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跡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他是我國唐代傑出的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齊名,和儲光羲、常健、祖詠等人,以共同的思想傾向和相近的藝術風格,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山水田園詩派,王維便是這一詩派的傑出代表。
王維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少時即有才名。《舊唐書》本傳雲少“有俊才,博學多藝”,《新唐書》本傳說他“九歲知屬辭”。今存王維詩集中,有他十六歲左右寫的《洛陽女兒行》,藝術手法就比較高了。十七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更是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名作。
王維早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長安和洛陽度過的。他有文學才華,諸王駙馬多與他親近。他經常出入於王公、駙馬、權貴之門,生活過得很得意,但也曾看到一些令人憤怒的事情。據說王維早年(約二十歲前後)在寧王(玄宗的哥哥李憲)府裏寫過一首《息夫人》的詩。息夫人原是春秋息國的皇後,國亡後被擄做了楚國的王妃,雖然在楚國生了兩個孩子,但從未和楚王說過一句話。王維寫這首詩有一個背景,就是玄宗的哥哥李憲(寧王)仗勢霸占了鄰近一個賣炊餅的人的妻子,做侍妾,更過分的是他還舉行宴會,故意把餅師叫來和妻子見麵,借以觀察他們的表情,而且還問那婦女可想原來的丈夫。當時王維也在座,隻見那婦女對自己的丈夫無聲凝注,淚眼相對。於是,王維滿懷同情,借用曆史題材寫了《息夫人》這首詩,借以諷刺這件事。詩雲: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是一個具有多方麵才能的藝術家,不但詩名早著,而且精通音律。傳說他十九歲時赴京兆府試,想舉“解頭”(第一名),而某公主卻準備推薦張九皋。好在歧王(李範)為他出謀劃策,讓他化裝成伶人,身穿鮮美奇異的服裝,手持琵琶,與眾伶人一起跟隨歧王到公主的府邸。歧王叫人擺好筵席,以酒樂請公主來宴賞,眾伶人依次向前,王維在最前一排,年輕潔白,風度不凡,公主見了便問:“斯何人哉?”歧王含糊答道:“知音者也。”即令王維獨奏新曲,其聲哀切動人,滿座無不為之動容。公主問王維彈的是什麽曲子,王維說是“鬱輪袍”。公主大為讚賞。接著,歧王又對公主說王維的詩寫得很好,並讓他把所寫的詩獻給公主,公主看了十分驚喜,說:“這些詩都是我平時所習讀的,人家說是古作,原來就是您的作品啊!”於是馬上請王維換上新衣,升上座,並不再打算推薦張九皋為解頭了,而改為推薦王維。(見《唐詩紀事》卷十六引《集異記》)這個故事,雖不一定可靠,但它卻反映了王維在音樂上的造詣和年輕時的風度。
開元九年(721),王維二十一歲,進士擢第,任大樂丞。
關於王維在音樂上的造詣,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一次,王維的一個朋友弄到一幅畫,畫上畫著許多樂師在奏樂,但不知其畫名叫什麽。王維看後說:“這畫上畫的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的場麵。”當時有人不相信,便請來許多樂師演奏這個曲子,演奏到第三疊第一拍時,突然停下不動,將樂師們的手腕指法及演奏的姿態與畫上畫的一對照,果然一樣,使得大家無不歎服。(見唐·李肇《國史補》)
王維還擅長書法,而且畫畫得也很好。他自己曾說:“宿世謬詞客,前身是畫師。”(《偶然作》)
王維的一生,可以四十歲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正逢開元盛世,政治清平。如同其他許多知識分子一樣,王維的心胸比較寬廣,政治態度比較積極,有過“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不遇詠》)的政治抱負。
後因伶人舞黃獅子舞(《集異記》雲:“黃師子非一人不舞也”)受累,被貶為濟州(今山東長清縣)司庫參軍達十二三年之久。直到開元二十二年(734),張九齡任宰相,王維才被提拔為右拾遺。
開元二十五年(737)為監察禦史,奉使出塞,在涼州河西節度幕兼為判官。開元末為殿中禦史,被派到襄陽主持考試,過郢州,畫孟浩然像於刺史亭。
後期,王維的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思想逐漸消極。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終南山別業》),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活。
王維自襄陽回長安後,先是在終南山隱居,以後又隱居藍田輞川(宋之問別墅),官職並有升遷。
天寶十五載(756),安祿山兵入長安,玄宗倉皇幸蜀,王維來不及同行,為叛軍所俘,並授給官職,王維不肯接受,曾以“服藥取痢,偽稱瘖疾”推托,安祿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陽,拘於洛陽菩提寺,被迫接受偽職。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也是最令他痛苦的一件事。
