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 二等公民的大馬華族(細看)


    “馬來西亞原是英屬殖民地,二戰中部分地區被島國占領,戰後英國恢複了殖民統治,於1957年8月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在1963年9月,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星城、沙撈越、沙巴合並成了馬來西亞,兩年後星城被除名被迫建國後,也就成了現在的版圖。”


    “馬來西亞是屬於君主立憲聯邦製國家,首都吉隆坡,全國有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國土麵積約33萬平方公裏,國土被南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南部和加裏曼丹島北部,與印度尼西亞……”


    “在人口方麵,現有人口1603萬人,按照族群數量排序,分別是新定義的馬來人(馬來族及土著)948.9萬人,占比59.2%;華族485.7萬人,占比30.3%;阿三民族116.9萬人,占比7.3%,其他民族51.5萬人,占比3.2%……“


    “在政治問題上,馬來西亞政府限製華人訪問大陸和探親……因為十八年前的事件,為了避免其他種族的猜疑,馬來西亞華人對涉及大陸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保持沉默。”


    “在社會地位上,華族是馬來西亞二等公民,症結出在於現在的馬來西亞憲法,其中第153條規定了馬來人享有特權,這就涉及一條名為‘馬來人至上’的種族主義信條,認為馬來人是馬來西亞或馬來亞的主人或者特權者,馬來西亞華人和印度裔馬來西亞人被認為是承蒙馬來人的恩惠,通過承認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裏規定的馬來人的特權獲得了公民權……”


    “在政策方麵,馬來西亞政府在1971年開始推行非常有利於馬來人的新經濟政策,要求以法律形式確定馬來人淩駕於華人的特權,例如要求企業中的馬來人股份必須達到30%以上……外交部、內政部等部門的馬來族比例要超過80%……”


    “在教育方麵,在馬來西亞建國之前,殖民地政府就有意識打壓華文教育,規定教學媒介必須是英語和馬來語……但是經過以被譽為‘族英’和‘族魂’的沈慕羽和林連玉為首的知識分子艱難鬥爭下,華文教育得到了允許,但是政府不給予任何政策及資金補助,所有開支由華人自行承擔……馬來西亞教育領域依舊采取各種手段限製華文教育,還在高校招生中向馬來人傾斜,以至於馬來西亞高校的華人學生比例從1970年的49%下降到1986年的21%……”


    雖然是簡明扼要地介紹了馬來西亞的一些基本情況,但是會議室裏的氣氛卻十分沉重。


    這一句句的文字描述,以及一串串冰冷的數據,卻生動地給在座的所有人描繪了一個血淋淋的殘酷現實。


    明明有著五千年文明古國作為母國的馬來西亞華族,在馬來西亞卻過著憋屈和心酸的生活,哪怕是土生土長的華族,都隻是一個二等公民,遭受馬來族各個方麵的剝削!


    也許是受到氣氛的影響,李鑫宇院士喝了一口茶後停頓了許久沒有開口。


    “繼續!”夏禹麵色肅然地吐出兩個字,並看向李鑫宇院士。


    李鑫宇院士點了點頭,再次重點圍繞馬來亞華族來分析。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方麵,最能代表的就是馬來西亞華族的人口增長率,不僅低於印度民族,更是遠低於馬來族。


    人口增長率低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很低的出生率,另一個則是很高的人口流出率!


    人口增長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華人的生育遭受歧視性區別對待,沒有好處,沒有政府補貼,徒增經濟壓力。


    人口流出率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長期的教育打壓,華族的新生代青年,哪怕學習成績優異,也很少能夠被馬來西亞本地的公辦大學錄取,不得不出國留學,進而導致很多人舉家移民。


    在人口方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劃分,就是馬來西亞近五百萬華族人口,其實可以分為三種。


    分別是現代化華人、殖民地新興華人、殖民地之前的華人。


    現代化華人主要是近代到馬來西亞的,如郭鶴年、陳嘉庚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這類華人往往說方言,心係母國。


