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後的京城,任延輝將程公復的信遞給吳大人,「……沒想到,事情還沒有結束,你看看。」
吳大人雙手接過,仔細看信。
「文鈞,你覺得此事應當如何辦?」任延輝問道。
吳文鈞眉頭微蹙,看完整封信,抬眸看向任延輝,「大人,程公復的話雖有誇大其詞的成分。但杜九言此人他卻沒有說錯,乖張且又會鑽研,上次來一趟京城,他就結交了魯章之和錢侍郎,甚至連太後那邊都有了交情。」
「她和西南鬥了一年多,最後西南功敗垂成,不但走了劉公宰和好幾位訟師,就連付懷瑾都進了大理寺。」
「她卻穩穩坐上了西南的會長。」吳文鈞道:「若說她有野心,我相信。」
任延輝道:「她再有野心也不過是個訟師,翻不了多大的浪花。但魯章之卻不同,他的手如果伸到訟行,那麽我們就必須要想想,他想做什麽。」
朝中向來有約定,不管怎麽爭,都不會去爭奪訟行。
一來,訟行雖受朝廷任命和嘉封,但卻是民間的權勢,對大家在朝中的助益不大,動他們還不如控製三司。
所以,魯章之想做什麽,他確實很好奇。
「大人,不管怎麽說,程公復投誠,總比用魯章之的人要好。」
「更何況,錢侍郎作保,如果杜九言因為犯了大錯而被撤職,甚至連累西南被撤併,對於錢侍郎來說,也是個能拿得出手彈劾的事。」
任延輝頷首,「把這消息想辦法送到燕京去,申道儒說他不想去西南,那就試試他到底想不想。」
「大人高明。如此也不用我們動手了。」吳文鈞道:「下官這就讓人去辦!」
話落,外麵常隨敲門,進來送了封信,任延輝看過來信的地方,立刻拆開看了過一遍丟給吳文鈞,「……這小子,確實膽大包天,她真的解剖了屍體。」
「簡直目無法紀,不成體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就算是死了也不能去毀壞,當年太祖定這個條例的時候,據說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雖然依舊定了,但真正用的卻屈指可數。
所以,太祖去了以後,這個條例就被廢了。
「沒有想到,她居然真的用了,還先斬後奏,她以為她是誰,她難道能和太祖比不成。」
任延輝一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死了,也不得安生而被人解剖的話,就渾身不自在。
他相信,這世上沒有人會願意。
「將這件事透給幾位禦史,寫本參她!」任延輝道。
吳文鈞拱手應是。
第二日,杜九言解剖屍體的事情,迅速傳播出去。
無數奏摺送到內閣,內閣幾位閣老看的頭昏腦漲讓人送到宮中。
隔日早朝,立刻就有人提出這件事來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直到死我們都不會有人想要一具被人毀的七零八落亂七八糟的身體,這是侮辱、違背人倫。」
「聖上,杜九言此人必不能再留,就算不殺她,也決不能讓她繼續做訟師。否則,訟師一行一定會被她帶成歪門邪道。」
另一位禦史拱手道:「人死後雖無知無覺,但屍體卻依舊包含著,死者家人對他的愛和愛護。試想,如果自己的親人去了,自己卻不但不能將他厚葬,還要親眼看著,他被人開膛剖肚。」
「但凡是個有血性的人,都做不到,也無法忍受。」
「所以,請聖上撤掉杜九言的職位和她的訟師牌照,責令她向天下人道歉,終生不得在涉足訟師領域。」
「否則,此事必將弄的人心惶惶,民心不穩啊,聖上!」
趙煜聽的頭疼,不由朝魯章之看去。
