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
從豎立在路邊的界碑上看的出,李良乘坐的馬車已經踏上了自己家的土地。趕車的李忠將一麵繡著rì出生波圖的旗子插在了車頭之上,這是十一家國公共有的標記,不同的地方就是旗子上所繡的姓氏,來往的百姓看到旗子上熟悉的標記忙低著頭跪倒在路邊。
見到這樣的情形,很是不習慣這種高高在上感覺就讓李忠把旗子收了起來後,李良仔細的查看著這個已經不屬於自己的家的情況。
同其他十家大唐的國公一樣,鎮國公李家的永久封地麵積是個長寬大約都是二十公裏左右的不規則正方形。外圍是大片的良田,而中心地帶則是雄偉的國公府府邸。與京城的鎮國公府不同,這裏的鎮國公府更像是一個城鎮。寬闊的護城河後是高大的城牆,院牆內是外宅——這裏居住的是普通的百姓。
在這個區域內的百姓與其說是大唐的子民還不如說是國公府的家奴,國公們在這些區域內擁有絕對的權威,每家每戶的人口都在國公府的戶籍冊之上,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要向鎮國公府的人報備。在這裏沒有官府,鎮國公的話就是這片土地上唯一的法令,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公府的老爺們可以為所yù為。在享受著絕對的權力的同時,各家國公也受到了常人想象不到的約束。
國公們和五王抗衡的砝碼就是常備的府衛,而這些府衛按定規隻能從永久封地內的百姓內招收。五王和國公們都或明或暗派有眼線相互監視著,所以沒有人會冒著風險到外麵去招兵的。這樣的規定使得國公們不得不對封地內的百姓保持著一種寬容的態度,否則封地內的百姓就可以在每五年一次的皇使巡視的時候選擇跟隨特使離開封地脫離國公的統治。當然,封地的麵積是有限的,當封地內的人口達到國公們承受不起的數量的時候,國公們會自己也會安排一些人離開的。
單靠永久封地內所產的糧食養活封地內的百姓和府衛是遠遠不夠的,這使得國公們不得不加強府衛的訓練,以便在十年一次的比武中取得好的名次挑選更好的可交換封地。不過國公們之間通常保持著一定的默契,那就是在競爭更好的封地的同時會照顧上次失去封地的國公,這也使得很少出現連續兩屆比武都敗北而失去可交換封地的國公,李良家當初連續三次失利則是五王協力阻擊下的例外。
當年鎮國公永久封地內的情景不能不稱之為慘淡,李良的爺爺是個很仁慈的國公同時也是個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沒有建樹的人。盡管他對屬地的臣民很是照顧,但有句話說的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麵對五王咄咄逼人的態勢,李良的爺爺所率領的鎮國公府衛連年戰敗,而已經有了交出國公特權打算的他為了留下足夠的錢財給子孫後代享用也減少了對府衛的投入,常備的府衛從兩萬減少到了最低限度的五千人,而封地內的百姓也大半在鎮國公府的安排下跟隨巡視的皇使離開了,雖然還沒有達到十室九空的程度,但封地內人口從全盛時最多的十四萬減少到了不足六萬——這是封地的土地在不用鎮國公貼補的情況下所能承受人口的最高限度。
不過現在的鎮國公封地內在柳夫人將近二十年的治理下已經不複當初慘淡的景象了,封地內的人口已經恢複到了十萬,府衛的數量也再一次達到了最高限額的兩萬人,即便現在是耕的農忙時節也可以聽到不知道從那裏傳來的cāo練之聲。
經過外宅就是城中之城的內宅了,車子在門前停穩後李忠對這門前的人喊道:“開門,七公子奉旨回府了。”
門前的管事認得李忠,也知道他已經被主母派給了七少爺。管事的上前對著坐在車內的李良叩頭道:“小的見過七少爺,請七少爺出示聖旨,否則按規矩小的是不能讓您進門的。”
李良將聖旨交給了李忠,李忠將聖旨打開讓管事的看了看後管事的才再次叩了頭起身喊道:“打開側門,七少爺奉旨回府探親!”
其實門本來就是開著的,所謂的開門不過是將高大的門檻撤去好讓車子能直接行駛到院子裏。在車子進入院子的同時就聽到不斷有人高聲的喊著:“七少爺回府探親了!七少爺回府探親了!”
