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你覺得,新創業係相對於一些老牌的財團,是不是存在一些軟肋?”蒙欣某一天神神秘秘的提到。
“軟肋?”林棋一愣,“能有什麽軟肋,新創業電子集團躺在銀行戶頭上的現金和等同現金的債券類資產,不下於1000多億港元。投資在香港股市裏麵的,也有300多億。我們自家的公司,一個又一個上市。銀行授信額度,都用不完,有什麽軟肋?再說,新棋未來也有700多億資產,現金400多億元.新飛現在市值400億美元,我們持有的股權,價值160多億美元。地產方麵,深圳十平方公裏的新創業工業園土地的開發,東莞30平方公裏的影視城。可以說,以後閉著眼睛等資產漲價,也應該是上萬億的財富。”
“你這的小市民思維,而不是財團思維。財團思維,主要是現金流的安全,而不是考慮紙麵財富。”蒙欣說道,“跟你直說了吧,你看人家財團,那個不涉足金融?銀行、保險等等業務,不僅僅賺錢,而且,客戶的現金流,源源不斷的掌握在你手中。而不是你的現金流,在別的銀行、保險等等金融機構手中。總之,你還是太相信那些金融機構的道德水平了,假設,機構突然有個人,偽造了一係列的取款的憑證,將錢一點點搬走了怎麽辦?賊是不怕的,就怕大型機構監守自盜。即使機構本身靠譜,但是難保有內賊。還有就是政治因素,是說假如……蘇聯解體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態度,越發肆無忌憚。不再像冷戰末期那樣的蜜月期,美國90年代,在蘇聯解體時,一度是凍結過一部分中國的金融資產的。雖然,很快隨著談判就解凍了,但是,你想想,新創業係美元賬戶被凍結個100億美元,維持一年之後解凍,後果會怎麽樣?”
林棋聞言不僅冷汗連連。
實際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不斷攢美元外匯,不僅僅是美元的錢這個問題。而是因為,人民幣沒辦法跟國際市場結算做生意,所以,美元能結算,手頭美元越多,生意規模就越大,進出口對經濟拉動和貢獻也就越強,某種意義上,美元儲備被視為一種生產機器。
新創業係在全世界的貿易,雖然不完全的美元結算,但是,由於美元的穩定性,以及為了在全球資金周轉的方便,70%以上的現金都是以美元的方式儲備。目前,新創業電子集團賬戶上的美元現金,也就120多億美元。如果,有100億美元被凍結起來了,那麽,集團的業務可能會陷入停擺、崩潰。等到解凍之後,公司即使恢複也元氣大傷。
即使凍結這種大殺器不被使用,也會有一堆的手段。比如,銀行貸款還未到期,提前要求還款。到期貸款不續貸,降低信貸額度,降低企業評級等等……
所以,通過各種手段,增強資金的安全,也是越來越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了。
“嗯,我一直在加大國內投資,未來資產50%以上轉化為人民幣資產,海外的資產規模,將會少於國內的。”林棋說道。
“這還不夠,必須要有一個銀行!銀行是百業之母,即使是未來,無數金融創新想要挑戰銀行的地位,最終,隻證明了一件事,金融還是銀行最專業。”蒙欣建議說道,“控股了一家銀行後,雖然不會自己吸存款,貸款給自己,這樣做不好控製風險。但是,卻是可以貸款給一些產業鏈的上下遊,間接的增強對於產業鏈的控製。這樣,雖然不是貸款給自己,也一樣可以帶來業務的促進。除此之外,就是將一部分現金,存在自己的銀行,不僅僅更放心,而且,隨便一家銀行,存入了巨額的現金,業務規模也會快速發展起來。”
“好了,我決定了!收購個匯豐!”林棋深思半晌,發出了一句豪言。
“去你的!匯豐能賣給你?理論上,你能買下匯豐所有的股權,但你能買到嗎?根本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匯豐不僅僅是有眾多英資機構持股,而且,還有很多美國財團、日本財團持股。這些股東,不可能把匯豐賣給你的。加上,匯豐股權分散,普通投資者,也習慣了收取分紅過日子,幾十年不賣一股的投資者,大有人在,這些人,無論你怎麽勸說,都是一句話,不可能賣的。”
“我當然不是真的收購匯豐,是而刺激一下匯豐,收購大量股權作為籌碼,讓匯豐拿被其控股的中等規模的銀行股權來換匯豐自己的股權。”林棋笑道,“匯豐,整天就知道,利用金融危機,銀行擠兌的危機去控製其他的銀行。香港幾十年來的金融危機,此次匯豐都是救世主,大贏家,若說沒有貓膩,誰會信?”
