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桂王讓人搬了椅子來,他和九江王並肩坐著,對麵則是坐的安國公。
下首裏,從高到低,站了近百位的朝臣。
都察院的禦史們,昨晚熬夜奮戰,今早的奏摺如同雪花,飄入內閣送到禦書房。
趙煜還沒來得及看,他看了一眼杜九言,開口道:「今日早朝隻議兩件事,其他的事明日再議!」
「第一,太祖駕崩前,留下遺言,若後世子孫修改了周律,則將周律恢復如初。留言信箋朕已經閱過,確實為太祖筆記。」
「第二,杜九言,也就是桂王妃秦九煙,在昨日大理寺公堂,提起加一條關於尊重女子,允許女子進學堂讀書做工的律法。」
趙煜看向杜九言,「關於第一件恢復周律,杜九言你先從訟師角度來和諸位說一說必要性。」
「是!」杜九言清了清喉嚨,忽然,一邊裏柳禦史上前一步,道:「聖上,她犯了欺君之罪,冒名頂替,以女子身份做訟師的罪名,微臣認為不能免責。」
都察院養禦史十二人,柳禦史不是唯一,他第一個說話,是因為他走的快。
「是!」張禦史道:「她的罪不能免。」
這種事,就是禦史表現的最佳時機,他們不出頭,何人能出頭。
「此事,昨日在大理寺已經議論過,她有太祖留下來的扇子,扇子就是她的免死牌。」趙煜道:「關於她的罪,朕不會再追究,這是對太祖的尊重。」
柳禦史要說話,杜九言已經大聲道:「學生,多謝聖上!」
「什麽學生,你不能稱之位先生。」柳禦史道。
杜九言掃過他一眼,不想現在和他鬥嘴,而耽誤了正事。她和所有人叉了叉手,道:「各位,太祖定周律,距今已近兩百年。周律初稿共四十卷三十門,共一千一百二十三條律,到今天還在依律施行的,還有一千一百二十條。」
「刪減修改了三條,但這三條律卻包含了十二個小項。」
「這十二個小項,其中七條是對於商賈以及買賣行當的扶持,剩餘四項則皆是關於女子權益。」
「現在,將這三條律恢復如初,對於周律不做改動。」杜九言道:「太祖定的周律,是非常周全和人性的,我們作為後人,雖不能去完善補充,但也決不能去私自改動。」
「是以,我提議將周律恢復!」杜九言道。
趙煜微微頷首,看向眾人,「各位愛卿如何看,各抒己見,但切記爭吵謾罵!」
在朝堂吵架那是常有的事,莫說吵,打起來都是有過的。
「聖上,恢復周律本沒有問題,但也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以往,是在什麽情況之下,廢除和修改的這幾項條例。」柳禦史上前一步,從懷裏拿出昨晚和幾個同僚徹夜準備好的文案,讀道:「其中《周律,課稅》中,修改有一條關於船舶匿稅的修改,原稿大意,若查處船舶匿稅,依匿稅錢財數額,罰沒兩倍之財物。」
「但這一條,在化成年間由內閣付大人提出修改,修改為,若查處船舶匿稅者,依匿稅錢財數額,罰沒十倍之財物,並將犯首處以杖八十,徒半年的處罰。」
「當年付大人為何提議修改這一條律,又為何得到了所有官員的認同。據記載,是因為前一年北方鬧饑荒,顆粒無收,許多南方商人走運河,將米糧運至北方買賣。」
「但因朝廷控製了米糧價格,又加大了黑市查處的力度,這些商賈們,就另想了一個歪門邪道。」
「他們將船艙地部用隔板隔開,上下分開兩倉。路遇市舶司查稅收稅時,就隻交上一層的稅收,而逃漏下一層。」
「這樣的事傳開後,許多行當紛紛效仿。以至這一年國庫隻餘八十六萬兩,是開朝最少的一年。」
「所以,付大人才提議修改了這一條律。」柳大人看向杜九言,「桂王妃,這一項條例,改的極佳,至此以後再不敢有商賈做此行徑。」
「太祖開朝,能力卓著,律法也是千年來最完善人性的,但,我們也要變通,隻有變通才是天下發展之根本。」
柳禦史說完,看向杜九言,挑釁之意很明顯。
他話落,大家紛紛點頭,內閣王大人頷首道:「這話確實在理,隻有變通才能進步,而不能一味保全老祖宗的東西。換言之,太祖棄前朝舊律,重新撰修周律,也是變通的體現。」