不過,對這個問題也要作具體分析。當時安祿山大宴於凝碧池,強迫被俘的數百名樂工奏樂,樂工們痛哭不已,於是安祿山下令:“麵有淚痕者斬!”有個名叫雷海青的名師當場憤激而砸碎了樂器,放聲大哭,被碎割而死。後來,王維的好友裴迪,到菩提寺看望王維的時候談到這件事,王維悲憤之下,提筆寫下了一首《凝碧池》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葉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安史叛軍的無比憤恨,以及對樂工們懷念故國的同情。
亂平之後,凡做過偽官的分等定罪。王維因寫了這首《凝碧池》詩,得到了新皇帝肅宗的哀憐,加上其弟王縉平亂有功,時為刑部侍郎(主管司法,地位僅次於刑部尚書),願為他削官贖其罪,因此僅降職為太子中允。
此後,王維的官位雖逐漸升遷,曆任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最後官至尚書右丞,但思想卻越來越消沉,對佛教的信仰日益發展。他晚年多半是在長安,每日退朝之後,在家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
上元二年(761)七月,這位傑出的詩人便去世了,葬於藍田輞川,年六十。 二、創作成就
王維的詩,今存四百餘首,注本以清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較為詳備。
就詩歌成就而言,盛唐詩人除了李白、杜甫,恐怕就稱王維了。
王維詩歌的題材極為廣泛,主要有三個方麵:
(一)政治詩
這類詩歌在王維的早期創作中為數不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如《寓言》(二首)其一,《偶然作》(六首)其五即是。前者諷刺貴族子弟不是憑自己的“功德”,隻是因各種關係而顯達,揭露了他們所過的聲色犬馬的腐朽生活。後者寫鬥雞者的驕奢顯赫和儒生的懷才不遇,是一首對比鮮明的諷刺詩。
(二)邊塞詩
王維早期由於積極用世、向往建功立業的思想占主導,因而寫下了不少以軍旅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詩篇。這類詩歌寫得慷慨激昂,格調豪邁,剛健雄渾,具有陽剛之美。比較著名的有《隴西行》、《從軍行》、《少年行》、《老將行》、《使至塞上》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以監察禦史從軍赴涼州。這是他在出塞途中寫的一首詩。詩中通過塞上壯麗風光的描繪,透露出詩人積極向上的情調。
(三)山水田園詩
這類詩歌最為人稱道,它多半寫在後期,雖然很少反映重大的現實問題,有的甚至有消極情緒,但其中有不少優秀之作,出色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幽靜恬適之美,具有較高的審美趣味。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中,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靜照,石上清泉的聲音,洗衣少女的笑聲,竹林蓮池,漁舟緩過……諸多情景匯成了一幅秋日晚間山村的景色圖,靜中有動,饒有韻味。《鳥鳴澗》、《山中》等,也描繪出一種閑適、靜謐的美麗境界,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王維的山水詩,還表現出現一種雄渾開闊的境界。如《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此詩是作者隱居終南山時所作。詩中著力描繪終南山高大雄偉的動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讚美之情。“白雲”一聯,不登高山、不入深山的人是寫不出來的。結尾二句,更以人的活動襯托出山的深邃遼遠,可謂化實為虛。又如《漢江臨眺》,亦為氣魄雄偉、意境開闊之作。
另外,他的一些描寫鄉村景色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如《贈裴十迪》、《春中田園作》、《渭川田家》、《積雨輞川莊作》、《新晴野望》等,寫得也很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山水田園詩有時往往反映出一種空寂的意境和寂寞的情調。如《鹿柴》、《竹裏館》等,都是以聲響反襯寂靜的名篇。
王維的詩歌,在藝術上有著很高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山水田園詩方麵。這與他在繪畫、音樂、書法等方麵的深厚造詣是分不開的。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誌林》)正是揭示了他詩歌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藝術特征。
首先,王維善於以畫家的眼光,觀察事物,捕捉客觀景物的形象特征和動態,淡淡幾筆便勾勒出一幅畫卷,而且形象鮮明,意境闊遠。如《漢江臨眺》、《終南山》等詩,在表現手法上,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其次,抓住大自然的一點,從細處落墨,精心刻畫。如《輞川二十首》就是這樣的作品。詩人分別為輞川二十景各寫了一首詩,而且都是五言絕句,多為傳世名作。
