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6月6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美國總統裏根發表了紀念諾曼底登陸戰四十周年紀念的演講,數十名二戰老兵齊聚奧馬哈海灘,緬懷過去的光榮歲月。


    而在這一天,中國導演李思明的新片開拍了。這部戰爭片從一開始就引起了電影圈內圈外的關注,單就前一段時間那次‘征兵’來,就引起了軍事愛好者超乎想象的捧場。李思明的準備工作是相當細致的,甚至是令人驚歎的:從去年底就開始了準備工作,劇本,服裝,道具和選角,為了符合曆史的真實情況,他聘請了一支三十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對當時的曆史真相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單就這份細致與耐心,就不得不讓人驚歎。


    而那些劇組的技術職員就達到了一個營的規模,另外在愛爾蘭有一支750人的正規軍在等待著他。如果不知道他是在拍電影,還以為他要去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這都是大手筆,更是大製作。曆史上關於諾曼底的電影不是沒有過,著名的如《最漫長的一天》,李思明能否再現四十年前的曆史,並且有所突破,是一個令影迷十分期待的問題。“


    以上是哈裏森-希曼在李思明帶著一個加強營規模的攝製組趕到愛爾蘭的數天後寫的。


    拍這部片子的難度相當的大,單是這二百五十名“雜牌軍”和七百五十名“正規軍”的吃喝拉撒,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還有大批的物資,裝備,每天還要專人維護,檢修。


    所有的群眾演員,全都按照二戰時的軍隊編製,發放統一的服裝,劇組為此準備了三千套軍裝,而且都是經過處理地,看上去像是穿過很久並且經過戰鬥洗禮的樣子,如果都穿著嶄新的軍裝去打仗。那是要弄笑話的。這些人也按照實際野外作戰進行作息,以軍街相稱,住帳篷,吃軍用食品。從中選出專門負責地軍官和士官,一切看上去像是一支真正的軍隊。以至於過了好幾天,當地人才知道原來這隻是在拍電影,他們還以為是支軍隊在此野營訓練。


    李思明曾經管理著兩千多號軍人,自然是“經驗豐富”,沒有亂了陣腳。用軍事化來要求這些人,這些軍迷們還樂在其中,因為這很“真實性”。除了不能隨意溜達,也沒弄出什麽亂子。


    “誰敢反對。就讓誰演納粹去,我保證絕沒有露臉的機會,而且隻會提前掛掉!”李思明是這樣威脅的。當然他也沒忘記給甜頭:“誰富有主動精神,誰遵守紀律,我就讓他有露臉的機會。”


    桑德斯和他的美工組是第一批到達這裏地,他將這片愛爾蘭海灘迅速變成了德國人固若金湯的諾曼底海灘。在海灘上,他們建起暗椿和各種障礙,掩體:在海岸上,修建了由沙子和石灰混合建成的低矮防護牆,牆上布滿了鐵絲網,以及一些假的地雷陣、機槍陣地和火炮陣地;他們還修建了海邊的地堡。當年德國人就是在哪裏居高臨下傾瀉著槍彈,吞噬著美國士兵地生命。一切都是根據老照片和參戰老兵的會議,來布置的。


    “不錯,很不錯,嗯,這裏看上去像是個地獄!”李思明讚賞道。置身其間,他仿佛已經身處一個戰場,跟他曾經在南疆見過的沒什麽本質的區別,一切布置的目的隻是為了殺戮。李思明曾經也在戰場上浴血奮戰過,對於這些防守工事也是精通。他從軍事的角度,給桑德斯提了不少建議。讓防守工事更加“固若金湯”,李思明以為自己真的是納粹。這讓桑德斯很是驚奇。


    “很難想象,當年美國士兵是如何具有那麽巨大的勇氣和犧牲精神,穿過這死亡地帶地?”漢克斯感歎道。


    曆史上諾曼底登陸戰,是有之以來規模最大,組織最複雜的兩棲登陸,諾曼底登陸戰役在軍事曆史和軍事理論上,都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當年,盟軍為此所作的準備工作詳細到了令人堂目的地步,而雙方的情報戰,間諜戰和盟軍的戰略欺騙行動,也是令後人歎為觀止。


