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羌不知道隗粹在何處。
但是他看到了慕容楷在何處。
慕容楷的將旗就在北門上,而城牆上也的確有一個人端坐。
身邊隻剩下十餘名士卒,團團圍著。
橫刀振血,入鞘,鄧羌伸手排開身邊親衛,大步走上前。
親衛們無奈,卻也隻能跟上去,縱然他們知道,對麵十餘人加起來可能都不夠主將打的。
“萬人敵”可不是一聲空話,而是來自於無數鄧羌刀下亡魂的哀嚎。
“來者何人?”坐在那裏的男子朗聲問道。
鄧羌笑眯眯看著他,沒有說話。
問話的人正是慕容楷,他掃了一眼鄧羌,心裏了然,既然不說話,再看周圍那些關中士卒的神情,那就一定是敵軍主將了,而有這個膽量直接走上前來的,不用說也一定是鄧羌了。
慕容楷徐徐說道: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枋頭城是你們的了。”
鄧羌在慕容楷對麵站著,居高臨下看著他,好整以暇:
“汝不會以為,若是沒有你們之前的兩敗俱傷,餘就無法攻破枋頭城吧?”
慕容楷慘笑一聲,這倒也無從反駁,對於自己麾下那些將領們的小心思,慕容楷並不是不知道,所以到最後關頭,明明城池也隻是被包圍,結果有一些人自作主張從東門出城,根本沒有得到慕容楷的允諾不說,甚至也沒有通知慕容楷。
這就導致慕容楷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想要突圍也已經為時晚矣,隻能扼守北門,一直抵抗到現在,最終他的身邊也隻剩下這些士卒。
走投無路之下,慕容楷也沒有什麽求生之意了,原本因為鄴城之亂而沸騰的心,因為枋頭之戰的拖遝錯亂而擔憂的心,此時反倒是完全平複下來。
無奈笑過之後,他慢悠悠的說道:
“至少要比現在費力一些吧?”
鄧羌好奇的打量著他,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打算束手就擒了?”
慕容楷搖了搖頭:
“將死之人,還是想要死的明白一點兒。”
鄧羌忍不住哈哈大笑:
“也罷也罷,其實爾應當心中也明白,隻不過是想要一個準確的答案罷了,看在你也算條漢子的份兒上,餘倒是可以告訴你,其實你和慕容令交鋒於枋頭城下,亦然是我家都督神機妙算。”
“果然如此······”慕容楷歎道。
不需要鄧羌過多解釋,隻是這一句話就已經證明了他心中的很多揣測。
自逃到了枋頭之後,他越想越覺得之前的鄴城之亂有蹊蹺,看上去就像是慕容垂和慕容令臨時起意一樣。
雖然後來慕容垂果斷上位,並且把鄴城經營的如同鐵桶似的——否則慕容令也不敢帶著這麽多兵馬出鄴城殺過來——也逐漸打消了慕容楷心中的疑惑,隻道是自己之前真的看錯了慕容垂,其早就已經等待著這一天。
但這一點懷疑,還是留存在心裏。
現在經過鄧羌這麽一說,慕容楷恍然,關中使者梁殊,顯然還是在這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慕容垂采取行動初期的慌亂,也明顯就是被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否則不至於還能讓慕容楷帶著兵馬殺入城中。
這不是慕容垂如今已經傾向於穩重的作風。
因此可以說,關中的最終目的,就是促成慕容垂上位,以迫使慕容垂為了避免和關中直接衝突,而必須要捏著鼻子承認和關中的所有往來貿易條款。
同時關中還盡一切可能挑撥慕容楷和慕容令之間的猜忌和矛盾,最終矛盾爆發的時候,雙方所想的就已經不是思考一下矛盾為何而來、從何而起,而是直接同室操戈,打的難解難分。
以至於最後慕容楷拚盡全力跑到了枋頭。
為了斬草除根,慕容令也必須要追殺而來。
促成了雙方在枋頭城下的又一場一波三折的大戰,而顯然已經窺探多時的鄧羌,抓住這個時機直接殺過來,成為最後的贏家。
因此在這場戰事前後,說關中隻是偶然路過的漁翁顯然不合適,而應該說草蛇灰線、伏脈千裏,關中都督府放的長線終於釣到了大魚,至於慕容楷和慕容令,顯然就是被算計在其中,有此一敗,倒也不算冤枉。