「各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但各位大人氣憤和不能接受的理由,是辱!但訟師以及仵作查驗屍體的初衷恰恰相反,不但不是辱而是尊敬。」魯章之出列,拱手道:「正是因為尊重,他們才會冒著天下之大不違,來查證死因,幫死者伸冤昭雪。」
「所以,看問題要看多方麵去看,不能隻看表麵。」
魯章之說完,趙煜鬆了口氣。
解剖的事他也不贊同,但正如魯章之所言,杜九言也不是有意思辱沒誰。
「看來,魯閣老是贊同這件事?」任延輝問道。
「如果我的死需要解剖才能查明死因,那麽我會告訴我的子孫,讓他們不要阻攔仵作解剖。我要真相大白,至於這一身軀骨,不過是個空架子而已,並無意義。」
「如魯閣老您這般深明大義的人不多啊,非但不多,而是這天下恐怕沒有幾個人願意。一旦默許和放開了這件事,將來必定會有層出不窮的麻煩。比如仵作可能會濫用職權,威逼死者交錢,否則開膛剖腹假意查證。而死者家屬為了親人,也隻能忍氣吞聲交錢保屍體。」
「這件事所帶來的影響,絕不是這一點,其深遠的影響,很有可能是你我都難以想到的。」
魯章之回道:「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至於影響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因此而不去做,那不就是因噎廢食,本末倒置。」
兩人爭論不休,趙煜揉著去看安國公。
「二位,二位!」老規矩,安國公出列,和以往無數次的情況相同,「不如這樣,杜九言不是要通過解剖查明死因嗎,現在也不知道她查到了沒有。」
「如果她沒有查到,那麽就講她撤職,按照原來的計劃,撤併了西南。如果查到了,我們再來商量這件事到底怎麽辦。」
「杜九言畢竟是個例,就算允了她這次,別人也不敢效仿她。所以,這件事的影響或許沒有你們想的那麽大也未可知呢。」
「二位看,如何?」安國公問道。
「國公爺所言很對,下官認同。」任延輝道。
魯章之拱了拱手沒有說話。
「那就聽老夫的,此事就看案子最後的結果。」安國公笑盈盈地勸著,又低聲和有任延輝道:「杜九言是聖上欽點的會長,半年的試用起先可還沒有到。」
任延輝頷首。
魯章之也沒有反對。
兩個人給安國公麵子,一是朝堂爭吵,就一定會有結果,無論誰輸都不合適,所以安國公每每遞來的梯子,他們都很樂意去接受。
安國公見兩個人都沒有意見,就回趙煜的話,「聖上,那就等邵陽那邊的結果?」
「嗯,那就等結果。」
有禦史喊道:「可是她違法了律法,這沒有冤枉她,所以情可包容但律不能違背,請聖上責罰她。」
趙煜嫌棄地看了一眼那位愣頭青似的禦史,朝錢侍郎看去,「此事你讓三司去商量吧!」
錢侍郎應是。
……
此刻,燕京訟行中也在激烈的爭論著,開膛剖腹查證屍體的事情。
隻要是事情,自然是各有各的觀點。
有時間,燕京訟行內也是熱鬧非凡。
「不管查到查不到,都要受到責罰的。一件事歸一件事,她知法犯法還要罪加一等。」
「膽子可真夠大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初生牛犢不畏虎。」
「她可不是初生牛犢,她拿訟師牌證雖隻有一年,可處理的案件七七八八足有二十多件了,早就經驗豐富。」
「分明就是故意的。」
「但我覺得魯閣老魯大人說的對,她本意不是為了辱沒毀壞屍體。她是為了查證案情找死因。我們接訟案也會遇到這種情況,跟著衙門的人去查案,有時候也能見到死因不明的人。」
「如果以後能仵作剖腹查找死因,那咱們豈不是多了一條路。這對我們來說晚上好事。」
