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


    不,人不會無求的,人要講有沒有誌氣、有沒有人格,那不是金錢可以加分的,哀莫大於人格破產。是,魅力是種與生俱來的東西, 但是你得不斷灌溉它才不會消失,人光是有貌有才都不夠的,還得有誌氣。


    ——2002年


    張國榮談到永不停歇的追求


    電影《霸王別姬》從1992年的初春拍到酷暑,整整5個月,張國榮每天刻苦學習普通話和京劇,為角色整整瘦了15磅。張國榮讚許徐楓的“義無反顧”,他自己亦是義無反顧的藝術家。


    幸而付出皆有回報。第二年,《霸王別姬》在戛納電影展上獨領風騷。電影首映安排在晚上,影片結束後,全場觀眾激動起立,向劇組人員鼓掌達10分鍾之久。掌聲稍停後,有法國觀眾高喊bravo,又掀起第二輪掌聲。回酒店的途中,不斷有外國人豎起大拇指,用眼神、手勢或bravo的讚美聲,推崇《霸》片的成就。


    時至今日,這部影片仍然在全球影壇上大放異彩,依舊保持著中國文藝片在國外票房紀錄的最高紀錄,須知當年在日本該片創下連映43周的驚人紀錄。《時代周刊》評其為世界影史上最佳百部電影,各類“必看影片”之類的榜單上也從不會缺少它的位置。


    《霸王別姬》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然而,這部在國際上受到極度讚譽的電影,在華人地區卻接二連三遭遇了尷尬。張國榮與整個團隊都寄希望於該片能在國內重要電影獎項上有所斬獲,然而他們沒有想到,先別提獎項上顆粒無收,甚至連放映都成了問題。


    《霸王別姬》除了投資方為來自台灣的徐楓女士、原著及編劇李碧華、主演張國榮來自香港,另有個別演員來自台灣外,其餘台前幕後的演職員均為大陸人。


    在大陸,由於該片劇情過於敏感,涉及文革變故、抗日戰爭,以及同性戀情,在大陸送審時險遭腰斬。據說後來是鄧小平看過影片後認為“可以放映”,才終於得到首映機會。但同時,卻又要求“不宣傳、不報道”。


    饒是不許任何宣傳,電影在上海大光明影院首映時,仍然引起轟動——當然大部分觀眾是衝著首次出現在上海的張國榮而來——大光明門口的南京路被蜂擁而至的歌迷影迷擠得水泄不通,張國榮乘坐的轎車差點被掀翻。大光明劇院的院長回憶當年的盛況仍然激動不已:“電影院門口12mm厚的玻璃門都被碎了,我的頭發上都是玻璃渣。”


    《霸王別姬》上海首映盛況


    在北京,這部電影在開始售票後不久又被要求禁演,隻是無奈首映票已經售出,才被同意放映一場。幾個影院2000多座位,硬是賣出了4000張票,一半觀眾是站著看完的。直到幾個月後,當局才同意對影片進行部分改編後再次上映。


    在台灣,電影原定於93年年初在台灣上映,但是因為不符合台灣的“二分之一”法,不獲發準演執照,不能在台上映。“二分之一”法是指“赴大陸拍攝的電影起用大陸編導演人員不得超過二分之一”。台灣民眾聯名抗議,呼籲政府早日修法,令民眾能看到優秀的電影。同年年底,台灣新聞局正式公布赴大陸拍片管理辦法修正案,在原先“二分之一”法規上,增加一條但書,即獲得國際五大影展最佳影片獎者不受限,可做商業映演。


    可以說,這是為《霸王別姬》量身定做的法律條款。首映禮上,行政官員致辭時一語雙關地笑說,該條款可以稱之為“霸王條款”。自該片開始,台灣對大陸電影的政策逐步開放。


    由於演職人員基本都來自大陸,根據當時的相關製度,香港認為該片不屬於港片,不給予參與香港金像獎的評選資格;在台灣和大陸也由於種種原因,都未能得到電影獎提名。


    現在看來,這些政策著實可笑。如今香港電影金像獎已不再使用早期對參評影片演職人員的地域限製規定,甚至有連續幾屆金像獎“影後”均由大陸女演員獲得,令香港電影人驚呼:我們香港沒有演員了嗎?


