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初。


    香港,清水灣,豪宅區。


    住在這裏的富人,理應很開心。尤其是,退休安享晚年的,就更應該開開心心了。


    但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始人、tvb電視台的老板邵逸夫,現在並不是很開心。因為,最近幾年他的財富,雖然隨地產價格升值,而增加了不少。


    但他付出更多心血的影視文化產業,卻並沒有賺到什麽錢。


    tvb電視台還好一點,這些年業績雖然下滑,但畢竟是香港唯二的兩家電視台。


    自從老對手麗的電視台被新創業係收購,改名為星辰台之後,收視率雖然反超。但是,星辰台的經營模式跟tvb不同,並不重廣告收入,節目中甚至大幅度砍廣告。星辰台僅把香港的觀眾收視率,當做一個參考指數,來決定向全世界的客戶推銷那些影視、動畫版權。


    星辰台的節目賣的也不貴,每集價格隻賣幾千港元甚至一些市場較小的地區幾百港元一集也賣,即使發達國家市場每集也不超過3萬港元,堪稱是熱播劇裏麵比較便宜的了,所以,國際市場上一些買不起美劇的客戶,往往考慮引進廉價的港劇。但是,星辰台的節目是銷往全世界的,即使單集便宜,但是賣給幾百個電視台客戶,那就是非常龐大的收入。


    一年星辰台的收入,可以高達10億港元,絕大部分都是賣劇集版權所賺到的。香港地區的廣告收入,僅有1億多港元。


    而tvb能撐得下去,因為廣告主預算沒有減少,所以,每年五六億的廣告收入,足以讓tvb電視台略有盈利。


    更何況,tvb也是撐著港劇熱銷的風潮,向全世界賣自製的港劇,一年也能有個兩三億版權銷售收入。


    邵氏電影公司,那可就經營慘淡了,不僅僅電影製片業務表現很差,就是電影院線業務,票房也是銳減,去年總營收跌破1億港元,今年恐怕還會更低。


    “最近邵氏電影公司的業績怎麽又下滑了?”邵逸夫蒼老的聲音在書房響起,他目前已經不太過分邵氏電影公司和tvb電視台的經營狀況。


    而是把tvb的經營,交給了自己的太太方逸華。


    至於,邵氏電影公司,名義上是tvb的控股股東,但邵氏電影實際上,主營的電影有業務,實際上,已經非常不堪。


    而核心人馬都去了tvb,現在負責邵氏電影的是原先公司的中層黃決明。雖然,不少人覺得邵六叔摳門,頻繁跳槽到同行。


    但是,黃決明是快到四十歲被原本的公司裁員,被迫去應聘邵氏,被選上了之後,就一直任勞任怨。


    現在讓他當邵氏電影業務的總經理,也不是看好他的能力,僅僅是因為邵氏電影集團的老人,要麽跳槽了,要麽就是做電視了,沒多少人願意去做電影。


    這才輪到黃決明這個名不經傳的人物上位。


    而這個曆史上也沒留下名為的小人物,也沒能夠扭轉邵氏電影公司衰落的格局。


    去年邵氏電影公司的全部院線的年票房數據,僅有不到1億元。不僅僅是香港當地的數據,還包括邵氏在南洋的院線。


    大概有50多家電影院,麵積都不小。即使是租出去收租,也不止這麽多錢,但是,去年全年,50多家電影院才收8000萬港元。扣除了拍片預算,以及第三方電影投資人拿到邵氏發行的電影分成之後。


    屬於邵氏電影的分賬,最終不到5000萬元!


    沒一家電影院,一年居然隻創造100萬的收入……這點收入,隨便用場地做這些什麽,比如賣服裝、賣百貨、開飯店,也不止這麽點錢!


    這在香港電影黃金年代,別的影視公司都在發財,邵氏則顯得有點涼涼了!


    “對不起,六叔!這幾年來,香港電影市場變化太大了。之前,僅僅是嘉禾、新藝城之類的公司,以大明星來吸引觀眾,我們還是可以模仿的。但是,這幾年電影已經是以特效為主,新創業影視公司技術上領先世界,他們一部電影可能就燒錢幾千萬去做特效。其他電影公司,嘉禾、新藝城,也會拿出一兩部大片,去做電腦特效。我們公司全年的製片預算加起來,也不夠500萬,每部片預算幾十萬元,根本不夠特效!”黃決明站在書桌前麵低著頭說道,他在邵逸夫的麵前就像是小學生似的,一點都不敢還嘴。


    邵逸夫閉著眼睛,不知道他是因為太過難受還是在思考問題,總之書房裏此時隻有兩個人的呼吸聲,過了一會,邵逸夫才緩緩的睜開眼睛。


    “你先走吧,可能我已經真的不懂電影了。”邵逸夫的話聽起來有些悲涼,黃決明不知道這是為什麽,不過董事長讓他離開,他不敢不從,也不敢多問。


    出了書房之後,黃決明匆匆離開,從邵逸夫的別墅到他自己家有一段距離,不過即便如此,他也天天過來匯報,在路上的時候,黃決明忍不住開始思考邵逸夫的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邵氏電影公司自從1958年成立以來,一直都是行業中的領頭者,邵逸夫雖然當時就已經五十歲了,但是他的頭腦可比一般的年輕人要強多了,


