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奉了皇帝的命令,回了東宮便著手處理了突厥修好一事,先是令中書省草擬文書回複突厥修好之請,答應結束戰事、開通邊境互市,但需將互市的主動權交與大唐北庭都護府主理,兩國重結兄弟之盟,永不侵犯;至於聯姻,大唐同意突厥可汗的請求,遣一名大唐宗親之女,以公主之名嫁與登利可汗的叔父右殺可汗,雙方結為秦晉之好。以此平衡婆匐、登利一方與左殺、右殺一方的勢力。國書送至突厥牙帳,突厥朝野驚詫不已,婆匐等人本想借大唐之力抗衡左殺、右殺,但看到大唐與右殺成了姻親關係,自知沒了依靠的借口,便也隻得打了門牙自己咽。而左殺可汗見大唐與登利可汗修好,又賜了公主給右殺可汗,也知再去鼓動右殺反抗登利可汗變得難上加難,便也收斂了氣焰,重新乖乖地做回自己的左殺可汗了。自此,長達數十年的大唐北境之亂終於結束,邊境的守將、百姓也得以安穩度日,休養生息。邊境互市,也使得突厥大批的良馬傳入中原,改善了大唐的兵力。


    消息傳入都城長安,文武百官紛紛讚許當今東宮太子殿下的賢德,皇帝也不免再次對太子刮目相看。本來薑皇後還想借突厥之事刁難太子,一心想著扶持自己的兒子吳王李格為太子,天天在皇帝那裏吹枕邊風,吹的皇帝也有些動心,若非受製於先帝的遺照,恐怕早就有所行動了。此次太子妥善解決突厥的求和問題,倒是又堅定了皇帝的信心,廢立一事也就擱在一邊了。薑皇後那邊本已指使哥哥薑應忠與突厥聯絡,借此次突厥求和之事與突厥達成協議,一旦大唐助登利可汗收回兵權,他日突厥便派兵助吳王奪取東宮之位。不想協議還未達成,就被這東宮太子給攪和了。薑皇後越想越生氣,連忙派人召了哥哥薑應忠與長安令吳進升,質問他們是如何辦的差事?這薑應忠草包一個,平日裏隻知貪財斂物,飲酒作樂,哪裏會真正辦些實事,早把暗通突厥的事交與自己的門生長安令吳進升了。吳進升倒是上心,前些日子派自己的外甥趙無庸攜了薑應忠的親筆信去見阿史德洪,表明了相互協助的意圖,阿史德洪倒也爽快,見這協議於人於己都是大有好處,便回了封信給趙無庸,答應了下來。誰知信還在趙無庸那裏,未來得及送與薑應忠,便發生了吳元濟刺探阿史德府的事件,薑應忠等怕事情敗露,隻得暫且擱置了與突厥的勾當。薑黃後聽說是因為有人刺探阿史德府才導致協議擱置,很是氣惱,“這突厥主動求和,皇上高興得很,朝中怎麽會有人去突厥刺探消息呢?哥哥,你身為左丞,怎麽不知道此事?”這一問倒問得薑應忠啞口無言,仔細回憶了一番,方才想起那日皇帝召了他們幾位大臣和太子到內殿議事,似乎正是此事,隻記得皇帝將此事交與了太子辦理。長安令吳進升也趕忙回稟皇後,“小人的外甥趙無庸那日在阿史德府上,剛巧看清了探子的樣貌,說是一清俊公子,身手了得,倒不像是東宮的武士。”“不像東宮的人?你派去東宮的耳目可有消息?”皇後疑惑地問長安令。“並無消息,太子並未派遣東宮的人去突厥打探消息,倒是後來有幾名武士去了北庭都護府,說是奉太子之命傳些旨意與都護府。”長安令回道。“噢?莫非太子派了宮外的人去?”皇後揉著腦袋思索著,頭上的鳳冠也跟著晃了幾下,“對,太子素日裏與護國公府走的親近,該不會是郭奉宜那個老東西安排的人吧?”薑應忠與吳進升一聽是郭奉宜,都拍手叫道:“對對對,最有可能是這個老匹夫!這郭奉宜雖說早就賦閑在家,不理朝事,但在軍中的勢力可不容小覷,如今他的女兒郭延又許配給了太子為正妃,難保他不會為了自己女兒的前途而站在太子一邊。”“好呀,郭奉宜,本宮素日裏隻當你有功於皇家,又一直保持中立,這才不與你計較,不想你竟敢壞本宮的好事!哥哥,你速速派人到國公府確認一番,那刺探阿史德府的探子是否是國公府的人,最好能即刻滅口,可不能泄露了我等與突厥的協議!”薑應忠忙應承下來,聽說此事事關重大,便也急急的回去辦了......


    而太子這邊深知此次能妥善處理突厥一事,吳元濟功不可沒,便親自上表皇帝,言明吳元濟的功勞,要了吳元濟在東宮當差,封了個三品帶刀護衛。為免國公府遭受薑皇後的報複,倒是沒提吳元濟的身份,隻說吳元濟是江湖上的義士,主動投奔朝廷,皇帝也難得糊塗,沒有再去追問吳元濟的身份。吳元濟感念太子知遇之恩,便也接受了封賞,進了東宮當差。倒是郭延很不開心,元濟哥哥一進宮,恐怕就很難再出來與自己玩耍,自己又要淒苦一人了。想到這裏,不覺失落了好些天,連太子召她入宮騎射,都沒了興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生為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為笙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為笙歌並收藏天生為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