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最近張俊義的心情並不是特別的美好,為什麽?嗬嗬,如果較真的話,估計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因為張俊義心情不美妙的原因而大呼有毛病的。


    還有半個多月又到張俊義的生日了,前兩天晚上和趙亞芝臨睡覺之前聊天的時候,趙亞芝就問張俊義了這次的生日準備怎麽過了,然後被張俊義以還有一段時間加上其他的事情給轉移過去了。


    說實話,張俊義最討厭的就是過生日和節日了,因為在前世的時候,作為一個孤兒和窮屌絲過節日時的陰影還在。


    自己剛剛獨立的時候時為了省錢,屋子裏按的都是幾瓦的節能燈,尤其是春節,昏暗的屋子,他捧著一碗餃子,獨自一個人站在窗前看著外麵別人放煙火,因為那時候的自己口袋裏麵比臉還幹淨自然不會去買鞭炮這種消耗品。八點之後自己就會因為勞累和孤獨早早入睡。


    一家人守歲看春晚?沒有,因為自己沒有親人。氣氛熱烈?沒有。糖果瓜子?沒有。這和他想象的過節一點都不同,想起節日腦海裏浮現的應該是喜慶,美好,明亮,但他感受到的隻有冷清,陰暗,清冷。所以愈是節日前世的張俊義愈是孤單。


    至今張俊義還記得那天晚上和趙亞芝兩人之間的談話。


    “阿義,為什麽你現在越來越給我的感覺就是那種生人勿近的感覺了啊!”


    當時的張俊義聞言後,感到相當的詫異,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鼻子,當時的張俊義真的是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自己這一世最愛的女人了。


    畢竟因為張俊義心中有著一個和誰都不能說出口的驚天大秘密,即便是躺在自己懷中最為疼愛的女人也不可能告訴的秘密,難道和自己的女人說,你男人前世隻是一個孤兒一個社會當中最底層的窮屌絲,一個最後被前世的女人背叛的loser?


    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張俊義心中的這個心結不可能和任何人去吐露,難道告訴趙亞芝,我是因為前世的那些經曆本身對於生日和節日有著本能的抵觸?


    當時的趙亞芝看到張俊義沉默不語,便聰明的沒有再繼續發問,雖然張俊義在家中始終都是對趙亞芝百依百順,但是趙亞芝從來都沒有過恃寵而驕,看到張俊義當下的狀態,便知道自己身邊的男人並不想再提有關的話題,雖然趙亞芝平時都是一副雍容大度的樣子展現在外人麵前,但是並不代表她傻,相反,趙亞芝心思特別細膩。


    雖然沒有說什麽,但是臨近最後還是用尼采的一句名言才側麵的寬慰了自己的男人:“阿義,尼采曾經說過,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說完後,還用趙亞芝還用她那白皙的小手放在了張俊義的額頭,輕輕的撫平了張俊義皺皺的眉頭。


    對於趙亞芝的寬慰,其實張俊義是明白的,尼采的這句名言所要表達的意思張俊義也是理解的。


    沉默,可以讓混亂的心,變得清澈。不用告訴別人,你有多愚蠢,多天真,多善良,多幸運,多倒黴,多痛苦,學會用沉默去掩飾自己的情感。也許有人說你灑脫,但灑脫有時候隻是一種假象。沉默,是城府,是睿智,是內涵;沉默,是最後的清高,也是最後的自由。


    成功不在難易,而在於是否采取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滿意的結果,但是不行動就絕對不會有滿意的結果。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機遇,而是缺少抓住機遇的手。如果你有想法就要趕緊付出行動,別擔心失敗或者困難重重,隻有在不停地實踐與追求中,你才能超越自我,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過自己的生活,不要模仿他人,即便他人再好也不要迷失自己。有一樣的天空,沒有一樣的雲彩。有一樣的大地,沒有一樣的道路。有一樣的大海,沒有一樣的浪花。有一樣的花朵,沒有一樣的芬芳。有一樣的樹木,沒有一樣的樹葉。有一樣的夜晚,沒有一樣的夢想。有一樣的歸宿,沒有一樣的結局。


    人生就是距離,距離就是人生。人與人的距離有多少,一層肚皮。人與友的距離有多少,一寸真心。人與天的距離有多少,一米陽光。人與地的距離有多少,一個腳步。人與愁的距離有多少,一點牽掛。人與樂的距離有多少,一次放下。人與生的距離有多少,一聲哭啼。人與死的距離有多少,一串歎息。


    不要因為孤獨,就去找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娛樂方式迎合一些不屬於自己的群體,愛一些就手可得的人。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很多人並不是你印象中的紙醉金迷、玩世不恭。他們不為人知的孤獨你沒看到罷了,不要因為一時的空虛打亂了你的堅持你的思想,我們都一樣要學會承受人生必然的孤獨。過了,才能看見美好繁華。


    人生哪能不受傷:人生是在靜態的存活中尋求獲取平衡的物質與精神的盼望,有時苦不堪言,有時令人激動神往;人生是我們無法避開的光景,模糊時隻有一個框框,清晰時卻如針鋒相對。人生的路途哪能一帆風順,又哪能如想象中的不受傷呢!抖起自己的精神,人生是選擇的,生活是需要努力的。


    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因緣各異,一帆風順也好,跌宕起伏也罷,都是自己的命運。那些走過的,偶遇的,相逢的,別離的,都是唯一。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態,不能放棄底線,不必嫉恨他人。不貪,欲念就少;不嗔,心就易平;不求,就常知足。遇上了,請珍惜;別過了,道珍重。


    說實話,張俊義知道自己現在就是有些過於的矯情了。


    快樂是什麽?多少人都在尋求一個完整的答案。但不同人的答案卻是不一樣的。有人因為得到什麽而快樂。有人因為助人而樂。有人因工作而快樂,有人因工作而感困乏等。為何?快樂是人們心靈體驗活動,是主體對感知客體體驗時的情緒反應。當內心的需求與實際體驗達到一種和諧、平衡時,人就會感受到一份快樂。所以,小朋友可能因一顆糖而快樂,老人可能一句溫馨的話而感到幸福,學生可能因多......


