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創業電子集團召開年會時,上市公司新創業出版集團也發布了一則年報預先公告。


    “……84年公司主營業務的收入規模實現了150%的增長,增長主要來源於市場渠道開拓。其中,日本新創業出版株式會社運營首年既取得2.37億港元營收,接近母公司自營香港地區營收50%。目前,日本市場出版業務初具規模,未來幾年內依然具備較大幅度的業績增長空間。由於,日本市場處於開拓期,渠道營銷成本較大,因此並未貢獻利潤。”


    “公司累計投入1億港元在中國大陸市場建立印刷和內容編輯部門,有效的利用大陸地區人工水平較低紅利,給母公司創造大量的成本優勢。”


    “……投入800萬元,於中國大陸市場深圳、上海兩地建立連鎖會員租書店,目前已經獲得500萬元的收入。該業務毛利潤高於傳統的圖書出版發行,且對於渠道和市場掌控更牢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爭取在中國大陸市場更多城市擴展連鎖租書門店……”


    “上市公司積極探索小說漫畫版權影視、遊戲改編,形成新的新的增長點。聯合新創業影視公司,投資多部電視劇、電影和動畫。跟投3000萬元投資《阿瓦隆之庭》遊戲項目,占據該遊戲項目收益權的30%。目前,上市公司已對遊戲、影視、動畫等等周邊項目儲備17個,投資資金1.68億元。各項目都基於出版主業的版權,進行衍生開發。”


    “預計84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6億元,營收增長約為50%。淨利潤2.5億,增長不超過20%……公司總股本1.5億股,總資產31億元,淨資產25.8億,計劃分紅派息1億元……”


    年報預告出爐之後,新創業出版集團公司的股票應聲而跌。


    因為,一部分投資者對於公司較低的增長感覺到失望。


    因為,新創新出版集團上市首年的利潤增長率低於20%,淨資產收益率僅有10%!


    這樣的業績,遠遠低於所謂高增長的預期。


    由於,兩個交易日內,股價從70港元急跌至50港元,市值蒸發30億港元!


    就連銀行和證券公司也開始聯係林棋,其質押的股票存在爆倉風險。


    貌似去年為了贖回新創業電子日本分公司的股權,林棋抵押了新創業出版集團的股票,獲得了金融機構的融資。3900萬股上市公司股權融資2億美元,金融機構設定的止損線是40港元每股,50港元開始,就進行風險預告。


    一旦跌破40港元,還未采取措施,那麽,金融機構隻好拿這些質押的股票進行大宗拍賣,套現現金來止損。


    當初抵押上市公司股票,是為了籌集2億美元資金,買下日本新創業公司股權中的20%部分。


    但林棋並沒有計劃放棄上市公司的控股權,所以,在收到金融機構的通知之後,林棋轉手就把欠下機構機構的2億美元貸款連本帶利償還,提前解除了上市公司股權的質押。


    而償還金融機構貸款的資金,正是來源於新創業電子集團公司的分紅。


    ……


    而在林棋贖回了股票,償還了欠款之後,新創業出版集團的做空利空似乎一夜之間就消失了。


    林棋稍微打聽一下,就知道怎麽回事!


    是一些金融投機者試圖做空套利,林棋質押的3900萬股,質押價格在40港元。


    此前,股價從70港元急跌,很可能是有些資本找機構融券做空。


    如果跌破40港元,讓林棋的質押股票成功爆倉,做空者可以按40港元的價格接盤這批股票。這樣,就確保了套利的成功。


    而做空投資者最怕的是,借入了大筆股票拋售,但之後股票卻是大漲了,那麽,到期要償還時候,就需要用更貴的價格買入,因此,造成巨大的虧損。


    而如果某個上市公司有較大規模的股票以某個價格質押給了金融機構,那麽,對於一些食腐的禿鷲而言,就相當於是看到了屍體。僅需要收集足夠的籌碼,短期內集中力量砸破價格底線。


