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覺得自己幸運極了,隨隨便便招個人,居然是“亞當斯”家族的人。


    在美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聲名赫赫的“亞當斯”家族。從親自參與美國獨立革命發起和組織工作的塞繆爾亞當斯,到擔任《獨立宣言》四個起草人之一的約翰亞當斯,再到家族後來出現的大企業家、文豪等名人。


    有人戲稱亞當斯家族是美國“第一王族”,這並不為過,因為能與之相比的隻有華盛頓、富蘭克林、傑斐遜等三位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始人,但他們都沒有男性的合法繼承人。如同漢密爾頓、塔夫脫、哈裏森、羅斯福、肯尼迪、布什、洛克菲勒等姓氏一樣,這個家族一同伴隨美國00多年曆史,並且還是美國首個產生父子總統的家族。


    這樣的一個家族,即便它現在韜光隱晦遊離於世人目光之外,它龐大的根係依然伸展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擁有著令人膛目結舌的能量。


    怪不得這個基德簡直就要無所不能,方方麵麵都有無數的關係,輕輕鬆鬆就能聯係上各式各樣的人。擁有著亞當斯家族的龐大資源,還有什麽做不到?即便他現在離開亞當斯家族,即便他隻是亞當斯家族的一個私生子,他也依然是亞當斯家族的人。


    第二天剛剛起床,就接到布魯斯威利斯的電話,這個家夥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去香港,拍攝《虎膽龍威》。波姬小絲也已經同意接下霍莉這個角色。片酬跟布魯斯威利斯同樣是五十萬美金。沒辦法,霍莉的戲份雖然少得多,但是波姬小絲的名氣顯然不是布魯斯威利斯能夠想比擬的。高了何止一個層次。


    當天下午,楊林就告別邁克傑克遜,回到好萊塢。


    去的時候輕裝簡從隻有楊林和基德兩個人,但是回來卻是前呼後擁浩浩蕩蕩。沒辦法,全都是波姬小絲的團隊,經紀人化妝師小助理,大包小包的十幾個人。


    藍乃財和潘恒生等人也都已經回到好萊塢。參加了這一次的會議。


    《電鋸驚魂》劇組建立,藍乃財導演,潘恒生攝像。張書平美術指導。基本班底全都是香港人,這是楊林給這些香港精英的一次機會,融合進入好萊塢的機會。全部投資隻有不到三百萬美元,選角選場地等一切事物全部下放到《電鋸驚魂》劇組。楊林甩手不管。


    楊林唯一給出的建議就是。這部《電鋸驚魂》很可能會受到歡迎,要坐好連續拍攝的準備,第一部拍攝結束之後,立即著手續集的拍攝。可以重複使用的資源要盡量的節儉利用,現在暫定拍攝四級《電鋸驚魂》。


    這讓《電鋸驚魂》劇組很是興奮,楊林既然這樣說,就證明這個老板非常看好這部電影。大家紛紛表態,一定用心用力好好拍攝電影。爭取達到老板的要求。


    想要讓香港電影打出一片天,單單依靠一個楊林是絕對不行的。楊林既沒有那樣的精力,更沒有那個必要。這要是全部電影都得監製,那還要不要活了?沒有什麽能夠比自己的生活更重要,自己領了路,大家一起走吧。這就是目前楊林的態度。


    而《虎膽龍威》即將在香港拍攝,楊林打算采取利用紅星映畫的班底,在通過“夢工廠”電影公司的渠道在美國後期製作和發行上映。


    會議很簡單,開了不過一個小時就散會。散會之後,楊林拉著潘恒生和張書平一頭紮進剪輯室。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劇本的最後一稿是電影的第一節,而電影剪輯的最後一剪才是劇本的終稿.


    作家的工作單位是一個詞,作曲家和音樂家是一個音符,對於剪輯師和電影人就是這些小格子,剪掉一個小格子增加兩個,或者少兩格,就是好壞之別,就是笨重冗長,就是有機節奏的區別 。


    剪輯是很難的,因為拍攝下來的每一幀都很重要,作為剪輯師一旦明白這一點,會害怕一陣子,我該是在這兒剪,還是在那兒剪?因為剪輯就是電影的定型,不同的剪輯師,可以把同樣的底片剪輯成完全不同的一部電影。


    剪輯對電影的影響是致命的。1984年《美國往事》剛上映時,片商擔心電影過長,強行剪成19分鍾於美國上映,削足適履的行徑導致影片票房慘淡,差評如潮。導演賽爾喬萊昂傾注多年的心血之作換來這般結局,心痛可想而知,5年後他鬱鬱而終。直到電影的另一9分鍾的戛納電影節版本上映,觀眾終於看到一個完美的故事,這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人們對這部電影推崇備至,被評為史上最完美的電影之一。


