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並不覺得荊州世家能夠打造出來這樣的一套體係,畢竟這背後所需要的,可並不僅僅是構築幾座山頭上的城塞。
這需要一個民族瀕臨滅亡的關頭所爆發出的抵抗鬥誌,需要軍民團結一心的凝聚力,還需要一場場連續的勝利打造出來的信心。
顯然荊州世家還沒有團結百姓、內外如一的本事,更不可能把關中王師塑造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胡人仇寇。
之前即使是杜英在梓潼對蜀中世家大打出手,使得蜀地北部的世家已經煙消雲散,仍然未能阻止蜀地南部的世家和巴人們在六扇門的聯絡下,和都督府站在一起延緩毛穆之的北上。
由此可見,在這些蜀南世家的心中,荊州世家的威脅甚至更在關中新政之上。
這大概就是當年劉皇叔入蜀帶給巴蜀世家的後遺症吧。
但是就算荊州世家無法得到本地世家和百姓真心實意的幫助,也無法打造諸如南宋那樣的山城體係,但隻要荊州世家像模像樣的構造起來幾座城塞,擋住南下的關鍵道路,就足夠都督府惡心的了,畢竟這些幾乎位於雲巔之上的城塞,已經在宋末的戰爭中被證明是更勝過劍閣等老牌雄關的存在。
或是因為出入蜀中的道路就在關隘之下,因此諸如火炮和投石機等大型武備能夠輕而易舉的運送到關城下,而這些山城則隻有羊腸小道和大路連接,反而不易於這些大型武備的運輸和布設。
所以經過張玄之這麽一分析,迅速突破壽水、幹淨利落的掃蕩整個蜀中和寧州的壓力,直接落到了杜英這邊。
“強渡壽水,是否可行?”杜英沉聲問道。
天下戰局的混亂,蜀中戰局的急迫,齊齊的壓過來,讓杜英不得不選擇在這淒冷的寒風之中率軍強渡。
“回都督,用火炮和霹靂車在河防上撬開口子,然後以船隻運載步卒強渡、搶占灘頭,之後架設浮橋,讓騎兵渡河開路,或許可行。”張玄之急忙回應。
杜英頷首,旋即看向周撫:
“刺史認為呢?”
“壽水單薄,可渡。”周撫的回答更加幹脆利落,但旋即話鋒一轉,“可渡過壽水隻是小事,毛穆之既已打算防守壽水,那麽定然也做好了防線失守之後節節抵抗的準備。
或許其還未來得及如張主事所言,修築城牆壁壘,但沿途各處州郡也定然成為其抵抗之據點,因而都督應當先留足兵馬,以備後續戰事。
此戰,隻要開打,就必然要以摧枯拉朽之勢,直抵寧州,不畏懼犧牲、不害怕伏擊,一路向前,否則但有困頓,為堅城所阻,則士氣下降、士卒疲憊而後繼乏力,隨時都可能功虧一簣。”
周撫久在巴蜀,對於巴蜀的作戰方式自然最有發言權,而其的擔憂顯然是和張玄之一致的,隻不過張玄之側重在要速戰速決,以避免毛穆之經營後方,周撫則敏銳的提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關中王師在蜀中的兵力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就是兩萬人,縱然再加上周撫麾下可動用的萬餘人,這三萬人一股腦的南下,不但要承擔攻堅的任務,而且還需要把守沿途的各處城寨,以避免被本地世家和巴人趁虛而入。
所以到時候少說也得分出去萬餘兵馬戍守沿途,而實際上現在關中能抽調南下的人手就不足兩萬,蓋因劍閣、梓潼和綿竹等從漢中一路南下的城鎮關隘,都已經留下了人把守,否則一旦被那些藏身山中的世家餘孽和巴人合兵一處、卷土重來,關中在這些地方辛辛苦苦推行的新政轉眼就將化為烏有。
因而周撫顯然並不認為憑著這南下的兩三萬人就能夠很快實現清掃全蜀的目標。
曆朝曆代伐蜀,無不是以輕兵在前開路、大軍在後清掃餘燼,杜英現在掏出來的這些人,遠不足以完成後一個任務,而且還很容易受困於某一座堅城下。