即使那些金融危機是客觀因素,但匯豐經常利用形式,有選擇是向同行選擇救助或不救,以此,作為籌碼,收購了一家又一家的銀行。
比如,原本華人資本成立的大有前途的恒生銀行,就是匯豐利用金融危機,恒生一度陷入擠兌的時期,將已經上市的恒生銀行收購為子公司。
林棋讓人研究恒生銀行的資料後,越發喜歡這家銀行。別的不說,就是品牌優勢,這是杠杠的。主要是,恒生銀行規模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研究資本市場,製定了恒生指數係列。這個恒生指數在全球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恒生銀行本身。
但是恒生指數、恒生指數成分股,都是恒生銀行一開始的研究出來的。幾十年被證明,這一套的指數是比較科學合理的,成分股定期更換。1964年,恒生指數製定初基點是100點,67年一度跌至最低的58.61點。但是,幾十年後,恒生指數屢創新高,500點、1000點、2000點、3000點、5000點、一萬點、2萬點、3萬點……所以,64年開始,投資一攬子成分股,並且,一直根據指數成分股修訂也更換最新的成分股,幾十年來數百倍的收益率,基本上是遠遠跑贏房價、經濟、通脹。
而海外資本,投資香港股市,考慮流動性和估值,以及公司的質地,直接投資一攬子成分股,退出市場時,也把一攬子成分股賣出,這樣資本的進出,流動性一般都不存在大問題。
而香港資本市場,在90年代,已經是跟倫敦金融市場旗鼓相當,僅次於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日本東京交易所的規模。而由於香港本地經濟支撐不起這麽大的資本市場規模,所以,香港的資本市場,是亞洲的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上市的很多公司,香港本地的漸漸不占據多數,很多都是內地公司,甚至是外國公司,在香港市場掛牌。
所以,香港的恒生指數,自然在國際資本市場都是非常有名的,沒有金融行業的從業者,連恒生指數都不知道的。
要正是因此,恒生銀行無形中,擁有了比其規模要大得的多的品牌口碑。
在匯豐手中,未必會徹底發揮出來,如果能被新創業係買到,那麽,將來這家銀行未必就比匯豐規模小。
“軟肋?”林棋一愣,“能有什麽軟肋,新創業電子集團躺在銀行戶頭上的現金和等同現金的債券類資產,不下於1000多億港元。投資在香港股市裏麵的,也有300多億。我們自家的公司,一個又一個上市。銀行授信額度,都用不完,有什麽軟肋?再說,新棋未來也有700多億資產,現金400多億元.新飛現在市值400億美元,我們持有的股權,價值160多億美元。地產方麵,深圳十平方公裏的新創業工業園土地的開發,東莞30平方公裏的影視城。可以說,以後閉著眼睛等資產漲價,也應該是上萬億的財富。”
“你這的小市民思維,而不是財團思維。財團思維,主要是現金流的安全,而不是考慮紙麵財富。”蒙欣說道,“跟你直說了吧,你看人家財團,那個不涉足金融?銀行、保險等等業務,不僅僅賺錢,而且,客戶的現金流,源源不斷的掌握在你手中。而不是你的現金流,在別的銀行、保險等等金融機構手中。總之,你還是太相信那些金融機構的道德水平了,假設,機構突然有個人,偽造了一係列的取款的憑證,將錢一點點搬走了怎麽辦?賊是不怕的,就怕大型機構監守自盜。即使機構本身靠譜,但是難保有內賊。還有就是政治因素,是說假如……蘇聯解體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態度,越發肆無忌憚。不再像冷戰末期那樣的蜜月期,美國90年代,在蘇聯解體時,一度是凍結過一部分中國的金融資產的。雖然,很快隨著談判就解凍了,但是,你想想,新創業係美元賬戶被凍結個100億美元,維持一年之後解凍,後果會怎麽樣?”
