝,放在別家是天大的喜事,可是在齊朝,懷毅將軍的存在卻非常尷尬。寧家沒得到封賞,打退蠻族也隻獲得了輕飄飄的嘉獎,沒過幾年就因為遭到齊帝猜疑,從北疆調到了西南邊陲鎮守,舊部被硬生生地拆散。
如果不是寧老將軍威名赫赫,在民間頗有聲望,如果不是陸璋礙於麵子要做出敬重臣的表象,寧家可能早就被下獄問罪了。
借著嶽家權勢一飛衝天的窮小子,不會感激嶽家當年的助力,反而會看嶽家不順眼。
恩重成仇,這對翁婿之間的矛盾太多。
除了燕岑的事,寧皇後鬱鬱而終,還有帝王對手握兵權的將軍猜忌。
“其實寧家已經做好了謀反的準備。”元智老僧忽出驚人之語。
墨鯉一愣,隨即想到燕岑身上,覺得不對又暗暗搖頭。
“是為求自保,不得不反。”元智和尚歎道,“太子若是病亡,寧家再無幸免,齊帝必定要對寧家下手。雖不會明著來,但暗箭難防,老衲的師兄弟為此都已離寺,前往懸川關。”
懸川關就是寧家如今駐守的西南邊陲要塞。
墨鯉心中一動,隱約感覺到了什麽。
然而他對天下大勢權勢鬥爭那套實在不熟,沒有抓住那一抹念頭。
——大夫懷裏的胖鼠徑自陷入了深思。
“原來太子所謂的不能死、不敢死之中,還有寧家這一層。”
墨鯉身為一個事不關己的外人,愈發覺得太子陸忈活著不易。
“故而,大夫不止救了燕岑,實則是救了寧家滿門。止兵戈息烽火,救了西南百姓,為天下萬民得一喘息之機,是懸壺濟世的神醫。”
墨鯉側步避開,不受元智和尚的躬身一禮。
“大師言重了,在下隻是治病救人,盡己所能,其他事隻是因緣際會罷了,當不得這番讚譽。”
元智不知道,孟戚聽到墨鯉的心跳得稍稍快了一分。
沙鼠敢打賭大夫的耳廓有點紅了,它悄悄從墨鯉的衣領間探出腦袋。
“不過,寧家既能瞞住齊帝陸璋,將燕岑養大成人,想來你們都有躲避錦衣衛的法子。大師武功高強,大師的師兄弟想來也不是凡俗之輩,寧家未必隻有謀反一條路可走,為何……”
墨鯉沒有被元智和尚幾句誇讚就高興得失去理智,他覺得寧家的謀反很蹊蹺。
陸璋多年打壓削弱,寧家手裏的兵權已經微乎其微了,懸川關肯定不是寧老將軍說了算,陸璋會派遣平級的文臣武將牽製寧家,能不能順利收服懸川關的官兵都是兩說,謀反絕對是下下之策。
元智低低歎息道:“大夫有所不知,懸川關外三百裏,就是天授王的地盤。”
天授王占據西南多山瘴氣之地,楚朝之前是一些小國和部落,往前數一千年也曾是中原王朝的郡縣,後來隨著動.亂分裂。
楚朝用了幾十年重新治理收服了西南三郡,到了齊朝手中,沒幾年就鬧得民心盡喪,偏巧又出了一位天授王。
齊朝君臣壓根看不起西南三郡,視之如雞肋,加上瘴氣遍布山川險要征伐困難,而國庫見底,便隻在西南險關屯兵駐守。
這些年雙方互有交戰,可是規模都很小,而且朝廷沒錢。
即使齊將有心立功圍剿叛逆,糧草軍械匱乏也是沒轍。
“西南有異動,寧將軍發現天授王一直在謀劃奪取懸川關,一旦有錦衣衛奉令除掉寧家,懸川關必定大亂。”元智和尚憂心忡忡地說,“天授王潛藏在城內的探子以及他們收買的人趁機奪關,懸川關之後再無天險,戰火即刻席卷中原。”
