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夢想的城市和令人欣慰的工作,我都得到了,聽著都讓人精神振奮。但是,我當時的生活條件是怎樣的呢?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現實的情況是:我每個月拿800元工資,住在一個地下室裏,過的是特別“草根”的生活。北大方正的新入職員工被分配在一個倉庫裏麵住著,那是一個大通間,裏麵用隔板隔開。白天淩亂不堪,一到晚上,大通間裏就上演“瘋狂老鼠”的一幕。老鼠弟兄們會夜間出動,不僅亂叫亂嚷,還到處亂跑亂咬。
後來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在北京的一個研究單位上班,他在位於安華橋的單位有一套兩居室,我借著這個機會搬離了大通間,搬到大學同學那裏去住,和五六個人擠在一起。從大學期間的創業開始,我就租民房和幾個創始人在一起住,我習慣了在那樣的房子裏搞封閉開發。物質生活的清貧從來對我構不成任何挑戰。我對起居條件的要求很低,隻要能睡覺,能有一個空地放我的電腦就行。
我們當時沒有錢,大家還會一起合夥做飯吃。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練就了掌勺做飯的能力。我會安排大家去買菜,然後進行各種搭配組合,以滿足大家的食欲。在長期的買菜過程中,我總結了很多省錢的方法。比如有一種不錯的大棒骨,一塊錢兩斤,營養又實惠,我就定期買回來,煮成味道鮮美的肉湯。這道美味深得年輕“草根”的心,成了我們打牙祭時的最愛。
雖然方正當時給我們的條件比較差,很多方正的員工聚在一起的時候也喜歡發牢騷,但是我當時已經發現了不抱怨生活的妙處。我清晰地知道我來方正的目的是學習如何創業,如何創立一個軟件公司。如果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隻要我的核心需求能被滿足就好,其他的一切我都可以忽略。我現在也會對很多年輕人說同樣的話,找工作的時候不要太看重外在的東西,因為那個不代表你的身價。今天的辛苦,就是明天的財富。
因為我搬離了中關村,上班的路程自然變遠了。當時我每天要騎車十公裏上下班,夏天還好,在北京的冬天幹這個事還是挺瘋狂的,我經常從冰天雪地中走進辦公室,臉被凍得通紅。但是,物質的匱乏與生活的清貧在我走進辦公室半個小時之後就被我拋到了腦後。1996年,全民互聯網時代已經悄然到來了。我要開始擁抱這個時代了。
互聯網剛開始時讓我看不懂,一旦讀懂,我便沉迷其中。我在北大方正的工作方向,也伴隨著這個時代的節奏,開始向互聯網邁進了。
在《沸騰十五年》裏,把1995年叫作基礎建設年,而1996年叫作bbs狂歡年。也可以說,有關互聯網的全民啟蒙就是在這一年開始的。書裏這樣描述1996年——
這一年的7月,當時《三聯生活周刊》的記者胡泳,受海南出版社委托挑選外版書。在版權公司密密麻麻的巨大書架前,胡泳不經意間抽出了一本黑白封麵的書。這本書是美國未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數字媒體的主任尼葛洛龐帝寫的《數字化生存》,在美國《紐約時報》的圖書排行榜上連續幾周都是第一。一翻之下,胡泳立即建議海南出版社出版此書,之後胡泳和妻子範海燕隻花20天就完成了翻譯工作,將譯稿交給了海南出版社進行出版。
《數字化生存》一開始的市場表現並不好,這與當時中國互聯網還隻停留在大學和技術愛好者圈子有關。策劃這個圖書的編輯叫藍峰,這是個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圖書策劃人。他想來想去,想去找國務院信息辦的高紅冰。想把這本書通過政府機構進行推廣。藍峰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折騰,不僅成就了《數字化生存》這本暢銷書,還推動了一個產業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事實證明,1996年除了《數字化生存》讓普通民眾開始認識互聯網,很多關鍵的事情也在這一年發生了。張朝陽的融資之旅是1996年7月開始的,王誌東從1996年1月開始正式聘請公司開始融資。
是王誌東還是張朝陽?這樣的問題在1996年之後成為報紙、電視最熱衷討論的話題。這樣的兩個人,其實截然不同,但是互聯網的大浪把他們淘成了公眾人物和產業偶像。
和很多當時剛剛開始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人一樣,我們都是從玩bbs開始的。在郵箱出現之前,一些極客在bbs上收站內信,也有很多人沉醉在mud(一種遊戲)裏麵,我對於遊戲天然沒有興趣,所以沒有玩,但是互聯網的世界還是帶給我無數的驚喜。其中一個最大的驚喜就是——免費。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讀網景公司和微軟公司的故事。我的直覺是網景公司一定打不過微軟,因為微軟不僅免費還開源。我當時對delphi很感興趣,因為這比可視化編程更近了一步。我當時到處去狂下這些插件,去網上搜集這些軟件。這是互聯網最初帶給我的震撼。我曾經花過6000元巨款收集盜版軟件,現在呢,一夜之間仿佛什麽都不要錢了。
