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桓溫賭對了、一夜成名;關中,桓溫棋差一籌、步步落後;昆陽,桓溫大敗虧輸、卻又起死回生。
命運啊命運,已經不止一次和他開玩笑,讓他經曆起起落落。
而這一次,他不相信什麽狗屁的命運,隻相信自己認準的方向。
催馬,此時的桓溫,似乎不是什麽南郡公、大司馬,而隻是一個提槍躍馬的騎士。
一如他馳騁沙場、當先殺敵的少年時。
不相信命運、不再於關鍵時候瞻前顧後且計較得失的桓溫,率軍強攻。
而在他的前方,他的對手,那個也曾經年少萬兜鍪、率軍蕩兩淮,最終卻名聲掃地的謝萬,也已經不是曾經的謝萬了。
意氣飛揚、跋扈無雙的少年,經過兩淮、青州的戰事,已經曆練的格外沉穩,他和將士們同吃同住,了解將士們在亂世中艱難掙紮的苦楚和悲傷,他已經不再是一個紈絝子弟,而是合格的主將。
這一場即將爆發的戰鬥,似是桓溫臨陣背叛自己一貫行事思路和方式的一戰,又是謝萬證明自己已經和以往不同的一戰。
輕騎飛掠,謝萬率領三百騎兵脫離自己步卒,率先抵達桓溫突圍的必經之路上。
朱序、謝奕和荀羨等人正在迫近,留給桓溫的道路已經越來越窄,桓溫不可能越過謝萬,而且他也沒有打算越過謝萬。
對麵的謝字將旗飄揚,用排除法,桓溫也知道當麵的是誰。
謝奕用兵魯莽,但是有時候莽夫的打法的確令人害怕。
謝玄用兵靈動,年輕人似乎總是充滿奇思妙想,能夠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並且給予致命一擊。
相比之下,謝萬似乎除了差點兒搞砸了一次北伐之後,並沒有任何的長處。桓溫不知道謝奕為什麽會選擇讓謝萬來充當前鋒,或許換成荀羨的話,桓溫真的會全神貫注,那的確是值得桓溫重視和尊重的對手,可是換成了謝萬,桓溫隻想著自己能否盡快突圍!
上萬步騎簇擁著桓溫的將旗,一頭撞過來。
他們對麵的那點兒關中騎兵,看上去是那麽的單薄而弱小。
但關中騎兵依舊義無反顧的發起衝鋒,就連桓溫也不得不在這時候暗暗讚歎一聲謝萬的勇氣,但是很快,桓溫就愣住了,因為那三百騎兵眼見得就要衝入軍陣,卻臨陣一個側身,人馬堪堪調轉方向,竟然直接從桓溫的軍陣前方擦了過去。
這樣虛張聲勢還不算完,這些騎兵根本沒有準備馬槊、橫刀以發起進攻,而是上好弓弦,此時打馬而過,手中的強弩齊齊發出,直接射向第一排的朝廷士卒。
數百支箭矢直接撲入挺起來長槍打算應對騎兵衝擊的士卒們胸口,讓這些朝廷士卒猝不及防,應聲倒地。
後麵的盾牌手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心中大罵著不講武德、上前掩護,而一些校尉和仗主眼見得箭矢還有可能有一輪,而且也不可能讓敵軍騎兵在陣前這樣來去自如,所以自作主張、或者說潛意識的下令,讓弓弩手散開以射住陣腳。
“不要放箭,走,直接走!”桓溫看到這一幕,心猛地跳了一下,甚至都來不及給傳令兵下令,直接大吼。
很明顯,謝萬來這麽一下,就是讓朝廷兵馬如臨大敵、展開隊形,自然也就達到了拖延時間的目的。
就在桓溫說話的時候,謝萬已經帶著騎兵轉回來,貼著朝廷兵馬的弓弩射程遊走,使得朝廷弓弩手看了看距離,覺得自己能夠射中,便直接張弓搭箭,然而此時桓溫的命令隨著令旗的擺動傳遞過來,看到令旗的弓弩手無奈的收起來東西,還沒有看到的則繼續射箭,這讓周圍的士卒也都詫異的左顧右盼,鬧不清楚到底是要進攻還是要防禦?
