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廣播道一間幾十坪的單身公寓內,程龍手中被他翻看過好幾遍的劇本《尖峰時刻》終於被他發在了麵前的桌子上。
沒錯,此時的程龍這在位於廣播道自己租住的公寓內。
廣播道位於香江九龍城區北部之九龍塘,屬高尚住宅區。是在1970年代間,香江三間電視台、及兩間電台的所在地。因當時香江合共隻有五間電子傳媒,兼且全都集中在該處,地理上亦位處小山丘上,因此該處被稱之為“五台山”。
起初香江政府對廣播機構選址方麵並無任何政策,香江電台更一度計劃遷往薄扶林一塊傍山的土地。然而1967年香江發生那次的大事件之後,香江政府認為將所有廣播機構集中於一個地方會更加安全和方便,逐於1967年,把位於獅子山下,浸會學院校舍對上的一個小山丘裏一大片土地(原先計劃發展為高尚住宅區和中高級公務員宿舍,該處較有名的宿舍有龍翔苑、廣播道83號和廣播道1號),發展為香江的廣播業中心,政府更撥出地段給予廣播機構作為其總部及把廣播道修築成隻有一個出口的道路和於窩打老道設立軍營防暴。
而位於該處的街道亦重新命名:光偉道及安寧道於1967年2月16日改名為廣播道,而廣播道附近的兩條支路:高雅道及美玉道於1968年1月5日分別改名為馬可尼道和範信達道,以紀念這兩位分別來自意大利和加拿大的無線電廣播發明家。
在1978年,佳藝電視倒閉,此時開始該處被稱為“四台山”。
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廣播道附近的公寓一直都被香江電影圈子當中還沒有掙到大錢的一些列明星所鍾愛,即便是像程龍這樣的並不熱衷拍攝電視劇而專攻電影的明星也是都喜歡在這裏租住房子。
話說,自從在被張俊義教育了一痛的程龍現在早已經沒有了和張俊義叫板的心思了。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摔打,即便是心比天高的程龍也是擺清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和張俊義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麽可比性了。
雖然程龍隨著自己不斷的主演電影走紅堪比娛樂圈頂級明星,幾乎成為了香江家喻戶曉的名人。但是他就是在出名,哪怕是成為了這個圈子當中頂級的存在,一個電影明星去和香江前幾位的富豪去攀比?嗬嗬。。。。。。
畢竟張俊義的身家擺在那裏,這又是一個不能讓人忽略的東西了。
而且現在的程龍隨著在社會上的打拚,又有了其他的想法。
雖然程龍一直認為自己屬於演藝圈,靠演技吃飯,但他並不排斥“娛樂圈”這個圈子帶來的巨大名氣加成。不僅不排斥甚至十分的享受這樣的好處。
當演員這一行,如果認識幾個金主,那無疑是最讓人安心的。不管是以後拍電影、上通告,或者拉投資,認識實力強悍的金主的話,都可以帶來許多便捷。
尤其是程龍看著自己的大師兄自己成立的電影公司雖然掙錢比之這些大的電影公司要差得遠,但是畢竟是自己的公司,所以分到的錢可是比他自己這樣辛苦的不斷地為嘉禾拍片要多得多了,所以最近的程龍也有心想自己從嘉禾脫離出來,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
這樣的話,先不提張俊義在香江的身份地位,就衝著張俊義名下的電影公司、電視台名下所掌控的大批的演員,再加上幾乎控製著香江一半以上的院線資源,程龍就更加的不會自己找死再去和張俊義更脖子了。
“哎!果然,自己以前似乎太過於的高看了自己了啊!”
其實以程龍這樣的超級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想要從內心當中承認自己的失敗是特別不容易的,但是自從被張俊義封殺那一段時期,從星光璀璨一下子變成了無人問津,他受夠了!