“貴軍能夠直接從河內殺到枋頭城下,無人所攔、無人能當,也的確是將軍的本事。”慕容楷勉強笑道。
算是承認了自己一直都被關中算計的事實,可是仍然覺得鄧羌能夠取勝還是兵強馬壯、趁人之危。
鄧羌瞥了他一眼,淡淡說道:
“沿途不會有鮮卑人發現我們的蹤跡,在此之前,關中派到河北的人已經解決了所有的隱患。”
對於慕容楷來說,枋頭城中的自己不知道鄧羌出兵的消息也就算了,枋頭城外的慕容令也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是他不解的地方,可是他也知道慕容令是和自己半斤八兩的對手,不可能真的渾然不注意河內王師的動向。
唯一的解釋,就正如鄧羌所言,沿途的所有鮮卑人眼線,甚至是所有的鮮卑胡人,都已經被解決了,所以連一個通風報信的都沒有。
慕容楷一時默然,良久之後才忍不住歎道: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指的是關中布局河北。
鄧羌抬頭望了望天,顯然並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而他不回答,也就等於在承認,是在很久之前了,或許早在杜英剛剛底定關中的時候······
一時間,慕容楷的心中也隻有濃鬱不可揮去的挫敗感,他頹然自語:
“這怎麽可能,雖然也有一年多,但是怎麽可能已經到了能夠肆意切斷某條道路的地步,這怎麽可能······”
鄧羌哈哈大笑,轉身就走:
“多行不義必自斃。鮮卑入主河北以來,先是攛掇河北世家與渤海世家爭鬥不休,世家之間的爭鬥和傾軋,落到百姓的身上,便是在生死之間徘徊。
之後慕容儁率軍南下,征兵十萬,不惜直接強抓丁壯,在兩淮已經鬧騰的十室九空,在河北也是家家戶戶都有人上戰場吧?
若能和平,誰又願意上戰場呢?
所以河北的人心,如何能夠向著你們?關中獲得人心,是很難的事情麽?”
說到這裏,鄧羌又頓住步伐,扭過頭,伸手指了指自己:
“所謂的人心,不是世家人心,是萬民人心也。
我,亦自貧寒中來。”
但是他看到了慕容楷在何處。
慕容楷的將旗就在北門上,而城牆上也的確有一個人端坐。
身邊隻剩下十餘名士卒,團團圍著。
橫刀振血,入鞘,鄧羌伸手排開身邊親衛,大步走上前。
親衛們無奈,卻也隻能跟上去,縱然他們知道,對麵十餘人加起來可能都不夠主將打的。
“萬人敵”可不是一聲空話,而是來自於無數鄧羌刀下亡魂的哀嚎。
“來者何人?”坐在那裏的男子朗聲問道。
鄧羌笑眯眯看著他,沒有說話。
問話的人正是慕容楷,他掃了一眼鄧羌,心裏了然,既然不說話,再看周圍那些關中士卒的神情,那就一定是敵軍主將了,而有這個膽量直接走上前來的,不用說也一定是鄧羌了。
慕容楷徐徐說道: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枋頭城是你們的了。”
鄧羌在慕容楷對麵站著,居高臨下看著他,好整以暇:
“汝不會以為,若是沒有你們之前的兩敗俱傷,餘就無法攻破枋頭城吧?”
慕容楷慘笑一聲,這倒也無從反駁,對於自己麾下那些將領們的小心思,慕容楷並不是不知道,所以到最後關頭,明明城池也隻是被包圍,結果有一些人自作主張從東門出城,根本沒有得到慕容楷的允諾不說,甚至也沒有通知慕容楷。
這就導致慕容楷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想要突圍也已經為時晚矣,隻能扼守北門,一直抵抗到現在,最終他的身邊也隻剩下這些士卒。
走投無路之下,慕容楷也沒有什麽求生之意了,原本因為鄴城之亂而沸騰的心,因為枋頭之戰的拖遝錯亂而擔憂的心,此時反倒是完全平複下來。
無奈笑過之後,他慢悠悠的說道:
“至少要比現在費力一些吧?”
鄧羌好奇的打量著他,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打算束手就擒了?”