晉小倩不屑一顧的道:“好大的氣派。”
李良的心裏也很是別扭的回道:“是啊!好大的氣派!”
車子停了下來,李良下了車問道:“這裏什麽地方?”
李忠道:“回少爺,這裏是客房。小的和羅托在這裏收拾東西,應該馬上就有人引您和兩位小姐去拜見夫人了。”
“客房!”李良在隨同著仆婦往客廳而去的時候低聲的用無奈的語氣嘀咕了一句。
已經成家dú lì的男丁是不能再進內宅的,所以即便是母子相見也隻能在客廳相見。踏入客廳的大門,當李良看到麵容很是憔悴的母親不由得鼻子發酸,他搶上兩步跪倒在柳夫人膝前道:“娘,孩兒讓您擔心了。”
柳夫人撫摸著兒子的頭道:“我兒……為娘好想你啊!你在邊關沒有受苦吧?刀槍無眼,你沒有受傷吧?”
李良仰起臉很努力的笑道:“娘,孩兒是幕後的監軍,又不用衝鋒陷陣怎麽會受傷呢!”
待李良起身後晉小倩上前行禮道:“民女晉小倩見過伯母。”
柳夫人讓晉小倩起身後說道:“這位姑娘是?”
李良道:“娘,晉小姐是晉易霧大人的千金。”
柳夫人仔細打量了一番相貌出眾又顯得很有教養的晉小倩,在不自覺地同兒媳婦比較了一番後道:“八年前晉大人將爵位傳給族弟後就攜家人隱跡山林了,多年不見不知晉大人一向可好!”
晉小倩道:“家父身體尚佳。”
在母親和晉小倩寒暄的時候李良對妞妞點了點頭示意她上前給柳夫人行禮,可惜妞妞領會不到李良的意思呆呆的站在堂前發愣。李良隻好咳嗽了一下道:“母親,孩兒在兩界關給您又認了個女兒,元霸……還不給母親磕頭。”
“李元霸給娘磕頭了。” 妞妞粗粗的嗓音把柳夫人嚇了一跳,而妞妞磕頭的時候把地上的青磚震的嘭嘭作響的聲音又讓柳夫人憐惜不已。
“傻孩子!”柳夫人起身將妞妞扶了起來道:“頭磕疼了沒。”
就像是一位真正的母親一樣,柳夫人絲毫沒有嫌棄妞妞醜陋的麵容,邊說還邊用手裏的絹帕輕輕擦試著妞妞額頭上的灰塵。
沒想到的是柳夫人的這個舉動讓妞妞放聲大哭起來,柳夫人忙問道:“好好的怎麽哭起來了?”
妞妞道:“娘對妞妞太好了……從來沒有人對妞妞這麽好過。”
越發覺得妞妞可愛的柳夫人好生勸慰了她一番後拉著妞妞坐在自己身邊對李良道:“元霸這個名字是你給妞妞改的吧?”
李良笑道:“是孩兒給起的,妞妞說她想要個威風的名字,所以孩兒就給她取了這兩個字。”說完這些李良又將妞妞的經曆大致講了一遍。
“真是個苦命的孩子!”柳夫人愛憐的拍著妞妞粗糙的手道:“一個女孩子怎麽起這麽霸道的名字!既然是我的女兒,這樣好了,以後就跟娘的姓,就姓柳!這名字也要改一改,就叫紅纓……柳紅纓!既威猛又好聽,良兒以為如何?”
李良心裏咯噔一下,但表麵上沒有流露出來,他道:“母親為妹妹取得名字比兒子的強了百倍。”
這時候柳夫人身旁的一位女子上前對著李良一個萬福道:“見過叔叔!”
柳夫人介紹道:“良兒,這是你三嫂黃氏。祭的時候你三哥回來見為娘身體不適,非要將你三嫂留下服侍。哎……又不是什麽大病,如今還驚動了皇上下旨讓你回來探家。”
李良忙起身向黃氏回禮道:“見過三嫂,多謝三嫂替我們照顧母親。”
“叔叔的話太見外了,服侍母親是做兒媳的本分。”黃氏說完後拘謹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李良笑了笑,詢問了母親的身體情況後裝做很是漫不經心的問道:“父親和大哥可在?”