    快樂其實說簡單也很難,無非就是“滿足”,越容易滿足就越快樂,欲望越大,快樂就意味著越難。


    揉了揉有些自己的額頭,張俊義發現自己現在是越來越庸人自擾了,坐在車中的張俊義想到這不由的泛起了一絲的苦笑,其實現在的自己在別人的眼中已經是相當的成功的了。


    就像前兩天晚上,趙亞芝對著張俊義說的那樣,“阿義,其實你現在已經很成功了,在我的眼裏,你就是無所不能的!”


    其實當時的張俊義聽到了趙亞芝說出了如此崇拜自己的話語之後,根本就說不出什麽來,畢竟在外人麵前,沒錯,自己已經是很成功了,年紀輕輕,短短幾年之間,創造了如此的財富,別說和自己同齡的一代了,就是算上老一輩的富豪大亨們,同樣有很大一部分都比不上自己,這還是自己在明麵上暴露出來的資產,但是又有誰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被自己利用前世的記憶給‘拿來主義’的呢?


    其實任何事情的產生都是有因果的,張俊義這次的自我否定來的其實並不突兀。


    為什麽這麽說呢?


    這是因為張俊義張俊義預見到了明年雅達利會經曆一次可以稱得上是地震般的的震蕩,才會聯想到自己在未來會不會經曆同樣的事情所產生的。


    怎麽說呢,張俊義這樣的問題,其實誰都幫助不了,畢竟兩世為人這種事情隻有他自己才會經曆。


    正是因為前世的張俊義生活的太過於失敗,所以張俊義重生一世才會如此的在意失敗。


    但是仔細的想一下,這個世界上又會有誰沒有經曆過失敗呢?


    遠的不說,就說前世鼎鼎有名的喬布斯喬大教主,喬布斯在前世可謂是風光滿滿,可謂是人生的一大贏家了吧?


    那又怎樣?不還是經曆過不少失敗之後才會從新崛起嗎?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隨後,21歲的喬布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房裏成立了蘋果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喬布斯定為蘋果。而他們的自製電腦則被追認為“蘋果1號“電腦了。


    1977年4月,喬布斯在美利堅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展示了蘋果2號樣機。


    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這個收盤價計算,蘋果公司高層產生了4名億萬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萬富翁。喬布斯作為公司創辦人排名第一。


    前世的明年也就是1983年,由於喬布斯經營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加上ibm公司推出個人電腦,搶占大片市場,總經理和董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董事長喬布斯,於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大權。喬布斯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離開蘋果公司。


    就連喬教主都會經曆過這麽多次的坎坷最後才凝聚了人生的神格,你張俊義又有什麽資格追求一路上一帆風順?


    前世的記憶這樣的金手指不可能使得自己永遠一帆風順,它隻會讓張俊義在成功的道路上盡可能的減少曲折而不是從此避免曲折!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張俊義有點太過於進入執念了。


    什麽是執念?


    執念是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當執著的時候就會有怨念,唯有放下執著才會自在。哲學上這樣定義它,一個人過分專注於某事某物,長時間淪陷於某種情緒,這一情結就會成為有形,將之束縛住。


    佛家有七戒。


    佛經教理中說,人有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心靈的迷惑所致,所以,又稱“煩惱”為“惑”,其中“貪、嗔、癡、慢、疑”五大煩惱屬於“思惑”,也叫“修惑”,必須通過人的修行才能斷除。


    在這五個煩惱中,“貪、嗔、癡”是最為根本的,稱為“三毒”,他是人生痛苦的根本。貪,就是自己喜歡的,希望它越多越好,永遠不失去;嗔,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便拒絕,反對,如果有人做了自己不喜歡的,就生氣發火;癡,就是不了解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一切事物都不會永恒,從而想去抓住自己貪愛的,想去抗拒自己所不想要的,而宇宙萬物根本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在一定條件下消失,根本沒有一個可以抓得住的東西。由於這種愚癡,才產生了貪愛與嗔恨,結果作繭自縛,自尋煩惱。


    佛教教育人要有智慧,要有定力,必須從防範過失開始,所以,“戒”是培養定力和開發智慧的基礎。


    現在張俊義所經曆的這一曆程就有點像是佛家當中的七戒一般,執念一般是指對錯誤和虛假的東西的執著和堅持,比如貪嗔癡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因為這些都是虛假的,是讓人墮落輪回的,所以才說是執念。


    所以說人隻能活一次,千萬別活得太累!如果我們能持有一顆平常心,坐看雲起雲落,花開花謝,一任滄桑,就能獲得一份雲水悠悠的好心情。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健康的心態,保持平衡的心理,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最美好的心情來對待每一天,那每一天都會充滿陽光,洋溢著希望。


    什麽時候張俊義真的能夠理解了,他就能夠徹底的放下了。


    當然走出這個循環不是這麽簡單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有點類似於武俠小說當中的日積月累,水磨墨。


    人生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活之完美時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天和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天和玉並收藏重活之完美時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