「王大人說的有道理,確實是這樣的。」
「每一條律法的修改,都有修改當下的原因和初衷,現在一味說要恢復原來的律法,這豈不是後退兩百年。」
任延輝看向魯閣老,低聲道:「以往,魯閣老和安國公的關係並不算親近,後幾年反而越發相處和睦。現在看來,是因為二位商議出所謂杜九言之法?」
「讓你們的孫女女扮男裝,當訟師。不知二位是打算做什麽?修改典法便是動搖國之根本,二位野心昭昭啊。」
魯章之指了指外麵的泛著白的晨曦,「如此時辰,想必在任閣老的眼中,還是黑夜吧?」
「可在我眼中,卻已是白晝。」
「你用什麽眼睛看事物,事物就會以什麽樣的形態浮現。要想他人正,必先自正!」
魯閣老話落,不由朝杜九言看去。
他倒想杜九言是他們所設計,如此,他也能得意一番,培養出這樣出色的外孫女。可惜不是,這個外孫女,和他並不親近,甚至於,他對她為何突然有這樣的改變,全然不知。
他很內疚。
「重典治國!」杜九言看向王大人,視線又落在柳禦史的麵上,「柳大人剛才說的,看似很有道理,可惜,若我當日在朝堂上,我必要勸阻修改此律例。」
「勸阻?若不修改,國庫無銀,由你來填補?」
杜九言笑了,負手走了兩步,裙擺浮動她笑顏如花,「庫銀是罰來的嗎?」
「非也!」她道:「商賈要囤貨,不遠百裏水路月餘到京城,這一路的成本,當時的付大人可曾計算過?」
「一旦米六百文,水路運費,他運到北方卻遇到了朝廷規定米價,一旦米六百零十文。」杜九言道:「一船多少米,交多少的稅,折算後的成本,若按朝廷規定市價買賣,他就是虧。」
「商賈重利而已!國家災難在前,他們還談利益,實在是不齒!」柳禦史道。
「您不重利,不如將您的錢拿出來救濟城外窮苦百姓呢?」杜九言譏諷道。
「我不是商賈,所掙俸祿不過他們九牛一毛,養活一家人都難,談何來救窮苦百姓。」柳大人道:「國難當前,自是竭盡全力,各自發揮所長。」
杜九言道:「柳大人的所長,就是站在這裏紙上談兵吧?」
「你,」柳禦史怒道:「聖上說了,議論事莫要攻擊他人,你若如此,就不要再談了。」
杜九言拱手,「抱歉抱歉,昨天在大理寺和任閣老吵溜嘴了,現在被他影響的,一開口我就不想說道理,而是直接開罵。」
「杜九言!」任延輝大怒。
「喊我媳婦幹什麽?」桂王揚眉看他。
任延輝磨牙,拂袖轉過頭去。
杜九言笑了起來,一方方拱手,道:「言歸正傳!」她一頓道:「商賈重利,這是應該的。這就是讀書人重名一樣,大家各有所求,不傷人奪利就在情法之中。他們一船人,上至商賈家中父母幼子,下至船員夥計一家數口,你讓他們不遠百裏,隻為災區送溫暖,這就是強人所難。」
「送或者不送,這是他們的權力,他們可以量力而行,但也隻做買賣。」杜九言道:「但,即便他們不救災,就能否認,他們做的事隻為錢財嗎?換言之,如果沒有他們將米糧百裏運送而來,在北方的百姓,即便懷揣銀兩,也隻能出城吃樹皮!」
杜九言說著微微一頓,「另,柳大人隻說了重罰偷稅,卻沒有去提起化成十四年因為饑荒死的人數。光北方四府死了整整一萬六千人!」
「許多不缺錢的大府裏,居然也有餓死的人。」
「這是為何?」杜九言道:「這就是重典之後的弊端。稅或許沒有人漏,但在強硬的重典之下,是沒有商人再受苦受難,運送米糧!」
「所以,這就是祖師爺在修撰這條律法時的目的,罰,肯定要罰,但不能罰的人傾家蕩產。狗急必然咬人,漏稅和人命相比,孰輕孰重?」杜九言道:「張弛有度,這就是祖師爺的目的。」
「逼的別人無路可走,結果就是,大家都沒有路走。」杜九言道。
柳禦史要說話,杜九言道:「這是扶持商賈的律例,至於商貿的發達對於當世進步的推動和影響,我記得兩百前,祖師爺曾說過,有心人還專門記錄成冊,各位可以去翻一翻,我就不班門弄斧。」
「所以,這條律無論是在當時饑荒年,還是如今的太平年,都不能改!」杜九言道。