有人反對道:「好事?你要弄清楚,這天下不是百姓的天下,不是咱們訟師的天下,而是當權者的天下。」
「你去剖當權者的肚子?他們會願意嗎?你查不到死因隻能是你無能,他們是不可能協助你把自己的身體給你剖了,讓你查證的。」
大家一陣緘默,方才說話那人大聲道:「可就算如此,也應該去做啊!什麽事情都有第一次,你害怕我退縮,那永遠都是停滯不前。祖師爺說,人類的進步最先體現的地方,就是律法的周全和完善。」
他說完,又有一些人站在他身後支持他的觀點。
兩方就爭吵了起來。
申道儒將信遞給隨從,交代道:「告訴夏百川,讓他認真辯訟此案,他知道我要什麽。」
「是,屬下一定將您的話帶到!」
隨從將信放好,取了駿馬,一路飛奔出了京城,跑了幾個時辰後,他在涼棚裏喝茶歇腳,就聽到涼棚其他桌子上的人,居然都在討論杜九言。
「真想去寶慶府啊,上次她來京城的時候,我正好出去了,沒有聽到她的辯訟也沒有看到她人。」
「解剖是好事。這是革新和推進。」
「你想見那就去寶慶啊,快馬加鞭也用不了多少天。」
「你去不去?要去咱們一起。」
「走啊,我陪你一起!」
「你說的,咱們現在就調轉馬頭,往西南方向走!」
一行四個人一拍桌子,跨上馬就走了。
隨從一臉驚訝,嘀咕了一句,「……跟著瘋子後麵,都是瘋子。」
但令隨從驚訝的事,越往西南去,議論杜九言以及解剖的聲音就越大越多,幾乎反對的人很少!
「什麽時候,大周人的思想覺悟這麽高了?難道就不怕死了被人開膛剖肚?」他在飯館裏自言自語,上菜的小廝鄙夷地看他一眼,道:「杜先生說了,身體和冤情相比,當然是冤情更重要。你是願意保存屍體卻喊冤憋屈而死,還是拉著殺你害你的一起?」
常隨被問的噎住,揮著手道:「去去,一個個都弄的像訟師一樣!」
「這位爺,您不讀書也應該多了解這天下事啊!」小廝走了。
常隨匆匆吃了飯去找夏百川。
吳大人雙手接過,仔細看信。
「文鈞,你覺得此事應當如何辦?」任延輝問道。
吳文鈞眉頭微蹙,看完整封信,抬眸看向任延輝,「大人,程公復的話雖有誇大其詞的成分。但杜九言此人他卻沒有說錯,乖張且又會鑽研,上次來一趟京城,他就結交了魯章之和錢侍郎,甚至連太後那邊都有了交情。」
「她和西南鬥了一年多,最後西南功敗垂成,不但走了劉公宰和好幾位訟師,就連付懷瑾都進了大理寺。」
「她卻穩穩坐上了西南的會長。」吳文鈞道:「若說她有野心,我相信。」
任延輝道:「她再有野心也不過是個訟師,翻不了多大的浪花。但魯章之卻不同,他的手如果伸到訟行,那麽我們就必須要想想,他想做什麽。」
朝中向來有約定,不管怎麽爭,都不會去爭奪訟行。
一來,訟行雖受朝廷任命和嘉封,但卻是民間的權勢,對大家在朝中的助益不大,動他們還不如控製三司。
所以,魯章之想做什麽,他確實很好奇。
「大人,不管怎麽說,程公復投誠,總比用魯章之的人要好。」
「更何況,錢侍郎作保,如果杜九言因為犯了大錯而被撤職,甚至連累西南被撤併,對於錢侍郎來說,也是個能拿得出手彈劾的事。」
任延輝頷首,「把這消息想辦法送到燕京去,申道儒說他不想去西南,那就試試他到底想不想。」
「大人高明。如此也不用我們動手了。」吳文鈞道:「下官這就讓人去辦!」
話落,外麵常隨敲門,進來送了封信,任延輝看過來信的地方,立刻拆開看了過一遍丟給吳文鈞,「……這小子,確實膽大包天,她真的解剖了屍體。」
「簡直目無法紀,不成體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就算是死了也不能去毀壞,當年太祖定這個條例的時候,據說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雖然依舊定了,但真正用的卻屈指可數。