便是關中王師不計較得失、不畏懼犧牲,總人數的下降,總歸會帶來各種危機。
“刺史可有良策?”杜英直接問道。
“蜀中多半都隻有一條路可走,所以想要迂回包抄,徹底消滅毛穆之,幾乎不可行,且毛穆之在南也定然有所經營,我軍在敵軍的地盤上迂回,很容易暴露。”周撫緩緩說道,“但是若不能將毛穆之消滅在此處河灘上,任由其南下逃竄,後患無窮。
因此,不如發揮一下都督府的優勢,並且也利用一下蜀中道路不通、消息不暢的劣勢······”
——————————
壽水南岸。
寧州刺史毛穆之正在麵臨戎馬生涯中最艱難的抉擇。
在他的麵前懸掛著一張簡陋的輿圖,隻能表明蜀中平原上的幾處州郡,可是州郡之間的山川形貌,一概不知,唯有那連接州郡的彎彎曲曲的道路,可以令人聯想,這道路的兩側是這樣的層巒疊嶂。
毛穆之從寧州入蜀也有一個多月了,眼見得永和十三年的春天都要到來,可是毛穆之和蜀南山中的世家、巴人等等相處的並不是很愉快,雙方仍然處於井水不犯河水的地步,毛穆之想要從這些人手中獲得一些兵馬糧草上的支持,卻次次碰壁。
為此,軍中不少荊州出身的將領和官吏已經嗷嗷叫著要殺雞儆猴了,但是毛穆之把這種音調壓了下去。
蜀中各家對於荊州世家缺乏好感,這是基於劉皇叔入蜀的舊仇,也是大司馬入蜀的新怨。
這種不信任已經積攢了幾代人,此時想要通過武力解決,隻可能會激起更大的反抗浪潮。
毛穆之在此之前就已經感受過這些世家和部族占據地利之後蘊含的力量,所以寧肯保持現在這種狀態。
可是因此導致的漫長補給線,讓毛穆之這東拚西湊的一萬五千多士卒,不得不在這個陰寒的冬天繼續煎熬。
而且······
毛穆之裹著大氅站在輿圖前,手裏提著一盞燈,外麵月明星稀、寒風呼嘯,而營帳中,燈光如豆、身影孤寂。
暗淡的光芒下,可以看到輿圖上有兩個紅色的標注。
那是荊州方麵最新送來的消息,關中王師已經從漢中放舟南下,威脅襄陽,而南陽、許昌等地的關中軍隊也蠢蠢欲動。
而在輿圖上還有一個藍色標注。
這需要一個民族瀕臨滅亡的關頭所爆發出的抵抗鬥誌,需要軍民團結一心的凝聚力,還需要一場場連續的勝利打造出來的信心。
顯然荊州世家還沒有團結百姓、內外如一的本事,更不可能把關中王師塑造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胡人仇寇。
之前即使是杜英在梓潼對蜀中世家大打出手,使得蜀地北部的世家已經煙消雲散,仍然未能阻止蜀地南部的世家和巴人們在六扇門的聯絡下,和都督府站在一起延緩毛穆之的北上。
由此可見,在這些蜀南世家的心中,荊州世家的威脅甚至更在關中新政之上。
這大概就是當年劉皇叔入蜀帶給巴蜀世家的後遺症吧。
但是就算荊州世家無法得到本地世家和百姓真心實意的幫助,也無法打造諸如南宋那樣的山城體係,但隻要荊州世家像模像樣的構造起來幾座城塞,擋住南下的關鍵道路,就足夠都督府惡心的了,畢竟這些幾乎位於雲巔之上的城塞,已經在宋末的戰爭中被證明是更勝過劍閣等老牌雄關的存在。
或是因為出入蜀中的道路就在關隘之下,因此諸如火炮和投石機等大型武備能夠輕而易舉的運送到關城下,而這些山城則隻有羊腸小道和大路連接,反而不易於這些大型武備的運輸和布設。
所以經過張玄之這麽一分析,迅速突破壽水、幹淨利落的掃蕩整個蜀中和寧州的壓力,直接落到了杜英這邊。
“強渡壽水,是否可行?”杜英沉聲問道。
天下戰局的混亂,蜀中戰局的急迫,齊齊的壓過來,讓杜英不得不選擇在這淒冷的寒風之中率軍強渡。
“回都督,用火炮和霹靂車在河防上撬開口子,然後以船隻運載步卒強渡、搶占灘頭,之後架設浮橋,讓騎兵渡河開路,或許可行。”張玄之急忙回應。
杜英頷首,旋即看向周撫:
“刺史認為呢?”