有箭矢落在關中騎兵的隊列之中,自然也就有人中箭倒地,可是謝萬依舊堅持這樣在外圍遊走,並且時不時的用箭矢射擊那些意圖重新排成行軍隊列的朝廷士卒。
槍打出頭鳥,雖然繼續行軍是上麵傳達的命令,可是誰先排成縱隊,顯然誰就難以發揮自家弓弩手的威力,並且成為敵軍騎兵的活靶子。
一時間朝廷各部兵馬也真的你看我、我看你,都想讓對方出頭頂住進攻。
實際上三百騎兵又能夠對上萬大軍造成多大的威脅?真的要是所有人直接衝過去,謝萬也隻有落荒而逃的份兒,隻不過現在的謝萬算準了桓溫既想要跑,而且又不想暴露太多破綻,最終變成這樣不是縱隊、也不是橫隊的奇怪模樣。
讓桓溫落入選擇困難的境地,這是參謀司給出的建議,謝萬自然很樂意遵循。
隻不過這一次桓溫做出決定的速度很快。
大軍直接向左右兩翼展開,不再強行變成縱隊硬頂著箭矢向前衝鋒。
朝廷兵馬無不求生心切,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願意當出頭鳥,那並肩子上,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趁著朝廷兵馬調整隊形的時候,謝萬麾下的步卒也已經趕到,以甲士和陌刀隊為中心,形成了防線。
方才前鋒各部的猶猶豫豫、瞻前顧後,顯然也消耗幹淨了桓溫的耐心,他躍馬上前,意欲直接率領騎兵為前鋒突破。
“主公三思!”羅友大驚失色,急忙拉住桓溫的戰馬,桓溫可也沒有換上什麽不明顯的衣甲,敵軍一眼就能看到他的存在,隻怕到時候會發瘋一樣向桓溫所在的位置衝鋒。
而隻要能夠拿下桓溫,身後這上萬大軍以及還在營寨中斷後、陸陸續續撤退出來的數千兵馬,隻怕都要直接崩潰。
一直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謝石,此時也忍不住想要勸說,但是桓溫直接揮退羅友:
“此戰若是三軍盡覆,桓某苟活於世又有什麽意義?還不如拚死一搏,說不定能夠在此絕地之中尋覓一線生機!”
說著,桓溫已經抽出腰間佩刀,打量著夕陽下刀光閃耀的寒光:
“天命若在我,則今日得活;天命若已不在我,則雖死無憾!”
羅友和謝石對視一眼,不再阻攔,各自提著兵刃跟在桓溫的身邊。
桓溫看向謝石:
“石奴不必如此,你且出軍陣去吧,你家兄弟也好,杜仲淵也罷,都不可能對你刀刃相加。”
謝石卻輕笑道:
在其位、謀其政。
命運啊命運,已經不止一次和他開玩笑,讓他經曆起起落落。
而這一次,他不相信什麽狗屁的命運,隻相信自己認準的方向。
催馬,此時的桓溫,似乎不是什麽南郡公、大司馬,而隻是一個提槍躍馬的騎士。
一如他馳騁沙場、當先殺敵的少年時。
不相信命運、不再於關鍵時候瞻前顧後且計較得失的桓溫,率軍強攻。
而在他的前方,他的對手,那個也曾經年少萬兜鍪、率軍蕩兩淮,最終卻名聲掃地的謝萬,也已經不是曾經的謝萬了。
意氣飛揚、跋扈無雙的少年,經過兩淮、青州的戰事,已經曆練的格外沉穩,他和將士們同吃同住,了解將士們在亂世中艱難掙紮的苦楚和悲傷,他已經不再是一個紈絝子弟,而是合格的主將。
這一場即將爆發的戰鬥,似是桓溫臨陣背叛自己一貫行事思路和方式的一戰,又是謝萬證明自己已經和以往不同的一戰。
輕騎飛掠,謝萬率領三百騎兵脫離自己步卒,率先抵達桓溫突圍的必經之路上。
朱序、謝奕和荀羨等人正在迫近,留給桓溫的道路已經越來越窄,桓溫不可能越過謝萬,而且他也沒有打算越過謝萬。
對麵的謝字將旗飄揚,用排除法,桓溫也知道當麵的是誰。
謝奕用兵魯莽,但是有時候莽夫的打法的確令人害怕。
謝玄用兵靈動,年輕人似乎總是充滿奇思妙想,能夠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並且給予致命一擊。
相比之下,謝萬似乎除了差點兒搞砸了一次北伐之後,並沒有任何的長處。桓溫不知道謝奕為什麽會選擇讓謝萬來充當前鋒,或許換成荀羨的話,桓溫真的會全神貫注,那的確是值得桓溫重視和尊重的對手,可是換成了謝萬,桓溫隻想著自己能否盡快突圍!