    曆史上,經過密集,強烈的炮火的準備,當年的6月6日淩晨二時三十分,龐大地登陸艦隊到達距法國海岸11海裏的換乘區,整個過程大半靠惡劣天氣地掩護,沒有出現大的損失,士兵們從運輸船上沿繩網下到登陸艇,然後登陸艇編成批次,劈波斬浪向登陸灘頭衝擊。實際登陸地,分為五個灘頭,上陸時間因各灘頭潮汐不同而各不相同,最早的是猶他灘頭六時三十分,最晚的是朱諾灘頭八時。


    最順利的也是猶他灘頭,登陸艇由於受到一股強勁的東南方向潮汐的影響,使搶灘地比預計登陸地南移約1800米,戰爭總是有意外,這個意外反而給盟軍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實際登陸德軍僅一個連,防守力量薄弱。這讓羅斯福總統的兒子美軍第7軍第4師師長羅斯福準將隻遇到輕微抵抗。


    奧馬哈海灘同猶他海灘相比,簡直是天攘之別,是五個登陸灘頭中損失最慘重的,有“血腥的奧馬哈”之稱。這正是李思明這部電影中要再現的曆史。


    在這裏盟軍犯了一係列的錯誤,盟軍認為這裏的守軍是第716海防師的一個團,既無裝甲部隊,又無機動車輛,士兵又多是預備役,戰鬥力很差。實際上,3月中旬隆美爾為加強諾曼底地區的防禦力量,從聖洛調來精銳的野戰部隊第352步兵師,該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部署在這裏。6月6日淩晨三時預定登陸部隊到達換乘區,當時海麵上風力五級,浪高12米,有10艘登陸艇因風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載300名士兵就在海麵上掙紮。沒有翻沉的登陸艇上的士兵絕大多數人都暈了船,不停地嘔吐,再加上海水打進艇內,士兵們又冷又濕。當到達海灘時,士兵們已經筋疲力盡。這在李思明的劇本中也會反映出來。


    更糟糕的是盟軍在登陸前的火力準備中,最初為達成戰術上的突然性,在預先航空火力準備時沒有對這一地區進行轟炸。6月6日五時五十分,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組成地艦炮火力支援艦,四十分鍾的艦炮火力準備,可由於害怕霍克角德軍岸炮射擊,軍艦隻是在遠距離上進行射擊,準確率很低。戰後查明,這些所謂的岸炮,隻是水泥柱偽裝而成的。六時由480架B-26轟炸機對德軍防禦陣地進行直接航空火力準備。投彈達1285噸,但當時雲層又低又厚,飛行員怕誤傷己方部隊。故意延遲30秒投彈,結果1285噸炸彈都落在5千米外。所以德軍地防禦工事和火力大都完好無損。當盟軍的火力準備剛一結束,德軍的炮火就開始射擊了。計劃伴隨登陸兵上陸提供及時火力支援的水陸坦克,在西段的32輛中有27輛在下水後的幾分鍾裏就因風浪太大而沉沒,餘下地5輛中有2輛是駕駛員技術高超戰勝風浪駛上海灘的。


    當第一波1500士兵開始突擊上陸,因為海中有一股向東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地硝煙,使得士兵難辨方向,隊形也變得混亂。上陸時士兵們要先趟水涉過一米多深,50至90米寬的淺水區,然後通過180至270米寬毫無遮掩地海灘。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這一切都在德軍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這裏成了美軍的集體屠宰場,這1500士兵根本無法投入作戰,沒有重火力和遠程火力,隻是在淺水中,海灘上為生存而苦苦掙紮。在第一批登陸的8個連中隻有2個連登上預定海灘,但也被德軍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由工兵和海軍潛水員組成的水下爆破組,傷亡慘重,裝備丟失損壞嚴重,但仍克服困難冒著德軍炮火開始清除障礙物。在東段開辟出兩條通路,在西段開辟出四條通路。可惜在漲潮前來不及將通路標示出來,後續登陸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擁塞在海灘上聽任德軍炮擊。


