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寧晉縣的東汪村,有一個以狐仙信仰為主、禮拜各位“仙家”的南大廳廟會,即所謂“仙明會”。會期在每年的農曆2月12日至15日,15日據說是狐仙的生日,所以成為廟會的“正日子”。1999年3月底至4月初,我們曾前往對該廟會做了短期考察,初步獲得了一些基本的資料。(66)


    “仙明會”廟會宗教活動的核心,是一座叫做“南大廳”的小廟,它坐南朝北,三間普通磚瓦平房,正門高懸一匾,上題“南大廳”三個大字。匾額落款為“1993年2月15日(當為農曆),趙某某獻”,從題銘看,此匾正是為“慶祝重修建”而奉獻的。橫書的“南大廳”三個大字下,又有“誠則靈”三個小字,似能說明狐仙廟會的興盛,確與人們感受其是否“靈驗”有直接關係。另有一位趙某1997年也曾獻過一麵大匾,上麵也寫著“南大廳”幾個大字,廟會期間它被抬出來,靠在醒目處作為展示。門匾之下左右有對聯,內容為“普濟八方,靈光永照”、“仙術奧妙震天,法力威武渡群”。


    小廟背後的路口,有焚燒紙錢和黃表紙的灰坑,時不時有人前來,麵朝南邊的麥田燒紙。據說,這是為請故去的父母和親人一起來廟會看戲,熱鬧熱鬧。從廟會的空間配置看,這裏算得上境界之地。緊貼小廟後牆和西牆,也有由信眾以磚塊壘起的極小的小祠,可能是平日有人來上香許願,因無鑰匙,進不了廟門,遂貼牆也設起了祠位吧。


    廟會期間,人們在“南大廳”門前以木架和帆布等,搭起了很大的經棚(此在範莊叫做“醮棚”)。經棚東側分別設立了“孟家莊”、“地母”、“風神”、“火神”、“路神”諸神位;經棚內正對南大廳的照牆內側,設有“天地位”、“南海”、“閻佛”、“全仙”、“師傅”、“三官”、“蟲王”、“藥王”;經棚西側靠北邊則設有“西山”(即“蒼岩山”)神位。經棚正中乃是信眾上香“行好”,尤其是載歌載舞娛神和念經禮拜的空間。據說,該廟會近十多年來逐漸形成了唱戲娛神的風氣,我們在農曆二月十四日中午趕到,正好趕上觀看香會信眾在經棚表演的“唐僧取經”、“八仙過海”等娛神的節目。


    除南大廳廟內的祭祀供品外,設置於經棚內的諸神位,也都各有既定組合的供品伺候著。供品的種類大同小異,基本組合是:三麵三角形小旗,其上剪鏤出花紋;大供即大棗饃饃三個、三杯酒、三杯茶;蘋果、橘子和雞蛋各一;餅幹若幹。


    小廟內的正牆中央,貼有以土法印製的彩色諸仙紙像,左右亦有彩色的“神帖”,其上繪有該廟會所祀之諸位神靈與大仙。正中的諸仙紙像從上至下共有七層,其布局為:第一層從左至右依次為“豐仙”、“高仙”、“胡高仙”、“提名珠”、“夜明路”、“胡高仙”、“高仙”、“豐仙”八位;第二層從左至右依次為“楊義仙”、“成仙”、“成仙”、“老胡仙”、“老胡仙”、“老胡仙”、“成仙”、“成仙”、“楊義仙”九位;第三層從左至右依次為“金四胡”、“胡成仙”、“成仙”、“老胡仙”、“老胡仙”、“老胡仙”、“胡成仙”、“胡成仙”、“胡仙”九位;第四層從左至右依次為“胡仙”、“白義仙”、“明義仙”、“京義仙”、“高義仙”、“明義仙”、“成義仙”、“青文仙”、“男大仙”九位;第五層從左至右依次為“紅仙姑”、“何仙姑”、“明仙姑”、“某仙”(67)、“雲仙”、“靈仙”、“金仙”、“豐仙姑”、“靈仙之位”九位;第六層依次為“白長仙”、“某仙”、“紅龍仙”、“某仙”、“青龍仙”、“白仙”、“武黑龍仙”、“小金龍”、“高龍仙”九位;第七層依次為“某仙”、“相公”、“武祖士”、“某仙”、“某仙”、“少秀公”、“某仙”七位。