和很多技術男一樣,當時我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論壇愛好者”,水木清華裏很單純,雖然大家從未謀麵,但是少數的精英人物在裏麵玩,氣氛非常民主、自由、開放。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正是通過bbs認識了我現在的妻子胡歡的。她當時也在北大方正工作,是一個身材高挑的美女。我從一見麵就開始和她搭訕了,當然,生活中的我非常羞澀,不敢明目張膽地去追求。而她對我所有的了解就是:這就是那個名聲在外的周鴻禕,一個一進公司就總是給公司惹麻煩的刺兒頭,不怎麽受領導待見。
當時北大方正的辦公室是大開間,每個開間100多個人,每個部門也很小。很多的電腦終端都是我設置的,我可以查看他們的靜態ip。所以,我一上網就知道在論壇上說話的那個人是誰。在網絡裏,我如魚得水,完全可以敞開了胡說八道,也可以去追求我喜歡的人。在水木清華bbs上,我找到了胡歡的id,每天都和她天南海北地聊,非常投緣。有意思的是,我知道她是誰,她卻不知道我是誰。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老板正在向她的背後走過去,趕緊打了句話過去:“你老板在你背後呢。”直到這時,她才知道每天在網上和她海聊的那個人竟然就是和她同在屋簷下的同事——我。
後來,我終於發出了線下的邀請,邀請她到中關村路口的必勝客去坐一坐。對於當時我們這樣收入的理工男,必勝客還是挺奢侈的一個去處。我們沒有吃東西,就著一杯紅茶天南海北地聊天。
對於談戀愛,我並不是很在行,我很少會討好地說一些甜言蜜語去“撩妹”,一般隻是講述自己的事兒。那個時候我還是個落魄的小工程師,每個月的收入隻有1000塊,沒單獨的地方住,每天在北大食堂蹭飯吃,外表看上去毫不起眼。在胡歡麵前,我喜歡講自己過去創業的經曆,大談特談自己的夢想、未來自己想做的事,我講到我會怎麽用一個軟件或者程序去改變世界,一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樣子。一般女孩看到我這樣的人,會覺得我有點不切實際,或者是個神經病,但是胡歡沒有這樣認為。她一直堅信我說的是真的,並且後來也一直用行動在支持著我。
說起來有趣,從必勝客出來以後天色已晚,我們出門各自打車回家。我一伸手打了一輛黃色麵的,一塊二一公裏。胡歡一伸手打了一輛富康,一塊六一公裏。我心想:媽呀,很奢侈。
事實證明,胡歡的家庭背景確實比我的好得多。我後來才知道,她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而我聽說,我們是在水木清華上成的第一對。
後來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在北京的一個研究單位上班,他在位於安華橋的單位有一套兩居室,我借著這個機會搬離了大通間,搬到大學同學那裏去住,和五六個人擠在一起。從大學期間的創業開始,我就租民房和幾個創始人在一起住,我習慣了在那樣的房子裏搞封閉開發。物質生活的清貧從來對我構不成任何挑戰。我對起居條件的要求很低,隻要能睡覺,能有一個空地放我的電腦就行。
我們當時沒有錢,大家還會一起合夥做飯吃。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練就了掌勺做飯的能力。我會安排大家去買菜,然後進行各種搭配組合,以滿足大家的食欲。在長期的買菜過程中,我總結了很多省錢的方法。比如有一種不錯的大棒骨,一塊錢兩斤,營養又實惠,我就定期買回來,煮成味道鮮美的肉湯。這道美味深得年輕“草根”的心,成了我們打牙祭時的最愛。
雖然方正當時給我們的條件比較差,很多方正的員工聚在一起的時候也喜歡發牢騷,但是我當時已經發現了不抱怨生活的妙處。我清晰地知道我來方正的目的是學習如何創業,如何創立一個軟件公司。如果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隻要我的核心需求能被滿足就好,其他的一切我都可以忽略。我現在也會對很多年輕人說同樣的話,找工作的時候不要太看重外在的東西,因為那個不代表你的身價。今天的辛苦,就是明天的財富。
因為我搬離了中關村,上班的路程自然變遠了。當時我每天要騎車十公裏上下班,夏天還好,在北京的冬天幹這個事還是挺瘋狂的,我經常從冰天雪地中走進辦公室,臉被凍得通紅。但是,物質的匱乏與生活的清貧在我走進辦公室半個小時之後就被我拋到了腦後。1996年,全民互聯網時代已經悄然到來了。我要開始擁抱這個時代了。
互聯網剛開始時讓我看不懂,一旦讀懂,我便沉迷其中。我在北大方正的工作方向,也伴隨著這個時代的節奏,開始向互聯網邁進了。
在《沸騰十五年》裏,把1995年叫作基礎建設年,而1996年叫作bbs狂歡年。也可以說,有關互聯網的全民啟蒙就是在這一年開始的。書裏這樣描述1996年——