畢竟作為一名演員,為的是什麽,還不是那所謂的名氣和想讓自己的電影被更多的人看到。
所以在那一段雪藏期間,他煎熬無比,直到那段時間,張俊義的實力才被程龍徹底的認清,他才發現,當初那個被自己認為給他造不成多大威脅的有錢的年輕人到底擁有何等強悍的實力。
而他自己,雖然名氣在香江的民眾當中大得很,但是程龍非常的清楚,公司培養他到現在是為了賺錢的,現在自己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所以公司把大部分的資源動用在了他的身上,如果什麽時候他再吳潛力可挖掘了,那麽他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現在程龍對於成立自己的公司也是愈發的強烈了。
雖然因為自己當時的上門道歉,並且答應了幫助義天免費出演三部電影的代價獲得了張俊義的不再封殺,但是真的等到了劇本擺在自己麵前的時候,說實話,程龍的內心當中還是感覺有些別扭的。
雖然在程龍看來,出手於張俊義的劇本還是如此的優秀,但是不管怎麽說,心中的小鬱悶還是在所難免的。
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舒服,但是程龍知道,這個劇本不是自己可以拒絕的,先不說拒絕了張俊義的劇本會遭受到什麽樣的代價,就是衝著這部可以再次進軍好萊塢的機會嗎,說實話,他程龍也是沒有魄力來拒絕的。
要說程龍雖然人品不怎樣,更是相當的以自我為中心,但是對於演戲,他還是相當的熱衷的,而且十分的敬業,否則他也不會在香江的電影圈子當中幾年的時間闖下了如此的名氣。
而且對於進軍好萊塢一直是程龍最為向往的事情,為此程龍也是一直都在為那個全世界電影圈的核心聖地所努力著,不過直到現在,在兩年前,第一次進軍好萊塢的機會,十分自信的程龍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殺手壕》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喜劇片,由羅伯特?克洛斯執導、編劇,程龍、何塞?費勒、克裏斯汀?德貝爾、岩鬆信主演。該片於1980年9月10日在美利堅上映。
講述的是30年代,關仁在美國辛苦經營著一家餐館。他的大兒子在當地開設診所,次子雲龍天生好武。一天,雲龍與女友小蘭外出遊玩回來,見飛刀阿彭帶著手下向父親勒索,遭到毆打,雲龍憤怒還擊,打退阿彭一夥。阿彭之舅羅保為當地教父,得知雲龍武功了得,想利用雲龍參加德州武術大賽,遂命阿彭一夥對雲龍設下層層圈套,諸多逼害,還捉了其兄的未婚妻作為人質。雲龍被逼上擂台,經過奮力拚搏,憑借實力,雲龍把對手逐一擊倒,然而決賽之日,對手竟是凶捍的殺手壕的故事。
《殺手壕》是嘉禾公司在80年代為將程龍推向國際市場而特意攝製的第一部野心之作。影片由好萊塢導演羅伯特.高洛斯集編劇、導演於一身,講述一位在美利堅開小餐廳的老華僑的小兒子身懷絕技,並和當地黑社會勢力巧妙周旋的故事。拍攝期間,美國人就把程龍幻想成李曉龍之後的新一代功夫巨星,影片拍攝地洛杉磯甚至將每年的9月2日定為“程龍日”,但《殺手壕》上映後,口碑卻很平平,美利堅觀眾希望看到的是李曉龍勇猛強悍、拳拳到肉作風,但程龍的風格卻是詼諧調皮,動作猶如雜耍一般,並不合美利堅觀眾的胃口。另一方麵,香江觀眾則對《殺手壕》的動作設計十分不滿;一直由自己出任武術指導的程龍更是來了一次畫蛇不成,反添足的事情,最後把電影弄成了一個四不像,如此拍出來的電影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撲街了。
要說《殺手壕》是嘉禾雄心勃勃拓展國際市場的計劃的一部分。1979年10月,嘉禾的老板鄒大亨,在好萊塢氣壯如牛地宣布:嘉禾將投資6000萬美元,拍攝6部有國際巨星參演的大製作影片!當時,香江影壇的老牌霸王邵氏電影公司已日薄西山。