    從正中的諸仙紙像(也叫“神帖”)上統計,共有六十位“大仙”坐壇,其中與“四大門”信仰有關者,種類主要有“狐(胡)仙”、“白仙”、“長(常)仙”等。狐仙的表述有“胡老仙”、“胡高仙”、“老胡仙”、“金四胡”、“胡成仙”、“胡仙”等,每個個體似乎都有年序、性別的不同。“高仙”、“成仙”,也可能就是“胡高仙”及“胡成仙”的簡稱。“狐(胡)仙”的稱謂多有雷同、重複和同名,出現了同一稱謂的複數現象,但因在同一張紙像上,故應將其理解為不同的個體。因此,即便說南大廳廟會奉祀著一窩狐狸,似亦不算過言。“白仙”之外,又有“白義仙”的稱謂。考慮到東汪村也有“刺蝟精”之類傳說的片段,可暫將“白仙”原型理解為“刺蝟”。涉及“長仙”的稱謂,主要有“青龍仙”、“武黑龍仙”、“小金龍”、“高龍仙”、“白長仙”等。


    正中之諸仙紙像兩邊的“神帖”上,也有由“胡仙”、“龍仙”等諸仙彩像所表示的仙位,其中以“龍仙”居多,而所謂“青龍仙”和“白龍仙”的原型,應該就是青蛇和白蛇。村民們傳說,東邊(左側)的“女胡仙”與“武龍仙”,是在附近的孟家莊成仙後才來到東汪的;而西邊(右側)的“青仙”與“白仙”,則來自一個叫做“八裏疙瘩山裏隆”的地方。看來,它們原本都有各自的“仙話”存在。兩邊神帖上的仙位如下:


    左側從上至下有三層,第一層從左至右依次為“夜明珠”、“提明路”二位;第二層從左至右依次位“某仙”、“某仙”、“某仙”、“武老仙”、“某仙”、“某仙”六位,除“武老仙”外,其餘五位的名稱均不得而知;第三層亦有六位,從左至右依次為“女雲仙”、“白武龍仙”、“男小仙”、“某仙”、“女胡仙”、“某仙”等。右側仙位從上至下有四層。第一層從左至右依次為“三老仙廟”、“提明珠”、“夜明珠”三位;第二層六位仙位均無姓名;第三層三位亦均無姓名;第四層從左至右依次為“青龍仙”、“紅龍仙”、“青龍仙”、“白龍仙”四位。


    相對而言,左右兩邊神帖上的諸仙,可能要比正中諸仙的地位為低,或係外來或晚起之信仰的緣故。類似的以土法彩印的神帖畫像,其形式和我們在範莊不少老百姓家裏所見的大同小異。一般都有若幹層次,居於核心或上麵的往往是主人家供奉的“主神”,下層多為一些“仙”或“師傅”。多數“仙”都騎著馬,由於靈驗的緣故,往往能為人辦些較為低級、世俗的事。相對於“主神”的尊嚴來,那些“仙”似乎與人們的關係更加親近一些,由此也可窺知至少在有些地方,狐仙之類的“仙”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一個民俗宗教體係中的組成部分。


    廟會的正日子這天,主辦者在經棚旁邊的空地裏支起了十多處香桌。每個桌子都意味著一個單元,亦即由來自附近鄰村的信眾們組成的各種形式和名目的“會”或“香會”。圍繞著一張張桌子,鑼鼓喧鬧,各“會”信眾分別跳起各有特色的禮拜和娛神舞蹈,十分熱鬧。基於各村相互間的廟會走動及輪值的規矩,南大廳廟會期間,近鄰各村一些有關係的“香會”組織都會前來表演,既人神共娛,亦相互重溫和重申了村際、人際或會際的聯係。廟會主辦者需要招待各村的來賓,但用餐頗為簡單,有“五角錢吃飽”的說法。通常是用所謂“大供”招待來賓即來自外村的客人的。東汪村“仙明會”和周圍村落的一些“香會”,相互間有著一種串聯、互惠、捧場和輪值的關係,經由這些關係,我們可能了解到實際存在著一個地域性民俗宗教的信仰體係(亦可稱為“祭祀圈”),而類似“仙明會”這樣具有“四大門”信仰之屬性的部分,亦在其中有一定的位置。