“壽水單薄,可渡。”周撫的回答更加幹脆利落,但旋即話鋒一轉,“可渡過壽水隻是小事,毛穆之既已打算防守壽水,那麽定然也做好了防線失守之後節節抵抗的準備。
或許其還未來得及如張主事所言,修築城牆壁壘,但沿途各處州郡也定然成為其抵抗之據點,因而都督應當先留足兵馬,以備後續戰事。
此戰,隻要開打,就必然要以摧枯拉朽之勢,直抵寧州,不畏懼犧牲、不害怕伏擊,一路向前,否則但有困頓,為堅城所阻,則士氣下降、士卒疲憊而後繼乏力,隨時都可能功虧一簣。”
周撫久在巴蜀,對於巴蜀的作戰方式自然最有發言權,而其的擔憂顯然是和張玄之一致的,隻不過張玄之側重在要速戰速決,以避免毛穆之經營後方,周撫則敏銳的提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關中王師在蜀中的兵力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就是兩萬人,縱然再加上周撫麾下可動用的萬餘人,這三萬人一股腦的南下,不但要承擔攻堅的任務,而且還需要把守沿途的各處城寨,以避免被本地世家和巴人趁虛而入。
所以到時候少說也得分出去萬餘兵馬戍守沿途,而實際上現在關中能抽調南下的人手就不足兩萬,蓋因劍閣、梓潼和綿竹等從漢中一路南下的城鎮關隘,都已經留下了人把守,否則一旦被那些藏身山中的世家餘孽和巴人合兵一處、卷土重來,關中在這些地方辛辛苦苦推行的新政轉眼就將化為烏有。
因而周撫顯然並不認為憑著這南下的兩三萬人就能夠很快實現清掃全蜀的目標。
曆朝曆代伐蜀,無不是以輕兵在前開路、大軍在後清掃餘燼,杜英現在掏出來的這些人,遠不足以完成後一個任務,而且還很容易受困於某一座堅城下。
便是關中王師不計較得失、不畏懼犧牲,總人數的下降,總歸會帶來各種危機。
“刺史可有良策?”杜英直接問道。
“蜀中多半都隻有一條路可走,所以想要迂回包抄,徹底消滅毛穆之,幾乎不可行,且毛穆之在南也定然有所經營,我軍在敵軍的地盤上迂回,很容易暴露。”周撫緩緩說道,“但是若不能將毛穆之消滅在此處河灘上,任由其南下逃竄,後患無窮。
因此,不如發揮一下都督府的優勢,並且也利用一下蜀中道路不通、消息不暢的劣勢······”
——————————
壽水南岸。
寧州刺史毛穆之正在麵臨戎馬生涯中最艱難的抉擇。
在他的麵前懸掛著一張簡陋的輿圖,隻能表明蜀中平原上的幾處州郡,可是州郡之間的山川形貌,一概不知,唯有那連接州郡的彎彎曲曲的道路,可以令人聯想,這道路的兩側是這樣的層巒疊嶂。
毛穆之從寧州入蜀也有一個多月了,眼見得永和十三年的春天都要到來,可是毛穆之和蜀南山中的世家、巴人等等相處的並不是很愉快,雙方仍然處於井水不犯河水的地步,毛穆之想要從這些人手中獲得一些兵馬糧草上的支持,卻次次碰壁。
為此,軍中不少荊州出身的將領和官吏已經嗷嗷叫著要殺雞儆猴了,但是毛穆之把這種音調壓了下去。
蜀中各家對於荊州世家缺乏好感,這是基於劉皇叔入蜀的舊仇,也是大司馬入蜀的新怨。
這種不信任已經積攢了幾代人,此時想要通過武力解決,隻可能會激起更大的反抗浪潮。
毛穆之在此之前就已經感受過這些世家和部族占據地利之後蘊含的力量,所以寧肯保持現在這種狀態。
可是因此導致的漫長補給線,讓毛穆之這東拚西湊的一萬五千多士卒,不得不在這個陰寒的冬天繼續煎熬。
而且······
毛穆之裹著大氅站在輿圖前,手裏提著一盞燈,外麵月明星稀、寒風呼嘯,而營帳中,燈光如豆、身影孤寂。
暗淡的光芒下,可以看到輿圖上有兩個紅色的標注。
那是荊州方麵最新送來的消息,關中王師已經從漢中放舟南下,威脅襄陽,而南陽、許昌等地的關中軍隊也蠢蠢欲動。
而在輿圖上還有一個藍色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