貌不驚人的鄒大亨,如此的口氣和氣勢,震響一時,無人能與之匹敵。嘉禾不曾食言,它的影片按計劃如期開拍!《殺手壕》中不惜重金聘請了好萊塢的大明星荷西法拉?姬絲汀秋貝兒,導演也是好萊塢的羅伯高洛斯。香江發麵則由程龍、趙家寧主演。
話說其實張俊義對於老牌霸王邵氏電影公司的日薄西山想起來也是唏噓不已的。
其實對於六叔,不管是出於什麽樣的目的而做出的慈善,張俊義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相當的敬佩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管邵六叔出於這樣或那樣的目的去做慈善,但是做慈善所花出去大量的港幣是真的,很多因為邵六叔的港幣而受益也是真的。
1973年邵大亨成立了香江邵氏基金會,以資助醫院、教育機構,設立獎學金及師資培訓為主。在前世從1985年起,六叔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元用於支持內地的社會公益事業。據初步估計,六叔捐助內地科教文衛事業的資金已達31億元,捐助項目超過4500個,其中80%以上為教育項目。
1957年,邵大亨買下清水灣一塊地皮興建影城,1958年,他宣布成立邵氏電影公司。
在張俊義看來,邵氏的全盛時期,自然是張冊與胡金權開創邵氏功夫片的時期,但在張冊與胡金權拿出《獨臂刀》和《大醉俠》之前,邵氏在電影江湖中起家的,卻是李汗祥的黃梅調電影。
1958年大亨兩兄弟在香江起家時並無製片經驗,憑借的是多年積累下的院線優勢。邵氏兄弟自1930年代參與電影發行和院線業務,到1956年,邵氏兄弟在新馬、越南、泰國等地已經擁有了100多家影院和10座大型遊樂場。來香江投資製片業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的影院每年需要520多部電影,僅憑買片已經遠遠無法保障需要。
邵氏立足香江初期,最大的對手是陸雲濤主持的“電懋”。在50年代中,香江影壇其實有三大勢力,就是邵氏、電懋(國泰)和長城與鳳凰公司。
陸雲濤原本也在南洋從事院線管理,比邵氏兄弟早兩年登陸香江。“電懋”曾雲集張愛靈等華人編劇名家,優勢是時裝喜劇片,陸雲濤曾留學歐美,學習當時的好萊塢經驗,重視女明星,為她們量身定做影片。當時“電懋”旗下女星陣容有林黛、尤閔、林翠、葛藍、葉楓、李梅、丁皓、王萊、蘇鳳,導演陣容則有嶽封、陶秦、唐煌、易文、王天霖等。
而當時邵氏手上獨有的女星隻有由長城轉投的樂笛。
李汗祥在回憶錄《三十年細說從頭》中,這樣記述當時邵逸夫在香江的“地位”:“剛到香江,還真有些寸步難行的味道,想請大明星吃飯都要百般遷就,因為試請過幾位大明星一塊兒到他清水灣的別墅吃飯,結果大牌沒到,連二牌三牌也請不齊。”
針對“電懋”的優勢,開遊樂場的邵六叔的對策是典型的遊樂場思維,他提出,邵氏必須要“大”:建大廠、拍大片、掙大錢。1961年,邵氏片場一期落成,麵積達到65萬平方米,第一家使用了當時美利堅流行的彩色寬銀幕技術,叫做“邵氏綜藝體弧形闊銀幕”。時裝片無法拍大,邵六叔就拍古裝片。1959年的《江山美人》,就是在這樣的指導思維下出廠的。
《江山美人》講的是正德皇帝與李鳳姐的故事,開了香江黃梅調的流行風潮。采用黃梅調,是為了針對“電懋”廣受歡迎的歌唱片《桃花江》和《曼波女郎》。
邵六叔說,當時電影觀眾以婦女為主,她們喜歡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歡迎。張冊在前世在他的回憶錄《回顧香江電影三十年》書中也曾有一段憶敘:“黃梅調是自然發音。