柳夫人不置可否的沒有說話,反倒是黃氏說道:“父親大人和大伯忙於訓練府衛,每rì一早就出城去了。”
‘不對啊!這府衛一直以來都是由母親掌管的,父親向來都是個甩手掌櫃,怎麽……?’在心裏嘀咕了一番後李良又問道:“大嫂呢?”
柳夫人不屑一顧的說道:“她剛接手了帳房,忙啊!”
“什麽?”李良不由得怒火中燒,看來母親的病並非全部因為擔心自己,隻怕和父親、大哥的行為有所關聯。
柳夫人見兒子麵sè不悅,就道:“他們想管就讓他們管去吧!為娘為你們李家cāo了這麽多年的心……也是時候休息一下了。”
李良想了想道:“娘,您和孩兒一起回京吧!”
“我兒長大了!”柳夫人笑著搖頭道:“明年就是十年一次的比武了,待比武過後為娘就去你那裏常住不走了!”
見母親執意如此,李良也不好再多說什麽了。
李翱和父親李博並肩策馬而行,隨行的護衛遠遠的跟在後麵。李博看著長子一臉的倦容就說道:“翱兒,這府衛的訓練還是讓你母親來做吧!”
李翱振作了下jīng神道:“父親,我們父子好不容易從那個女人手裏將府衛的控製權要了回來,怎麽能輕易的還給她啊!”
李博有些生氣的說道:“翱兒,你怎麽能這麽稱呼你母親?”
李翱自知失言忙道:“父親恕罪!是孩兒莽撞了!”
“哎!”李博歎氣道:“翱兒啊!你母親為我們李家做了很多,而你能當上世子也是經過她同意的,你想想看,你七弟雖然年幼但說起來終究是正方長子,你應該對她心存感激才是。”
“心存感激!哼……!”李翱冷哼了一聲說道:“父親!若非您以休書相脅,那個女人會甘心讓孩兒坐上世子的位置嗎?”
李博大驚失sè道:“你是怎麽知道的?”
“該知道的孩兒都知道的!”李翱拍著胯下的良駒道:“興國公段崮和您在回封地的談話孩兒也知道,您難道不認為這是那個女人借著興國公的口對您的一次試探也是一次威脅嗎?她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能讓她的兒子李良成為下一位鎮國公!”
李翱是如何知道這麽多的事情呢?李良有輕微的說夢話的習慣,而這個習慣顯然遺傳自他的父親李博。李博的夢話說的很厲害,經常侍寢的張氏從這些夢話中能聽到很多李博壓抑在心裏的話,而這些話張氏自然會告訴自己的兒子的。
李博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一個男人在所有的子女中通常會對最大的那一個有特別的關愛,而因為在長子李翱的母親那裏能找回男人的自尊的緣故,李博對李翱更是付出了加倍的父愛。而在事業型的柳氏麵前,李博總是覺得說話沒有底氣,連帶著對體弱的李良也不願意過多的親近。但是即便如此,柳氏為鎮國公府所做的一切李博還是銘記在心的,而對李良這個兒子他更是懷著許多的愧疚。當年李博執意在立世子的事情上同柳夫人為難,一方麵是張氏的枕頭風吹的,而另一方麵也是一次內心不滿的反抗。許多男人就是這樣,一旦老婆比自己強,在佩服老婆的同時又覺得結發妻不溫柔了、不體貼了、自己沒麵子了……等等情緒就應運而生。讓李博沒有想到的是,當他以休書要挾的夫人一定要立長子李翱為世子的時候,本以為一貫要強得夫人會抗爭到底,夫人悲淒的笑了笑竟然同意了,而預料中的其他十家國公的反對也沒有出現。
相隔這麽多年,柳夫人那哀大莫過心死的笑容還時常在李博的夢中出現,把他驚出一身身的冷汗。
李翱沒有注意到父親蒼白的麵sè,他自顧自的說道:“父親,你知道嗎……為了給她兒子購置宅院和田產,她這些年來又虧空了我們家多少的錢糧!哼……父親恐怕想不到吧……經過這些rì子的核對,粗算下來每年多則上萬少則數千兩銀子都不翼而飛。”
