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
書接上文,卻說鄭德遊說於長公主鄭天虹道:“李良足智多謀,無塵院好手如雲。為了萬全起見,皇姐,您必需答應臣弟三件事,否則臣弟也無能為力。”
鄭天虹麵sè變換不定,她遲疑了一下道:“什麽事?”
鄭德道:“第一,待李良出京後,皇姐必需采取心動控製住父皇!這樣才能斷絕李良的後援,而臣弟也好動身。”
‘父皇,為了大唐,隻有對不起您了!’鄭天虹沉吟了一下道:“可以!”
“第二,”鄭德道:“李良和臣弟離京五rì後,必需將皇兄駕崩的消息昭告天下,並助我兒天賜登基!”
“沒問題!”對於鄭德的這個要求鄭天虹很是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對於讓鄭德之子鄭天賜繼承皇位她是一貫支持的,也認為這樣做對大唐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這第三嗎!”鄭德對著鄭天虹深施一禮道:“天賜登基後,請皇姐說服駙馬交出兵權!”
鄭天虹娥眉跳動道:“十四弟,你太過分了吧!”
“皇姐!”鄭德神sè從容的道:“除了說服駙馬交出天鷹、地虎兩大軍團以及羽林軍外,您還要協助皇帝將五王的王軍、國公的府衛、兵部所屬這些大唐的軍隊收歸到皇帝的控製之下!”
鄭天虹冷笑道:“是在十四弟,你的控製之下吧!”
鄭德道:“臣弟以為您所以為父皇欣賞,成為我大唐執掌朝政的長公主,不是因為您才能過人,也不是因為您政見不凡,為的卻是您為了鄭氏江山願意付出一切。現在大唐就到了需要您交出兵權的時候了!”
鄭天虹道:“扼製皇權過盛是高祖皇帝立下的規矩。”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鄭德道:“高祖皇帝時中原五國並立,為了避免後世子孫不肖,所以他老人家才會定下此律。然,現今中原一統,天下歸一,大唐轄下地域廣闊。若是重新劃分封地,王爺和國公們必不能如往昔常駐京師,久必生亂。若是封地不改,他們必然也會不滿,還會生亂。隻有將兵權收歸皇帝,大唐江山才可永固。臣弟以為,收回他們的兵權後才能給於他們更多的封賞。”
鄭天虹道:“若是交出兵權,隻恐本公主一家命不久矣!”
鄭德道:“皇姐所言極是,臣弟確有此心。然臣弟雖有此心卻無此力,除去李良之後,若是再去了皇姐,以臣弟的威望焉能服眾,剛剛一統中原的大唐帝國頃刻間就會分崩離析。”
鄭天虹審視著麵前的鄭德道:“這些年來,十四弟變了許多啊!”
鄭德道:“臣弟沒有變,隻是幾番沉浮使臣弟看的透徹了一些。”
鄭天虹道:“好,皇侄登基後我會說服駙馬交出兵權的。”
鄭德道:“臣弟保證除了兵權外,其他朝政仍由皇姐執掌!”
“以何為保?”
“皇後之位。皇姐的長女彤兒聰慧過人,堪為大唐國母。”
“好!待天賜同彤兒大婚後,兵權自會交接。”
養心殿外鄭德同鄭天虹擊掌為盟,而李良也從太上皇處來到了養心殿前。
不久之後,太上皇傳下禦旨,言皇帝已經大好但仍需靜養,群臣無需滯留宮內,朝政一切如舊即可。
怎麽剛剛傳出皇上病危的消息,可這轉眼間又說好了?
雖然有不少的人覺得其中蹊蹺,但太上皇龍威尚在,群臣之首的長公主和相國也都沒有表示異議,眾臣子也隻能領旨回轉。
出宮之前,鄭天虹引李良入勤政殿道:“相國大人,今rì多有得罪,還往相國體念本宮因皇兄……亂了心神,不要掛在心上。”
李良道:“這是哪裏話來,長公主殿下與陛下兄妹情深,悲痛之下對臣有些誤會也是能夠理解的。”
“相國如此大度,讓本宮更加愧疚了!”說著鄭天虹對李良報以萬福。
李良忙還禮道:“些許小事,長公主殿下切莫如此。”
鄭天虹道:“皇兄駕崩的消息雖暫時控製了下來,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而太上皇又屬意由十八弟來繼承大統,所以本宮以為,當務之急必需要讓憲弟盡速回京以安人心,相國以為如何?”