上萬步騎簇擁著桓溫的將旗,一頭撞過來。
他們對麵的那點兒關中騎兵,看上去是那麽的單薄而弱小。
但關中騎兵依舊義無反顧的發起衝鋒,就連桓溫也不得不在這時候暗暗讚歎一聲謝萬的勇氣,但是很快,桓溫就愣住了,因為那三百騎兵眼見得就要衝入軍陣,卻臨陣一個側身,人馬堪堪調轉方向,竟然直接從桓溫的軍陣前方擦了過去。
這樣虛張聲勢還不算完,這些騎兵根本沒有準備馬槊、橫刀以發起進攻,而是上好弓弦,此時打馬而過,手中的強弩齊齊發出,直接射向第一排的朝廷士卒。
數百支箭矢直接撲入挺起來長槍打算應對騎兵衝擊的士卒們胸口,讓這些朝廷士卒猝不及防,應聲倒地。
後麵的盾牌手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心中大罵著不講武德、上前掩護,而一些校尉和仗主眼見得箭矢還有可能有一輪,而且也不可能讓敵軍騎兵在陣前這樣來去自如,所以自作主張、或者說潛意識的下令,讓弓弩手散開以射住陣腳。
“不要放箭,走,直接走!”桓溫看到這一幕,心猛地跳了一下,甚至都來不及給傳令兵下令,直接大吼。
很明顯,謝萬來這麽一下,就是讓朝廷兵馬如臨大敵、展開隊形,自然也就達到了拖延時間的目的。
就在桓溫說話的時候,謝萬已經帶著騎兵轉回來,貼著朝廷兵馬的弓弩射程遊走,使得朝廷弓弩手看了看距離,覺得自己能夠射中,便直接張弓搭箭,然而此時桓溫的命令隨著令旗的擺動傳遞過來,看到令旗的弓弩手無奈的收起來東西,還沒有看到的則繼續射箭,這讓周圍的士卒也都詫異的左顧右盼,鬧不清楚到底是要進攻還是要防禦?
有箭矢落在關中騎兵的隊列之中,自然也就有人中箭倒地,可是謝萬依舊堅持這樣在外圍遊走,並且時不時的用箭矢射擊那些意圖重新排成行軍隊列的朝廷士卒。
槍打出頭鳥,雖然繼續行軍是上麵傳達的命令,可是誰先排成縱隊,顯然誰就難以發揮自家弓弩手的威力,並且成為敵軍騎兵的活靶子。
一時間朝廷各部兵馬也真的你看我、我看你,都想讓對方出頭頂住進攻。
實際上三百騎兵又能夠對上萬大軍造成多大的威脅?真的要是所有人直接衝過去,謝萬也隻有落荒而逃的份兒,隻不過現在的謝萬算準了桓溫既想要跑,而且又不想暴露太多破綻,最終變成這樣不是縱隊、也不是橫隊的奇怪模樣。
讓桓溫落入選擇困難的境地,這是參謀司給出的建議,謝萬自然很樂意遵循。
隻不過這一次桓溫做出決定的速度很快。
大軍直接向左右兩翼展開,不再強行變成縱隊硬頂著箭矢向前衝鋒。
朝廷兵馬無不求生心切,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願意當出頭鳥,那並肩子上,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趁著朝廷兵馬調整隊形的時候,謝萬麾下的步卒也已經趕到,以甲士和陌刀隊為中心,形成了防線。
方才前鋒各部的猶猶豫豫、瞻前顧後,顯然也消耗幹淨了桓溫的耐心,他躍馬上前,意欲直接率領騎兵為前鋒突破。
“主公三思!”羅友大驚失色,急忙拉住桓溫的戰馬,桓溫可也沒有換上什麽不明顯的衣甲,敵軍一眼就能看到他的存在,隻怕到時候會發瘋一樣向桓溫所在的位置衝鋒。
而隻要能夠拿下桓溫,身後這上萬大軍以及還在營寨中斷後、陸陸續續撤退出來的數千兵馬,隻怕都要直接崩潰。
一直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謝石,此時也忍不住想要勸說,但是桓溫直接揮退羅友:
“此戰若是三軍盡覆,桓某苟活於世又有什麽意義?還不如拚死一搏,說不定能夠在此絕地之中尋覓一線生機!”
說著,桓溫已經抽出腰間佩刀,打量著夕陽下刀光閃耀的寒光:
“天命若在我,則今日得活;天命若已不在我,則雖死無憾!”
羅友和謝石對視一眼,不再阻攔,各自提著兵刃跟在桓溫的身邊。
桓溫看向謝石:
“石奴不必如此,你且出軍陣去吧,你家兄弟也好,杜仲淵也罷,都不可能對你刀刃相加。”
謝石卻輕笑道:
在其位、謀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