    邵氏電影公司遵循商業片路線,“觀眾至上”是邵氏當初能崛起的奧秘。邵逸夫當初一天少則看幾部電影,多則看十多部。古今中外的各種電影、戲劇,都是了如指掌。


    在邵氏公司裏,導演和演員是否會受到重用也是以票房紀錄為準的,其中李翰祥就是因為在中國內地拍攝了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引起巨大轟動,從而得到了邵逸夫的重用,在這一點上,他的決策十分英明,致使邵氏電影公司走上了行業的巔峰。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影早就跟過去不一樣了。但邵逸夫對於電影的理解,還是停留在年輕時期,至多是五六十歲時的審美喜好,所以,不僅僅不能幫邵氏電影公司跟進新技術和潮流,而且,因為觀念太老了,反而拖累邵氏電影公司的發展。


    70年代的嘉禾崛起,80年代的新藝城異軍突起。這些本該是能夠讓邵氏電影公司覺醒,模仿對手的成功要素。但是,邵氏並沒有,反而將電影越做越爛。


    而新創業係的電影,動不動就是上億大製作,香港觀眾的口味更挑剔了。對於邵氏而言,這更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大家都是以上億預算的質量來要求香港電影了,誰還看邵氏幾十萬上百萬預算的垃圾片?


    以至於,嘉禾、新藝城,也需要不斷斥資幾千萬元,購買新創業電子科技集團的超級計算機,培養自己的特效團隊。


    至於,邵氏則成為時代的棄兒,根本不可能拿出那麽多錢去拍特效大片,甚至,就連普通的電影,也拍不好了。


    以至於,對於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這個品牌是有感情的邵逸夫,也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找到合適的買家,以合適的價格,出售這項資產。


    ……


    “林總,您要的邵氏電影公司的資料已經給您拿來了。”秘書做事很利落。


    看著手裏的資料,林棋頗有些唏噓的感覺,他很感慨一代帝國的沒落的同時,對於邵氏的電影院線資源,還是很有興趣的。


    邵逸夫的一生頗具傳奇,他大概是少數的活到一百歲以上的人。不過,邵逸夫一生最大的功績,並不僅僅的建立邵氏電影公司或者是經營tvb,而是從80年代開始,不斷的向內地無償的捐獻資金,用於資助國內的教育。


    換做是其他富豪,或是為了求政治地位,或是為了求經濟政策傾斜。又或者是沽名釣譽,自己出個名字,大部分的慈善捐款都是號召別人捐的。


    但邵逸夫是罕見的實在人,善款完全是他個人財富,而且,捐的教育善款,也基本上是專款專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的逸夫樓,就能證明,邵六叔的捐款,都是實打實的。


    而捐了這麽多錢之後,邵六叔也沒有求生意上的利益,相反,他從開始大規模捐錢做慈善之後。不僅僅內地生意投的不多,香港和東南亞等地的生意,都處於不斷收縮、甩賣。善款所得的資金,完全是邵逸夫不斷甩賣私人擁有的資產籌集。


    對於這樣的人,林棋十分有好感,俗話說,達則兼濟天下,邵逸夫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


    “聯係一下邵氏的負責人,探探他們的口風,看看現在邵氏電影公司是否打算出售。”林棋吩咐了秘書一聲,隨後便開始查看邵氏電影公司的資料。


    對於邵氏電影公司,林棋收購過來,主要是彌補新創業影視集團,在院線發行渠道方麵的劣勢。世界電影史的發展,證明了渠道和內容一起做,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至於,美國的好萊塢電影公司不能經營院線……那是因為,二戰之後反壟斷法不斷的趨嚴,好萊塢電影巨頭,被迫出售美國境內的院線,避免觸犯反壟斷法。


    但是,迪士尼、華納等等巨頭,在美國境內不投資院線,並不代表其發行勢力弱。因為,這些巨頭放棄了院線之後,投資了更有前途的電視網絡。以至於,這些巨頭更大的收入來自於傳媒,而不是傳統的電影業務。


    在眼球經濟時代,掌握電視台、互聯網等等媒體渠道,重要性實際上,並不亞於掌握院線那種實體渠道。


    而且,好萊塢巨頭在美國不擁有院線,並不代表院線不值錢。其在海外市場上,很多好萊塢巨頭,絲毫不擔心反壟斷法,隻要能收購院線的市場,這些巨頭都是毫不猶豫收購了。


    “林總,邵氏電影和院線業務的經理僅僅是臨時來被提上來的,沒有多少實權,這種事情需要邵六叔決定。”秘書說道。


    “嗯,那你幫我預預邵六叔!”林棋沉吟了一下,也覺得自己應該去親自商談。


    “好的。”秘書很幹淨利落的回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文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港大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港大亨並收藏大國文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