自然發音的歌唱就能讓普羅大眾朗朗上口,跟著學唱,蔚為流行。30年代,電影技術進入有聲片之後,電影歌曲遂成為最容易吸引觀眾的一種溝通方式。”
沒錯,此時的程龍這在位於廣播道自己租住的公寓內。
廣播道位於香江九龍城區北部之九龍塘,屬高尚住宅區。是在1970年代間,香江三間電視台、及兩間電台的所在地。因當時香江合共隻有五間電子傳媒,兼且全都集中在該處,地理上亦位處小山丘上,因此該處被稱之為“五台山”。
起初香江政府對廣播機構選址方麵並無任何政策,香江電台更一度計劃遷往薄扶林一塊傍山的土地。然而1967年香江發生那次的大事件之後,香江政府認為將所有廣播機構集中於一個地方會更加安全和方便,逐於1967年,把位於獅子山下,浸會學院校舍對上的一個小山丘裏一大片土地(原先計劃發展為高尚住宅區和中高級公務員宿舍,該處較有名的宿舍有龍翔苑、廣播道83號和廣播道1號),發展為香江的廣播業中心,政府更撥出地段給予廣播機構作為其總部及把廣播道修築成隻有一個出口的道路和於窩打老道設立軍營防暴。
而位於該處的街道亦重新命名:光偉道及安寧道於1967年2月16日改名為廣播道,而廣播道附近的兩條支路:高雅道及美玉道於1968年1月5日分別改名為馬可尼道和範信達道,以紀念這兩位分別來自意大利和加拿大的無線電廣播發明家。
在1978年,佳藝電視倒閉,此時開始該處被稱為“四台山”。
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廣播道附近的公寓一直都被香江電影圈子當中還沒有掙到大錢的一些列明星所鍾愛,即便是像程龍這樣的並不熱衷拍攝電視劇而專攻電影的明星也是都喜歡在這裏租住房子。
話說,自從在被張俊義教育了一痛的程龍現在早已經沒有了和張俊義叫板的心思了。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摔打,即便是心比天高的程龍也是擺清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和張俊義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麽可比性了。
雖然程龍隨著自己不斷的主演電影走紅堪比娛樂圈頂級明星,幾乎成為了香江家喻戶曉的名人。但是他就是在出名,哪怕是成為了這個圈子當中頂級的存在,一個電影明星去和香江前幾位的富豪去攀比?嗬嗬。。。。。。
畢竟張俊義的身家擺在那裏,這又是一個不能讓人忽略的東西了。
而且現在的程龍隨著在社會上的打拚,又有了其他的想法。
雖然程龍一直認為自己屬於演藝圈,靠演技吃飯,但他並不排斥“娛樂圈”這個圈子帶來的巨大名氣加成。不僅不排斥甚至十分的享受這樣的好處。
當演員這一行,如果認識幾個金主,那無疑是最讓人安心的。不管是以後拍電影、上通告,或者拉投資,認識實力強悍的金主的話,都可以帶來許多便捷。
尤其是程龍看著自己的大師兄自己成立的電影公司雖然掙錢比之這些大的電影公司要差得遠,但是畢竟是自己的公司,所以分到的錢可是比他自己這樣辛苦的不斷地為嘉禾拍片要多得多了,所以最近的程龍也有心想自己從嘉禾脫離出來,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
這樣的話,先不提張俊義在香江的身份地位,就衝著張俊義名下的電影公司、電視台名下所掌控的大批的演員,再加上幾乎控製著香江一半以上的院線資源,程龍就更加的不會自己找死再去和張俊義更脖子了。
“哎!果然,自己以前似乎太過於的高看了自己了啊!”
其實以程龍這樣的超級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想要從內心當中承認自己的失敗是特別不容易的,但是自從被張俊義封殺那一段時期,從星光璀璨一下子變成了無人問津,他受夠了!