    過會期間,操辦者依據慣例,必須以黃榜公布每位捐獻(助善)者的名單和捐助的金額。這種黃紙實際上正是廟會活動專用的,由於助善者頗多,黃紙條排列開去,貼滿了廟會會場北麵民居的牆壁,看上去很是壯觀,也頗有廟會的宗教氛圍。標語上寫有“榜上有名,無尚光榮,歡迎監督,接受指正”等字樣。每張黃紙上一般寫5個人名,其捐款數額以5元或10元居多,也有50元、100元的。捐款最多的有300元的,對其要以單獨的紙條表示。初步估計,助善捐款者約有2300人左右,僅此一項,“仙明會”就能收入達2—3萬元。


    黃榜最前麵的“榜首序言”,內容如下:“在黨政的正確領導下,各條戰線都呈現出欣欣向榮新局麵,改革開放高速發展。為了村風活躍,市場繁榮,在南大廳物交會,為使人多眾廣,特邀石高大型絲弦劇團演唱五天,應聘鄰村民間多種文藝及武術進行表演,與此同時,湧現出許多慷慨解囊與無私奉獻、樂善好施、道德高尚之仁人君子,給以大力支持,謹將各位施主芳名與資助金額若幹及其他供品,登上鳴謝,以示廣眾。”落款為“東汪鎮南大廳物交會籌備會 古曆二月十二日”。同時公布的還有“市場管理委員會”的名單,包括1名主任、2名副主任和7名委員。


    這段話清楚地反映出當地人有關該廟會的顧慮。為淡化“仙明會”的宗教或神仙氣氛,降低“仙明會”實際麵臨的被指斥為“迷信”的可能性,操辦者為它起了另一個名稱,即“南大廳物交會”。廟會期間、的工作人員大都佩有黃布條的標誌。但仔細觀察,黃布條實際有兩種——“南大廳物交會服務員”和“佛會招待員”,雖然都蓋著“物交會籌備會”公章,但顯然可能存在兩個“係統”,或至少有兩套說法。廟會的籌劃運作,據說也沒有具體的“頭兒”,主要是由二十多位老人出麵組織的。


    “仙明會”舉辦期間,東汪村有各種配套的活動。例如,既有由廟會的“籌備會”請來的“絲弦劇團”,十五日這天演出戲曲節目(上午《鍘徐孟》,下午《對花槍》,晚上《三進士》);也有個人奉獻的如趙某、楊某某合包電影一場(十五日晚放映)。當然,還有設於經棚旁邊空地上的集貿市場。


    關於南大廳廟會的緣起,據說“文革”前就有了。早先時,附近野地裏有座“窯疙瘩”,即垮塌了的磚瓦窯,有人發現裏麵住著幾隻狐狸。於是,從一點點香火,逐漸地就形成了一座小廟。“文革”破四舊時,“狐仙”是顯而易見的“牛鬼蛇神”,首當其衝,廟就被拆了。1978年以後,據說先是村裏幾個“娘兒們”,在原先廟址附近不遠處立磚設了小祠。約到1987年前後,有位姓趙的人因許願發了財,遂還願為狐仙們重修了現在這座小廟。總之,南大廳小廟的重修在該村是一個自發的過程。


    南大廳廟會雖然熱鬧,但也並非全社區的共同慶典。因為東汪村有不少村民是“奉教的”,即是天主教徒,他們是決不來南大廳“上香”“行好”的,也不會為廟會捐獻錢物。實際上,他們對這樣的廟會活動頗不以為然。相反,南大廳裏那些狐仙之類的信奉者們,也對“奉教的”頗有微詞,因為即便自家的老人死了,他們也不哭泣。相比之下,廟會的信仰者要比“奉教的”更多一些。


    除了“南大廳”,東汪村還有“蟲王廟(蝗蟲)”、“靈官廟”、“藥王廟”和“奶奶廟”等,相傳以前還有“玉皇廟”。據說,該村以“奶奶”生日(四月十八)為會期、主要內容為“祈子”和“還願”的“奶奶廟”廟會的規模還要更大一些。因考察時間較短,有關南大廳廟會和該村其他廟會、其他小廟及“奉教的”人們間的關係,尚不是很清楚。


    類似南大廳這樣以狐仙為主的廟及廟會,其實在中國各地的曆史上並不鮮見。《宋史·五行誌》記載,宣和七年秋,有狐直入禁中,據禦榻而臥,故有“詔毀狐王廟”之事。1931年鉛印本《太穀縣誌》上說,當地狐公廟有廟會,“狐公廟會”的會期在七月初五日。據1935年鉛印本《張北縣誌》記載,張北也曾有過“狐神廟”;舊時在九月九日這天,人們要“為謝狐仙,集會廟前”。另在東北的桓仁、海城,河北的定縣等地,據地方誌記載,也都有過“狐仙堂”的存在。


