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零四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下


    書接上文,英無風找到了被眾人冷落的二皇子向其表了忠心。雖然二皇子對英無風雪中送炭的行為很是高興,在唐國受到過高級待遇他自己也很想當皇帝,可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二皇子對自己沒什麽信心,因為一直以來他的母後都不怎麽喜歡這個少言寡語的兒子,不過這也正合了英無風的心思。


    在英無風的指點下內向的二皇子很快的得到了衛國皇帝的重視,方法很簡單不過了。衛國皇帝信奉神鬼,所以皇子回宮的那一天三位皇子被安排到供奉鬼神的廟宇裏去感謝鬼神保佑他們平安歸來。而就在這時候,二皇子突然渾身顫抖著跳上了神案高喊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萬物之母為神,神名女媧,女媧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女媧說……。”一篇地地球人都知道的《道德經》加《聖經》的東西從二皇子口中洋洋灑灑而出。


    英無風適時的高喊道:“二皇子被神人附體了!這是神在訓示世人!”


    在場的神漢巫女在愣了一下之後立刻跪倒在二皇子麵前凝神聆聽神的訓示。


    這個東拚西湊的東西是李良教給英無風的,再由英無風告訴二皇子的。


    原本李良是想把《道德經》背寫下來給英無風的,但是在前世的時候李良雖然讀過幾遍,可讓他一字不差的背下來實在是難為他了,而且李良在自己背著玩的時候把《道德經》裏的一些內容給篡改了。可以嚴格的說,李良手中最初完稿的李良版《道德經》是嚴重的假冒偽劣產品,除了開頭的幾句外後麵的部分都似是而非和地球上正版的《道德經》有很大差距的,


    例如有一句原本是“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因不合李良的心意給改成了“天之道,善爭而善勝,惡爭而惡勝,善言而善應,惡言而惡應,惟爭有勝,惟言有應。”再有“不出戶,知天下。”被改成了“行千裏路知百裏事,聖之所為。行百裏路知十裏事,士之所為。不出戶,不知事,愚之所為。然大道之下不出戶而知天下者神之所為,何為道,技為道、書為道,有道行天下而知天下。”


    把新版的《道德經》弄好以後,李良是越琢磨是越不滿意,因為再怎麽改文章的基礎還是建立在原文上麵的,而這個世界沒有經曆過百家爭鳴的時期,文化底蘊不足以領悟文中的奧妙。而相比較《聖經》就比較淺顯易懂了,所以李良一咬牙來了個‘群英薈萃’,不但把《聖經》的一些內容加了進去,中間偶爾還蹦出幾句佛教的經文。


    不過就是這樣的一篇被李良改的亂七八糟的文章,在那些‘有神通’的神漢巫女的耳朵裏卻如同晴天霹靂一樣深深的震撼了他們的心靈。也難怪他們這樣,要知道在這個世界裏的中原地區,宗教還是一種很原始的模糊的崇拜,並沒有一個係統的理論作為基石來支撐起宗教的天空。對死亡的恐懼,對各種解釋不清楚的自然現象的恐懼目前還是主流。而原始信仰的巫女神漢之中,除了部分蒙人騙錢的,有不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而善於思考卻找不到人生目標的哲學家。他們想搞清楚人是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天為什麽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而這篇《道德經》加《聖經》加佛教經文的混合體對於神漢巫女就如同黑夜裏的指路明燈一樣,給他們打開了一扇虛無的門,讓他們有了新的目標。


    從這一天起,道神教就出現了,而最基本也是最神聖的經文就是李良當槍手假借衛國二皇子之口講出來的《道神經》。(在千年之後,這個世界的人們偶然發現了李良的一些手稿,上麵記錄著很多類似於《道神經》的語句,當然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考古學者最初的研究結果認為是李良在研究宗教的經文時留下的筆錄,可通過jīng密儀器的分析卻發下,這些手稿的準確rì期竟然比曆史書上jīng確記載的《道神經》出現的rì期還要早上半年,後來又從李良的四位弟子的墓穴中得到了部分的旁證。特別是李良的書稿裏對‘技為道’的附注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更是在宗教和科技拉在樂一起。於是關於道神教的起源和李聖人究竟有多聖,就在考古界、宗教界以及民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有了神奇的《道神經》為後盾,被神人附過體二皇子被新出爐的道神教教徒奉為了神的代言人,而道神教的最大支持者就是衛國的皇帝,二皇子因此順利地登上了太子之位並執掌了大權,英無風跟著水漲船高的成為了衛國的重臣,當然這也和二皇子xìng格內向有很大的關係。作為掌國太子麵前的紅人,當然不會管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了,他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燕國、豐國的協調事宜。而計劃開始執行以後,英無風更是作為監軍跟著大軍到了前線。對於燕國牽頭的這套計劃,英無風是比較認同的,燕、衛、豐三國人口已經超過了耕地所能承受的極限,再這樣下去非出事不可,轉移危機的最佳方法自然就是掠取更多的土地了。


