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娛樂圈,從來都是離不開富商大佬的投資。
娛樂圈雖然在輿論上占據了大量的新聞資源,但實際上,市場規模真是可以忽略不計。別說是地產、金融、航運等等支柱產業的大佬。就是隨便那個傳統行業的大佬,其掌握的資金量,可能就比整個影音娛樂產業的市場規模加起來都要龐大。
很多傳統行業仍的大佬,或是基於對娛樂行業的興趣,或是因為業務轉型,又或者是為了泡妞的需求,總會有一些大佬投資影視娛樂行業。絕大部分,妞泡到手了,或是對影視行業性質已盡,用不了幾年就會退出。
當然,也有人將娛樂行業視為畢生的事業,比如,邵逸夫、鄒文懷。
也有一些雖是後來入行,但卻真心打算做成長久生意。比如,雷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雷覺坤。
雷氏家族也算是香港的豪門,在1933年雷氏家族既在兼並其他巴士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九龍巴士。這家公司專營九龍地區的巴士業務。發展到了七十年代,其更進軍香港島和新界,逐漸成為行業絕對的龍頭。並且,其在70年代,已成為上市公司,進一步鞏固了其行業的地位。
雷覺坤是九龍巴士創始人雷瑞德的後裔,從小就是含著金湯勺出生,後來更是繼承了20.38%的九龍巴士股權。當然了,九龍巴士作為壟斷的生意,幾乎不需要操心,每年九龍巴士公司盈利數億港元,並且分紅慷慨,光是靠著股息分紅,其每年就可以坐收超過千萬以上的分紅。
當然了,由於巴士運營屬於公共服務,需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比如,車票漲價之類的事情,其公司自己說了不算,還需要提交報告給政府批準。如果民意抗議太大,其漲價覺得很難得到批準。
相對於巴士車票的漲價流程比較複雜,電影票價漲價就比較容易了。
從早期的電影票價幾毛錢,而隨著物價上漲,票價基本上不會跑輸通脹,目前香港電影票價已經漲價到10港元以上,基本上,也僅比歐美的電影票價稍遜一點點。
也正是因此,雷覺坤也僅掛了董事的名譽,並未把多少心思花在九龍巴士,反倒是九龍巴士每年的股息分紅,用於投資地產和電影院。
一開始,或許雷覺坤還未把電影生意當作主業,但漸漸的隨著其院線生意越來越賺錢,規模不斷擴張之下,利潤倒已經不亞於九龍巴士每年給其分紅的股息,而且,相對於九龍巴士他隻占據五分之一的股份而言,金公主院線幾乎絕大部分的股權都是雷覺坤占有,這樣一來,就更加淡出九龍巴士公司的經營,專注於影視行業投資。
從70年代開始,九龍巴士上市不久後,雷覺坤就開始持續的加碼電影院的投資。到了80年代初,持續獲得其投資的金公主院線,已然跟邵氏、嘉禾兩大院線三分天下。當然了,香港雖然還有代表國內宣傳喉舌的銀都機構,以及一些零散的電影院。但相當於這三大院線的市場份額而言,幾乎是可以忽略。
由於金公主院線快速的擴張,迫使了邵氏和嘉禾等等傳統院線大佬,開始聯手打壓金公主,使得香港本地的電影製片公司,紛紛不跟金公主院線合作,讓金公主院線片源不足,隻能放映老片或西片。而這個年代的香港電影還處於上升期,本地的觀眾對港片更感興趣,所以,金公主院線的上座率開始下滑。
這就迫使了雷覺坤開始投資製片公司,通過自主扶持電影製片公司,讓金公主院線獲得穩定的片源。
香港80年代異軍突起的新藝城,與其說是新藝城七怪、新藝城三巨頭的功勞,還不如說是雷覺坤的大力支持。沒有雷覺坤投資新藝城,新藝城可能就會跟香港其他的影視公司一樣做不長久。而沒有雷覺坤這個大老板的鎮壓,新藝城根本沒法擁有凝聚力。
從新藝城創業開始的新藝城七怪,不久後紛紛因為理念分歧,或者是掌握的話語權不等,並不是想象中那麽平起平坐,產生了上下尊卑的概念之後,自然就陸續的離開。等到剩下新藝城三巨頭之後,其神話一直上演,但卻因為持股多寡不同,分贓不均,逐漸出現越來越大的裂痕。
至90年代初期,雷覺坤去世之後,三巨頭也徹底分道揚鑣,無論的口碑,還是實力都處於顛峰時期的新藝城,轟然解體。
由此可見,“誌同道合”是多麽不靠譜的事情,不涉及到利益的誌同道合,或許,能夠長久。但涉及到利益分贓問題,即使是朋友,長期感覺到分贓不均,那麽,遲早也會反目為仇。
……
“真的稀客,林老板怎麽有興趣光臨寒舍?”雷覺坤笑著招待林棋。
“嗬嗬,還不是因為電影公司的事情。”林棋笑了笑說道,“原本,我準備收購麗的電視。結果,澳洲佬太可氣了,他們1.2億買下的股權,居然要提價到3個億賣給過。雖然,這筆錢我也不是不能出,但被人當成冤大頭,當然是不爽的。所以,我希望成立一家影視娛樂公司,讓澳洲佬意識到,我未必需要買下麗的電視台!”