再次,常以音樂家的敏感,極力捕捉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響,融入詩篇,創造出獨特的意境。如: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積雨輞川莊作》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
——《清溪》
泉色咽危石,日色冷青鬆。
——《過香積寺》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送梓州李使君》
這些寫景詩句對自然景物的美作了精致的描繪,不僅色彩明麗,形象生動,而且描摹出大自然的情態和美的音響,使人耳聞目見,美不勝收。這樣的境界隻憑繪畫的筆法是無法達到的,而是必須用細致的語言,通過形象之間的對比與和諧,構成一種“有聲之畫”。
此外,王維詩在抒情方麵以構思的精巧和語言的新鮮見長。這在他的送別詩中表現尤為突出,如《送元二使安西》等。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王維的許多詩作受佛教思想影響較深,最為突出的表現是他將一些佛教理念寄寓在山水自然美之中,使其山水田園詩充滿“禪趣”,如《酬張少府》、《終南別業》、《鹿柴》、《辛夷塢》等,正如胡應麟所說:“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因此,後代的詩論家注意到王維的佛教信仰與其詩歌創作的關係,贈予他“詩佛”的稱號,並將他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相提並論。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劉昫等:《舊唐書》卷一九〇《王維傳》,中華書局,1995年。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〇二《孟浩然傳》,中華書局,1975年。
(二)作品
1.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2.陳鐵民:《王維集校注》(全四冊),中華書局,1997年。
3.王達津:《王維孟浩然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三)其他
1.陳鐵民:《王維新論》,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0年。
2.師長泰等:《王維研究》第一輯,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年。
3.師長泰等:《王維研究》第二輯,三秦出版社,1996年。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他是我國唐代傑出的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齊名,和儲光羲、常健、祖詠等人,以共同的思想傾向和相近的藝術風格,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山水田園詩派,王維便是這一詩派的傑出代表。
王維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少時即有才名。《舊唐書》本傳雲少“有俊才,博學多藝”,《新唐書》本傳說他“九歲知屬辭”。今存王維詩集中,有他十六歲左右寫的《洛陽女兒行》,藝術手法就比較高了。十七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更是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名作。
王維早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長安和洛陽度過的。他有文學才華,諸王駙馬多與他親近。他經常出入於王公、駙馬、權貴之門,生活過得很得意,但也曾看到一些令人憤怒的事情。據說王維早年(約二十歲前後)在寧王(玄宗的哥哥李憲)府裏寫過一首《息夫人》的詩。息夫人原是春秋息國的皇後,國亡後被擄做了楚國的王妃,雖然在楚國生了兩個孩子,但從未和楚王說過一句話。王維寫這首詩有一個背景,就是玄宗的哥哥李憲(寧王)仗勢霸占了鄰近一個賣炊餅的人的妻子,做侍妾,更過分的是他還舉行宴會,故意把餅師叫來和妻子見麵,借以觀察他們的表情,而且還問那婦女可想原來的丈夫。當時王維也在座,隻見那婦女對自己的丈夫無聲凝注,淚眼相對。於是,王維滿懷同情,借用曆史題材寫了《息夫人》這首詩,借以諷刺這件事。詩雲: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維是一個具有多方麵才能的藝術家,不但詩名早著,而且精通音律。傳說他十九歲時赴京兆府試,想舉“解頭”(第一名),而某公主卻準備推薦張九皋。好在歧王(李範)為他出謀劃策,讓他化裝成伶人,身穿鮮美奇異的服裝,手持琵琶,與眾伶人一起跟隨歧王到公主的府邸。歧王叫人擺好筵席,以酒樂請公主來宴賞,眾伶人依次向前,王維在最前一排,年輕潔白,風度不凡,公主見了便問:“斯何人哉?”歧王含糊答道:“知音者也。”即令王維獨奏新曲,其聲哀切動人,滿座無不為之動容。公主問王維彈的是什麽曲子,王維說是“鬱輪袍”。公主大為讚賞。接著,歧王又對公主說王維的詩寫得很好,並讓他把所寫的詩獻給公主,公主看了十分驚喜,說:“這些詩都是我平時所習讀的,人家說是古作,原來就是您的作品啊!”於是馬上請王維換上新衣,升上座,並不再打算推薦張九皋為解頭了,而改為推薦王維。(見《唐詩紀事》卷十六引《集異記》)這個故事,雖不一定可靠,但它卻反映了王維在音樂上的造詣和年輕時的風度。