李良道:“長公主所言極是。”
鄭天虹道:“不如由相國坐鎮京師,本宮率羽林軍jīng銳兩千前往迎接憲弟。”
‘你去?你去我如何放心?’李良阻攔道:“不可。”
鄭天虹祥怒道:“莫非相國不放心本宮?”
李良道:“長公主又誤會臣了。臣以為,長公主若是離京,會使人心動蕩。若是謀害陛下的真凶在旁推波助瀾,隻恐臣壓服不住。而臣懶散世人盡知,三五rì不露麵決不會讓人有疑。所以還是由臣前去迎接憲殿下吧!”
鄭天虹故作思慮,片刻後道:“如此有勞相國了。為防生變,相國離京後本宮會實施戒嚴。望相國快馬加鞭,早去早回。”
“定不負太上皇和長公主所托!”
回到家中,李良召集心腹人等將宮中之事講述了一遍。
“兄長!”已經是李良幹妹婿的許靖沉聲道:“您中了長公主以進為退之計了,隻恐您一離開京師,這裏立刻就要變天了。到時,即便你能迎了憲殿下歸來,也不能如願。”
李良道:“明知是龍潭虎穴,為兄卻不得不跳啊!能否迎得回憲殿下,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死穴了。所以雖然明知長公主是在引我上當,但也不能不上啊!”
童天奇道:“二哥(姐夫),不如趁京師尚未戒嚴,我們連夜遠遁,關他誰來當皇帝。”
“說的輕巧!”李良道:“若不能處理好此事,天下之大,已無我等容身之地。”
許靖道:“不如由我帶領無塵院的人手前去迎接憲殿下,兄長留在京師牽製長公主。”
李良苦笑道:“京師是長公主的地盤,天鷹、地虎、羽林軍盡在她手,若是我在外,憑借何無坪、英無風、歐陽無雙他們掌握的幾十萬人馬還能夠讓長公主有所忌諱,不敢輕易發難。”
張智撓著頭道:“既然長公主能控製京師,她為何不立刻動手,非要把大人引離京師呢?”
李良抄起鎮國金鐧道:“長公主鄭天虹此人的公心大過私心,若是以兵變的方式確可輕而易舉的解決掉我們,但是這樣不但會給後人留下一個不好的榜樣,對大唐的未來甚為不利。而且中原剛剛統一,原豐、衛、燕、趙國民的民心還沒有盡數歸唐,她恐刀兵再起。”
許靖道:“請兄長示下,我們該如何去做?”
李良道:“天奇,張智,你們今晚帶上我的令牌到我三哥和各位國公哪裏走一趟,陳明利害,讓他們在我未迎回憲殿下之前,務必保證同太上皇的聯係。我走後,你們一刻也不可放鬆,隻要太上皇能出麵,京師的天就翻不了!天奇,你要聽從張智的調遣。”
童天奇道:“二哥放心,小弟絕對不會誤事。”
張智道:“我看,還有幾位尚書那裏也要通通氣。”
“好,就按你說的辦。京師就拜托給你們了!”李良:“許靖,你召集無塵院的好手,明rì隨我動身。”
許靖道:“前幾rì傳來消息,前朝餘孽在東海邊有所動作,師姐已經去查看了。師姐身邊有不少高手,我們可以傳書師姐讓她前來相助。”
“甚好!”李良道:“夫人,你也同我一起去吧,我料這一路之上,大規模的軍隊攻擊是不會出現的,但是刺客絕對是少不了的,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馮如玉道:“我今晚就讓人把娘和孩子們送到三哥那裏。”
就在李良安排迎接鄭憲還京事務的時候,鄭天虹也說服了嶽闊。雖然通過長久的合作,嶽闊打心眼裏不願意對付昔rì的好友兼師長,但是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卻由不得他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鄭天虹保證將來給李良留一條活路。
書接上文,卻說鄭德遊說於長公主鄭天虹道:“李良足智多謀,無塵院好手如雲。為了萬全起見,皇姐,您必需答應臣弟三件事,否則臣弟也無能為力。”
鄭天虹麵sè變換不定,她遲疑了一下道:“什麽事?”