雷覺坤點頭說道:“相對於影視行業而言,林老板從事的遊戲行業,顯然是更能賺錢的照樣產業!投資影視,應該類似於《鬥破蒼穹》那樣挖掘好的版權,改編遊戲?”
“對呀!”林棋笑道,“投資影視行業,利潤多寡,我根本不在意,關鍵是把觀眾眼球吸引過來。玩家一點印象也沒有的新遊戲上市,想要讓玩家接受,需要的廣告投放成本太昂貴了。現在遊戲行業這麽火,全世界一堆的公司都在投資遊戲,包括日本、美國的競爭對手。在技術和人才方麵,我並不認為,能占據絕對的優勢。所以,必須要通過吸引玩家的眼球和注意力,在遊戲還未上市之前,多獲得關注,既多幾分勝算。投資影視,或者是搞一部大賣幾百萬本幾千萬本的暢銷書都是一樣的,為了熱門ip——intellectual property!我要讓澳洲佬明白,我要的僅僅是熱門ip,拍大熱的電影,持續獲得熱門ip,跟拍電視劇沒區別!這樣,他們遲早會低頭,乖乖的把股權賣給我。事實上,除了我之外,誰會付出幾倍的溢價,購買持續虧本的麗的電視台呢?”
見到林棋這麽坦誠,雷覺坤點頭說道:“既然是為了給澳洲鬼佬壓力,幫點忙沒問題。不知道,有什麽可以幫忙或合作的地方?”
娛樂圈雖然在輿論上占據了大量的新聞資源,但實際上,市場規模真是可以忽略不計。別說是地產、金融、航運等等支柱產業的大佬。就是隨便那個傳統行業的大佬,其掌握的資金量,可能就比整個影音娛樂產業的市場規模加起來都要龐大。
很多傳統行業仍的大佬,或是基於對娛樂行業的興趣,或是因為業務轉型,又或者是為了泡妞的需求,總會有一些大佬投資影視娛樂行業。絕大部分,妞泡到手了,或是對影視行業性質已盡,用不了幾年就會退出。
當然,也有人將娛樂行業視為畢生的事業,比如,邵逸夫、鄒文懷。
也有一些雖是後來入行,但卻真心打算做成長久生意。比如,雷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雷覺坤。
雷氏家族也算是香港的豪門,在1933年雷氏家族既在兼並其他巴士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九龍巴士。這家公司專營九龍地區的巴士業務。發展到了七十年代,其更進軍香港島和新界,逐漸成為行業絕對的龍頭。並且,其在70年代,已成為上市公司,進一步鞏固了其行業的地位。
雷覺坤是九龍巴士創始人雷瑞德的後裔,從小就是含著金湯勺出生,後來更是繼承了20.38%的九龍巴士股權。當然了,九龍巴士作為壟斷的生意,幾乎不需要操心,每年九龍巴士公司盈利數億港元,並且分紅慷慨,光是靠著股息分紅,其每年就可以坐收超過千萬以上的分紅。
當然了,由於巴士運營屬於公共服務,需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比如,車票漲價之類的事情,其公司自己說了不算,還需要提交報告給政府批準。如果民意抗議太大,其漲價覺得很難得到批準。
相對於巴士車票的漲價流程比較複雜,電影票價漲價就比較容易了。
從早期的電影票價幾毛錢,而隨著物價上漲,票價基本上不會跑輸通脹,目前香港電影票價已經漲價到10港元以上,基本上,也僅比歐美的電影票價稍遜一點點。
也正是因此,雷覺坤也僅掛了董事的名譽,並未把多少心思花在九龍巴士,反倒是九龍巴士每年的股息分紅,用於投資地產和電影院。
一開始,或許雷覺坤還未把電影生意當作主業,但漸漸的隨著其院線生意越來越賺錢,規模不斷擴張之下,利潤倒已經不亞於九龍巴士每年給其分紅的股息,而且,相對於九龍巴士他隻占據五分之一的股份而言,金公主院線幾乎絕大部分的股權都是雷覺坤占有,這樣一來,就更加淡出九龍巴士公司的經營,專注於影視行業投資。