林棋聞言不僅冷汗連連。
實際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不斷攢美元外匯,不僅僅是美元的錢這個問題。而是因為,人民幣沒辦法跟國際市場結算做生意,所以,美元能結算,手頭美元越多,生意規模就越大,進出口對經濟拉動和貢獻也就越強,某種意義上,美元儲備被視為一種生產機器。
新創業係在全世界的貿易,雖然不完全的美元結算,但是,由於美元的穩定性,以及為了在全球資金周轉的方便,70%以上的現金都是以美元的方式儲備。目前,新創業電子集團賬戶上的美元現金,也就120多億美元。如果,有100億美元被凍結起來了,那麽,集團的業務可能會陷入停擺、崩潰。等到解凍之後,公司即使恢複也元氣大傷。
即使凍結這種大殺器不被使用,也會有一堆的手段。比如,銀行貸款還未到期,提前要求還款。到期貸款不續貸,降低信貸額度,降低企業評級等等……
所以,通過各種手段,增強資金的安全,也是越來越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了。
“嗯,我一直在加大國內投資,未來資產50%以上轉化為人民幣資產,海外的資產規模,將會少於國內的。”林棋說道。
“這還不夠,必須要有一個銀行!銀行是百業之母,即使是未來,無數金融創新想要挑戰銀行的地位,最終,隻證明了一件事,金融還是銀行最專業。”蒙欣建議說道,“控股了一家銀行後,雖然不會自己吸存款,貸款給自己,這樣做不好控製風險。但是,卻是可以貸款給一些產業鏈的上下遊,間接的增強對於產業鏈的控製。這樣,雖然不是貸款給自己,也一樣可以帶來業務的促進。除此之外,就是將一部分現金,存在自己的銀行,不僅僅更放心,而且,隨便一家銀行,存入了巨額的現金,業務規模也會快速發展起來。”
“好了,我決定了!收購個匯豐!”林棋深思半晌,發出了一句豪言。
“去你的!匯豐能賣給你?理論上,你能買下匯豐所有的股權,但你能買到嗎?根本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匯豐不僅僅是有眾多英資機構持股,而且,還有很多美國財團、日本財團持股。這些股東,不可能把匯豐賣給你的。加上,匯豐股權分散,普通投資者,也習慣了收取分紅過日子,幾十年不賣一股的投資者,大有人在,這些人,無論你怎麽勸說,都是一句話,不可能賣的。”
“我當然不是真的收購匯豐,是而刺激一下匯豐,收購大量股權作為籌碼,讓匯豐拿被其控股的中等規模的銀行股權來換匯豐自己的股權。”林棋笑道,“匯豐,整天就知道,利用金融危機,銀行擠兌的危機去控製其他的銀行。香港幾十年來的金融危機,此次匯豐都是救世主,大贏家,若說沒有貓膩,誰會信?”
即使那些金融危機是客觀因素,但匯豐經常利用形式,有選擇是向同行選擇救助或不救,以此,作為籌碼,收購了一家又一家的銀行。
比如,原本華人資本成立的大有前途的恒生銀行,就是匯豐利用金融危機,恒生一度陷入擠兌的時期,將已經上市的恒生銀行收購為子公司。
林棋讓人研究恒生銀行的資料後,越發喜歡這家銀行。別的不說,就是品牌優勢,這是杠杠的。主要是,恒生銀行規模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研究資本市場,製定了恒生指數係列。這個恒生指數在全球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恒生銀行本身。
但是恒生指數、恒生指數成分股,都是恒生銀行一開始的研究出來的。幾十年被證明,這一套的指數是比較科學合理的,成分股定期更換。1964年,恒生指數製定初基點是100點,67年一度跌至最低的58.61點。但是,幾十年後,恒生指數屢創新高,500點、1000點、2000點、3000點、5000點、一萬點、2萬點、3萬點……所以,64年開始,投資一攬子成分股,並且,一直根據指數成分股修訂也更換最新的成分股,幾十年來數百倍的收益率,基本上是遠遠跑贏房價、經濟、通脹。
而海外資本,投資香港股市,考慮流動性和估值,以及公司的質地,直接投資一攬子成分股,退出市場時,也把一攬子成分股賣出,這樣資本的進出,流動性一般都不存在大問題。
而香港資本市場,在90年代,已經是跟倫敦金融市場旗鼓相當,僅次於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日本東京交易所的規模。而由於香港本地經濟支撐不起這麽大的資本市場規模,所以,香港的資本市場,是亞洲的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上市的很多公司,香港本地的漸漸不占據多數,很多都是內地公司,甚至是外國公司,在香港市場掛牌。
所以,香港的恒生指數,自然在國際資本市場都是非常有名的,沒有金融行業的從業者,連恒生指數都不知道的。
要正是因此,恒生銀行無形中,擁有了比其規模要大得的多的品牌口碑。
在匯豐手中,未必會徹底發揮出來,如果能被新創業係買到,那麽,將來這家銀行未必就比匯豐規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