鄭德道:“第一,待李良出京後,皇姐必需采取心動控製住父皇!這樣才能斷絕李良的後援,而臣弟也好動身。”
‘父皇,為了大唐,隻有對不起您了!’鄭天虹沉吟了一下道:“可以!”
“第二,”鄭德道:“李良和臣弟離京五rì後,必需將皇兄駕崩的消息昭告天下,並助我兒天賜登基!”
“沒問題!”對於鄭德的這個要求鄭天虹很是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對於讓鄭德之子鄭天賜繼承皇位她是一貫支持的,也認為這樣做對大唐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這第三嗎!”鄭德對著鄭天虹深施一禮道:“天賜登基後,請皇姐說服駙馬交出兵權!”
鄭天虹娥眉跳動道:“十四弟,你太過分了吧!”
“皇姐!”鄭德神sè從容的道:“除了說服駙馬交出天鷹、地虎兩大軍團以及羽林軍外,您還要協助皇帝將五王的王軍、國公的府衛、兵部所屬這些大唐的軍隊收歸到皇帝的控製之下!”
鄭天虹冷笑道:“是在十四弟,你的控製之下吧!”
鄭德道:“臣弟以為您所以為父皇欣賞,成為我大唐執掌朝政的長公主,不是因為您才能過人,也不是因為您政見不凡,為的卻是您為了鄭氏江山願意付出一切。現在大唐就到了需要您交出兵權的時候了!”
鄭天虹道:“扼製皇權過盛是高祖皇帝立下的規矩。”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鄭德道:“高祖皇帝時中原五國並立,為了避免後世子孫不肖,所以他老人家才會定下此律。然,現今中原一統,天下歸一,大唐轄下地域廣闊。若是重新劃分封地,王爺和國公們必不能如往昔常駐京師,久必生亂。若是封地不改,他們必然也會不滿,還會生亂。隻有將兵權收歸皇帝,大唐江山才可永固。臣弟以為,收回他們的兵權後才能給於他們更多的封賞。”
鄭天虹道:“若是交出兵權,隻恐本公主一家命不久矣!”
鄭德道:“皇姐所言極是,臣弟確有此心。然臣弟雖有此心卻無此力,除去李良之後,若是再去了皇姐,以臣弟的威望焉能服眾,剛剛一統中原的大唐帝國頃刻間就會分崩離析。”
鄭天虹審視著麵前的鄭德道:“這些年來,十四弟變了許多啊!”
鄭德道:“臣弟沒有變,隻是幾番沉浮使臣弟看的透徹了一些。”
鄭天虹道:“好,皇侄登基後我會說服駙馬交出兵權的。”
鄭德道:“臣弟保證除了兵權外,其他朝政仍由皇姐執掌!”
“以何為保?”
“皇後之位。皇姐的長女彤兒聰慧過人,堪為大唐國母。”
“好!待天賜同彤兒大婚後,兵權自會交接。”
養心殿外鄭德同鄭天虹擊掌為盟,而李良也從太上皇處來到了養心殿前。
不久之後,太上皇傳下禦旨,言皇帝已經大好但仍需靜養,群臣無需滯留宮內,朝政一切如舊即可。
怎麽剛剛傳出皇上病危的消息,可這轉眼間又說好了?
雖然有不少的人覺得其中蹊蹺,但太上皇龍威尚在,群臣之首的長公主和相國也都沒有表示異議,眾臣子也隻能領旨回轉。
出宮之前,鄭天虹引李良入勤政殿道:“相國大人,今rì多有得罪,還往相國體念本宮因皇兄……亂了心神,不要掛在心上。”
李良道:“這是哪裏話來,長公主殿下與陛下兄妹情深,悲痛之下對臣有些誤會也是能夠理解的。”
“相國如此大度,讓本宮更加愧疚了!”說著鄭天虹對李良報以萬福。
李良忙還禮道:“些許小事,長公主殿下切莫如此。”
鄭天虹道:“皇兄駕崩的消息雖暫時控製了下來,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而太上皇又屬意由十八弟來繼承大統,所以本宮以為,當務之急必需要讓憲弟盡速回京以安人心,相國以為如何?”