開元九年(721),王維二十一歲,進士擢第,任大樂丞。
關於王維在音樂上的造詣,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一次,王維的一個朋友弄到一幅畫,畫上畫著許多樂師在奏樂,但不知其畫名叫什麽。王維看後說:“這畫上畫的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的場麵。”當時有人不相信,便請來許多樂師演奏這個曲子,演奏到第三疊第一拍時,突然停下不動,將樂師們的手腕指法及演奏的姿態與畫上畫的一對照,果然一樣,使得大家無不歎服。(見唐·李肇《國史補》)
王維還擅長書法,而且畫畫得也很好。他自己曾說:“宿世謬詞客,前身是畫師。”(《偶然作》)
王維的一生,可以四十歲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正逢開元盛世,政治清平。如同其他許多知識分子一樣,王維的心胸比較寬廣,政治態度比較積極,有過“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不遇詠》)的政治抱負。
後因伶人舞黃獅子舞(《集異記》雲:“黃師子非一人不舞也”)受累,被貶為濟州(今山東長清縣)司庫參軍達十二三年之久。直到開元二十二年(734),張九齡任宰相,王維才被提拔為右拾遺。
開元二十五年(737)為監察禦史,奉使出塞,在涼州河西節度幕兼為判官。開元末為殿中禦史,被派到襄陽主持考試,過郢州,畫孟浩然像於刺史亭。
後期,王維的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思想逐漸消極。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終南山別業》),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活。
王維自襄陽回長安後,先是在終南山隱居,以後又隱居藍田輞川(宋之問別墅),官職並有升遷。
天寶十五載(756),安祿山兵入長安,玄宗倉皇幸蜀,王維來不及同行,為叛軍所俘,並授給官職,王維不肯接受,曾以“服藥取痢,偽稱瘖疾”推托,安祿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陽,拘於洛陽菩提寺,被迫接受偽職。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也是最令他痛苦的一件事。
不過,對這個問題也要作具體分析。當時安祿山大宴於凝碧池,強迫被俘的數百名樂工奏樂,樂工們痛哭不已,於是安祿山下令:“麵有淚痕者斬!”有個名叫雷海青的名師當場憤激而砸碎了樂器,放聲大哭,被碎割而死。後來,王維的好友裴迪,到菩提寺看望王維的時候談到這件事,王維悲憤之下,提筆寫下了一首《凝碧池》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葉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安史叛軍的無比憤恨,以及對樂工們懷念故國的同情。
亂平之後,凡做過偽官的分等定罪。王維因寫了這首《凝碧池》詩,得到了新皇帝肅宗的哀憐,加上其弟王縉平亂有功,時為刑部侍郎(主管司法,地位僅次於刑部尚書),願為他削官贖其罪,因此僅降職為太子中允。
此後,王維的官位雖逐漸升遷,曆任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最後官至尚書右丞,但思想卻越來越消沉,對佛教的信仰日益發展。他晚年多半是在長安,每日退朝之後,在家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
上元二年(761)七月,這位傑出的詩人便去世了,葬於藍田輞川,年六十。 二、創作成就
王維的詩,今存四百餘首,注本以清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較為詳備。
就詩歌成就而言,盛唐詩人除了李白、杜甫,恐怕就稱王維了。
王維詩歌的題材極為廣泛,主要有三個方麵:
(一)政治詩
這類詩歌在王維的早期創作中為數不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如《寓言》(二首)其一,《偶然作》(六首)其五即是。前者諷刺貴族子弟不是憑自己的“功德”,隻是因各種關係而顯達,揭露了他們所過的聲色犬馬的腐朽生活。後者寫鬥雞者的驕奢顯赫和儒生的懷才不遇,是一首對比鮮明的諷刺詩。
(二)邊塞詩
王維早期由於積極用世、向往建功立業的思想占主導,因而寫下了不少以軍旅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詩篇。這類詩歌寫得慷慨激昂,格調豪邁,剛健雄渾,具有陽剛之美。比較著名的有《隴西行》、《從軍行》、《少年行》、《老將行》、《使至塞上》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以監察禦史從軍赴涼州。這是他在出塞途中寫的一首詩。詩中通過塞上壯麗風光的描繪,透露出詩人積極向上的情調。
(三)山水田園詩