“如果你母親真的虧空了家裏的錢為父是求之不得,可惜你七弟購置宅院的錢是你母親許多年節省下來的體己錢。”李博頹廢的搖頭道:“你說的事情為父是知道的!那些錢是還債用了,三十年沒有封地我們家已經到了坐吃山空的地步,每年的整修河道和維持府衛的開銷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這些錢都是你爺爺和為父陸續從其他國公那裏借的。這件事情非同小可,自然不能在帳上記載了。”
所謂的非同小可是指除了通常情況下的婚喪嫁娶和年節走動的禮物外,各國公之間是不允許私自挑撥錢糧的。
“你母親唯一所求的隻是等錢糧寬餘的時候為你七弟買上幾十畝地!”李博越說越覺得愧疚,以前怎麽就沒覺得對不起這娘倆呢!越想越覺得自己過分,李博揮動手中的鞭子狠狠的抽打著跨下的戰馬。後麵的護衛看到國公爺忽然絕塵而去,忙催馬去追。
讓過手忙腳亂的護衛,李翱慢悠悠的繼續前行,路上百姓見到世子路過都跪倒在道路的兩旁。這些人是鎮國公院落中的草芥,可以任由他這個世子擺布。對於草芥的朝拜,李翱雖然不屑一顧但高高在上的他很是享受這種眾人跪倒在自己腳下的感覺。
李翱的馬過去之後,跪倒在路邊的百姓之中有一個人迎上了尾隨在後麵的護衛說了幾句話後從急匆匆地離開了。和那人說話的護衛催馬趕到李翱身後半個馬身的位置上小聲說道:“世子,他們失手了!”
李翱望了望近在咫尺的城鎮,他想起數rì前接到的來自京城的密信。十二皇子告訴他,皇上和李良有個約定,而從和李良關係最密切的十八皇子的話語中分析,這個約定很有可能就是在兩界關之戰結束後李良就會成為新的鎮國公世子!
為了保住自己的世子之位,李翱不得已將手中不多的心腹人手內挑選了幾個派到弟弟回家的必經之路上去‘迎接’弟弟的到來,但結果卻讓他很是失望。
仰望著城牆上高高飄揚的國公府的旗子,李翱正在猶豫是否按照十二皇子的師傅白先生讓人送來的口信去做!
從豎立在路邊的界碑上看的出,李良乘坐的馬車已經踏上了自己家的土地。趕車的李忠將一麵繡著rì出生波圖的旗子插在了車頭之上,這是十一家國公共有的標記,不同的地方就是旗子上所繡的姓氏,來往的百姓看到旗子上熟悉的標記忙低著頭跪倒在路邊。
見到這樣的情形,很是不習慣這種高高在上感覺就讓李忠把旗子收了起來後,李良仔細的查看著這個已經不屬於自己的家的情況。
同其他十家大唐的國公一樣,鎮國公李家的永久封地麵積是個長寬大約都是二十公裏左右的不規則正方形。外圍是大片的良田,而中心地帶則是雄偉的國公府府邸。與京城的鎮國公府不同,這裏的鎮國公府更像是一個城鎮。寬闊的護城河後是高大的城牆,院牆內是外宅——這裏居住的是普通的百姓。
在這個區域內的百姓與其說是大唐的子民還不如說是國公府的家奴,國公們在這些區域內擁有絕對的權威,每家每戶的人口都在國公府的戶籍冊之上,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要向鎮國公府的人報備。在這裏沒有官府,鎮國公的話就是這片土地上唯一的法令,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公府的老爺們可以為所yù為。在享受著絕對的權力的同時,各家國公也受到了常人想象不到的約束。
國公們和五王抗衡的砝碼就是常備的府衛,而這些府衛按定規隻能從永久封地內的百姓內招收。五王和國公們都或明或暗派有眼線相互監視著,所以沒有人會冒著風險到外麵去招兵的。這樣的規定使得國公們不得不對封地內的百姓保持著一種寬容的態度,否則封地內的百姓就可以在每五年一次的皇使巡視的時候選擇跟隨特使離開封地脫離國公的統治。當然,封地的麵積是有限的,當封地內的人口達到國公們承受不起的數量的時候,國公們會自己也會安排一些人離開的。
