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在謝萬的計劃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道具。
在桓溫和杜英都急不可耐的想要插手兩淮的情況下,謝萬並不認為兩淮仍然維持既有的穩定有序是可行的。
一座座已經完全被組織起來的城池,一群群都被征調好的民夫擺在這裏,那豈不是便宜了桓溫和杜英?
相比於這兩個就算是率軍前來支援兩淮戰場也名正言順的朝廷封疆大吏——哪怕是朝廷巴不得這兩位封疆大吏直接暴斃,淮南更多的,其實是那些沒有什麽名義的本地世家。
甚至是遊蕩在兩淮的山野流寇——其中很多都是諸如姚萇這種在之前的北方戰亂之中被擊潰打散的胡人梟雄殘部。
他們仍然懷有野心,不甘心於現在的蟄伏,自然也在黑暗之中窺伺,蠢蠢欲動。
如果謝萬對兩淮的這些城池兵馬不管不問的話,那麽杜英和桓溫跑過來嚷嚷著要接管城池,各城守將幾乎沒有拒絕的餘地。
麵對人數達到數萬的“友軍”,謝萬也不指望著這些守將們能夠義正言辭的拒絕,畢竟到時候不但是被杜英和桓溫抓住把柄,把朝廷好生攻訐誹謗一番,而且守將們又憑什麽能夠擋得住杜英和桓溫的進攻?
淮南的王師雖然是為抵禦北方南下的敵人而安排,可是其實他們已經有多年沒有參與過真正殘酷而慘烈的戰事了,而杜英和桓溫麾下的兵馬,幾乎都是在這兩年的戰事之中磨礪出來的。
謝萬並不覺得淮南王師會師他們的對手。
所以為了阻撓杜英和桓溫蠶食兩淮的步伐,謝萬索性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一大批要求支援王師的令牌和軍令信發下去,交給那些能夠接到令牌的“有緣人”。
而這些有緣更有野心的家夥們,肯定會想辦法憑借這一道軍令而占據城鎮、號令周圍的民夫、團結四方村寨,既能實現結寨自保的目的,也能夠擴大自己的地盤。
謝萬相信,那些野心勃勃的家夥們是沒有辦法抵擋這種誘惑的。
當桓溫和杜英的兵馬抵達淮南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會麵對紛雜混亂的兩淮,哪裏還會有時間和餘地去幹擾謝萬的舉動?
留給謝萬的,將會是淮北戰場這個廣闊的舞台。
在這諸多敵人之中,他選中了鮮卑人,既因為鮮卑是胡人,也因為鮮卑慕容氏在北方一直算不得強悍,一直都是處於兩虎相爭,他們撿漏的狀態,所以謝萬有信心,慕容氏所謂的十萬大軍,不過是一群依靠拉攏殘兵敗將、強拉壯丁湊出來的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
而且換位思考一下,大家都喜歡捏軟柿子,在鮮卑人的眼中,顯然兩淮的江左王師就屬於這樣的軟柿子。
若是他們的牙口好,那為什麽不去河東和中原啃杜仲淵,甚至還被杜仲淵一路追殺到兩淮來?
並且鮮卑人在河東失利,這也不是什麽秘密,關中那新流行開來的報紙,已經詳細報道了整個河東之戰的過程。
如今的江左,不能說街頭巷尾尋常百姓家吧,但是至少烏衣巷中、朱雀橋邊的豪門大戶們,家家戶戶都看報紙,對於整個關中的戰事動向了如指掌。
縱然大家頗有幾分道不同不相為謀,但是看到胡人在王師的奮戰之下倉皇逃竄,看到原本岌岌可危的局勢最終轉危為安,誰的心裏不感慨一聲:
咱們雖然做不來,但是人家關中的這些的確是好漢子,打出了被欺壓幾代的漢人也應有的骨氣和血性。
而且關中報紙的報道勝在真實,在傷亡人數上從來沒有隱瞞,即使是失敗和慘勝,也會照例把人數放上去,讓每一個讀者看到那觸目驚心的數字都忍不住掩卷歎息:
一寸河山一寸血,王師北定中原、討伐不臣,又有多少流血犧牲?而正是這些流血犧牲,方才保衛了報紙後麵報道的關中的繁華。
正是因為受到了關中報紙上這些詳盡的報道,也讓謝萬受了刺激。
大家同樣都是漢人,那慘烈的戰爭、那輝煌的勝利,關中能夠拿得下,自己為什麽不行?
