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兒,謝道韞也頗有些無奈,顯然在書院中,這樣的人並不少:


    “他們或許隻能看到這樣會給書院、會給新政帶來什麽影響,但妾身竊以為並不能說他們完全就錯了。


    一群真心為了書院發展而操心的人,在其位而謀其政,何錯之有?”


    杜英微微頷首。


    倒是很難說這些人想要讓書院的人才更得重用是完全出於私心。


    書院的人才被任用,才是關中新政的基礎,畢竟那些臨時拉來的寒門子弟們,既不熟悉於政務,也不熟悉於新政的思想和目的,在工作的過程中再去學習和糾錯,就難免會有很多犯錯的時候,而有的錯誤一旦犯下就是不可挽回的。


    至少書院裏科班出身的人才,可以有效地減少犯錯的次數。


    沒有哪個外界的普通人比他們更了解新政。


    不過杜英可沒有打算善罷甘休,緩緩說道:


    “書院隻是關中新政的一部分,再重要也不足以、更不應該去嚐試影響和改變都督府的決策。”


    眾人神情皆是肅然,與其說是都督府的決策,不如說是都督本人的決策。


    換而言之,不管關中書院提供了多少人才、匯聚了多少人才,他們最終都應該效忠於都督、服務於都督府,去成為都督府的一份子。


    聽從都督的命令以及遵從都督府的利益——都督和都督府的利益至少目前還是代表著天下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去遵從書院的利益,即使是加入了都督府也依然在維持書院的利益,將一切向書院傾斜。


    長此以往,關中書院將會成為不是世家而勝似世家的存在。


    不過至少現在,書院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也沒有這麽大的影響力和野心,但杜英的這一句話,顯然也是為了給大家提個醒,未雨綢繆。


    真的等到了這一天,那杜英就隻有除掉書院這一個選擇了。


    若這樣做,何啻於刮骨療毒?


    畢竟書院就是關中的臂膀啊。


    杜英又說:


    “書院的確是願意為天下人才提供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地方,各抒己見而百家爭鳴,但其最終不能站在都督府的對立麵,也不能站在天下百姓的對立麵,否則隻會成為淩駕於百姓之上,隻顧慮自己而不顧慮百姓的存在,何啻於昨日之皇室、今日之世家?


    書院的大門,本就應該向百姓敞開,書院的門檻,餘也期望能夠被百姓所踏破。


    如今書院的種種行徑,無論是招納天下人才來教書和學習,還是在各地修建種種體量巨大、富麗堂皇的書院,看上去是對著天下敞開大門,可是又是不是在腳下的土地和大門之間架設起了長長的階梯呢?


    有才學的人固然可以一步登天,百姓卻望而生畏。”


    這話題拋出來,似乎已經和方才所談的書院對於此次北伐的態度曖昧沒有什麽關係,可是聽到的人又都意識到,都督實際上是在剖析書院為什麽會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已經忘了書院建立的本意。


    書院,為天下人之書院,也應當為天下人著想。


    那麽天下人現在所想要的是什麽?


    自然是盡快結束這亂世,有一個太平生活。


    都督府正在做這件事,書院卻跳出來唱反調,那麽到底是誰在背道而馳?


    如今書院隻是站在書院自身的角度去看問題,而忽略了天下人的感想和所求,則必然遠離了腳下的土地。


    謝道韞輕聲歎道:


    “門在天上,此空中樓閣也。”


    杜英則徑直說道:


    “關中書院如今體量太大、又分散各地,的確不適合交給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管理。康伯?”


    “在!”韓伯打了一個激靈。


    “嚐試著將書院拆分,並且擬定一份名單,盡可能把不同地方的書院交在不同的祭酒手中,避免一人管多處書院的情況。”杜英吩咐。


    “遵命!”韓伯慨然應諾。


    這的確是一個得罪人的活,但是也不見得不是進身之道,而且······得罪的或許是一兩個人,但是感謝他韓伯的,將是一批被提拔起來的書院中層。


    孰輕孰重,韓伯還是能掂量清楚的。


    杜英則緩緩說道:


    “書院這邊的反對終究還是小事······”


    書院是關中新政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書院這邊怎麽提反對意見,最終都是要遵從新政、站在推行新政的角度上考慮行事的,因而杜英和書院之間便是想法有衝突,也隻是輕重緩急上的衝突,這些都能夠平衡和調和。


    至少大家還不是方向和路線上的衝突。


    輕重緩急上的衝突自然最容易調和,利益上的衝突也很容易相互做出讓步,唯有路線上的衝突,是最不可調解的,反而一般都要拚一個你死我活。


    大概這就是信仰和信念的力量吧。


    世家一樣有世家的信仰和追求,所以杜英一直很清楚自己和世家才是真正的非同路人。


    此時書院內部做點兒小動作、小文章,杜英采取措施是為了防止這幫人關鍵的時候頭腦發熱拖後腿,不采取措施其實也不見得會捅出來什麽大簍子。


    但是這一次關中王師先動手,到底還是在道義上有所缺失,在關中內部,上下齊心,已經很清楚這其實就是一場統一的戰爭,隻有統一天下,才能真的迎來和平,就像是昔年的秦人不會問秦王為什麽要一統天下,關上函穀關不是一樣可以安穩過日子。


    如今的關中百姓和關中將士們也不會問杜英為什麽要對大司馬發起進攻,因為他們已經把自己當做杜英的臣民,而不是司馬氏的臣民,既然如此,司馬氏朝廷也好,大司馬府也罷,其實都是對等的敵人。


    可是關中之外的世家,肯定不可能秉持有這樣的心態,也不會如此思考,他們隻會想方設法的抹黑杜英,尤其是抓住此次關中王師先發製人、師出無名來大做文章。


    荊州世家那邊已經開始這麽做了,恐怕江左各家也會緊跟其後。


    這是杜英難得露出的破綻,他們定然不會輕易放過。


    而憑世家對輿論的操控,最終恐怕本地的民心也會隨之傾倒,逐漸把關中王師當做叛軍,當做一樣來毀滅他們家園的胡人。


    若是如此,那關中王師之後的行軍打仗和安民都將備受困擾。


    這也是杜英擔心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多少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然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然籇並收藏晉末多少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