    但是,作為第一位與大陸導演合作、第一位參與兩岸三地合拍片的張國榮卻沒有這麽幸運。不,或者可以說,這是他的榮幸。是他作為先驅者,嚐試開拓著兩岸三地電影界的交流。


    在整個香港,張國榮始終點綴著演藝曆史轉折點。


    早年的張國榮,是被時代洪流拋擲的堅強小生,他在這股洪流中,努力站穩腳跟,創造自己的輝煌。待到十數年後,他用自己的成就與力量,成為了時代潮流的引領者。


    1977年出道伊始,這個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年輕人,無論歌路還是演唱技巧,都深受多年西方教育和音樂影響,可惜此時香港已經不再流行西方音樂。70年代的香港,已經由許冠傑開創了粵語流行歌時代。第一張個人大碟《day dreaming》沒有引起太多回響,於是他在第二張專輯《情人箭》中嚐試粵語歌。無奈專輯中的歌曲無論詞、曲都差強人意,而他本人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唱法,完全談不上“成功”。雪上加霜,他簽約的麗的電視台此時撤銷了綜藝節目,導致他4年間都沒有機會登台,亦無唱片問世。這是他在時代中經受的挫折。


    幸而張國榮不甘放棄,始終努力,不斷找尋自己的機會和方向。1982年簽約華星,第二年推出專輯《風繼續吹》已經引起關注,第三年推出歌曲《monica》一舉轟動香港,直到此時,他終於找正自己的歌路,奠定了“青春動感歌手”的偶像地位。他開始在時代發展中打下根基。


    從此一直到1989年退出歌壇,張國榮以清晰可見的軌跡和火箭般的速度成長著。他的歌聲愈加悅耳醇厚,他的舞姿愈加瀟灑迷人,他對音樂的理解和詮釋更加深刻大膽。他與同時代的優秀歌手一起,將香港樂壇推向空前絕後的“黃金時代”。


    80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不斷汲取來自西方音樂、日本流行音樂、中國古典音樂等各種音樂元素,迅速完成了從熱衷於翻唱日本流行歌曲到本地原創力量的突起的曆程,歌手百花齊放,演出精彩紛呈。張國榮走紅的時間,與香港經濟起飛、達到巔峰的時間正相吻合。他在這段時間內所取得的成功,固然是自身努力的結果,同時也是時代賦予的命運,令他的歌聲成為一代人成長過程中的背景音樂、集體回憶。


    張國榮告別演唱會


    1995年張國榮重返歌壇,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7年前的動感偶像;此時的樂壇,也不再是7年前百家爭鳴、高潮迭起的輝煌時代。隨著80年代的優秀歌手相繼告別、淡出、甚至離世,新一輩歌手勢力單薄、青黃不接。90年代張學友連續多年霸占銷量冠軍寶座,某方麵來說正是因為競爭對手不足。再加上盜版橫行,香港歌壇的低迷情緒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此時複出的張國榮仿佛給唱片界打了一劑強心針,首張專輯《寵愛》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賣了個滿堂彩,銷量居年度之冠,被譽為“救市之作”。


    隨後,他以平均每兩年三張的速度,不緊不慢地創作著屬於自己的音樂。他不求銷量,不要宣傳,不做偶像。他要做的是真正令自己滿意、傳遞自己音樂理念的作品。“令歌迷感受到什麽是好的音樂。”這些年裏,他的每一張唱片都引起熱烈討論,他的每一首作品都精雕細琢意欲豐富。一張專輯十來首歌,由於商業需要,未必每首歌都當紅,但每一首歌單獨聽都值得細細品味,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最冷一天》、《寂寞有害》、《願你決定》、《十號風球》……為什麽在張國榮離世多年後,仍不斷吸引著新的歌迷,是因為他的作品足夠優秀。


    非但如此,作為一個歌手、一個表演者,張國榮在舞台上所展現出的顛倒眾生雌雄同體的王者魅力,更是令整個香港乃至華人世界為之嘩然。“跨越97”演唱會中的紅色高跟鞋,直到如今仍沒有第二個男歌手能夠模仿得當。至於整個“熱?情”演唱會,則成為了無法超越的舞台藝術。“熱?情”中的現場換裝橋段、男性裙裝設計等各個細節被不同的歌手在不同的演唱會中紛紛效仿,但是整個演唱會所展現出的“從天使到惡魔”的舞台劇效果,以及其中所展示的融合和顛覆宗教的哲學理念,縱觀現今華人歌手,誰能將其完美呈現?他超前了遠遠不止十年。


