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棋看來文藝獎項絕對是有坑的,別人隻愛看你愚昧畸形,你就湊上去迎合?要是這真的代表全世界大眾的審美也就罷了,問題是,除了少數獵奇的觀眾,大眾基本上不看。
而國際電影獎項,隻會毀了一大批有前途的導演和青年,將其價值觀和審美扭曲,再也拍不出真正的雅俗共賞的經典作品。
什麽電影叫雅俗共賞的經典呢?《泰坦尼克號》就算是,一部典型的商業大片。票房橫掃世界之後,站在世界電影史的巔峰。先用票房橫掃世界,迫使全球不同層麵的觀眾都得承認它是難得一見的好電影,倒逼各大電影獎不給《泰坦尼克號》大量的提名,就會失去公眾眼裏的權威性。
除此之外,一些大場麵經典的戰爭片,一樣是既叫好又叫座。比如,林棋就對70年代的《滑鐵盧》驚為神作。
《鴉片戰爭》的一些戰爭場麵,除了有陸戰的排隊槍斃,還有炮台對轟風帆戰列艦。
雖然,清軍處於落後挨打的一方,但是,照樣也可以拍攝出悲壯色彩。要知道,很多史詩級的戰爭片,也不純粹的站在勝利者視角拍攝的。也有站在失敗者角度拍攝,而且,如果勝利者並不名譽和正義,那麽,失敗者就更能獲得大量同情分。
比如,排隊槍斃類型電影的經典《滑鐵盧》,就是一個悲壯的失敗戰役。但是觀眾,關注是卻是那個年代的戰爭場麵。其觀感跟現代體係下的戰爭,完全不同的。現代的戰爭模式,越來越猥瑣。戰術和武器,都朝著猥瑣流進化。猥瑣卑鄙代表著先進。
而排隊槍斃時代的戰爭,現在看來很傻,但是,卻是男人的浪漫。無論是之前時代,還是之後時代的戰爭,觀賞價值都不如排隊槍斃。
《鴉片戰爭》電影想要精彩,更多應該還原戰爭。兩種鮮明的對比的戰術和戰略體係下的軍隊的碰撞。
嗯,清末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也是準火器部隊,主力也是以大炮、火槍為主。隻不過,火器水平落後三百年而已。
而當時巔峰時期的英帝國的軍隊組織水平和戰術,也是很大的看點。
林棋要是不是反思曆史,僅僅是單純的還原當時的戰爭場麵,源於曆史,但觀賞性高於曆史。
背後的曆史意義、深度,感興趣的愛好者,可以自己去讀書,電影隻需要表現的好看就可以了。
這個好看並不是特指劇情,而是戰場的對抗。
就像很多功夫片、動作片,研究劇情那就輸了。其核心就是怎麽打的好看怎麽來,劇情僅僅是陪襯,為什麽要打。但絕對不是重點。
大部分的鏡頭都要是排隊槍斃、大炮對轟,拚刺刀、海戰……19世紀戰爭,深度的還原細節。
“我看過《高山下的花環》電影片頭是劇組名單上還有軍事指導這個職務!”林棋笑道,“不過,《高山下的花環》戰爭場麵不多,嚴重浪費了軍事指導的價值。人家香港的武術指導,都是設計指導好看的打鬥,但是小家子氣的武打場麵。要我投資拍《高山》一部片子戰鬥場麵至少要占一半。《鴉片戰爭》要還原的好,必須要有軍事指導,把當年的戰術戰爭給還原的徹底透徹。謝導,能不能找一批厲害的軍事戰爭方麵的指導,高度還原一百多年前的戰爭場麵!”
“這個!”謝晉感覺自己跟不上林棋的思路。戰爭,是為了表現好看?
“是的,表現的好看一點!”林棋點頭說道,“這部電影想要拍的有意義,恩,我是指對開拓華語片的拍攝理念和手法方麵意義。肯定是要以好看為主,而不是其他!”