單靠永久封地內所產的糧食養活封地內的百姓和府衛是遠遠不夠的,這使得國公們不得不加強府衛的訓練,以便在十年一次的比武中取得好的名次挑選更好的可交換封地。不過國公們之間通常保持著一定的默契,那就是在競爭更好的封地的同時會照顧上次失去封地的國公,這也使得很少出現連續兩屆比武都敗北而失去可交換封地的國公,李良家當初連續三次失利則是五王協力阻擊下的例外。
當年鎮國公永久封地內的情景不能不稱之為慘淡,李良的爺爺是個很仁慈的國公同時也是個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沒有建樹的人。盡管他對屬地的臣民很是照顧,但有句話說的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麵對五王咄咄逼人的態勢,李良的爺爺所率領的鎮國公府衛連年戰敗,而已經有了交出國公特權打算的他為了留下足夠的錢財給子孫後代享用也減少了對府衛的投入,常備的府衛從兩萬減少到了最低限度的五千人,而封地內的百姓也大半在鎮國公府的安排下跟隨巡視的皇使離開了,雖然還沒有達到十室九空的程度,但封地內人口從全盛時最多的十四萬減少到了不足六萬——這是封地的土地在不用鎮國公貼補的情況下所能承受人口的最高限度。
不過現在的鎮國公封地內在柳夫人將近二十年的治理下已經不複當初慘淡的景象了,封地內的人口已經恢複到了十萬,府衛的數量也再一次達到了最高限額的兩萬人,即便現在是耕的農忙時節也可以聽到不知道從那裏傳來的cāo練之聲。
經過外宅就是城中之城的內宅了,車子在門前停穩後李忠對這門前的人喊道:“開門,七公子奉旨回府了。”
門前的管事認得李忠,也知道他已經被主母派給了七少爺。管事的上前對著坐在車內的李良叩頭道:“小的見過七少爺,請七少爺出示聖旨,否則按規矩小的是不能讓您進門的。”
李良將聖旨交給了李忠,李忠將聖旨打開讓管事的看了看後管事的才再次叩了頭起身喊道:“打開側門,七少爺奉旨回府探親!”
其實門本來就是開著的,所謂的開門不過是將高大的門檻撤去好讓車子能直接行駛到院子裏。在車子進入院子的同時就聽到不斷有人高聲的喊著:“七少爺回府探親了!七少爺回府探親了!”
晉小倩不屑一顧的道:“好大的氣派。”
李良的心裏也很是別扭的回道:“是啊!好大的氣派!”
車子停了下來,李良下了車問道:“這裏什麽地方?”
李忠道:“回少爺,這裏是客房。小的和羅托在這裏收拾東西,應該馬上就有人引您和兩位小姐去拜見夫人了。”
“客房!”李良在隨同著仆婦往客廳而去的時候低聲的用無奈的語氣嘀咕了一句。
已經成家dú lì的男丁是不能再進內宅的,所以即便是母子相見也隻能在客廳相見。踏入客廳的大門,當李良看到麵容很是憔悴的母親不由得鼻子發酸,他搶上兩步跪倒在柳夫人膝前道:“娘,孩兒讓您擔心了。”
柳夫人撫摸著兒子的頭道:“我兒……為娘好想你啊!你在邊關沒有受苦吧?刀槍無眼,你沒有受傷吧?”
李良仰起臉很努力的笑道:“娘,孩兒是幕後的監軍,又不用衝鋒陷陣怎麽會受傷呢!”
待李良起身後晉小倩上前行禮道:“民女晉小倩見過伯母。”
柳夫人讓晉小倩起身後說道:“這位姑娘是?”
李良道:“娘,晉小姐是晉易霧大人的千金。”
柳夫人仔細打量了一番相貌出眾又顯得很有教養的晉小倩,在不自覺地同兒媳婦比較了一番後道:“八年前晉大人將爵位傳給族弟後就攜家人隱跡山林了,多年不見不知晉大人一向可好!”
