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集團在形成期的時候,都會患有溝通不良的毛病,外表的客氣和未被完全認同的製度,勉強維持在集團的和諧,但內心的不安及彼此的嫉妒仍不斷地增強中,如果沒有真正的溝通,這種現象持續下去終會引發彼此間的仇恨,以至於崩潰。


    但通常領導者都會害怕真正的溝通,而寧可隻維持在表麵的和諧。因為真正的溝通,各派係的成員必須表示出真正的意見,這種意見非常坦白而強烈,領導者往往會受不了。


    所以一般領導者都不願意讓形成期的集團成員,能夠進入真正的溝通。


    不過,無論領導者要不要讓成員進行溝通,成員仍會突破壓製地表現出他們的不同意見,這樣子集團便會進入暴風雨期。


    在鬥口不鬥力的暴風雨期中,集團成員或許會相互攻訐,甚至口出惡言,破口大罵。但隻要不訴諸暴力,或於短期的混亂後有了結果,集團便能重新建立新的規範,並努力去適應它,使集團不斷地成長和發展,以趨於成熟。


    不過,成熟的集團會更快速發展,結集更多的力量和成員,使集團進入一個新的成長期。


    但如果在暴風雨期彼此攻擊過分猛烈,甚至產生不共戴天的仇恨,拚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集團也有可能趨向於分崩離析。


    因此,當集團麵臨暴風雨期時,領導者的態度和處事方向非常地重要。


    心胸寬廣、有容忍能力的領導者,比較容易度過這個暴風雨期。


    早年的劉邦,在這方麵比項羽要強些。劉邦集團愈戰愈旺、項羽集團趨於崩潰的原因,便在於劉邦能接受眾人的意見,使集團不因爭執而崩潰。


    但建立大漢皇朝後的劉邦,立刻麵臨一個較僵化的集團。他似乎無法適應這樣的身分,在溝通上顯得笨拙而生硬,終使異姓諸侯一一叛變,劉邦似乎喪失了創業期的魁力。


    雖然也有人以為劉邦有效壓製異姓諸侯,應屬劉邦生命中最成功的階段。


    其實不然,劉邦作皇帝的幾年內並不快樂,他甚至比創業期更為疲於奔命,最後臨死前仍充滿不安和無奈。


    這個後遺症更衍生到呂後時代,集團間的溝通不良,使呂後陷入嚴重的不安,她本來就比劉邦放不開,麵對集團的進入暴風雨期,她變得焦慮而神經質。


    幸好有蕭何及曹參初期的掌舵,以寬厚政策使集團間各派係不至於火並。


    但曹參死後,王陵和陳平便無法掌握局麵了,終使呂後將一切導向極端。


    於是她創建了呂氏黨,分別向劉氏黨和功臣黨挑戰。


    雖然早期時,由於呂後的合法領導地位,使呂氏黨表麵上占盡優勢。但實質上,呂後的不安和挫敗感,在她無法和其餘兩黨進行有效溝通的時候更形惡化,臨死前她似乎比劉邦更為焦慮及無奈。


    呂後去世,呂氏黨立刻遭到劉氏黨和功臣黨的聯手攻擊,終至於滅亡。


    不過,在這次集團的火並暴風雨中,劉氏黨和功臣黨取得完全的溝通和諒解,使大漢皇朝很快進入新的規範期,不但創造了千古盛世的文景之治,更在漢武帝劉徹時代,由於集團成熟所產生的力量,順利地邁向國際化,建立了一個空前未有的大漢帝國,也使“漢人”成為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最為通用的代號。


    劉邦年譜(秦、漢時期曆法,每年以冬10月為歲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邦大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文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文德並收藏劉邦大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