畢竟作為一名演員,為的是什麽,還不是那所謂的名氣和想讓自己的電影被更多的人看到。
所以在那一段雪藏期間,他煎熬無比,直到那段時間,張俊義的實力才被程龍徹底的認清,他才發現,當初那個被自己認為給他造不成多大威脅的有錢的年輕人到底擁有何等強悍的實力。
而他自己,雖然名氣在香江的民眾當中大得很,但是程龍非常的清楚,公司培養他到現在是為了賺錢的,現在自己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所以公司把大部分的資源動用在了他的身上,如果什麽時候他再吳潛力可挖掘了,那麽他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現在程龍對於成立自己的公司也是愈發的強烈了。
雖然因為自己當時的上門道歉,並且答應了幫助義天免費出演三部電影的代價獲得了張俊義的不再封殺,但是真的等到了劇本擺在自己麵前的時候,說實話,程龍的內心當中還是感覺有些別扭的。
雖然在程龍看來,出手於張俊義的劇本還是如此的優秀,但是不管怎麽說,心中的小鬱悶還是在所難免的。
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舒服,但是程龍知道,這個劇本不是自己可以拒絕的,先不說拒絕了張俊義的劇本會遭受到什麽樣的代價,就是衝著這部可以再次進軍好萊塢的機會嗎,說實話,他程龍也是沒有魄力來拒絕的。
要說程龍雖然人品不怎樣,更是相當的以自我為中心,但是對於演戲,他還是相當的熱衷的,而且十分的敬業,否則他也不會在香江的電影圈子當中幾年的時間闖下了如此的名氣。
而且對於進軍好萊塢一直是程龍最為向往的事情,為此程龍也是一直都在為那個全世界電影圈的核心聖地所努力著,不過直到現在,在兩年前,第一次進軍好萊塢的機會,十分自信的程龍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殺手壕》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喜劇片,由羅伯特?克洛斯執導、編劇,程龍、何塞?費勒、克裏斯汀?德貝爾、岩鬆信主演。該片於1980年9月10日在美利堅上映。
講述的是30年代,關仁在美國辛苦經營著一家餐館。他的大兒子在當地開設診所,次子雲龍天生好武。一天,雲龍與女友小蘭外出遊玩回來,見飛刀阿彭帶著手下向父親勒索,遭到毆打,雲龍憤怒還擊,打退阿彭一夥。阿彭之舅羅保為當地教父,得知雲龍武功了得,想利用雲龍參加德州武術大賽,遂命阿彭一夥對雲龍設下層層圈套,諸多逼害,還捉了其兄的未婚妻作為人質。雲龍被逼上擂台,經過奮力拚搏,憑借實力,雲龍把對手逐一擊倒,然而決賽之日,對手竟是凶捍的殺手壕的故事。
《殺手壕》是嘉禾公司在80年代為將程龍推向國際市場而特意攝製的第一部野心之作。影片由好萊塢導演羅伯特.高洛斯集編劇、導演於一身,講述一位在美利堅開小餐廳的老華僑的小兒子身懷絕技,並和當地黑社會勢力巧妙周旋的故事。拍攝期間,美國人就把程龍幻想成李曉龍之後的新一代功夫巨星,影片拍攝地洛杉磯甚至將每年的9月2日定為“程龍日”,但《殺手壕》上映後,口碑卻很平平,美利堅觀眾希望看到的是李曉龍勇猛強悍、拳拳到肉作風,但程龍的風格卻是詼諧調皮,動作猶如雜耍一般,並不合美利堅觀眾的胃口。另一方麵,香江觀眾則對《殺手壕》的動作設計十分不滿;一直由自己出任武術指導的程龍更是來了一次畫蛇不成,反添足的事情,最後把電影弄成了一個四不像,如此拍出來的電影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撲街了。
要說《殺手壕》是嘉禾雄心勃勃拓展國際市場的計劃的一部分。1979年10月,嘉禾的老板鄒大亨,在好萊塢氣壯如牛地宣布:嘉禾將投資6000萬美元,拍攝6部有國際巨星參演的大製作影片!當時,香江影壇的老牌霸王邵氏電影公司已日薄西山。