    差的剪輯把電影推向深淵,好的剪輯能使電影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神奇,這就是電影剪輯的魔力。


    剪輯又稱剪接,剪接就是在剪片機上將兩段不同的電影膠片粘接起來,它側重於物理效果;剪輯不僅包含了剪接的技術因素,還強調了創造者的心理意識,它們有一個同義詞,那就是蒙太奇。


    剪輯到底是什麽?一句話來說,就是1+1 >.兩個不同鏡頭的組合,會產生新的意義,碰撞出火花,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驚奇。周傳基老師說,這是現實的幻覺,電影正是創造幻覺的機器。


    很久很久以前,電影沒有剪輯。當電影這個新生兒,橫空出世給觀眾的衝擊波過後,人們對電影的未來並不看好,直到有一天“剪輯”出現,它就成為人類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形式。


    基德走進剪輯室的時候,就看到楊林正坐在那裏,不停的吩咐著潘恒生和張書平。潘恒生和張書平根據底片上的場景鏡頭的標簽,迅速的找到楊林需要的然後遞給他。長長的膠片在楊林手裏就像是一條乖巧的蛇,隨著他一雙手的快速動作而分解成長長短短的一條一條,一些被保留下來,一些被直接丟在牆角。


    基德目定口呆,嘴巴大大的張開著,能塞進自己的拳頭。


    他雖然不是學電影的專業,但是這幾年的電影生涯當中,也著實見識過不少大導演的拍攝和剪輯。但是楊林這樣的剪輯方式,別說見過,他簡直聞所未聞。


    什麽是剪輯?顧名思義,就是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舍、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然而一般來說,一部電影如果預計片場10分鍾的話,那麽它拍攝的底片就要至少達到三個小時甚至更多。因為這樣才會有足夠的選擇餘地,讓剪輯師能夠更好的剪輯出一部合格滿意的作品。


    但是楊林在拍攝的時候幾乎就沒有留下什麽餘地,這部《人鬼情未了》預計的片長是10分鍾,膠片隻拍攝了160分鍾左右。原來基德還有些擔心,怕這些鏡頭不能達到要求,從而影響電影的質量。


    但是在看到楊林的剪輯方式之後,他就明白了。人家根本就已經把整部需要表達的主題、各個鏡頭所表現的內容都已經記在腦子裏。看著那雙穿花蝴蝶一樣靈動的手,基德就知道,這才是最厲害的剪輯大師的水準。


    隻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這部電影的所有情節都已經印在楊林的腦海裏,他需要做的隻是把自己看到的鏡頭組合在一起。沒看到的鏡頭找出來,多餘的鏡頭剪掉,就是這麽簡單而已。


    至於潘恒生和張書平兩人,早已見怪不怪。想一想當時剪輯《英雄本色》的時候,他們倆的驚訝和震驚比基德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致讚同楊林是這個世界最偉大的導演和剪輯師。


    兩個小時之後,楊林拍拍手站起身,衝基德揮揮手,示意他們幾個一起看一看樣片,也就是剛剛剪輯完成的電影,效果怎麽樣。基德也是這時候才明白,為什麽自己三番五次的催促楊林趕緊把《人鬼情未了》剪輯好的時候,楊林總是說不著急。根本就用不著著急啊,別人恐怕一個月都搞不定的事情,他幾個鍾頭就搞完了,還急個屁?


    三個人圍坐在剪輯室裏,看著放映機的光線投注到牆壁上的一麵銀幕。


    故事就像劇本上寫的一樣,緩緩的發展著。


    薩姆山姆與未婚妻莫莉相愛至深。一天晚上他們看戲歸來時,卻遭到了歹徒的搶劫。在搏鬥中薩姆中槍身亡,莫莉悲痛欲絕。而薩姆變成了一個幽靈。他很快就發現朋友卡爾竟然是導致他死亡的主謀。為了竊取銀行裏的巨款,卡爾想要獲得山姆所掌握的密碼。如今他又對莫莉展開了追求。薩姆漸漸地學會了如何使用力量。他常常遊蕩於莫莉的周圍,時刻保護著她,但卻無法交流。為了製止卡爾,他找到了一位能與幽靈溝通的靈媒奧塔,並通過她與莫莉取得聯係。起初莫莉並不相信。但事實終於使她感受到了薩姆的存在......(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耀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鮁並收藏星耀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