    《拯救大兵瑞恩》正是反映這一段曆史的,而瑞恩這位101空降師的傘兵所參與的戰鬥,其實也是等陸作戰的一部分。


    “留在海灘上地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已經死了的人,另一種是即將要死的人。來啊!跟我衝!”李思明很能理解當年美軍第四師副師長科塔準將,在那彈片橫飛的海灘上的呐喊。


    士兵在戰場上隻能憑借勇氣活下去,不生則死,或者死裏逃生,是一個軍人努力想搞清楚的一件事情。對於一名士兵來,別人的生命並不比自己重要,將軍也不行,這在劇本中也有體現。從某種意義上來,士兵隻是那些運籌帷幄的將軍們眼中的一個阿拉伯數字而已。如果戰爭電影隻是討論將軍和政客們的一言一行,而忽視那些在槍林彈雨中艱難穿行地士兵,就放棄了“人性”,因為前者高高在上,觀眾沒有感性的認識,而後者才是普通人可以體會得到地情感,這正是好萊塢戰爭電影中極力表達的東西。因為這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這也可以明好萊塢戰爭電影為什麽會有“錢”途。


    “壓迫,一定要壓迫!要讓觀眾們在看一段戲時,有窒息和轉身想逃跑的感覺。炮彈,機槍子彈擊中鐵器,鋼盔,沙地,水麵,劃破空氣,還有**的聲響和效果,一定要具有強大的視覺和聽覺震懾力,要壓迫式地呈現在觀眾的麵前,要大家明白這裏就是地獄,讓觀眾有置身魔鬼血盆大口之感!”李思明在例行會議上作此表示。


    來這裏幾天了,光把這裏一千多號人安頓下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開拍各組配合一定要順順當當,因為安排這麽多人有秩序的化妝就是意見不容忽視的問題。


    特效組事先勘查地形,預先設計好士兵移動路線,計算好將要埋的炸,這不僅為了能順利拍攝,也是為了安全。李思明可不想因為這事上了報紙頭條。


    有一件事,李思明很疑惑,因為從在公司的弗蘭克爾那裏得知,美國的報紙上每天都能出現有關拍攝現場的所謂“幕後”新聞,而且都是確有其事:比如李思明當天布置了什麽任務,同主要演員了什麽要,遇到了什麽困難。這讓李思明懷疑是不是有人當了“內奸”。可是這一千號人,怎麽能知道是誰?李思明忙得腳不沾地,索性不管。


    頭幾天都是準備工作,現在看上去還可以,就是不知道明天演練會不會順利,李思明有些頭疼。這演戰爭戲,比真刀真槍地打仗還要令人頭疼,李思明明白了他前世會什麽會看到那麽多裝腔作勢的戰爭電影,因為導演根本就沒研究過軍事史,軍事常識更少的可憐,這還不算,打仗戲不夠,愛情戲來湊,最好來個三角戀愛。


    “嗯,這種類型的片子,真是令人頭疼啊!”晚上的時候,忙了一整天的李思明才有時間感慨。


    “其實,你做得挺不錯,雖談不上事事親為,但是你可以發揮每個組的作用,這一很多人都做不到。”科波拉看著他,也很理解他,“你看上去有指揮大團體的經驗,這很難得。”


    “話雖如此,一旦正式拍起片子,就擔心會在某個環節上出亂子。”李思明道。


    “這你放心,我現在還是副導演。你既然付我不菲的薪水,我自然會不吝我的腦力和體力!”科波拉笑著道。


    “老實,讓你做我的副導演,是屈才了!”李思明道。李思明對科波拉一直是非常尊敬的,從來都是抱著虛心請教的心理,和他討論問題。這一,科波拉以及其他助理導演包括技術人員,都是印象深刻的。


    “其實,給你當副導演,我也學了不少。”科波拉瞟了他一眼,輕笑道,“至少你會忙裏偷閑。”


    李思明此時正半躺在一個旅行便攜椅上,一支手捧著茶杯,一支手叨雪茄,這還是古巴哈瓦那雪茄,這可不好搞。自從來到美國之後,他改抽雪茄煙了,這是跟曾智學的,因為曾智這才是成功人士。


    “這個啊,學會休息,才會工作嘛!”李思明為自己辯護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申克11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申克117並收藏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