所以這一次,不管謝尚是不是同意,謝安又會不會有其餘的建議,自己都要試一試,要讓他們知道,謝家,在謝尚和謝奕之後,還有統兵之才!
江左未來的希望,舍我其誰?
就當謝萬的心中,王師已經北渡淮水、橫掃江淮,縱橫無人能敵的時候,“吱呀”一聲,房門終於打開。
謝萬按捺不住,疾步便要衝進去。
嚇得開門的婢女一個哆嗦,差點兒直接向後摔倒在地。
“阿兄,餘有重大軍情要向阿兄稟報!”
然而,還不等謝萬話音落下,一側臥房之中,就響起了細細的哭聲。
原本急促的步伐登時頓住。
謝萬僵在那裏,他的脖子就像是被冰封了一樣,不知道用盡多少力氣,方才緩緩的扭過去。
隔著簾幕,他能看到跪在那裏的一道道背影。
一聲聲哭泣,此時如同溪流匯聚成了大河,轟然炸響!
“夫君!”
“將軍!”
“阿爹!”
各式各樣的呼喊,交雜反複,衝擊著謝萬的耳朵。
他緩緩閉上了眼睛,喃喃說道:
“阿兄······你生性穩重,把淮南的安危看的比什麽都重,並且一直認為寧肯舍棄淮北也要先保住淮南,所以大概是不會同意餘這個計劃的,可是朝廷、謝家,都急切的需要整個勝利,否則的話······淮南更是內憂外患,恐怕轉眼之間就不複朝廷所有。
其實,其實我······其實也很想要這個勝利,所以······你應該可以理解我的,對不對?
甚至老天都是在幫助我,告訴我,這樣才是對的,否則又如何會恰在此時,幫我掃清這最後的障礙······”
回答謝萬的,隻有一浪又一浪的哭啼。
謝萬直接跪倒在地,對著床榻的方向叩首,聲音同樣顫抖而淒切:
“阿兄!為何留我一人而麵強敵邪?!”
這後院傳來的淒厲哭聲,也驚動了前院的幕僚官吏,一眾人已經湧到了門口,他們看著眼前的這一切,震驚之餘,也隻能緩緩地跪倒在地。
謝尚主政兩淮期間,禦下張弛有度,統兵調度有方,因此無論文武,都很敬佩這位將軍。
在桓溫和杜英都急不可耐的想要插手兩淮的情況下,謝萬並不認為兩淮仍然維持既有的穩定有序是可行的。
一座座已經完全被組織起來的城池,一群群都被征調好的民夫擺在這裏,那豈不是便宜了桓溫和杜英?
相比於這兩個就算是率軍前來支援兩淮戰場也名正言順的朝廷封疆大吏——哪怕是朝廷巴不得這兩位封疆大吏直接暴斃,淮南更多的,其實是那些沒有什麽名義的本地世家。
甚至是遊蕩在兩淮的山野流寇——其中很多都是諸如姚萇這種在之前的北方戰亂之中被擊潰打散的胡人梟雄殘部。
他們仍然懷有野心,不甘心於現在的蟄伏,自然也在黑暗之中窺伺,蠢蠢欲動。
如果謝萬對兩淮的這些城池兵馬不管不問的話,那麽杜英和桓溫跑過來嚷嚷著要接管城池,各城守將幾乎沒有拒絕的餘地。
麵對人數達到數萬的“友軍”,謝萬也不指望著這些守將們能夠義正言辭的拒絕,畢竟到時候不但是被杜英和桓溫抓住把柄,把朝廷好生攻訐誹謗一番,而且守將們又憑什麽能夠擋得住杜英和桓溫的進攻?
淮南的王師雖然是為抵禦北方南下的敵人而安排,可是其實他們已經有多年沒有參與過真正殘酷而慘烈的戰事了,而杜英和桓溫麾下的兵馬,幾乎都是在這兩年的戰事之中磨礪出來的。
謝萬並不覺得淮南王師會師他們的對手。
所以為了阻撓杜英和桓溫蠶食兩淮的步伐,謝萬索性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一大批要求支援王師的令牌和軍令信發下去,交給那些能夠接到令牌的“有緣人”。
而這些有緣更有野心的家夥們,肯定會想辦法憑借這一道軍令而占據城鎮、號令周圍的民夫、團結四方村寨,既能實現結寨自保的目的,也能夠擴大自己的地盤。
謝萬相信,那些野心勃勃的家夥們是沒有辦法抵擋這種誘惑的。
當桓溫和杜英的兵馬抵達淮南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會麵對紛雜混亂的兩淮,哪裏還會有時間和餘地去幹擾謝萬的舉動?