墨鯉倒吸一口冷氣。
原來如此,為了阻止天授王,寧家暗中追查鏟除城裏的探子,這是一場博弈。
如果齊帝陸璋橫插一腳,寧家腹背受敵,他們既不能為了保命棄官逃走,也不能引頸就戮,隻有謀反了。這樣可以搶先將所有反對寧家、以及朝廷派來牽製寧家的人關起來,轉暗為明,以雷霆之力拔除潛藏在城內的敵軍。
寧家想要守住懸川關,隻能先背負汙名。
然而寧家既反,陸璋必定大怒,甚至命人鎮.壓平叛。
前有天授王,後有齊朝大軍。
懸川關危矣,寧家危矣。
難怪元智和尚方才說,墨鯉救了太子,是止兵戈息烽火,為天下萬民得一喘息之機。
難怪窮得叮當響的元智和尚,不惜欠債去買風行閣的消息。西南局勢危如累卵,齊朝直接鬧了一場宮變,莫名其妙現身太京,又卷入宮變的前朝國師孟戚會不會為楚朝三王效力,他究竟想要做什麽——不搞清楚,恐怕大家覺都睡不著了。
孟戚武功又登峰造極,元智隻好來走這一趟。
“原來竟有這番緣故,難為大師了。”
墨鯉拱手行禮,元智和尚苦笑道:“阿彌陀佛,不知大夫是否可以引見,讓老衲與孟國師一談。”
隨身家當隻有一串佛珠, 一個缽盂,以及一點曬幹的草藥。
窮得錢放在袖子裏都兜不住, 因為袖子破了兩個窟窿。
“風行閣的消息並不便宜, 大師花了多少錢?”
墨鯉打量著老和尚,心中疑慮未消。
說起石磨山寨的二當家, 燕岑的身份是有問題的。
燕岑本是齊帝陸璋的第二個兒子, 而且是太子同母弟。雖說齊朝這些皇子沒有一個過得好的, 但凡事就怕比較, 跟受人白眼吃盡苦頭最後流落江湖差點餓死的燕岑比起來, 他們甜得像蹲在蜜罐裏。
燕岑一出生, 就差點被他爹摔死。
據太子所說, 當時的陸夫人後來的寧皇後出身北疆寧家, 這是連墨鯉有也所耳聞的懷毅將軍府。一度鎮守北疆邊關,功勳赫赫,即使在齊楚交替朝野動蕩之際, 依舊堅貞地履行職責, 打退了蠻族趁亂南下的大軍。
寧老將軍一輩子做得最錯的一件事,大約就是找女婿的時候看走了眼。
他把女兒嫁給了北疆軍中的一位年輕才俊,結果這個人野心勃勃, 借著楚朝君臣互疑之機, 不擇手段地排除異己,最終扶搖直上,掌握兵權血洗太京,竊皇位而居之。
燕岑出生的時候, 陸璋還隻是楚朝的臣子,然而已經大權在握,寧家忠仆拚死搶走嬰孩,送到邊城一座寺廟裏寄養。多年後,太子陸忈查到了那座寺廟,燕岑卻早已離開。
所以,寺廟裏的僧人知曉燕岑的身世。
如果他們不可靠,寧家不會輕易將孩子托付。
即使真的不知道,曾經的太子現在的永宸帝派人找過去的時候,僧人們也該知曉了。
永宸帝以為燕岑離開寺廟不知所蹤,事實並非如此,按照石磨山寨的說法,遊腳僧元智每年都會進山采藥,順帶給他們治個頭痛腦熱,是他們相當敬重的人。可見寺廟以及寧家對燕岑的現狀了如指掌,隻是沒有多加幹涉。
隻憑這一點,就讓墨鯉有了些許好感。
想想在青湖鎮遇到的楚朝皇族後裔,那個叫虎子的孩子,什麽都不懂,跟尋常鄉野人家的娃娃沒有區別,最後一個保護他的人卻仍然懷著複國之念。明明是沒錢、沒人、朝不保夕的困境,做什麽春秋大夢?