世界上大部分的戰爭片,要麽表現什麽正義戰勝邪惡,要麽表現反戰,或者其他的什麽東西。沒有誰純粹要求,把戰爭片拍攝的好看。
這個好看並不是劇情,純粹的生命消耗!比現代的武俠、黑幫、警匪的場麵,那可是要宏大的多。
至於,國內拍攝的那些近代片,大部分是抗戰。《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也是非常的經典。仔細看起劇情,尼瑪的,這不是好萊塢大片異曲同工的效果嗎?
香港電影動作指導獨步世界,即使後來進入了特效時代,全世界第一流的動作指導都是當初港片時代培養出來的武指。
但是,國內的一些有官方背景的戰爭片,細節能拍的真實還原,都是因為有“軍事顧問”。林棋看來,能指導軍事題材電影的顧問,水平比比普通的武術指導要牛逼的多了。
當然,《鴉片戰爭》的拍攝,肯定跟國內目前傳統的戰爭片不同。畢竟,國內大部分的戰爭片都是一戰二戰之後的戰爭,這個時代的戰爭,拍的很真。因為,有大量的資料、道具,甚至很多還有當年戰場的親曆者。
相對而言,在排隊槍斃和風帆戰列艦時代的題材,就比較少了,主要是因為,中國曆史上缺席了排隊槍斃和風範戰列艦時代。
或許是,排隊槍斃時代的《鴉片戰爭》打敗了,感覺到屈辱,所以,不願意多描述。
但是,鴉片戰爭真正可恥的滿清統治者,有決心禁煙,卻沒決心承擔戰爭。
而且,戰爭從頭打到尾,林則徐的那條戰線完全沒有敗象,甚至,出現了民心可用,三元裏的民眾中搞的登陸的英軍非常狼狽。而後來,英軍登陸多次,在不同地區,都遭到類似於三元裏的失敗。
鴉片戰爭也充分表現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道理。
林則徐意誌比較堅定,所以,其部下傷亡慘重,但依然是可以作戰的。英軍對於這些硬骨頭,也是沒辦法。
但其他的部隊就的將領大部分都沒有林則徐的意誌,基本上,隻能打打順風仗,等到英軍衝鋒了,將領自己扔下部隊逃跑了,這種打,自然是送人頭。
另外,鴉片戰爭時期,官僚層層瞞報,小勝誇成大勝,人人搶功勞。再到遇到局部不嚴重的挫折,又誇張成天大的失敗,紛紛推諉把黑鍋扣到別人頭上。
道光倒不是昏庸,而是懦弱。不敢於充分動員,做好打長期戰爭的準備。英軍不過是選擇幾個沿海城市登陸,襲擾了一番之後,根本不具備長期占領的能力。道光卻是讓官員盡快送走這些瘟神,因此,就有了談判桌上割地賠款。
“電影主要拍戰爭場麵,其他的談判和割地賠款之類的場麵,可以表現。”林棋說道,“總之,戰爭過程中,要找一些典型的案例。既要有林則徐英勇抗爭積極備戰的案例,也有民眾困住小股登陸英軍的場麵。當然,也要把一些滿清將領,扔下部隊逃跑,導致,部隊器械而逃的卑劣場麵。這些,曆史資料很很多,多挖掘,基於真實曆史改編……有英雄,也有小人,還有肮髒的出賣!文戲方麵,應該也能調動人的憤怒、不甘情緒!”
李翰祥聞言點頭,讚道:“聽起來,這跟《火燒圓明園》的賣點有點接近。當然,我是指華人對此感興趣,但是,林先生強調要多拍戰爭,少拍鴉片。也就是為了吸引不了解這段曆史背景的海外觀眾吧?”
“是的!”林棋說道,“我的目的是要把它拍成全球上映的商業大片!”