    衛國所主攻汾水關和豐國所主攻的蒼茫關從地理位置上看是比較靠近唐國國都的,在加上兩國能動用的兵力比燕國要少上許多,出兵之初被認為是最有可能首先遭到唐軍大規模反擊的,所以衛軍和豐軍在完成最初的作戰計劃後一刻也不敢大意是偵起四出,並十分注意兩軍的情報交流。


    衛國和豐國的主將因為唐國並沒有出現他們預料中的動作,所以和燕國的郝黔一樣有些沉不住氣了。英無風作為監軍也是時刻關注著唐軍的動向,而領兵的主將也很給英無風麵子,不但所有探馬察看到的消息也都送一份讓他過目,偶爾遇到重要情況還親自過來同他商議後再做決策。


    在占領汾水關的第二十四天,英無風他們終於得到了唐國的皇帝換人的消息了。這個消息不能不說是一個好消息,畢竟一個年輕的君主要比一個老謀深算的皇帝好對付,而且在這個時候君權更迭很有可能造成唐國國內的局勢動蕩,這個好消息也從盟軍豐國那裏得到了證實。可麵對如此好的消息英無風不但一點也高興不起來,而且還來了個大驚失sè——因為他們四無公子心目中的師傅李良不知道怎麽就成了唐國的相國了。


    若是換成郝無憂、歐陽無雙或是何無坪可能不至於像英無風這樣,因為他們雖然也認為‘師傅’的才學非常人能比,但畢竟沒有像英無風是完全靠著李良的主意從微末小吏之子一躍成為當朝重臣的。而且憑他們在唐國的所見所聞,唐國朝局一直長久穩定的基礎在於權力的分散和皇帝、王爺、國公、六部公卿這四大派係的相互鉗製。他們三個絕對會認為李良即便是當上了相國這個聽起來很威風的官職就可以完全左右唐國的局勢,但英無風不一樣啊!深有體會的他完全相信李良有辦法整合唐國的各派勢力,尤其是現在麵臨外敵入侵的時候,英無風甚至敢斷言,如果不是有燕、衛、豐三國的入侵,李良想要主理唐國的朝政要比現在困難的多。


    得到‘師傅’李良出任相國後,英無風就預感到這次燕、衛、豐三國的行動危險了,特別是唐國麵對大敵入侵而沒有按照他們預先所想采取行動後,英無風的這種預感就更強烈了。


    左思右想之後,英無風決定向主帥建議應該變被動為主動,聯絡其他兩國把坐等唐國出兵變成以攻城掠地的方式逼迫唐軍交戰。而這個變被動為主動的理念,正是當初李良通過圍棋教給他們的,這才叫學生會了反打師傅。


    在說服了主帥後,英無風還做了兩件事,一是向皇太子請旨,必要時刻為了保存衛國的實力應當允許衛軍主動脫離戰場撤回國內;另外一件事就是將李良的動向通過私人書信通知昔rì鶴院的故友同窗也是今rì的盟友,希望通過他們來提醒各方主帥對李良的重視。


    燕國的歐陽無雙收到的是兩封信,一封是他的另一封是給郝無憂的,隻是給郝無憂的那封被歐陽無雙給扣下了。


    在歐陽無收收到英無風書信之前,待在蒼茫關的豐國的何無坪當然也收到內容幾乎一字不差的書信。


    讓我們再來說一下何無坪的際遇,相對於鶴院四無公子(後世稱為鶴院四公子)的其他三位,何無坪的情況要差上很多。他一不是那家高官的公子;二沒有紅顏知己為他獻身;三沒有皇子讓他去攀附,話又說回來了,別說何無坪攀附上了皇子皇太子,就是攀附上了皇上也不見得能出人頭地,說不定還會因為方法不當被按上個諂媚君王的罪名而丟了腦袋,因為世人都知道衛國掌權的實際上並不是皇帝而是人稱忠義侯的大將軍韋岑。


    韋岑世襲的爵位並不時忠烈侯,而是夏安侯。這個忠烈侯可不是豐國的皇帝封的,也不是他自己按上去的,而是豐國的百姓感其一門忠烈而自發的叫出來的。韋岑的祖上原不是豐國人而是唐國的一位世襲貴族沒有繼承權的出門子弟,到了韋岑曾祖父那一代,他們家不在種地了而是成了往來於豐唐兩國之間販賣鹽鐵糧食的商人,因為經營不善落魄於豐國。在饑寒交迫之時為當時入質還朝的豐太子所救,為報答救命之恩入太子府為奴,其妻為皇孫的rǔ娘。後來太子登記皇孫成了太子,韋家也逐漸發跡。不過韋家並沒有因此驕橫跋扈,一直忠心耿耿守護著豐國皇室,多次救駕於危難之時,到了韋岑這輩已經是第四代了。


    豐國的上一位皇帝在臨終前托孤於韋岑也屬無奈,不是因為太子年幼,豐國的先帝駕崩時太子已經二十多了,而是因為他的獨子在入質於唐國時在唐國人的刻意之下,被教育成了一位遊手好閑隻知道吃喝玩樂沉迷酒sè的浪蕩鬼,托孤於韋岑也實屬無奈。