複國是空談,那份忠心還不如用來想法子讓孩子平安地度過一生。
燕岑身後的人,顯然對燕岑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希望,否則就不會讓他留在石磨山寨,畢竟那是匪寨,對名聲有礙。
燕岑的一身武功主要在暗器上麵,這跟他孱弱的體質有關,學不來別的。他雖是一副陰沉沉不愛說話的模樣,但沒有滿身戾氣,對找到石磨山的元智和尚也沒有任何抵觸,隻隱瞞了早就相識的事。石磨山寨上下都認為元智大師心善仁慈,大當家在燕岑患病的時候,還掰著手指算著遊腳僧什麽時候才能來山寨。
墨鯉本不會對元智生出疑心,可是這老和尚一來,直截了當地說出石磨山和燕岑的名字,更毫不避諱地提到從風行閣買消息的事。
感激大夫救了自家孩子,尋常人會做到這般地步嗎?自然不是,隻因為在石磨山孟戚二人遇到了一群妄想斬斷龍脈的家夥,為首的桑道長竟認識孟戚,還揭穿了孟戚前朝國師的身份。
元智很有可能是買了消息後,明確地知道孟戚往這個方向走,才追過來的。
墨鯉更在意的是,這老和尚身無長物,用什麽買下風行閣的消息?
難道是消息換消息,用孟戚的身份,以及在石磨山跟吳王麾下的江湖人起衝突的事?
墨鯉眉峰緊蹙,元智和尚慢了一拍,連忙垂目念誦佛號: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老衲行走四方,所見甚多,早年就同風行閣打過交道。錢財乃身外之物,縱然六根清淨仍受其所困,老衲偶爾救治他人時缺醫少藥,拿消息去風行閣換一點銅錢也是常有之事。此番不過多欠了風行閣一筆債。”
墨鯉沉吟不語。
元智老僧苦笑,索性直白地說:“大夫同行之人,身份不同尋常,老衲不會多言。”
墨鯉原本想說那個同行的孟國師早就離開了,好把這些對前朝國師感興趣的人打發走,可沙鼠不能總是躺在自己懷裏睡大覺,而且元智和尚跟風行閣這麽熟,很快就能知道半天前某人披著幾兩銀子的布招搖過市的事,於是墨鯉把話咽了回去,改口道:“大師想要尋孟兄?”
元智和尚繼續苦笑著頷首。
墨鯉打量著他,半晌才道:“大師乃世外之人,對權勢亦無所求,為何要自尋煩惱?”
元智歎息一聲,合掌道:“大夫治病救人,於燕岑無所求,老衲與寧家皆心存感激。原本老衲也不該來,然齊朝宮變……”
孟戚這位前朝國師的身份雖然嚇人,但是去了石磨山寨一趟也沒做什麽,而且楚朝覆滅之仇嚴格地說也算不到燕岑頭上,寧家的過錯最多隻能說是當日沒有豎旗公然反對齊帝陸璋。
陸璋登基之後,寧家並沒有跟著飛黃騰達。
也許女婿做了皇帝,放在別家是天大的喜事,可是在齊朝,懷毅將軍的存在卻非常尷尬。寧家沒得到封賞,打退蠻族也隻獲得了輕飄飄的嘉獎,沒過幾年就因為遭到齊帝猜疑,從北疆調到了西南邊陲鎮守,舊部被硬生生地拆散。
如果不是寧老將軍威名赫赫,在民間頗有聲望,如果不是陸璋礙於麵子要做出敬重臣的表象,寧家可能早就被下獄問罪了。
借著嶽家權勢一飛衝天的窮小子,不會感激嶽家當年的助力,反而會看嶽家不順眼。
恩重成仇,這對翁婿之間的矛盾太多。
除了燕岑的事,寧皇後鬱鬱而終,還有帝王對手握兵權的將軍猜忌。
“其實寧家已經做好了謀反的準備。”元智老僧忽出驚人之語。
墨鯉一愣,隨即想到燕岑身上,覺得不對又暗暗搖頭。
“是為求自保,不得不反。”元智和尚歎道,“太子若是病亡,寧家再無幸免,齊帝必定要對寧家下手。雖不會明著來,但暗箭難防,老衲的師兄弟為此都已離寺,前往懸川關。”