王大人道:「你可知道,如果不重罰,會有多少的弊端?」
下首裏,從高到低,站了近百位的朝臣。
都察院的禦史們,昨晚熬夜奮戰,今早的奏摺如同雪花,飄入內閣送到禦書房。
趙煜還沒來得及看,他看了一眼杜九言,開口道:「今日早朝隻議兩件事,其他的事明日再議!」
「第一,太祖駕崩前,留下遺言,若後世子孫修改了周律,則將周律恢復如初。留言信箋朕已經閱過,確實為太祖筆記。」
「第二,杜九言,也就是桂王妃秦九煙,在昨日大理寺公堂,提起加一條關於尊重女子,允許女子進學堂讀書做工的律法。」
趙煜看向杜九言,「關於第一件恢復周律,杜九言你先從訟師角度來和諸位說一說必要性。」
「是!」杜九言清了清喉嚨,忽然,一邊裏柳禦史上前一步,道:「聖上,她犯了欺君之罪,冒名頂替,以女子身份做訟師的罪名,微臣認為不能免責。」
都察院養禦史十二人,柳禦史不是唯一,他第一個說話,是因為他走的快。
「是!」張禦史道:「她的罪不能免。」
這種事,就是禦史表現的最佳時機,他們不出頭,何人能出頭。
「此事,昨日在大理寺已經議論過,她有太祖留下來的扇子,扇子就是她的免死牌。」趙煜道:「關於她的罪,朕不會再追究,這是對太祖的尊重。」
柳禦史要說話,杜九言已經大聲道:「學生,多謝聖上!」
「什麽學生,你不能稱之位先生。」柳禦史道。
杜九言掃過他一眼,不想現在和他鬥嘴,而耽誤了正事。她和所有人叉了叉手,道:「各位,太祖定周律,距今已近兩百年。周律初稿共四十卷三十門,共一千一百二十三條律,到今天還在依律施行的,還有一千一百二十條。」
「刪減修改了三條,但這三條律卻包含了十二個小項。」
「這十二個小項,其中七條是對於商賈以及買賣行當的扶持,剩餘四項則皆是關於女子權益。」
「現在,將這三條律恢復如初,對於周律不做改動。」杜九言道:「太祖定的周律,是非常周全和人性的,我們作為後人,雖不能去完善補充,但也決不能去私自改動。」
「是以,我提議將周律恢復!」杜九言道。
趙煜微微頷首,看向眾人,「各位愛卿如何看,各抒己見,但切記爭吵謾罵!」
在朝堂吵架那是常有的事,莫說吵,打起來都是有過的。
「聖上,恢復周律本沒有問題,但也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以往,是在什麽情況之下,廢除和修改的這幾項條例。」柳禦史上前一步,從懷裏拿出昨晚和幾個同僚徹夜準備好的文案,讀道:「其中《周律,課稅》中,修改有一條關於船舶匿稅的修改,原稿大意,若查處船舶匿稅,依匿稅錢財數額,罰沒兩倍之財物。」
「但這一條,在化成年間由內閣付大人提出修改,修改為,若查處船舶匿稅者,依匿稅錢財數額,罰沒十倍之財物,並將犯首處以杖八十,徒半年的處罰。」
「當年付大人為何提議修改這一條律,又為何得到了所有官員的認同。據記載,是因為前一年北方鬧饑荒,顆粒無收,許多南方商人走運河,將米糧運至北方買賣。」
「但因朝廷控製了米糧價格,又加大了黑市查處的力度,這些商賈們,就另想了一個歪門邪道。」
「他們將船艙地部用隔板隔開,上下分開兩倉。路遇市舶司查稅收稅時,就隻交上一層的稅收,而逃漏下一層。」
「這樣的事傳開後,許多行當紛紛效仿。以至這一年國庫隻餘八十六萬兩,是開朝最少的一年。」
「所以,付大人才提議修改了這一條律。」柳大人看向杜九言,「桂王妃,這一項條例,改的極佳,至此以後再不敢有商賈做此行徑。」
「太祖開朝,能力卓著,律法也是千年來最完善人性的,但,我們也要變通,隻有變通才是天下發展之根本。」
柳禦史說完,看向杜九言,挑釁之意很明顯。
他話落,大家紛紛點頭,內閣王大人頷首道:「這話確實在理,隻有變通才能進步,而不能一味保全老祖宗的東西。換言之,太祖棄前朝舊律,重新撰修周律,也是變通的體現。」
「王大人說的有道理,確實是這樣的。」