    張國榮熱情演唱會


    與他的音樂相比,張國榮的電影更是香港乃至世界不可或缺的藝術作品。


    他出道第一年所主演的電影《紅樓春上春》就趕上了香港當年的“紅樓夢”熱潮,一年之間有5部關於“紅樓夢”的電影上映,也算是一番奇跡。不過這些電影中,張國榮的這部可算是比較“三俗”,初出茅廬什麽都不懂,看到名導演、名演員就躍躍欲試簽下了合同,待到發現是一部低俗的色情片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這番慘痛經曆令張國榮意識到娛樂圈陷阱密布,所幸他沒有退縮,隻是在今後接片的時候加倍小心。


    這之後,張國榮的從影道路逐漸順暢。他憑著自己對表演藝術的天賦和用功,不斷嚐試新的挑戰。在這番過程中,他除了出演符合自己年齡和定位的一係列青春片,更參與了“香港電影新浪潮”時期的重要作品《烈火青春》,這部由譚家明導演的作品,令張國榮首次感受到導演對電影的熱忱,令他明白什麽是誠意之作。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他都堅持認為這是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由於意識過於大膽,還遭到學校老師和家長聯名抗議、禁映,從而直接推動了香港電影分級製度的發展。


    《烈火青春》電影截圖


    隨後,他又主演了吳宇森的《英雄本色》係列和程小東的《倩女幽魂》係列。相當奇妙的是,這兩部電影,分別開創了香港的英雄片和女鬼片。香港人拍電影頗有點窮凶極惡的味道,看到《英雄本色》大賣,一窩蜂地拍出幾十部類似影片,隻到令觀眾反胃,票房顆粒無收才肯罷休。就連《英雄本色》的主演周潤發,也在其後拍了無數類似的影片;《倩女幽魂》女主角王祖賢更是成了“當家女鬼”。


    但是張國榮始終保持清醒,他不願意重複自己的角色,更不願同一時間拍接拍多部影片,一切都是為了保證電影質量。當年拍完《阿飛正傳》後接拍《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記者問他為什麽連演兩次阿飛?張國榮解釋,這兩個阿飛是完全不同的類型,前者是孤傲不羈的無腳鳥,後者則是嬉笑放浪的小混混,隨後又強調:“這是我最後一次演阿飛!”


    《藍江傳》劇照


    90年代的張國榮接片更加謹慎。他所看重的,是劇本的誠意、角色的挑戰性,期待著與各類優秀導演摩擦火花。


    王家衛風格獨特作品華麗,是人人都像合作的導演。作為王家衛最欣賞的演員張國榮,在耗盡心血拍完《阿飛正傳》《東邪西毒》《春光乍泄》,塑造了旭仔、西毒和何寶榮是三個完全不同性格的角色後,由於已經過於熟悉且不能完全認同導演的拍攝手法,也大膽宣布暫停與其合作。


    如若不是他的清醒和精益求精,我們必然無法欣賞到他在如此眾多類型的電影中所展現出的精彩演繹。


    但也有例外。他是黃百鳴的得力愛將,為了感謝老板黃百鳴放任自己違約赴北京拍戲,張國榮連續7年為他出演賀歲電影,票房賺盡,即使96年底因為籌備演唱會而無法出席,他亦免費客串了兩組鏡頭。其實張國榮對拍賀歲片頗有微詞,因其為了趕檔期,無論劇本還是拍攝無法追求完美。到98年,他終於覺得自己仁至義盡,決定不再為了人情而演戲,推卻了賀歲片的邀約。


    即便如此,他在每一部賀歲片中都有不同的表演方式。直到現在,每年春節期間,大家都會津津有味地重溫《家有喜事》《金玉滿堂》《大富之家》等影片,可以說張國榮的賀歲片已是新年裏的背景聲音。