慕容楷搖了搖頭:
“將死之人,還是想要死的明白一點兒。”
鄧羌忍不住哈哈大笑:
“也罷也罷,其實爾應當心中也明白,隻不過是想要一個準確的答案罷了,看在你也算條漢子的份兒上,餘倒是可以告訴你,其實你和慕容令交鋒於枋頭城下,亦然是我家都督神機妙算。”
“果然如此······”慕容楷歎道。
不需要鄧羌過多解釋,隻是這一句話就已經證明了他心中的很多揣測。
自逃到了枋頭之後,他越想越覺得之前的鄴城之亂有蹊蹺,看上去就像是慕容垂和慕容令臨時起意一樣。
雖然後來慕容垂果斷上位,並且把鄴城經營的如同鐵桶似的——否則慕容令也不敢帶著這麽多兵馬出鄴城殺過來——也逐漸打消了慕容楷心中的疑惑,隻道是自己之前真的看錯了慕容垂,其早就已經等待著這一天。
但這一點懷疑,還是留存在心裏。
現在經過鄧羌這麽一說,慕容楷恍然,關中使者梁殊,顯然還是在這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慕容垂采取行動初期的慌亂,也明顯就是被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否則不至於還能讓慕容楷帶著兵馬殺入城中。
這不是慕容垂如今已經傾向於穩重的作風。
因此可以說,關中的最終目的,就是促成慕容垂上位,以迫使慕容垂為了避免和關中直接衝突,而必須要捏著鼻子承認和關中的所有往來貿易條款。
同時關中還盡一切可能挑撥慕容楷和慕容令之間的猜忌和矛盾,最終矛盾爆發的時候,雙方所想的就已經不是思考一下矛盾為何而來、從何而起,而是直接同室操戈,打的難解難分。
以至於最後慕容楷拚盡全力跑到了枋頭。
為了斬草除根,慕容令也必須要追殺而來。
促成了雙方在枋頭城下的又一場一波三折的大戰,而顯然已經窺探多時的鄧羌,抓住這個時機直接殺過來,成為最後的贏家。
因此在這場戰事前後,說關中隻是偶然路過的漁翁顯然不合適,而應該說草蛇灰線、伏脈千裏,關中都督府放的長線終於釣到了大魚,至於慕容楷和慕容令,顯然就是被算計在其中,有此一敗,倒也不算冤枉。
“貴軍能夠直接從河內殺到枋頭城下,無人所攔、無人能當,也的確是將軍的本事。”慕容楷勉強笑道。
算是承認了自己一直都被關中算計的事實,可是仍然覺得鄧羌能夠取勝還是兵強馬壯、趁人之危。
鄧羌瞥了他一眼,淡淡說道:
“沿途不會有鮮卑人發現我們的蹤跡,在此之前,關中派到河北的人已經解決了所有的隱患。”
對於慕容楷來說,枋頭城中的自己不知道鄧羌出兵的消息也就算了,枋頭城外的慕容令也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是他不解的地方,可是他也知道慕容令是和自己半斤八兩的對手,不可能真的渾然不注意河內王師的動向。
唯一的解釋,就正如鄧羌所言,沿途的所有鮮卑人眼線,甚至是所有的鮮卑胡人,都已經被解決了,所以連一個通風報信的都沒有。
慕容楷一時默然,良久之後才忍不住歎道: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指的是關中布局河北。
鄧羌抬頭望了望天,顯然並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而他不回答,也就等於在承認,是在很久之前了,或許早在杜英剛剛底定關中的時候······
一時間,慕容楷的心中也隻有濃鬱不可揮去的挫敗感,他頹然自語:
“這怎麽可能,雖然也有一年多,但是怎麽可能已經到了能夠肆意切斷某條道路的地步,這怎麽可能······”
鄧羌哈哈大笑,轉身就走:
“多行不義必自斃。鮮卑入主河北以來,先是攛掇河北世家與渤海世家爭鬥不休,世家之間的爭鬥和傾軋,落到百姓的身上,便是在生死之間徘徊。
之後慕容儁率軍南下,征兵十萬,不惜直接強抓丁壯,在兩淮已經鬧騰的十室九空,在河北也是家家戶戶都有人上戰場吧?
若能和平,誰又願意上戰場呢?
所以河北的人心,如何能夠向著你們?關中獲得人心,是很難的事情麽?”
說到這裏,鄧羌又頓住步伐,扭過頭,伸手指了指自己:
“所謂的人心,不是世家人心,是萬民人心也。
我,亦自貧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