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互聯網在中國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風險投資的概念也漸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1999年第20期的《it經理世界》發表了以我為主的封麵文章《從一個人到一個企業》。這篇文章的開頭就描述了人們初見互聯網的感受。混戰剛剛開始,投資風潮也湧動了不久。所以:


    打算在互聯網上做點事情的人也太多了。一個接一個令人半信半疑的互聯網商業計劃被清晰或不甚清晰地表述出來時,我們甚至聽得見那些盯住屏幕兩眼放光的人摩拳擦掌的聲音。在這個40歲成富翁不恨晚、30歲腰纏千萬貫不覺早的年代,網絡是年輕人拋卻上一輩行行複行行的漫漫長路,徒手攀援的一架天梯。


    傳統的商業模式在這裏似乎也一並失效了,誰都想弄明白,可誰都弄不大明白:該怎樣在互聯網上做生意?這個如今“最朝陽”的圈子裏,想掙錢的很多,知道怎樣掙到錢的太少。博得投資商的青睞不難,從市場上賺錢太難。原創的不少,仿冒的贗品更多。深得互聯網精神的難找,懂些皮毛的隨處都是。不過,沒有商業模式、競爭規則的一定之規,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方式在互聯網上試它一把,說不定就成了!“自己的理解”意味著對互聯網精神的把握。“自己的方式”意味著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


    正如當時的文章所形容,互聯網的概念已經開始深入人心,而泡沫似乎也已經開始慢慢泛起了。博得投資商的青睞似乎並非難於上青天,很多人形容當時投資商的錢就是“傻錢”,拿幾個概念一拚湊,在一個咖啡館和投資商一說,錢就到賬了。這種圈錢的神話和傳奇,似真非真地在圈子裏傳播泛濫著。


    但是融資對我來說,始終是個太新的事情。


    聽說聯想找到了“步行”,我心頭泛起一陣緊張。如果聯想真的做出這筆投資,那它投的將是我的直接競爭對手。在危機感的壓迫之下,我也趕緊去找了聯想,生怕聯想投給“步行”,不投給我們。那個時候我已經感受到了互聯網行業分秒必爭的氛圍,錯一步,步步錯;晚一步,步步晚。在這個行業裏,誰先拿到了投資,誰就搶得了下一步擴張的機會。而落後的人,將永遠被遺留在曆史看不見的角落裏。


    聯想互聯網負責投資業務的人叫劉曉林,我告訴他3721的產品和願景,問他:“我們3721公司也在尋找投資,要不要考慮一下?”


    我一頓口沫橫飛地和對方解釋我們的產品,我們探討軟件免費、服務收費的模式,以及這些模式對互聯網的意義。我設想3721的軟件能夠通過聯想進行預裝,用戶使用後得到中文上網的服務,企業也可以通過服務的部分賺取自己的利潤。我和聯想的人談了對互聯網的種種美好設想。我自己說著說著已經神遊天外,美不自知,可是我對麵的人還在地球。這件事情一直也沒有下文。最後,聯想既沒有投我們,也沒有投“步行”,一句話,他們覺得我們都不行。


    就在我覺得山窮水盡的時候,一個奇妙的機會降臨了。idg風投的人不知道從哪個渠道知道了我們所做的產品,希望了解3721的情況。idg那年還叫太平洋技術創業投資公司,我習慣地還管這家公司叫“太平洋”。


    3721產品發布之後的第一個月,我在一個酒店的大堂見到了王功權的投資助手史曉冬,我和她再一次闡述了3721中文上網的理念,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創業者練就的本領是,即使你已經把你的理念重複了一萬次,每一次重複都像是第一次。這倒也不是什麽難事,因為你本身就和創業這件事情談著戀愛,就算重複一萬遍,也不會厭倦。


    但是抽象的講解顯然讓曉冬搞不清楚我們具體是做什麽的,於是我邀請她到我們馬連窪的現場去看看,介紹一下產品,做一下展示。邀請投資人來看現場很正常,但是我們的現場太殘破了,一個三居民房,大家吃吃住住都在一起,完全的技術男群居生活,屋子裏的味道可以想見不是很吸引人。這種簡陋平時不覺得有什麽,但是一想到給投資人看,我就覺得有點不成樣子。我硬著頭皮給史曉冬展示了一下我們的民居,告訴她,我們在哪裏吃飯,在哪裏工作,產品進步到了哪一步。沒有想到,曉東高興地連連點頭,她覺得創業就得這樣不怕艱苦,覺得我們的人很有幹勁。