所以,太祖去了以後,這個條例就被廢了。
「沒有想到,她居然真的用了,還先斬後奏,她以為她是誰,她難道能和太祖比不成。」
任延輝一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死了,也不得安生而被人解剖的話,就渾身不自在。
他相信,這世上沒有人會願意。
「將這件事透給幾位禦史,寫本參她!」任延輝道。
吳文鈞拱手應是。
第二日,杜九言解剖屍體的事情,迅速傳播出去。
無數奏摺送到內閣,內閣幾位閣老看的頭昏腦漲讓人送到宮中。
隔日早朝,立刻就有人提出這件事來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直到死我們都不會有人想要一具被人毀的七零八落亂七八糟的身體,這是侮辱、違背人倫。」
「聖上,杜九言此人必不能再留,就算不殺她,也決不能讓她繼續做訟師。否則,訟師一行一定會被她帶成歪門邪道。」
另一位禦史拱手道:「人死後雖無知無覺,但屍體卻依舊包含著,死者家人對他的愛和愛護。試想,如果自己的親人去了,自己卻不但不能將他厚葬,還要親眼看著,他被人開膛剖肚。」
「但凡是個有血性的人,都做不到,也無法忍受。」
「所以,請聖上撤掉杜九言的職位和她的訟師牌照,責令她向天下人道歉,終生不得在涉足訟師領域。」
「否則,此事必將弄的人心惶惶,民心不穩啊,聖上!」
趙煜聽的頭疼,不由朝魯章之看去。
「各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但各位大人氣憤和不能接受的理由,是辱!但訟師以及仵作查驗屍體的初衷恰恰相反,不但不是辱而是尊敬。」魯章之出列,拱手道:「正是因為尊重,他們才會冒著天下之大不違,來查證死因,幫死者伸冤昭雪。」
「所以,看問題要看多方麵去看,不能隻看表麵。」
魯章之說完,趙煜鬆了口氣。
解剖的事他也不贊同,但正如魯章之所言,杜九言也不是有意思辱沒誰。
「看來,魯閣老是贊同這件事?」任延輝問道。
「如果我的死需要解剖才能查明死因,那麽我會告訴我的子孫,讓他們不要阻攔仵作解剖。我要真相大白,至於這一身軀骨,不過是個空架子而已,並無意義。」
「如魯閣老您這般深明大義的人不多啊,非但不多,而是這天下恐怕沒有幾個人願意。一旦默許和放開了這件事,將來必定會有層出不窮的麻煩。比如仵作可能會濫用職權,威逼死者交錢,否則開膛剖腹假意查證。而死者家屬為了親人,也隻能忍氣吞聲交錢保屍體。」
「這件事所帶來的影響,絕不是這一點,其深遠的影響,很有可能是你我都難以想到的。」
魯章之回道:「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至於影響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因此而不去做,那不就是因噎廢食,本末倒置。」
兩人爭論不休,趙煜揉著去看安國公。
「二位,二位!」老規矩,安國公出列,和以往無數次的情況相同,「不如這樣,杜九言不是要通過解剖查明死因嗎,現在也不知道她查到了沒有。」
「如果她沒有查到,那麽就講她撤職,按照原來的計劃,撤併了西南。如果查到了,我們再來商量這件事到底怎麽辦。」
「杜九言畢竟是個例,就算允了她這次,別人也不敢效仿她。所以,這件事的影響或許沒有你們想的那麽大也未可知呢。」
「二位看,如何?」安國公問道。