    《大富之家》劇照


    張國榮的藝術生涯裏,還創造了無數個“第一”,一時不能窮盡。


    他是香港第一個使用白色唱片大碟的歌手,也是第一個製作3d唱片封麵並贈送3d眼鏡的歌手,他與製作團隊的創新與追求為唱片界和樂迷帶來多重視聽體驗。


    他是第一位百事可樂亞洲區代言人,而同時期美國代言人是michael jackson,可見其地位超然。


    他是香港第一位出版個人寫真集的男藝人。《張國榮純影集》不以色情做噱頭,隻展示張國榮的生活與工作畫麵。2001年出版的第三本個人寫真集,記錄的更是他在大陸巡回演唱會期間所見聞的美好河山。


    他是第一個宣布退出歌壇的當紅歌手。香港粵語流行曲鼻祖許冠傑曾說,聽到這個消息,非常佩服張國榮的勇氣。在娛樂圈十幾二十年,誰都覺得身心疲憊,但要告別舞台、告別賴以生存的事業、告別輝煌的地位和榮耀,卻非人人能做到。張國榮掀起了一陣退出潮,兩年後,許冠傑也在其影響下舉辦了告別演唱會。


    他是第一個在舞台上當眾出櫃的同性戀藝人,他光明磊落,不畏碎語,將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送給母親和摯愛伴侶。直到15年後,香港才出現了第二位歌手有此勇氣。


    跨越97演唱會


    他是第一個出演地下共產黨員的香港人,他推翻了革命黨人的固有麵具,對諸如“張國榮不可能演好共產黨員”的歧視,張國榮用演技證明了他的成功。


    他是第一個在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1993年)和德國柏林國際電影展(1998年)擔任評委的中國男演員。當他身著燕尾服抵達柏林電影節開幕式的現場時,在場的德國觀眾禁不住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與喝彩,讚美著:“他是多麽的英俊,真是一位完美的紳士!”當評委主席向德國觀眾介紹“他就是那位曾在《霸王別姬》中給我們帶來完美演繹的明星!”時,現場更發出陣陣驚呼,不能把眼前這位英俊瀟灑的男性與電影中“此貌非你莫有”的京劇名伶聯係在一起。


    2000年香港電台公布“千禧十大紅人”榜單,張國榮高居榜首。他第一次登上該榜單是1984年度,此後幾乎從未缺席。十數年後,榜單上其他人早已更新換代,唯他巋然不倒。


    “千禧十大紅人”新聞


    張國榮就是這樣譜寫著他的輝煌,創造著他的時代。即使在今時今日,仍然如他歌中所唱:“你離開了,卻散落四周。”


    2009年,在張國榮離開六年後,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張國榮精選集《最紅》。甫一發行,就超過當世所有大小歌手,在唱片銷售排行榜上遙遙領先。當年度由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所舉辦的“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經過公證核實後宣布,該唱片獲得當年全港粵語唱片銷量冠軍!


    頒獎禮現場眾望所歸,掌聲雷動。前經理人陳淑芬代張國榮上台領獎,一時歡欣,一時哽咽。她多謝一直以來對張國榮不離不棄的知音人,更多謝張國榮所帶給這個時代的動人、動聽的回憶。


    陳淑芬甚至在台上脫口而出:“leslie,恭喜!”仿佛張國榮從未離去。


    而事實是,張國榮確實從未離開這個時代。他的歌仍在傳唱,仍是ktv榜單中的熱門歌曲;他的電影已成為經典,正在不斷重映、被不斷翻拍;他的舞台藝術,有越來越多的歌手們爭相模仿;各類獎項裏,總能看到他的名字。


    同樣在2009年,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辭海》將“張國榮”作為詞條收入其中,這是《辭海》第一次收錄當代明星。


    2010年元旦,香港電台揭曉了“最愛香港的理由”評選結果,主持人拿到榜單幾乎不敢相信,因為第一條理由赫然是:“有張國榮”。


    “愛香港的理由”榜單


    leslie,我們都知道,香港沒有你會不同。


    你是香港、乃至整個亞洲的榮耀,感謝你始終引領這個時代!


    注:張國榮離世後獲得的獎項,請查閱附錄09 | 張國榮身後所獲榮耀不完全記錄本篇提到和使用的部分資料? 《張國榮的電影世界2》,香港電影雙周刊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6月初版。


    ? 1998年柏林電影節期間相關報道,摘自意大利“leslie\''s pillow”網站,翻譯:pibovi。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麽遠那麽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文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文卿並收藏這麽遠那麽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