這一年的7月,當時《三聯生活周刊》的記者胡泳,受海南出版社委托挑選外版書。在版權公司密密麻麻的巨大書架前,胡泳不經意間抽出了一本黑白封麵的書。這本書是美國未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數字媒體的主任尼葛洛龐帝寫的《數字化生存》,在美國《紐約時報》的圖書排行榜上連續幾周都是第一。一翻之下,胡泳立即建議海南出版社出版此書,之後胡泳和妻子範海燕隻花20天就完成了翻譯工作,將譯稿交給了海南出版社進行出版。
《數字化生存》一開始的市場表現並不好,這與當時中國互聯網還隻停留在大學和技術愛好者圈子有關。策劃這個圖書的編輯叫藍峰,這是個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圖書策劃人。他想來想去,想去找國務院信息辦的高紅冰。想把這本書通過政府機構進行推廣。藍峰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折騰,不僅成就了《數字化生存》這本暢銷書,還推動了一個產業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事實證明,1996年除了《數字化生存》讓普通民眾開始認識互聯網,很多關鍵的事情也在這一年發生了。張朝陽的融資之旅是1996年7月開始的,王誌東從1996年1月開始正式聘請公司開始融資。
是王誌東還是張朝陽?這樣的問題在1996年之後成為報紙、電視最熱衷討論的話題。這樣的兩個人,其實截然不同,但是互聯網的大浪把他們淘成了公眾人物和產業偶像。
和很多當時剛剛開始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人一樣,我們都是從玩bbs開始的。在郵箱出現之前,一些極客在bbs上收站內信,也有很多人沉醉在mud(一種遊戲)裏麵,我對於遊戲天然沒有興趣,所以沒有玩,但是互聯網的世界還是帶給我無數的驚喜。其中一個最大的驚喜就是——免費。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讀網景公司和微軟公司的故事。我的直覺是網景公司一定打不過微軟,因為微軟不僅免費還開源。我當時對delphi很感興趣,因為這比可視化編程更近了一步。我當時到處去狂下這些插件,去網上搜集這些軟件。這是互聯網最初帶給我的震撼。我曾經花過6000元巨款收集盜版軟件,現在呢,一夜之間仿佛什麽都不要錢了。
和很多技術男一樣,當時我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論壇愛好者”,水木清華裏很單純,雖然大家從未謀麵,但是少數的精英人物在裏麵玩,氣氛非常民主、自由、開放。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正是通過bbs認識了我現在的妻子胡歡的。她當時也在北大方正工作,是一個身材高挑的美女。我從一見麵就開始和她搭訕了,當然,生活中的我非常羞澀,不敢明目張膽地去追求。而她對我所有的了解就是:這就是那個名聲在外的周鴻禕,一個一進公司就總是給公司惹麻煩的刺兒頭,不怎麽受領導待見。
當時北大方正的辦公室是大開間,每個開間100多個人,每個部門也很小。很多的電腦終端都是我設置的,我可以查看他們的靜態ip。所以,我一上網就知道在論壇上說話的那個人是誰。在網絡裏,我如魚得水,完全可以敞開了胡說八道,也可以去追求我喜歡的人。在水木清華bbs上,我找到了胡歡的id,每天都和她天南海北地聊,非常投緣。有意思的是,我知道她是誰,她卻不知道我是誰。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老板正在向她的背後走過去,趕緊打了句話過去:“你老板在你背後呢。”直到這時,她才知道每天在網上和她海聊的那個人竟然就是和她同在屋簷下的同事——我。
後來,我終於發出了線下的邀請,邀請她到中關村路口的必勝客去坐一坐。對於當時我們這樣收入的理工男,必勝客還是挺奢侈的一個去處。我們沒有吃東西,就著一杯紅茶天南海北地聊天。
對於談戀愛,我並不是很在行,我很少會討好地說一些甜言蜜語去“撩妹”,一般隻是講述自己的事兒。那個時候我還是個落魄的小工程師,每個月的收入隻有1000塊,沒單獨的地方住,每天在北大食堂蹭飯吃,外表看上去毫不起眼。在胡歡麵前,我喜歡講自己過去創業的經曆,大談特談自己的夢想、未來自己想做的事,我講到我會怎麽用一個軟件或者程序去改變世界,一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樣子。一般女孩看到我這樣的人,會覺得我有點不切實際,或者是個神經病,但是胡歡沒有這樣認為。她一直堅信我說的是真的,並且後來也一直用行動在支持著我。
說起來有趣,從必勝客出來以後天色已晚,我們出門各自打車回家。我一伸手打了一輛黃色麵的,一塊二一公裏。胡歡一伸手打了一輛富康,一塊六一公裏。我心想:媽呀,很奢侈。
事實證明,胡歡的家庭背景確實比我的好得多。我後來才知道,她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而我聽說,我們是在水木清華上成的第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