李良道:“長公主所言極是。”
鄭天虹道:“不如由相國坐鎮京師,本宮率羽林軍jīng銳兩千前往迎接憲弟。”
‘你去?你去我如何放心?’李良阻攔道:“不可。”
鄭天虹祥怒道:“莫非相國不放心本宮?”
李良道:“長公主又誤會臣了。臣以為,長公主若是離京,會使人心動蕩。若是謀害陛下的真凶在旁推波助瀾,隻恐臣壓服不住。而臣懶散世人盡知,三五rì不露麵決不會讓人有疑。所以還是由臣前去迎接憲殿下吧!”
鄭天虹故作思慮,片刻後道:“如此有勞相國了。為防生變,相國離京後本宮會實施戒嚴。望相國快馬加鞭,早去早回。”
“定不負太上皇和長公主所托!”
回到家中,李良召集心腹人等將宮中之事講述了一遍。
“兄長!”已經是李良幹妹婿的許靖沉聲道:“您中了長公主以進為退之計了,隻恐您一離開京師,這裏立刻就要變天了。到時,即便你能迎了憲殿下歸來,也不能如願。”
李良道:“明知是龍潭虎穴,為兄卻不得不跳啊!能否迎得回憲殿下,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死穴了。所以雖然明知長公主是在引我上當,但也不能不上啊!”
童天奇道:“二哥(姐夫),不如趁京師尚未戒嚴,我們連夜遠遁,關他誰來當皇帝。”
“說的輕巧!”李良道:“若不能處理好此事,天下之大,已無我等容身之地。”
許靖道:“不如由我帶領無塵院的人手前去迎接憲殿下,兄長留在京師牽製長公主。”
李良苦笑道:“京師是長公主的地盤,天鷹、地虎、羽林軍盡在她手,若是我在外,憑借何無坪、英無風、歐陽無雙他們掌握的幾十萬人馬還能夠讓長公主有所忌諱,不敢輕易發難。”
張智撓著頭道:“既然長公主能控製京師,她為何不立刻動手,非要把大人引離京師呢?”
李良抄起鎮國金鐧道:“長公主鄭天虹此人的公心大過私心,若是以兵變的方式確可輕而易舉的解決掉我們,但是這樣不但會給後人留下一個不好的榜樣,對大唐的未來甚為不利。而且中原剛剛統一,原豐、衛、燕、趙國民的民心還沒有盡數歸唐,她恐刀兵再起。”
許靖道:“請兄長示下,我們該如何去做?”
李良道:“天奇,張智,你們今晚帶上我的令牌到我三哥和各位國公哪裏走一趟,陳明利害,讓他們在我未迎回憲殿下之前,務必保證同太上皇的聯係。我走後,你們一刻也不可放鬆,隻要太上皇能出麵,京師的天就翻不了!天奇,你要聽從張智的調遣。”
童天奇道:“二哥放心,小弟絕對不會誤事。”
張智道:“我看,還有幾位尚書那裏也要通通氣。”
“好,就按你說的辦。京師就拜托給你們了!”李良:“許靖,你召集無塵院的好手,明rì隨我動身。”
許靖道:“前幾rì傳來消息,前朝餘孽在東海邊有所動作,師姐已經去查看了。師姐身邊有不少高手,我們可以傳書師姐讓她前來相助。”
“甚好!”李良道:“夫人,你也同我一起去吧,我料這一路之上,大規模的軍隊攻擊是不會出現的,但是刺客絕對是少不了的,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馮如玉道:“我今晚就讓人把娘和孩子們送到三哥那裏。”
就在李良安排迎接鄭憲還京事務的時候,鄭天虹也說服了嶽闊。雖然通過長久的合作,嶽闊打心眼裏不願意對付昔rì的好友兼師長,但是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卻由不得他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鄭天虹保證將來給李良留一條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