這道不是迎合海外的某些價值觀,而是試圖讓好看的戰爭場麵來說話。
這就跟中國功夫片異曲同工,隻不過,功夫片強調的個人。而戰爭片更加宏觀,強調群體的對抗。
而國際電影獎項,隻會毀了一大批有前途的導演和青年,將其價值觀和審美扭曲,再也拍不出真正的雅俗共賞的經典作品。
什麽電影叫雅俗共賞的經典呢?《泰坦尼克號》就算是,一部典型的商業大片。票房橫掃世界之後,站在世界電影史的巔峰。先用票房橫掃世界,迫使全球不同層麵的觀眾都得承認它是難得一見的好電影,倒逼各大電影獎不給《泰坦尼克號》大量的提名,就會失去公眾眼裏的權威性。
除此之外,一些大場麵經典的戰爭片,一樣是既叫好又叫座。比如,林棋就對70年代的《滑鐵盧》驚為神作。
《鴉片戰爭》的一些戰爭場麵,除了有陸戰的排隊槍斃,還有炮台對轟風帆戰列艦。
雖然,清軍處於落後挨打的一方,但是,照樣也可以拍攝出悲壯色彩。要知道,很多史詩級的戰爭片,也不純粹的站在勝利者視角拍攝的。也有站在失敗者角度拍攝,而且,如果勝利者並不名譽和正義,那麽,失敗者就更能獲得大量同情分。
比如,排隊槍斃類型電影的經典《滑鐵盧》,就是一個悲壯的失敗戰役。但是觀眾,關注是卻是那個年代的戰爭場麵。其觀感跟現代體係下的戰爭,完全不同的。現代的戰爭模式,越來越猥瑣。戰術和武器,都朝著猥瑣流進化。猥瑣卑鄙代表著先進。
而排隊槍斃時代的戰爭,現在看來很傻,但是,卻是男人的浪漫。無論是之前時代,還是之後時代的戰爭,觀賞價值都不如排隊槍斃。
《鴉片戰爭》電影想要精彩,更多應該還原戰爭。兩種鮮明的對比的戰術和戰略體係下的軍隊的碰撞。
嗯,清末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也是準火器部隊,主力也是以大炮、火槍為主。隻不過,火器水平落後三百年而已。
而當時巔峰時期的英帝國的軍隊組織水平和戰術,也是很大的看點。
林棋要是不是反思曆史,僅僅是單純的還原當時的戰爭場麵,源於曆史,但觀賞性高於曆史。
背後的曆史意義、深度,感興趣的愛好者,可以自己去讀書,電影隻需要表現的好看就可以了。
這個好看並不是特指劇情,而是戰場的對抗。
就像很多功夫片、動作片,研究劇情那就輸了。其核心就是怎麽打的好看怎麽來,劇情僅僅是陪襯,為什麽要打。但絕對不是重點。
大部分的鏡頭都要是排隊槍斃、大炮對轟,拚刺刀、海戰……19世紀戰爭,深度的還原細節。
“我看過《高山下的花環》電影片頭是劇組名單上還有軍事指導這個職務!”林棋笑道,“不過,《高山下的花環》戰爭場麵不多,嚴重浪費了軍事指導的價值。人家香港的武術指導,都是設計指導好看的打鬥,但是小家子氣的武打場麵。要我投資拍《高山》一部片子戰鬥場麵至少要占一半。《鴉片戰爭》要還原的好,必須要有軍事指導,把當年的戰術戰爭給還原的徹底透徹。謝導,能不能找一批厲害的軍事戰爭方麵的指導,高度還原一百多年前的戰爭場麵!”
“這個!”謝晉感覺自己跟不上林棋的思路。戰爭,是為了表現好看?
“是的,表現的好看一點!”林棋點頭說道,“這部電影想要拍的有意義,恩,我是指對開拓華語片的拍攝理念和手法方麵意義。肯定是要以好看為主,而不是其他!”
