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這些兩淮世家支持關中王師入主壽春,那麽杜英肯定也會投桃報李,繼續保證他們在兩淮超然的地位。
所以兩淮世家的這個態度,讓謝玄的入城,沒有再受到一點兒阻礙。
不得不說,動作快的,除了這些就趴在戰線後麵,鼻子一個個格外靈巧、最擅長見風使舵的本地世家之外,還有朝廷。
郗恢手裏揚著一封信,大步走入鎮西將軍府。
站在堂上端詳沙盤的謝玄,頭戴白布,臂膀上纏著黑帶,是在為去世未久的謝尚戴孝。
“阿羯,會稽王的親筆書信!”郗恢急匆匆上前,遞給他,不等謝玄看,自己就先說出來了內容,“會稽王讚譽我等有入壽春平亂之功,因此已保舉你為西中郎將,領壽春太守,保舉餘為撫軍大將軍府從事中郎,領壽春郡丞!”
西中郎將,其西,意指淮西,和鎮西將軍的“西”是一個意思,自然是讓謝玄能夠名正言順的坐鎮壽春,而且也順水推舟把壽春的文政交給了郗恢。
謝玄緩緩放下信件:
“會稽王倒是不慢,既然壽春換了主,那就遂了我們的心思,現在的兩淮,不能再亂如這般樣子了,朝廷捏著鼻子承認所有現狀,既有對我們示好且拉攏之意,也有盡快平亂之心。”
朝廷給予了他們正式的官職,意味著他們可以以此名義在壽春施展拳腳,這的確值得高興,但謝玄臉上的凝重,讓郗恢也收起來笑容:
“看來在會稽王心中,局勢已經不容樂觀了。”
“局勢本就不容樂觀!”謝玄皺眉說道,“我們拿下了壽春,卻就要不得不麵對一個很可能的爛攤子。
尤其是四叔的貿然前進,迫使整個戰線如今已經出現破裂。且來看,四叔率軍沿渦水向北,而征虜將軍扼渦口東岸不動,大司馬又在穎、渦之間渡淮北上,我軍如今分布在渦水東、西、南三處,首尾難以呼應。
一旦鮮卑人抓住戰機,以輕騎直迫渦口,則很容易就被各個擊破。
更甚至,鮮卑人可以用一路偏師牽製三路王師,就足以讓王師各部陷入不知敵在何處,不知如何迎戰,不知是否要重新調配兵馬的尷尬地步。”
頓了一下,謝玄直接伸手指了指鍾離和壽春兩處:
“尤其是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多是鮮卑人的左翼,其中軍和右翼的具體方位,還得賴於推測,所以屆時這些兵馬能不能突破淮水,尚不得知。且天氣轉冷,淮水冰封,水師更可能派不上用場······
因而如今整個戰場上,最後一支行動未定的兵馬,就是都督的關中王師,但都督恐怕也對歲水、睢水兩處戰場鞭長莫及,仍也隻能以渦水為上。
這也就意味著,最壞的一種可能,就是淮南防線被破,鮮卑人越過淮水,王師縱然能夠守住渦水也無濟於事,隻能被迫向後退守鍾離和壽春,把控南下建康的大道,至於淮東的防線,更甚至要直接撤退到六合與廣陵。
到時候,壽春城,能不能接納烏泱泱敗退下來的王師,讓壽春成為防線上最堅固的一環?”
郗恢果斷的搖了搖頭。
憑借現在他們這千餘騎兵,再加上勉強收攏起來的各家步卒,不可能。
郗恢對在短短幾個月內,把五六千世家部曲變成令行禁止的王師步卒,沒有任何信心,但他倒也不會放棄,總歸是走一步算一步。
“所以說啊,會稽王這也是看到了其中暗藏的危機,所以真心希望我們能夠在壽春擋住鮮卑人。”謝玄伸手敲了敲那封信,喃喃說道,“可是天傾之下,大軍如潮而來,敗退之勢即成,又豈是那麽容易力挽狂瀾······
餘現在唯有期望都督和大司馬,能夠在渦水打的漂亮一些,至少讓鮮卑人不敢不管不顧的南下。”
說完,他仍不忘狠狠一拍桌子,就如同此時杜英、桓溫等人可能都在做的那般,罵了一聲:
“這個混賬!”
郗恢無奈的說道:
“罵他的人已經足夠多了,其一意孤行,日後朝廷肯定會和他好好算賬的。
但現在,我們還得做好應做的。壽春城內,還有不少世家正等著和你會麵,打算什麽時候見一見?”