從70年代開始,九龍巴士上市不久後,雷覺坤就開始持續的加碼電影院的投資。到了80年代初,持續獲得其投資的金公主院線,已然跟邵氏、嘉禾兩大院線三分天下。當然了,香港雖然還有代表國內宣傳喉舌的銀都機構,以及一些零散的電影院。但相當於這三大院線的市場份額而言,幾乎是可以忽略。
由於金公主院線快速的擴張,迫使了邵氏和嘉禾等等傳統院線大佬,開始聯手打壓金公主,使得香港本地的電影製片公司,紛紛不跟金公主院線合作,讓金公主院線片源不足,隻能放映老片或西片。而這個年代的香港電影還處於上升期,本地的觀眾對港片更感興趣,所以,金公主院線的上座率開始下滑。
這就迫使了雷覺坤開始投資製片公司,通過自主扶持電影製片公司,讓金公主院線獲得穩定的片源。
香港80年代異軍突起的新藝城,與其說是新藝城七怪、新藝城三巨頭的功勞,還不如說是雷覺坤的大力支持。沒有雷覺坤投資新藝城,新藝城可能就會跟香港其他的影視公司一樣做不長久。而沒有雷覺坤這個大老板的鎮壓,新藝城根本沒法擁有凝聚力。
從新藝城創業開始的新藝城七怪,不久後紛紛因為理念分歧,或者是掌握的話語權不等,並不是想象中那麽平起平坐,產生了上下尊卑的概念之後,自然就陸續的離開。等到剩下新藝城三巨頭之後,其神話一直上演,但卻因為持股多寡不同,分贓不均,逐漸出現越來越大的裂痕。
至90年代初期,雷覺坤去世之後,三巨頭也徹底分道揚鑣,無論的口碑,還是實力都處於顛峰時期的新藝城,轟然解體。
由此可見,“誌同道合”是多麽不靠譜的事情,不涉及到利益的誌同道合,或許,能夠長久。但涉及到利益分贓問題,即使是朋友,長期感覺到分贓不均,那麽,遲早也會反目為仇。
……
“真的稀客,林老板怎麽有興趣光臨寒舍?”雷覺坤笑著招待林棋。
“嗬嗬,還不是因為電影公司的事情。”林棋笑了笑說道,“原本,我準備收購麗的電視。結果,澳洲佬太可氣了,他們1.2億買下的股權,居然要提價到3個億賣給過。雖然,這筆錢我也不是不能出,但被人當成冤大頭,當然是不爽的。所以,我希望成立一家影視娛樂公司,讓澳洲佬意識到,我未必需要買下麗的電視台!”
雷覺坤點頭說道:“相對於影視行業而言,林老板從事的遊戲行業,顯然是更能賺錢的照樣產業!投資影視,應該類似於《鬥破蒼穹》那樣挖掘好的版權,改編遊戲?”
“對呀!”林棋笑道,“投資影視行業,利潤多寡,我根本不在意,關鍵是把觀眾眼球吸引過來。玩家一點印象也沒有的新遊戲上市,想要讓玩家接受,需要的廣告投放成本太昂貴了。現在遊戲行業這麽火,全世界一堆的公司都在投資遊戲,包括日本、美國的競爭對手。在技術和人才方麵,我並不認為,能占據絕對的優勢。所以,必須要通過吸引玩家的眼球和注意力,在遊戲還未上市之前,多獲得關注,既多幾分勝算。投資影視,或者是搞一部大賣幾百萬本幾千萬本的暢銷書都是一樣的,為了熱門ip——intellectual property!我要讓澳洲佬明白,我要的僅僅是熱門ip,拍大熱的電影,持續獲得熱門ip,跟拍電視劇沒區別!這樣,他們遲早會低頭,乖乖的把股權賣給我。事實上,除了我之外,誰會付出幾倍的溢價,購買持續虧本的麗的電視台呢?”
見到林棋這麽坦誠,雷覺坤點頭說道:“既然是為了給澳洲鬼佬壓力,幫點忙沒問題。不知道,有什麽可以幫忙或合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