「每一條律法的修改,都有修改當下的原因和初衷,現在一味說要恢復原來的律法,這豈不是後退兩百年。」
任延輝看向魯閣老,低聲道:「以往,魯閣老和安國公的關係並不算親近,後幾年反而越發相處和睦。現在看來,是因為二位商議出所謂杜九言之法?」
「讓你們的孫女女扮男裝,當訟師。不知二位是打算做什麽?修改典法便是動搖國之根本,二位野心昭昭啊。」
魯章之指了指外麵的泛著白的晨曦,「如此時辰,想必在任閣老的眼中,還是黑夜吧?」
「可在我眼中,卻已是白晝。」
「你用什麽眼睛看事物,事物就會以什麽樣的形態浮現。要想他人正,必先自正!」
魯閣老話落,不由朝杜九言看去。
他倒想杜九言是他們所設計,如此,他也能得意一番,培養出這樣出色的外孫女。可惜不是,這個外孫女,和他並不親近,甚至於,他對她為何突然有這樣的改變,全然不知。
他很內疚。
「重典治國!」杜九言看向王大人,視線又落在柳禦史的麵上,「柳大人剛才說的,看似很有道理,可惜,若我當日在朝堂上,我必要勸阻修改此律例。」
「勸阻?若不修改,國庫無銀,由你來填補?」
杜九言笑了,負手走了兩步,裙擺浮動她笑顏如花,「庫銀是罰來的嗎?」
「非也!」她道:「商賈要囤貨,不遠百裏水路月餘到京城,這一路的成本,當時的付大人可曾計算過?」
「一旦米六百文,水路運費,他運到北方卻遇到了朝廷規定米價,一旦米六百零十文。」杜九言道:「一船多少米,交多少的稅,折算後的成本,若按朝廷規定市價買賣,他就是虧。」
「商賈重利而已!國家災難在前,他們還談利益,實在是不齒!」柳禦史道。
「您不重利,不如將您的錢拿出來救濟城外窮苦百姓呢?」杜九言譏諷道。
「我不是商賈,所掙俸祿不過他們九牛一毛,養活一家人都難,談何來救窮苦百姓。」柳大人道:「國難當前,自是竭盡全力,各自發揮所長。」
杜九言道:「柳大人的所長,就是站在這裏紙上談兵吧?」
「你,」柳禦史怒道:「聖上說了,議論事莫要攻擊他人,你若如此,就不要再談了。」
杜九言拱手,「抱歉抱歉,昨天在大理寺和任閣老吵溜嘴了,現在被他影響的,一開口我就不想說道理,而是直接開罵。」
「杜九言!」任延輝大怒。
「喊我媳婦幹什麽?」桂王揚眉看他。
任延輝磨牙,拂袖轉過頭去。
杜九言笑了起來,一方方拱手,道:「言歸正傳!」她一頓道:「商賈重利,這是應該的。這就是讀書人重名一樣,大家各有所求,不傷人奪利就在情法之中。他們一船人,上至商賈家中父母幼子,下至船員夥計一家數口,你讓他們不遠百裏,隻為災區送溫暖,這就是強人所難。」
「送或者不送,這是他們的權力,他們可以量力而行,但也隻做買賣。」杜九言道:「但,即便他們不救災,就能否認,他們做的事隻為錢財嗎?換言之,如果沒有他們將米糧百裏運送而來,在北方的百姓,即便懷揣銀兩,也隻能出城吃樹皮!」
杜九言說著微微一頓,「另,柳大人隻說了重罰偷稅,卻沒有去提起化成十四年因為饑荒死的人數。光北方四府死了整整一萬六千人!」
「許多不缺錢的大府裏,居然也有餓死的人。」
「這是為何?」杜九言道:「這就是重典之後的弊端。稅或許沒有人漏,但在強硬的重典之下,是沒有商人再受苦受難,運送米糧!」
「所以,這就是祖師爺在修撰這條律法時的目的,罰,肯定要罰,但不能罰的人傾家蕩產。狗急必然咬人,漏稅和人命相比,孰輕孰重?」杜九言道:「張弛有度,這就是祖師爺的目的。」
「逼的別人無路可走,結果就是,大家都沒有路走。」杜九言道。
柳禦史要說話,杜九言道:「這是扶持商賈的律例,至於商貿的發達對於當世進步的推動和影響,我記得兩百前,祖師爺曾說過,有心人還專門記錄成冊,各位可以去翻一翻,我就不班門弄斧。」
「所以,這條律無論是在當時饑荒年,還是如今的太平年,都不能改!」杜九言道。
王大人道:「你可知道,如果不重罰,會有多少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