「國公爺所言很對,下官認同。」任延輝道。
魯章之拱了拱手沒有說話。
「那就聽老夫的,此事就看案子最後的結果。」安國公笑盈盈地勸著,又低聲和有任延輝道:「杜九言是聖上欽點的會長,半年的試用起先可還沒有到。」
任延輝頷首。
魯章之也沒有反對。
兩個人給安國公麵子,一是朝堂爭吵,就一定會有結果,無論誰輸都不合適,所以安國公每每遞來的梯子,他們都很樂意去接受。
安國公見兩個人都沒有意見,就回趙煜的話,「聖上,那就等邵陽那邊的結果?」
「嗯,那就等結果。」
有禦史喊道:「可是她違法了律法,這沒有冤枉她,所以情可包容但律不能違背,請聖上責罰她。」
趙煜嫌棄地看了一眼那位愣頭青似的禦史,朝錢侍郎看去,「此事你讓三司去商量吧!」
錢侍郎應是。
……
此刻,燕京訟行中也在激烈的爭論著,開膛剖腹查證屍體的事情。
隻要是事情,自然是各有各的觀點。
有時間,燕京訟行內也是熱鬧非凡。
「不管查到查不到,都要受到責罰的。一件事歸一件事,她知法犯法還要罪加一等。」
「膽子可真夠大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初生牛犢不畏虎。」
「她可不是初生牛犢,她拿訟師牌證雖隻有一年,可處理的案件七七八八足有二十多件了,早就經驗豐富。」
「分明就是故意的。」
「但我覺得魯閣老魯大人說的對,她本意不是為了辱沒毀壞屍體。她是為了查證案情找死因。我們接訟案也會遇到這種情況,跟著衙門的人去查案,有時候也能見到死因不明的人。」
「如果以後能仵作剖腹查找死因,那咱們豈不是多了一條路。這對我們來說晚上好事。」
有人反對道:「好事?你要弄清楚,這天下不是百姓的天下,不是咱們訟師的天下,而是當權者的天下。」
「你去剖當權者的肚子?他們會願意嗎?你查不到死因隻能是你無能,他們是不可能協助你把自己的身體給你剖了,讓你查證的。」
大家一陣緘默,方才說話那人大聲道:「可就算如此,也應該去做啊!什麽事情都有第一次,你害怕我退縮,那永遠都是停滯不前。祖師爺說,人類的進步最先體現的地方,就是律法的周全和完善。」
他說完,又有一些人站在他身後支持他的觀點。
兩方就爭吵了起來。
申道儒將信遞給隨從,交代道:「告訴夏百川,讓他認真辯訟此案,他知道我要什麽。」
「是,屬下一定將您的話帶到!」
隨從將信放好,取了駿馬,一路飛奔出了京城,跑了幾個時辰後,他在涼棚裏喝茶歇腳,就聽到涼棚其他桌子上的人,居然都在討論杜九言。
「真想去寶慶府啊,上次她來京城的時候,我正好出去了,沒有聽到她的辯訟也沒有看到她人。」
「解剖是好事。這是革新和推進。」
「你想見那就去寶慶啊,快馬加鞭也用不了多少天。」
「你去不去?要去咱們一起。」
「走啊,我陪你一起!」
「你說的,咱們現在就調轉馬頭,往西南方向走!」
一行四個人一拍桌子,跨上馬就走了。
隨從一臉驚訝,嘀咕了一句,「……跟著瘋子後麵,都是瘋子。」
但令隨從驚訝的事,越往西南去,議論杜九言以及解剖的聲音就越大越多,幾乎反對的人很少!
「什麽時候,大周人的思想覺悟這麽高了?難道就不怕死了被人開膛剖肚?」他在飯館裏自言自語,上菜的小廝鄙夷地看他一眼,道:「杜先生說了,身體和冤情相比,當然是冤情更重要。你是願意保存屍體卻喊冤憋屈而死,還是拉著殺你害你的一起?」
常隨被問的噎住,揮著手道:「去去,一個個都弄的像訟師一樣!」
「這位爺,您不讀書也應該多了解這天下事啊!」小廝走了。
常隨匆匆吃了飯去找夏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