    之後,迫使被質押的股票爆倉,那麽,做空者就不怕不能廉價的買到較大數量的股票,從而完成整個做空的流程。


    而林棋果斷的解除了股權質押,也就是說,已經沒有了目標的空頭,再往下砸,不會變得其做空計劃變得安全,而是會增加失敗的風險。


    而空頭做空並不是目的,賺錢才是目的。這麽一來,空頭自然是不得在市場上回補股票,進行平倉交割。雖然,空頭回補轉成了多頭過程中,會讓其少賺不少,但好歹也是能獲利的。


    這場做空對於大部分散戶而言,完全就是摸不著頭腦。但是,對林棋而言,稍微調查就知道了是那些人做的!


    做空的總頭目是此前承銷發行新創業出版集團公司股票的高盛。因為,高盛手握大量的籌碼,拋售既可以落袋為安,兌現浮盈,還可以通過順勢做空,增加收益率。


    除了高盛之外,最大的空頭就是劉鑾雄!


    “原來是他啊!”林棋知道劉鑾雄算是一號人物,至少,香港金融市場投機客裏麵,劉鑾雄的名氣和資產都算第一。劉鑾雄起家是製造業,但隨著其嚐到了金融投機的甜頭之後,就越發沉迷金融手段。除了因為低調的大機構之外,劉鑾雄應該是市場上最活躍的莊家。


    基本上,任何一家公司,他都敢去進行投機。惡意收購抬高股票,然後,迫使一些公司大股東回購,之後,劉鑾雄乘機拋售獲利。通過借入大量的股票,將一些大股東質押的倉位砸爆倉,這樣也是一樣可以獲得利益。


    後來還有更複雜的套利手段,比如,買下一家上市公司,之後,掏空上市公司的資產,僅剩下殼資源,其後,無論是把幹淨的殼資源賣給需要的買家,還是利用這種被其控製的平台坐莊抽老千,都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在市場上攪風攪雨幾十年後,劉鑾雄資本規模也越做越大。其後,劉鑾雄又涉足地產,由地產、金融並行發展,做地產的不如他懂金融,搞金融的也不如他懂地產,也算是香港富豪裏麵比較靠前的大佬。


    跟劉鑾雄在資本市場交手的李嘉誠、包玉剛,都沒討到好,反而因為比較笨拙,而被劉鑾雄褥了羊毛。當然,那些大佬是因為覺得不值得跟他費心計較,隻要有心提防,誰也不會被他沾到便宜。隻有偶爾不防,露出了極大的破綻之後,才會被其鑽空子,偷走了一些利潤。


    但是,劉鑾雄千不該萬不該惹林棋,畢竟,他比那些傳統的大佬們年輕,火氣比較大,也喜歡把得罪他的人記在小本本上,今後有機會,遲早會算賬!


    劉鑾雄此舉至少賺了2個億,但後來劉鑾雄回憶,心有餘悸的說道:“當初我算計林老板,覺得頗為得意,林老板那麽厲害的人,在股市上也搞不過我老劉,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我做空他的公司,撈了一大把錢。但後來大家都知道了,林老板一巴掌下去,拍的我老劉虧了近10億,多年的老本都輸光了,一度連想死的心思都有了……”


    當然了,老劉也算厲害,在80年代末,幾乎被林棋搞到快破產的地步。後來卻是上門賠禮道歉,換的了林棋不計較。隨後,老劉數了數兜裏麵僅剩下的幾百萬本錢,在90年代又重新起家,成了呼風喚雨,身價幾十億的金融大佬。


    但從那以後,劉鑾雄經常標榜自己的價值投資者,表示其投資林棋概念股十多年未賣掉一股,這些股票投資回報率都有幾十倍甚至百倍。當然了,老劉真正發財的還是靠著在市場上為非作歹,當壞人搶錢,而不是靠著持有極少數的林棋概念股長期不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文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港大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港大亨並收藏大國文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