留給謝萬的,將會是淮北戰場這個廣闊的舞台。
在這諸多敵人之中,他選中了鮮卑人,既因為鮮卑是胡人,也因為鮮卑慕容氏在北方一直算不得強悍,一直都是處於兩虎相爭,他們撿漏的狀態,所以謝萬有信心,慕容氏所謂的十萬大軍,不過是一群依靠拉攏殘兵敗將、強拉壯丁湊出來的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
而且換位思考一下,大家都喜歡捏軟柿子,在鮮卑人的眼中,顯然兩淮的江左王師就屬於這樣的軟柿子。
若是他們的牙口好,那為什麽不去河東和中原啃杜仲淵,甚至還被杜仲淵一路追殺到兩淮來?
並且鮮卑人在河東失利,這也不是什麽秘密,關中那新流行開來的報紙,已經詳細報道了整個河東之戰的過程。
如今的江左,不能說街頭巷尾尋常百姓家吧,但是至少烏衣巷中、朱雀橋邊的豪門大戶們,家家戶戶都看報紙,對於整個關中的戰事動向了如指掌。
縱然大家頗有幾分道不同不相為謀,但是看到胡人在王師的奮戰之下倉皇逃竄,看到原本岌岌可危的局勢最終轉危為安,誰的心裏不感慨一聲:
咱們雖然做不來,但是人家關中的這些的確是好漢子,打出了被欺壓幾代的漢人也應有的骨氣和血性。
而且關中報紙的報道勝在真實,在傷亡人數上從來沒有隱瞞,即使是失敗和慘勝,也會照例把人數放上去,讓每一個讀者看到那觸目驚心的數字都忍不住掩卷歎息:
一寸河山一寸血,王師北定中原、討伐不臣,又有多少流血犧牲?而正是這些流血犧牲,方才保衛了報紙後麵報道的關中的繁華。
正是因為受到了關中報紙上這些詳盡的報道,也讓謝萬受了刺激。
大家同樣都是漢人,那慘烈的戰爭、那輝煌的勝利,關中能夠拿得下,自己為什麽不行?
所以這一次,不管謝尚是不是同意,謝安又會不會有其餘的建議,自己都要試一試,要讓他們知道,謝家,在謝尚和謝奕之後,還有統兵之才!
江左未來的希望,舍我其誰?
就當謝萬的心中,王師已經北渡淮水、橫掃江淮,縱橫無人能敵的時候,“吱呀”一聲,房門終於打開。
謝萬按捺不住,疾步便要衝進去。
嚇得開門的婢女一個哆嗦,差點兒直接向後摔倒在地。
“阿兄,餘有重大軍情要向阿兄稟報!”
然而,還不等謝萬話音落下,一側臥房之中,就響起了細細的哭聲。
原本急促的步伐登時頓住。
謝萬僵在那裏,他的脖子就像是被冰封了一樣,不知道用盡多少力氣,方才緩緩的扭過去。
隔著簾幕,他能看到跪在那裏的一道道背影。
一聲聲哭泣,此時如同溪流匯聚成了大河,轟然炸響!
“夫君!”
“將軍!”
“阿爹!”
各式各樣的呼喊,交雜反複,衝擊著謝萬的耳朵。
他緩緩閉上了眼睛,喃喃說道:
“阿兄······你生性穩重,把淮南的安危看的比什麽都重,並且一直認為寧肯舍棄淮北也要先保住淮南,所以大概是不會同意餘這個計劃的,可是朝廷、謝家,都急切的需要整個勝利,否則的話······淮南更是內憂外患,恐怕轉眼之間就不複朝廷所有。
其實,其實我······其實也很想要這個勝利,所以······你應該可以理解我的,對不對?
甚至老天都是在幫助我,告訴我,這樣才是對的,否則又如何會恰在此時,幫我掃清這最後的障礙······”
回答謝萬的,隻有一浪又一浪的哭啼。
謝萬直接跪倒在地,對著床榻的方向叩首,聲音同樣顫抖而淒切:
“阿兄!為何留我一人而麵強敵邪?!”
這後院傳來的淒厲哭聲,也驚動了前院的幕僚官吏,一眾人已經湧到了門口,他們看著眼前的這一切,震驚之餘,也隻能緩緩地跪倒在地。
謝尚主政兩淮期間,禦下張弛有度,統兵調度有方,因此無論文武,都很敬佩這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