    東汪村有關“狐仙”、“狐神”之類的口碑材料也頗為豐富,但因時間較短,我們隻采訪到一些零碎的片段,諸如“過年時的餃子被狐仙搬動”,野地裏常見有“狐仙燈”(也有村民解釋為“磷火”),狐狸修行有“千年黑,萬年百”的說法,狐狸會頭頂死人骷髏“討封”,見人便問“我像不像人?”等等。有一些傳說有鼻子有眼,能具體到某位村民的個人經驗。如說某人他娘,去地裏種黑豆,回來時天色已晚,看見幾個人在野地裏烤火,因為天冷,自己也伸手去烤,結果,火一下子就沒了,那幾個人也忽然不見了。又比如說,某人推著獨輪車,走了整整一晚上,直到天亮,才發覺自己原來在某處墳地裏轉了一整夜。關於趙縣大夫莊的“藍家墳”,相傳以前的村民辦紅白喜事時,可去墳地租借桌椅板凳。無獨有偶,東汪村南大廳的“窯疙瘩”也有此說,據說過去隻要寫個紙帖說某日要用,第二天去了就有,用完還回去即可。由於有人少還或不還,慢慢地也就從狐仙那裏借不出來了。


    在寧晉,“狐仙”之類很容易成為老少鹹宜、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68)。該縣北魚鄉北魚村,以前關於一個大土堆就有狐仙的傳承,例如說人從土堆過,往往就有狐仙附體,燒了香才能解除。這類說法直到合作化以後才慢慢趨於消失。素丘鄉柏房村的村民,多以做線香出售為副業,據說,該村正月初八有“安疙瘩”廟會,也與一個大土堆有關,身體虛弱者不能從“安疙瘩”經過,很容易被“仙”附體。村民常傳說,夜裏行路遇見“好胡仙燈”,領你上路;遇上“壞胡仙燈”,便領你到井,或讓你在墳地裏走不出來。家裏供有“仙”的人家,每月初一、十五均要燒香、叩頭、上供,這便是“行好”。同縣賈家口鄉大營上村,農曆三月三日,據說還有個以“青龍仙”的生日為“正日子”的廟會,前後會期有六天之久。在從寧晉至辛集的公路的路北邊上,有一處用幾塊磚砌成的小廟,上有黃帖寫著“老仙廟”幾個字。與廟會不同,這可能與個人性的許願、還願有關。


    據河北省民俗學會劉其印先生提供的線索,我們還實地考察了新樂市何家莊東“伏羲台(廟)”的“常仙神位”。“伏羲台”建築群的前殿(“十王殿”)之前,西側有棵“空槐樹”,相傳樹下曾有“長仙”顯靈。樹上掛滿了紅、黃、白色布條,其上分別寫著“敬請老天爺與偉人毛主席保佑大廟仙保佑人祖爺人祖奶奶保佑黃山大仙及全神保佑”、“有求必應”、“今古大仙有求必應妙手回春何家莊李府張氏九八年農曆三月十八”之類的字樣。相對的東側也有一棵槐樹,上麵也有布條,寫著“上房小龍大仙荷仙為四門吳氏看病救災”、“李家門庭增王仙何家莊村”等字樣。


    “伏羲台”據說最先隻是座黃土台,距今三千多年,“十王殿”踞今也有六百年了。人們相傳,台上兩棵老槐樹,西邊有白蛇,東邊有青蛇。現場觀察,西側樹下有香爐,東側則無。近幾年,伏羲台的“長仙”頗有靈驗,香火很盛,甚至太原、邯鄲等地的“先生”也知道這裏。據說在二十多年前,看廟的人曾在十王殿前見過“長仙”;1998年陰曆四月某日,又有人聲稱看見一條鐵鍁把粗細、一度多長的白蛇,脊梁發亮,閃了一道白光,從殿裏飛出來,進了“空槐樹”就不見了。(69)現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的伏羲台廟會,都有一群“師婆”來這裏跳神,她們念念有詞,相互詢問“某路神到了”、“你是哪路仙家”等等。盡管民眾的信仰在相當程度上集中於“長仙”上,但有關“伏羲台”的正式簡介上卻沒有任何有關的說明文字。有趣的是,與“伏羲台”廟會上“師婆”群至的情形相仿,據1940年鉛印本《武安縣誌》上說,武安過去也曾有過以“狐仙”為主神的所謂“師婆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大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慰祖 / 周星 補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慰祖 / 周星 補編並收藏四大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