    曉冬走了之後,另一撥idg的人又找到了我,一個叫林棟梁的人約我在酒店裏聊了幾個小時。


    這次見麵之後,我終於收到idg的通知,讓我去他們公司的總部一趟。我想,決定我命運的時刻就要來了,這一錘定音的時刻,我要表現得好一點。為了準備這次會麵,我特意買了一本書,叫《如何寫好商業計劃書》。我從來沒有寫過商業計劃書,但是我想這次見麵意義重大,我得做得專業一些,要拿著一份像模像樣的商業計劃書去見投資人,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顯示出自己的專業。沒有想到,臨時抱佛腳的想法卻讓計劃難產了,我絞盡腦汁也做不出來一份所謂充滿各種玄妙表格的商業計劃書。最後隻能隨便找了兩張紙,畫了兩張圖就出發了。走到中糧廣場下麵,我把這兩張紙複印了一下,以做備份,然後就去和idg的人談話了。


    大佬們圍坐在蘇浙匯包間的一張圓桌邊,一屋子人,有idg的大老板周全,也有王功權,大家都在隨意地邊說邊吃,看上去這不像今天就要做出一筆大投資的樣子。當時的我還太年輕,麵對投資人很緊張。在飯桌上我想盡量自如地表現自己,對他們完整地演說一遍3721的來世今生。結果竟然頭腦一片空白,說得東拉西扯。我心裏告訴自己,糟糕了,今天的投資可能拿不到了。果不其然,我說完之後,看見飯桌上的人完全沒有表情,氣氛略顯尷尬。


    我難堪地歎了一口氣,對大家說:“我這裏有兩張紙,是我今天早上寫好的,要不然你們幹脆拿去看看吧。”


    “你們還有商業計劃書呢?不錯。”這個時候投資人王功權說話了。


    我抬眼看了看這個人,看著不像一個海歸,倒像是一個江湖上的人,穿得非常隨意,眼鏡後麵是一雙極其精明機警的眼睛。


    我點了點頭。


    “那我來問你幾個問題,你們的盈利模式會是怎麽樣的?客戶端怎麽保證能夠裝到用戶的電腦裏去?這個技術門檻高不高?會不會很快被競爭對手抄襲?還有,你們的運營管理現在是否有太多的漏洞?你們的人都是技術型的人才,到底有沒有人會管理公司?還有啊,你們預想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一連串連珠炮似的問題問得我不知所措,我愣在那裏不知道怎麽回答。我心裏叫苦不迭,內心在想這個人怎麽這麽犀利,看起來對我十分不滿,我今天是融不到資了。


    就在我吞吞吐吐回答問題的時候,大老板周全打斷了我們的談話,他說:“行了,小周,我看你講也講完了,你準備要多少錢呢?”


    我如夢初醒,腦海裏如同計算機一樣迅速地開始運行著——最多的時候我會花20萬人民幣,那我要10倍應該差不多了吧。


    “200萬人民幣!”我脫口而出。


    “200萬夠嗎?”


    “真的夠了!”


    “那行,就這樣吧,200萬,具體的條款我給你找個負責人具體談!”


    就這樣,我夢遊一般地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融資。一紙合同拿到手了,idg投資200萬人民幣,獲得了3721的25%的股份。對於這樣的比例是否合適,我當時完全沒有概念。在那之前,我從未想到公司本身的估值是多少。等我拿到合同,我定神想了想,那我的公司的估值是800萬人民幣吧。


    我們不再是“草根”了。


    手握合同,我正在發愣,idg的人對我說:“這200萬肯定不夠,我們肯定還要再接著融資。融幾百萬美元吧,這些錢一定要在年底之前花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者:周鴻禕自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鴻禕 / 範海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鴻禕 / 範海濤並收藏顛覆者:周鴻禕自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