“那就盡快吧。”謝玄緩緩說道,“兵員、糧草、錢財,事事處處,現在都離不開他們。
不過唯一的好處就是,我們沿途還收攏了不少關中商賈,所以至少還有和他們討價還價的資格。”
“那會稽王的信······”郗恢問。
謝玄搖了搖頭:
“暫時先不回了。歸根結底,我們是關中的兵,不是會稽王的兵,會稽王想要保舉我們,那是他的決定,如果他覺得你我身在壽春不可或缺,就算我們什麽都不表示,他仍然還會保舉。
如果他覺得還有更好的人選,那盡可以操控,但能不能進的來壽春還得兩說。
這壽春,本就是我們說了算了,朝廷給麵子,我們就受著,朝廷不給麵子,也沒什麽關係。”
“畢竟是大義名分。”郗恢有些惋惜的摩挲著那張紙。
謝玄則笑道:
“大概用不了幾年,典午正朔的大義名分,他們自己可能都不是很想要了。”
郗恢似是聽懂了謝玄的話中之意,重重點頭。
————————--
夕陽西沉,天邊隻剩下最後的一點兒黯淡紅色,也似乎隨時都要泯滅在黑暗之中。
穎、渦之間,淮南郡,下蔡(今鳳台)。
晉之淮南郡治在淮水以南,而下蔡位於淮水以北,是淮南郡在淮北的一個縣,這般行政區劃也是“犬牙交錯”式布局的典型。
而下蔡城向南,過了淮水,就是淮南重鎮壽春。
所以自永嘉之亂後,此地便是南下流民多走之道路,也是胡人劫掠往來必經之地,朝廷雖少控淮北之地,但也在此地設立了打量了兵戍塢堡。
一來接應北方流民南下,二來作為王師北伐的橋頭堡,時刻探查北地風向。
不過殷浩北伐,大敗而歸,兩淮王師元氣大傷,這下蔡的戍守之卒都被收歸淮南,隻留下一座座空蕩蕩的村寨塢堡,尤其是下蔡北側,更是斷壁殘垣、滿目瘡痍,多半都在士卒撤離之時被破壞,或被胡人劫掠。
杜英就率軍屯在其中一處塢堡。
所以兩淮世家的這個態度,讓謝玄的入城,沒有再受到一點兒阻礙。
不得不說,動作快的,除了這些就趴在戰線後麵,鼻子一個個格外靈巧、最擅長見風使舵的本地世家之外,還有朝廷。
郗恢手裏揚著一封信,大步走入鎮西將軍府。
站在堂上端詳沙盤的謝玄,頭戴白布,臂膀上纏著黑帶,是在為去世未久的謝尚戴孝。
“阿羯,會稽王的親筆書信!”郗恢急匆匆上前,遞給他,不等謝玄看,自己就先說出來了內容,“會稽王讚譽我等有入壽春平亂之功,因此已保舉你為西中郎將,領壽春太守,保舉餘為撫軍大將軍府從事中郎,領壽春郡丞!”
西中郎將,其西,意指淮西,和鎮西將軍的“西”是一個意思,自然是讓謝玄能夠名正言順的坐鎮壽春,而且也順水推舟把壽春的文政交給了郗恢。
謝玄緩緩放下信件:
“會稽王倒是不慢,既然壽春換了主,那就遂了我們的心思,現在的兩淮,不能再亂如這般樣子了,朝廷捏著鼻子承認所有現狀,既有對我們示好且拉攏之意,也有盡快平亂之心。”
朝廷給予了他們正式的官職,意味著他們可以以此名義在壽春施展拳腳,這的確值得高興,但謝玄臉上的凝重,讓郗恢也收起來笑容:
“看來在會稽王心中,局勢已經不容樂觀了。”
“局勢本就不容樂觀!”謝玄皺眉說道,“我們拿下了壽春,卻就要不得不麵對一個很可能的爛攤子。
尤其是四叔的貿然前進,迫使整個戰線如今已經出現破裂。且來看,四叔率軍沿渦水向北,而征虜將軍扼渦口東岸不動,大司馬又在穎、渦之間渡淮北上,我軍如今分布在渦水東、西、南三處,首尾難以呼應。
一旦鮮卑人抓住戰機,以輕騎直迫渦口,則很容易就被各個擊破。
更甚至,鮮卑人可以用一路偏師牽製三路王師,就足以讓王師各部陷入不知敵在何處,不知如何迎戰,不知是否要重新調配兵馬的尷尬地步。”
頓了一下,謝玄直接伸手指了指鍾離和壽春兩處:
“尤其是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多是鮮卑人的左翼,其中軍和右翼的具體方位,還得賴於推測,所以屆時這些兵馬能不能突破淮水,尚不得知。且天氣轉冷,淮水冰封,水師更可能派不上用場······
因而如今整個戰場上,最後一支行動未定的兵馬,就是都督的關中王師,但都督恐怕也對歲水、睢水兩處戰場鞭長莫及,仍也隻能以渦水為上。
這也就意味著,最壞的一種可能,就是淮南防線被破,鮮卑人越過淮水,王師縱然能夠守住渦水也無濟於事,隻能被迫向後退守鍾離和壽春,把控南下建康的大道,至於淮東的防線,更甚至要直接撤退到六合與廣陵。
到時候,壽春城,能不能接納烏泱泱敗退下來的王師,讓壽春成為防線上最堅固的一環?”