世界上大部分的戰爭片,要麽表現什麽正義戰勝邪惡,要麽表現反戰,或者其他的什麽東西。沒有誰純粹要求,把戰爭片拍攝的好看。
這個好看並不是劇情,純粹的生命消耗!比現代的武俠、黑幫、警匪的場麵,那可是要宏大的多。
至於,國內拍攝的那些近代片,大部分是抗戰。《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也是非常的經典。仔細看起劇情,尼瑪的,這不是好萊塢大片異曲同工的效果嗎?
香港電影動作指導獨步世界,即使後來進入了特效時代,全世界第一流的動作指導都是當初港片時代培養出來的武指。
但是,國內的一些有官方背景的戰爭片,細節能拍的真實還原,都是因為有“軍事顧問”。林棋看來,能指導軍事題材電影的顧問,水平比比普通的武術指導要牛逼的多了。
當然,《鴉片戰爭》的拍攝,肯定跟國內目前傳統的戰爭片不同。畢竟,國內大部分的戰爭片都是一戰二戰之後的戰爭,這個時代的戰爭,拍的很真。因為,有大量的資料、道具,甚至很多還有當年戰場的親曆者。
相對而言,在排隊槍斃和風帆戰列艦時代的題材,就比較少了,主要是因為,中國曆史上缺席了排隊槍斃和風範戰列艦時代。
或許是,排隊槍斃時代的《鴉片戰爭》打敗了,感覺到屈辱,所以,不願意多描述。
但是,鴉片戰爭真正可恥的滿清統治者,有決心禁煙,卻沒決心承擔戰爭。
而且,戰爭從頭打到尾,林則徐的那條戰線完全沒有敗象,甚至,出現了民心可用,三元裏的民眾中搞的登陸的英軍非常狼狽。而後來,英軍登陸多次,在不同地區,都遭到類似於三元裏的失敗。
鴉片戰爭也充分表現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道理。
林則徐意誌比較堅定,所以,其部下傷亡慘重,但依然是可以作戰的。英軍對於這些硬骨頭,也是沒辦法。
但其他的部隊就的將領大部分都沒有林則徐的意誌,基本上,隻能打打順風仗,等到英軍衝鋒了,將領自己扔下部隊逃跑了,這種打,自然是送人頭。
另外,鴉片戰爭時期,官僚層層瞞報,小勝誇成大勝,人人搶功勞。再到遇到局部不嚴重的挫折,又誇張成天大的失敗,紛紛推諉把黑鍋扣到別人頭上。
道光倒不是昏庸,而是懦弱。不敢於充分動員,做好打長期戰爭的準備。英軍不過是選擇幾個沿海城市登陸,襲擾了一番之後,根本不具備長期占領的能力。道光卻是讓官員盡快送走這些瘟神,因此,就有了談判桌上割地賠款。
“電影主要拍戰爭場麵,其他的談判和割地賠款之類的場麵,可以表現。”林棋說道,“總之,戰爭過程中,要找一些典型的案例。既要有林則徐英勇抗爭積極備戰的案例,也有民眾困住小股登陸英軍的場麵。當然,也要把一些滿清將領,扔下部隊逃跑,導致,部隊器械而逃的卑劣場麵。這些,曆史資料很很多,多挖掘,基於真實曆史改編……有英雄,也有小人,還有肮髒的出賣!文戲方麵,應該也能調動人的憤怒、不甘情緒!”
李翰祥聞言點頭,讚道:“聽起來,這跟《火燒圓明園》的賣點有點接近。當然,我是指華人對此感興趣,但是,林先生強調要多拍戰爭,少拍鴉片。也就是為了吸引不了解這段曆史背景的海外觀眾吧?”
“是的!”林棋說道,“我的目的是要把它拍成全球上映的商業大片!”
這道不是迎合海外的某些價值觀,而是試圖讓好看的戰爭場麵來說話。
這就跟中國功夫片異曲同工,隻不過,功夫片強調的個人。而戰爭片更加宏觀,強調群體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