貌不驚人的鄒大亨,如此的口氣和氣勢,震響一時,無人能與之匹敵。嘉禾不曾食言,它的影片按計劃如期開拍!《殺手壕》中不惜重金聘請了好萊塢的大明星荷西法拉?姬絲汀秋貝兒,導演也是好萊塢的羅伯高洛斯。香江發麵則由程龍、趙家寧主演。
話說其實張俊義對於老牌霸王邵氏電影公司的日薄西山想起來也是唏噓不已的。
其實對於六叔,不管是出於什麽樣的目的而做出的慈善,張俊義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相當的敬佩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管邵六叔出於這樣或那樣的目的去做慈善,但是做慈善所花出去大量的港幣是真的,很多因為邵六叔的港幣而受益也是真的。
1973年邵大亨成立了香江邵氏基金會,以資助醫院、教育機構,設立獎學金及師資培訓為主。在前世從1985年起,六叔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元用於支持內地的社會公益事業。據初步估計,六叔捐助內地科教文衛事業的資金已達31億元,捐助項目超過4500個,其中80%以上為教育項目。
1957年,邵大亨買下清水灣一塊地皮興建影城,1958年,他宣布成立邵氏電影公司。
在張俊義看來,邵氏的全盛時期,自然是張冊與胡金權開創邵氏功夫片的時期,但在張冊與胡金權拿出《獨臂刀》和《大醉俠》之前,邵氏在電影江湖中起家的,卻是李汗祥的黃梅調電影。
1958年大亨兩兄弟在香江起家時並無製片經驗,憑借的是多年積累下的院線優勢。邵氏兄弟自1930年代參與電影發行和院線業務,到1956年,邵氏兄弟在新馬、越南、泰國等地已經擁有了100多家影院和10座大型遊樂場。來香江投資製片業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的影院每年需要520多部電影,僅憑買片已經遠遠無法保障需要。
邵氏立足香江初期,最大的對手是陸雲濤主持的“電懋”。在50年代中,香江影壇其實有三大勢力,就是邵氏、電懋(國泰)和長城與鳳凰公司。
陸雲濤原本也在南洋從事院線管理,比邵氏兄弟早兩年登陸香江。“電懋”曾雲集張愛靈等華人編劇名家,優勢是時裝喜劇片,陸雲濤曾留學歐美,學習當時的好萊塢經驗,重視女明星,為她們量身定做影片。當時“電懋”旗下女星陣容有林黛、尤閔、林翠、葛藍、葉楓、李梅、丁皓、王萊、蘇鳳,導演陣容則有嶽封、陶秦、唐煌、易文、王天霖等。
而當時邵氏手上獨有的女星隻有由長城轉投的樂笛。
李汗祥在回憶錄《三十年細說從頭》中,這樣記述當時邵逸夫在香江的“地位”:“剛到香江,還真有些寸步難行的味道,想請大明星吃飯都要百般遷就,因為試請過幾位大明星一塊兒到他清水灣的別墅吃飯,結果大牌沒到,連二牌三牌也請不齊。”
針對“電懋”的優勢,開遊樂場的邵六叔的對策是典型的遊樂場思維,他提出,邵氏必須要“大”:建大廠、拍大片、掙大錢。1961年,邵氏片場一期落成,麵積達到65萬平方米,第一家使用了當時美利堅流行的彩色寬銀幕技術,叫做“邵氏綜藝體弧形闊銀幕”。時裝片無法拍大,邵六叔就拍古裝片。1959年的《江山美人》,就是在這樣的指導思維下出廠的。
《江山美人》講的是正德皇帝與李鳳姐的故事,開了香江黃梅調的流行風潮。采用黃梅調,是為了針對“電懋”廣受歡迎的歌唱片《桃花江》和《曼波女郎》。
邵六叔說,當時電影觀眾以婦女為主,她們喜歡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歡迎。張冊在前世在他的回憶錄《回顧香江電影三十年》書中也曾有一段憶敘:“黃梅調是自然發音。
自然發音的歌唱就能讓普羅大眾朗朗上口,跟著學唱,蔚為流行。30年代,電影技術進入有聲片之後,電影歌曲遂成為最容易吸引觀眾的一種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