    殖民地新興華人是更早之前來到馬來西亞的,這類華人學英語,少部分懂一些華文,跟母國已經保持一定的距離。


    殖民地之前的華人,則是在明清時期就來了馬來西亞的華人,這類華人很多都隻保留了中文姓氏,隻會英語和馬來語,對於中華文化已經沒有認同,典型的代表便是馬華公會第一任總會長陳楨祿。


    其次是政治權力方麵,重點出在了馬華公會,這個明麵上是由華人組成的政黨。


    二戰後英國逐漸退出殖民地,馬來西亞的普通華人要麽依靠傳統的數千個僑社組織,要麽加入馬共,而中產階級一盤散沙,傳統豪商則相互聯姻數百年,關係盤根錯節,一直充當買辦走狗,在社會上十分有威望。


    所以在英國的扶持下,1949年建立的馬華公會,自然是以傳統豪商為首,第一任總會長就是代表人數陳楨祿,這個從始至終以馬來亞人自居,擁有純粹馬來亞意識的人!


    在馬來亞獨立之前,當地各個民族黨派代表要與英國政府談判,陳楨祿雖然是華人力量代表,卻拚命附和巫統,支持巫統的馬來人優先政策,甚至把各地華社專門塞進備忘錄中的華語教育條款抽出,把華語教育趕出正規體係。


    在當時,馬來亞華人總數占總人口的40%以上,僅僅比馬來族略低,且華人的經濟實力遠超馬來族,掌握一國經濟80%,卻隻能不斷邊緣化,政治、經濟、文化上飽受歧視,除了有英國人防範華夏的安排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華公會比英國人更需要種族割裂。


    可以說,馬華公會妥妥的就是被一個習慣了當買辦奴才的人群掌控著,馬華公會背後的傳統豪商,也是現代化華人富商的對手。


    接下來便是教育方麵,華族主要的力量就在於1954年8月成立的董總和1951年12月成立的教總。


    全稱分別是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董總是由各州董聯會或董教聯合會,實質就是華校的保姆,宗旨就是聯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以促進各華校的發展,願景是引領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永續發展,使命是維護與發展華文教育,堅持與爭取平等地位,現任總會主席是林晃昇先生。


    而教總則是一個由馬來西亞全國各地區華校教師公會及州級華校教師會聯合會組成的聯合體,成立以來,一直以“合理的要求,合法的步驟,堅決的態度”負起謀求同人福利、發揚中華文化,特別是爭取華文教育以至華裔國民在馬來西亞的平等地位,現任總會主席是被譽為“族英”的沈慕羽老先生。


    董總和教總,不僅要承受巫統的打壓,還要跟馬華公會鬥爭。


    當然,為了對抗馬華公會,善於鬥爭的華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同樣成立了一些黨派,這個麵水就深了……


    說到教育方麵,就得不提華族三大支柱和臂膀了,分別是華人社團、華文教育和華人報刊,被華人社群認為是傳承中華文化和凝聚華人民間力量的重要工具。


    馬來西亞華人社團(不是單指那個)有幾千個,遍布各行各業領域,而華文教育有董總和教總牽頭。


    剩下的華人報刊,目前的最主要力量就在夏禹的九鼎報業公司手中。


    但是從1969年之後,馬來西亞政府就以國家利益的理由,長期壓製媒體自由,華人報刊自然也受到了極大的打壓。


    目前承壓最小的,毫無疑問是隸屬於九鼎報業公司的報刊。


    特別是近些年來,夏禹的九鼎財團迅猛發展,九鼎財團的實力越強,馬來西亞政府就越是忌憚,不敢輕易招惹。


    尤為明顯的是,九鼎財團聯合英國的光明財團,在香江強勢擊垮以洛希爾家族為首的歐洲老牌財團,並且悍然在歐洲攪風攪雨後,給了馬來西亞極大的震懾,後者越發謹小慎微。


    ps:查資料查了兩個中午和晚上,才堪堪對馬來西亞有了一定的了解,以自己有限的能力歸納總結了一番,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背景搞清楚了,對於後麵的劇情才更有代入感。


    後有彩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最強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老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老濕並收藏重生之最強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