懸川關就是寧家如今駐守的西南邊陲要塞。
墨鯉心中一動,隱約感覺到了什麽。
然而他對天下大勢權勢鬥爭那套實在不熟,沒有抓住那一抹念頭。
——大夫懷裏的胖鼠徑自陷入了深思。
“原來太子所謂的不能死、不敢死之中,還有寧家這一層。”
墨鯉身為一個事不關己的外人,愈發覺得太子陸忈活著不易。
“故而,大夫不止救了燕岑,實則是救了寧家滿門。止兵戈息烽火,救了西南百姓,為天下萬民得一喘息之機,是懸壺濟世的神醫。”
墨鯉側步避開,不受元智和尚的躬身一禮。
“大師言重了,在下隻是治病救人,盡己所能,其他事隻是因緣際會罷了,當不得這番讚譽。”
元智不知道,孟戚聽到墨鯉的心跳得稍稍快了一分。
沙鼠敢打賭大夫的耳廓有點紅了,它悄悄從墨鯉的衣領間探出腦袋。
“不過,寧家既能瞞住齊帝陸璋,將燕岑養大成人,想來你們都有躲避錦衣衛的法子。大師武功高強,大師的師兄弟想來也不是凡俗之輩,寧家未必隻有謀反一條路可走,為何……”
墨鯉沒有被元智和尚幾句誇讚就高興得失去理智,他覺得寧家的謀反很蹊蹺。
陸璋多年打壓削弱,寧家手裏的兵權已經微乎其微了,懸川關肯定不是寧老將軍說了算,陸璋會派遣平級的文臣武將牽製寧家,能不能順利收服懸川關的官兵都是兩說,謀反絕對是下下之策。
元智低低歎息道:“大夫有所不知,懸川關外三百裏,就是天授王的地盤。”
天授王占據西南多山瘴氣之地,楚朝之前是一些小國和部落,往前數一千年也曾是中原王朝的郡縣,後來隨著動.亂分裂。
楚朝用了幾十年重新治理收服了西南三郡,到了齊朝手中,沒幾年就鬧得民心盡喪,偏巧又出了一位天授王。
齊朝君臣壓根看不起西南三郡,視之如雞肋,加上瘴氣遍布山川險要征伐困難,而國庫見底,便隻在西南險關屯兵駐守。
這些年雙方互有交戰,可是規模都很小,而且朝廷沒錢。
即使齊將有心立功圍剿叛逆,糧草軍械匱乏也是沒轍。
“西南有異動,寧將軍發現天授王一直在謀劃奪取懸川關,一旦有錦衣衛奉令除掉寧家,懸川關必定大亂。”元智和尚憂心忡忡地說,“天授王潛藏在城內的探子以及他們收買的人趁機奪關,懸川關之後再無天險,戰火即刻席卷中原。”
墨鯉倒吸一口冷氣。
原來如此,為了阻止天授王,寧家暗中追查鏟除城裏的探子,這是一場博弈。
如果齊帝陸璋橫插一腳,寧家腹背受敵,他們既不能為了保命棄官逃走,也不能引頸就戮,隻有謀反了。這樣可以搶先將所有反對寧家、以及朝廷派來牽製寧家的人關起來,轉暗為明,以雷霆之力拔除潛藏在城內的敵軍。
寧家想要守住懸川關,隻能先背負汙名。
然而寧家既反,陸璋必定大怒,甚至命人鎮.壓平叛。
前有天授王,後有齊朝大軍。
懸川關危矣,寧家危矣。
難怪元智和尚方才說,墨鯉救了太子,是止兵戈息烽火,為天下萬民得一喘息之機。
難怪窮得叮當響的元智和尚,不惜欠債去買風行閣的消息。西南局勢危如累卵,齊朝直接鬧了一場宮變,莫名其妙現身太京,又卷入宮變的前朝國師孟戚會不會為楚朝三王效力,他究竟想要做什麽——不搞清楚,恐怕大家覺都睡不著了。
孟戚武功又登峰造極,元智隻好來走這一趟。
“原來竟有這番緣故,難為大師了。”
墨鯉拱手行禮,元智和尚苦笑道:“阿彌陀佛,不知大夫是否可以引見,讓老衲與孟國師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