這類詩歌最為人稱道,它多半寫在後期,雖然很少反映重大的現實問題,有的甚至有消極情緒,但其中有不少優秀之作,出色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幽靜恬適之美,具有較高的審美趣味。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中,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靜照,石上清泉的聲音,洗衣少女的笑聲,竹林蓮池,漁舟緩過……諸多情景匯成了一幅秋日晚間山村的景色圖,靜中有動,饒有韻味。《鳥鳴澗》、《山中》等,也描繪出一種閑適、靜謐的美麗境界,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王維的山水詩,還表現出現一種雄渾開闊的境界。如《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此詩是作者隱居終南山時所作。詩中著力描繪終南山高大雄偉的動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讚美之情。“白雲”一聯,不登高山、不入深山的人是寫不出來的。結尾二句,更以人的活動襯托出山的深邃遼遠,可謂化實為虛。又如《漢江臨眺》,亦為氣魄雄偉、意境開闊之作。
另外,他的一些描寫鄉村景色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如《贈裴十迪》、《春中田園作》、《渭川田家》、《積雨輞川莊作》、《新晴野望》等,寫得也很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山水田園詩有時往往反映出一種空寂的意境和寂寞的情調。如《鹿柴》、《竹裏館》等,都是以聲響反襯寂靜的名篇。
王維的詩歌,在藝術上有著很高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山水田園詩方麵。這與他在繪畫、音樂、書法等方麵的深厚造詣是分不開的。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誌林》)正是揭示了他詩歌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藝術特征。
首先,王維善於以畫家的眼光,觀察事物,捕捉客觀景物的形象特征和動態,淡淡幾筆便勾勒出一幅畫卷,而且形象鮮明,意境闊遠。如《漢江臨眺》、《終南山》等詩,在表現手法上,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其次,抓住大自然的一點,從細處落墨,精心刻畫。如《輞川二十首》就是這樣的作品。詩人分別為輞川二十景各寫了一首詩,而且都是五言絕句,多為傳世名作。
再次,常以音樂家的敏感,極力捕捉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響,融入詩篇,創造出獨特的意境。如: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積雨輞川莊作》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
——《清溪》
泉色咽危石,日色冷青鬆。
——《過香積寺》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送梓州李使君》
這些寫景詩句對自然景物的美作了精致的描繪,不僅色彩明麗,形象生動,而且描摹出大自然的情態和美的音響,使人耳聞目見,美不勝收。這樣的境界隻憑繪畫的筆法是無法達到的,而是必須用細致的語言,通過形象之間的對比與和諧,構成一種“有聲之畫”。
此外,王維詩在抒情方麵以構思的精巧和語言的新鮮見長。這在他的送別詩中表現尤為突出,如《送元二使安西》等。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王維的許多詩作受佛教思想影響較深,最為突出的表現是他將一些佛教理念寄寓在山水自然美之中,使其山水田園詩充滿“禪趣”,如《酬張少府》、《終南別業》、《鹿柴》、《辛夷塢》等,正如胡應麟所說:“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因此,後代的詩論家注意到王維的佛教信仰與其詩歌創作的關係,贈予他“詩佛”的稱號,並將他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相提並論。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劉昫等:《舊唐書》卷一九〇《王維傳》,中華書局,1995年。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〇二《孟浩然傳》,中華書局,1975年。
(二)作品
1.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2.陳鐵民:《王維集校注》(全四冊),中華書局,1997年。
3.王達津:《王維孟浩然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三)其他
1.陳鐵民:《王維新論》,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0年。
2.師長泰等:《王維研究》第一輯,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年。
3.師長泰等:《王維研究》第二輯,三秦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