郗恢果斷的搖了搖頭。
憑借現在他們這千餘騎兵,再加上勉強收攏起來的各家步卒,不可能。
郗恢對在短短幾個月內,把五六千世家部曲變成令行禁止的王師步卒,沒有任何信心,但他倒也不會放棄,總歸是走一步算一步。
“所以說啊,會稽王這也是看到了其中暗藏的危機,所以真心希望我們能夠在壽春擋住鮮卑人。”謝玄伸手敲了敲那封信,喃喃說道,“可是天傾之下,大軍如潮而來,敗退之勢即成,又豈是那麽容易力挽狂瀾······
餘現在唯有期望都督和大司馬,能夠在渦水打的漂亮一些,至少讓鮮卑人不敢不管不顧的南下。”
說完,他仍不忘狠狠一拍桌子,就如同此時杜英、桓溫等人可能都在做的那般,罵了一聲:
“這個混賬!”
郗恢無奈的說道:
“罵他的人已經足夠多了,其一意孤行,日後朝廷肯定會和他好好算賬的。
但現在,我們還得做好應做的。壽春城內,還有不少世家正等著和你會麵,打算什麽時候見一見?”
“那就盡快吧。”謝玄緩緩說道,“兵員、糧草、錢財,事事處處,現在都離不開他們。
不過唯一的好處就是,我們沿途還收攏了不少關中商賈,所以至少還有和他們討價還價的資格。”
“那會稽王的信······”郗恢問。
謝玄搖了搖頭:
“暫時先不回了。歸根結底,我們是關中的兵,不是會稽王的兵,會稽王想要保舉我們,那是他的決定,如果他覺得你我身在壽春不可或缺,就算我們什麽都不表示,他仍然還會保舉。
如果他覺得還有更好的人選,那盡可以操控,但能不能進的來壽春還得兩說。
這壽春,本就是我們說了算了,朝廷給麵子,我們就受著,朝廷不給麵子,也沒什麽關係。”
“畢竟是大義名分。”郗恢有些惋惜的摩挲著那張紙。
謝玄則笑道:
“大概用不了幾年,典午正朔的大義名分,他們自己可能都不是很想要了。”
郗恢似是聽懂了謝玄的話中之意,重重點頭。
————————--
夕陽西沉,天邊隻剩下最後的一點兒黯淡紅色,也似乎隨時都要泯滅在黑暗之中。
穎、渦之間,淮南郡,下蔡(今鳳台)。
晉之淮南郡治在淮水以南,而下蔡位於淮水以北,是淮南郡在淮北的一個縣,這般行政區劃也是“犬牙交錯”式布局的典型。
而下蔡城向南,過了淮水,就是淮南重鎮壽春。
所以自永嘉之亂後,此地便是南下流民多走之道路,也是胡人劫掠往來必經之地,朝廷雖少控淮北之地,但也在此地設立了打量了兵戍塢堡。
一來接應北方流民南下,二來作為王師北伐的橋頭堡,時刻探查北地風向。
不過殷浩北伐,大敗而歸,兩淮王師元氣大傷,這下蔡的戍守之卒都被收歸淮南,隻留下一座座空蕩蕩的村寨塢堡,尤其是下蔡北側,更是斷壁殘垣、滿目瘡痍,多半都在士卒撤離之時被破壞,或被胡人劫掠。
杜英就率軍屯在其中一處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