晉小倩道:“家父身體尚佳。”
在母親和晉小倩寒暄的時候李良對妞妞點了點頭示意她上前給柳夫人行禮,可惜妞妞領會不到李良的意思呆呆的站在堂前發愣。李良隻好咳嗽了一下道:“母親,孩兒在兩界關給您又認了個女兒,元霸……還不給母親磕頭。”
“李元霸給娘磕頭了。” 妞妞粗粗的嗓音把柳夫人嚇了一跳,而妞妞磕頭的時候把地上的青磚震的嘭嘭作響的聲音又讓柳夫人憐惜不已。
“傻孩子!”柳夫人起身將妞妞扶了起來道:“頭磕疼了沒。”
就像是一位真正的母親一樣,柳夫人絲毫沒有嫌棄妞妞醜陋的麵容,邊說還邊用手裏的絹帕輕輕擦試著妞妞額頭上的灰塵。
沒想到的是柳夫人的這個舉動讓妞妞放聲大哭起來,柳夫人忙問道:“好好的怎麽哭起來了?”
妞妞道:“娘對妞妞太好了……從來沒有人對妞妞這麽好過。”
越發覺得妞妞可愛的柳夫人好生勸慰了她一番後拉著妞妞坐在自己身邊對李良道:“元霸這個名字是你給妞妞改的吧?”
李良笑道:“是孩兒給起的,妞妞說她想要個威風的名字,所以孩兒就給她取了這兩個字。”說完這些李良又將妞妞的經曆大致講了一遍。
“真是個苦命的孩子!”柳夫人愛憐的拍著妞妞粗糙的手道:“一個女孩子怎麽起這麽霸道的名字!既然是我的女兒,這樣好了,以後就跟娘的姓,就姓柳!這名字也要改一改,就叫紅纓……柳紅纓!既威猛又好聽,良兒以為如何?”
李良心裏咯噔一下,但表麵上沒有流露出來,他道:“母親為妹妹取得名字比兒子的強了百倍。”
這時候柳夫人身旁的一位女子上前對著李良一個萬福道:“見過叔叔!”
柳夫人介紹道:“良兒,這是你三嫂黃氏。祭的時候你三哥回來見為娘身體不適,非要將你三嫂留下服侍。哎……又不是什麽大病,如今還驚動了皇上下旨讓你回來探家。”
李良忙起身向黃氏回禮道:“見過三嫂,多謝三嫂替我們照顧母親。”
“叔叔的話太見外了,服侍母親是做兒媳的本分。”黃氏說完後拘謹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李良笑了笑,詢問了母親的身體情況後裝做很是漫不經心的問道:“父親和大哥可在?”
柳夫人不置可否的沒有說話,反倒是黃氏說道:“父親大人和大伯忙於訓練府衛,每rì一早就出城去了。”
‘不對啊!這府衛一直以來都是由母親掌管的,父親向來都是個甩手掌櫃,怎麽……?’在心裏嘀咕了一番後李良又問道:“大嫂呢?”
柳夫人不屑一顧的說道:“她剛接手了帳房,忙啊!”
“什麽?”李良不由得怒火中燒,看來母親的病並非全部因為擔心自己,隻怕和父親、大哥的行為有所關聯。
柳夫人見兒子麵sè不悅,就道:“他們想管就讓他們管去吧!為娘為你們李家cāo了這麽多年的心……也是時候休息一下了。”
李良想了想道:“娘,您和孩兒一起回京吧!”
“我兒長大了!”柳夫人笑著搖頭道:“明年就是十年一次的比武了,待比武過後為娘就去你那裏常住不走了!”
見母親執意如此,李良也不好再多說什麽了。
李翱和父親李博並肩策馬而行,隨行的護衛遠遠的跟在後麵。李博看著長子一臉的倦容就說道:“翱兒,這府衛的訓練還是讓你母親來做吧!”
李翱振作了下jīng神道:“父親,我們父子好不容易從那個女人手裏將府衛的控製權要了回來,怎麽能輕易的還給她啊!”
李博有些生氣的說道:“翱兒,你怎麽能這麽稱呼你母親?”
李翱自知失言忙道:“父親恕罪!是孩兒莽撞了!”
“哎!”李博歎氣道:“翱兒啊!你母親為我們李家做了很多,而你能當上世子也是經過她同意的,你想想看,你七弟雖然年幼但說起來終究是正方長子,你應該對她心存感激才是。”
“心存感激!哼……!”李翱冷哼了一聲說道:“父親!若非您以休書相脅,那個女人會甘心讓孩兒坐上世子的位置嗎?”
李博大驚失sè道:“你是怎麽知道的?”
“該知道的孩兒都知道的!”李翱拍著胯下的良駒道:“興國公段崮和您在回封地的談話孩兒也知道,您難道不認為這是那個女人借著興國公的口對您的一次試探也是一次威脅嗎?她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能讓她的兒子李良成為下一位鎮國公!”