    豐國的百姓見到受先帝托孤後,韋岑不但繼承了韋氏一門對豐國皇室的忠誠,將朝政打理的是井井有條,且為人剛烈正直常為百姓主持公道打擊不良的豪門世家,深受豐國百姓擁護。見到韋岑深得民心且掌控豐國的軍政大權,有人曾勸其奪位自立而被韋岑腰斬於市,因此被豐國的百姓稱為忠烈侯。


    有句話說的好是金子在那裏都發光,何無坪無權無勢無門路的情況下並沒有平凡的生活下去。憑借在鶴院時從李良那裏學到的超越這個時代的學識,何無坪很快的就成了當地著名的才子。


    可能有人要說了,哦,就在李良身邊待幾個月聽一些雞毛蒜皮的故事就成才子了?其實這無非是一個知識知道的先後罷了。比如現在人人都知道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是因為有地心引力,而相比較之下第一個發現並提出了這個觀點的牛頓在知識的掌握上並不比現在物理專業的大學生(可能連高中生都不如)多,但人家就成了偉大的物理學家,而現代比牛頓懂得多得多的大學生卻還隻是個學生的緣故。尤其是李良在講解圍棋的時候,經常是以兩軍對陣為例子,什麽聲東擊西了,置於死地而後生了,順手牽羊了,都信手拈來當作教材講給他們聽。可以說,包括何無坪在內的四無公子在軍事戰略這個層次麵上已經遠遠的領先於他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韋岑又恰恰有從民間收羅人才的嗜好,隻是這種嗜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豐國的世家豪門大多和韋岑不睦,為了能治理地方控製朝局韋岑不得不啟用民間的才子,其手下心腹差不多都是此類人。在聽說了何無坪的名聲後,韋岑就讓人把他叫來聊了一下。


    在幾番交談之後,韋岑感念何無坪的確才華不凡,但也發現何無坪的才華在於戰略決策上,具體的戰術似乎非其所長,於是就將何無坪收於門下成為了一名書記,想是再曆練一下才好做大用。而這次對唐國用兵非比尋常,韋岑親自領兵掛帥,何無坪也跟隨著來到蒼茫關。


    韋岑經常和英無風又書信往來,何無坪借機也給英無風去過幾封信,兩人就這麽聯係上了。當英無風知道李良成為唐國相國的消息後,自然想通過何無坪來告訴韋岑。


    英無風的想法很好,但實際cāo作起來是比較麻煩的。最早接到信的何無坪在了來信後也很擔心,他不敢怠慢向韋岑轉達了英無風的顧慮。隻可惜祖上就是唐國貴族的韋岑,對唐國的那一套權力分散和幾派相互牽製的做法太了解了,他對異軍突起的李良雖然重視但並不認為李良可以改變什麽。不過他對主動出擊的建議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因為這弓拉開了卻看不見敵人實在是吃力的很,這麽幹耗下去也不是個事。就附議了衛國的提議,同意如果二十rì內再不見唐軍出現的話就協同出擊,向唐國的腹地進軍,務必完成三國聯軍作戰計劃的最低目標——占領一大片良田。


    燕國那裏就更是麻煩了,當歐陽無雙扣下了英無風給郝無憂的信自己去找郝黔說項的時候,郝黔也剛剛接到衛國和豐國聯署的最新作戰計劃協調書。


    作為整個計劃的發起者和製定者,郝黔對於盟友決定改變作戰計劃的決定是十分的不滿。而且這份所謂的計劃雖然是以商量的口氣傳遞過來的,但從計劃上出兵的rì期來看,根本不夠他做出回應,這就等於無論燕國同意不同意衛國和豐國的軍隊勢必發兵,而燕國也不得不跟著行動了。這樣一份先斬後奏的計劃自然引起了郝黔大大的不快,而這時候歐陽無雙來說項隻能是無功而返了。對於李良這個人,郝黔是一點也沒重視,反而對兩家盟友產生了反感。不過迫於無奈,郝黔還是同意了衛國的計劃,燕國將於約定好的rì期兵出連山關。


    而此時李良的車架已經快要到禦史城了,還不知道因為四個弟子的緣故入侵的三國聯軍準備行動的李良很是舒服的歪坐在車中。


    從京城到禦史城走的快的話隻需六七rì便可,但李良一路上是走走停停,在沿途的幾個大城鎮都休息了一天。這眼看就要到地方了,李良忽然道:“許靖,讓無塵院辦的三件事情有回音了嗎?”


    許靖道:“大人,暫時還沒有回音,不過算rì子的話,那三件事情已經有效果了。”


    李良笑道:“好,開始辦就好。”


    許靖道:“大人,您認為這樣做就可以讓他們退兵嗎?”


    李良歪著頭想了想道:“可能不會全退,不過至少豐國會退兵的。這就足夠了,樞密院的將軍們不是說對兩國,我們就可以保持平局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時空之謀士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水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水石並收藏異時空之謀士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