李翱是如何知道這麽多的事情呢?李良有輕微的說夢話的習慣,而這個習慣顯然遺傳自他的父親李博。李博的夢話說的很厲害,經常侍寢的張氏從這些夢話中能聽到很多李博壓抑在心裏的話,而這些話張氏自然會告訴自己的兒子的。
李博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一個男人在所有的子女中通常會對最大的那一個有特別的關愛,而因為在長子李翱的母親那裏能找回男人的自尊的緣故,李博對李翱更是付出了加倍的父愛。而在事業型的柳氏麵前,李博總是覺得說話沒有底氣,連帶著對體弱的李良也不願意過多的親近。但是即便如此,柳氏為鎮國公府所做的一切李博還是銘記在心的,而對李良這個兒子他更是懷著許多的愧疚。當年李博執意在立世子的事情上同柳夫人為難,一方麵是張氏的枕頭風吹的,而另一方麵也是一次內心不滿的反抗。許多男人就是這樣,一旦老婆比自己強,在佩服老婆的同時又覺得結發妻不溫柔了、不體貼了、自己沒麵子了……等等情緒就應運而生。讓李博沒有想到的是,當他以休書要挾的夫人一定要立長子李翱為世子的時候,本以為一貫要強得夫人會抗爭到底,夫人悲淒的笑了笑竟然同意了,而預料中的其他十家國公的反對也沒有出現。
相隔這麽多年,柳夫人那哀大莫過心死的笑容還時常在李博的夢中出現,把他驚出一身身的冷汗。
李翱沒有注意到父親蒼白的麵sè,他自顧自的說道:“父親,你知道嗎……為了給她兒子購置宅院和田產,她這些年來又虧空了我們家多少的錢糧!哼……父親恐怕想不到吧……經過這些rì子的核對,粗算下來每年多則上萬少則數千兩銀子都不翼而飛。”
“如果你母親真的虧空了家裏的錢為父是求之不得,可惜你七弟購置宅院的錢是你母親許多年節省下來的體己錢。”李博頹廢的搖頭道:“你說的事情為父是知道的!那些錢是還債用了,三十年沒有封地我們家已經到了坐吃山空的地步,每年的整修河道和維持府衛的開銷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這些錢都是你爺爺和為父陸續從其他國公那裏借的。這件事情非同小可,自然不能在帳上記載了。”
所謂的非同小可是指除了通常情況下的婚喪嫁娶和年節走動的禮物外,各國公之間是不允許私自挑撥錢糧的。
“你母親唯一所求的隻是等錢糧寬餘的時候為你七弟買上幾十畝地!”李博越說越覺得愧疚,以前怎麽就沒覺得對不起這娘倆呢!越想越覺得自己過分,李博揮動手中的鞭子狠狠的抽打著跨下的戰馬。後麵的護衛看到國公爺忽然絕塵而去,忙催馬去追。
讓過手忙腳亂的護衛,李翱慢悠悠的繼續前行,路上百姓見到世子路過都跪倒在道路的兩旁。這些人是鎮國公院落中的草芥,可以任由他這個世子擺布。對於草芥的朝拜,李翱雖然不屑一顧但高高在上的他很是享受這種眾人跪倒在自己腳下的感覺。
李翱的馬過去之後,跪倒在路邊的百姓之中有一個人迎上了尾隨在後麵的護衛說了幾句話後從急匆匆地離開了。和那人說話的護衛催馬趕到李翱身後半個馬身的位置上小聲說道:“世子,他們失手了!”
李翱望了望近在咫尺的城鎮,他想起數rì前接到的來自京城的密信。十二皇子告訴他,皇上和李良有個約定,而從和李良關係最密切的十八皇子的話語中分析,這個約定很有可能就是在兩界關之戰結束後李良就會成為新的鎮國公世子!
為了保住自己的世子之位,李翱不得已將手中不多的心腹人手內挑選了幾個派到弟弟回家的必經之路上去‘迎接’弟弟的到來,但結果卻讓他很是失望。
仰望著城牆上高高飄揚的國公府的旗子,李翱正在猶豫是否按照十二皇子的師傅白先生讓人送來的口信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