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響
阿米爾·汗:我行我素 作者:克裏斯蒂娜·丹尼爾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阿米爾三年後再度出山的首作,金奈市的觀眾甚至提前六個月就為它設置了固定的海報宣傳架。阿米爾也為影片的後期宣傳做出了努力,他專門在msn上建立了《抗暴英雄》專用博客,以發布拍攝過程中的照片,方便與粉絲直接交流,並聽取他們的建議。
最能直接說明《抗暴英雄》巨大社會影響的,大概就是著名的阿姆乳製品公司<small>69</small> 的廣告了,他們的廣告被稱為“印度流行元素的晴雨表”。《抗暴英雄》上映之際,阿姆公司推出了相應的廣告宣傳畫:阿姆娃娃穿著殖民時期的印度軍裝,留著莽卡式的長發和大胡子,宣傳口號是:“讓黃油來得更猛烈些吧!切片蛋糕”。<small>70</small> 由此可見,這部電影已經成了全國的焦點。
作為印度少有的大規模史詩級影片,《抗暴英雄》也引起了一些國際上的關注。尤其是阿米爾依靠《印度往事》,已經建立起強大的國際知名度,而且科泰·麥赫塔和鮑比·貝迪在全球市場方麵也有一些經驗。
這部電影讓西方演員充當正麵角色與男主角密切配合,這在整個印度電影史上是頭一遭。影片雖然講述的是莽卡·潘迪的故事,但是莽卡·潘迪和威廉·戈登上尉之間的友誼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個線索。托比·斯蒂芬斯<small>71</small> (威廉的扮演者)就和此前《印度往事》的演員一樣,為了扮演威廉·戈登上尉這個角色,專門學習了印地語。在優秀的劇本以及托比的精彩表演的烘托下,威廉·戈登這個角色看起來絕不是對殖民主義的嘲弄,而是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人物。這一點對於印度電影來說,也是一大進步。
和很多電影一樣,這部影片的語言也是印地語加英語,不過難得的是,該片在兩種語言中的轉換極其自然。
《時光》雜誌在該片上映的時候,特意采訪了阿米爾。後來,這部電影又成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這是印度電影第一次作為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最終,《抗暴英雄》獲得了洛迦諾電影節的評審團特別獎。
這部電影所得到的國際評價褒貶不一。在英國,《衛報》對這部電影大加讚賞,而《每日郵報》卻諷刺它不尊重事實,對於英國東印度公司刻畫得不夠客觀,沒有說服力。《好萊塢記者報》對此的態度是:《抗暴英雄》可以算得上印度版《勇敢的心》。<small>72</small> 盡管《抗暴英雄》的整個製作過程完全沒有受《勇敢的心》的影響,但是這一評價也不無道理。兩部電影都是大規模的史詩巨作,而且描寫的人物也都是為獨立而鬥爭的。
阿米爾和托比的精彩演繹則獲得了廣泛好評,在狄·那瓦茲和拉凡之後,阿米爾又塑造了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物形象。
在印度,有很多人認為《抗暴英雄》收益不佳,其實不然,影片在上映第一周,票房成績一直是榜上有名的,後幾周收益才逐漸減少。在2005年的年度票房總結中,這部影片的票房絕對不算失敗。這一點恰恰證實了阿米爾對於媒體報道的看法,他認為,正是因為媒體的不實報道,讓很多觀眾以為這部電影是票房災難,甚至使一部分印度觀眾喪失了觀影興趣。<small>73</small>
在印度國內,粉絲們很高興看到阿米爾的新作。orkut上的粉絲群甚至將阿米爾在影片中的演技與從前的表現進行匯總分析:“dj……瑞汗……acp拉索爾……拉凡……莽卡……阿卡什……他簡直就是個美麗的萬花筒。”
2005年8月16日,印度獨立日的後一天,也是這部電影上映後不久,阿米爾在《抗暴英雄》的官方博客上給粉絲們留言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希望告訴觀眾:請好好審視你自己,找到你不滿意自己的地方並努力改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那我們的國家會隨之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我們能為國家做的。”
相信盡每個人的微薄之力,可以改變一個國家。正是在這樣的信念的鼓舞下,阿米爾才能夠用三年時間,為我們奉獻出《抗暴英雄》這樣的一部好電影。
在寶萊塢,《芭薩提的顏色》這種類型的影片非常罕見,它較少借助音樂,卻包含了浪漫、曆史、社會問題多種元素。這種高水準的製作,將印地語電影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bbc,2006年
我首先是一個演員,以演戲和娛樂大眾為業。在此基礎上,我會通過電影傳達我想要表達的東西。其實,我認為這是每一個印度公民的責任,對於社會問題,不僅僅是演員,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看法通過某種途徑表達出來。
——阿米爾·汗接受《孟買訪談》采訪,2007年
如果說“革命”的主題在《抗暴英雄》中已經初見端倪的話,那麽《芭薩提的顏色》就將這一主題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芭薩提的顏色》在一些國家的譯名是《塗上黃色》,因為黃色在印度意味著愛國,意味著犧牲。
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青年電影人蘇,從英國來到印度,目的是拍攝一部以印度獨立運動為題材的紀錄片。這場運動由巴格特·辛格(由劇中人卡蘭飾演)、錢德拉塞卡·阿紮德(由劇中dj飾演)、施瓦拉姆·拉吉古魯(由劇中蘇飾演)、阿施法庫拉·汗(由劇中阿斯拉姆飾演)和拉姆帕薩德·比斯米爾(由劇中拉謝曼飾演)領導。蘇來到了一所大學,號召一群年輕人加入了紀錄片的拍攝。在拍攝的過程中,年輕人由迷失自我,慢慢明確了自身價值。同時,他們發現了社會存在的問題,最終選擇不再逃避,決定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社會。
就像《冷暖人間》《心歸何處》等具有指引影壇發展方向的電影一樣,《芭薩提的顏色》也道出了當時很多青年的心聲。不過,與阿米爾之前很多作品中“青春至上”的電影主題不同,這部戲中,“浪漫”是為“革命”讓路的。然而,由於比較尖銳地觸及了社會陰暗麵,所以這部電影能否成功在當時是個問號。阿米爾在一次采訪中承認:“我聽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隻是我不確定它能不能行得通。”盡管有些懷疑,阿米爾仍難掩對劇本的興趣。除了犀利的選材,這部電影的票房隱患也不止一處,尤其是它使用了戲中戲的複雜敘事形式,安排了時間上的古今轉換。
但是,阿米爾一旦下定決心,十頭牛也拉不回來。阿米爾的堅持,在導演拉凱什·奧姆普拉卡西·梅赫拉看來,是對電影拍攝的一大助力。在雷迪夫網的一次采訪中,拉凱什說:“一旦阿米爾·汗決定參演你的電影,那你距離夢想成真就更近一步了。通往夢想的大門一扇扇打開,有著太多的可能性,因為憑借他的實力和號召力,基本上就可以說是保證了票房了。”
就像從前很多次一樣,阿米爾又加盟了一部突破傳統的影片。對於阿米爾的表演來說,這也意味著要從《抗暴英雄》中的曆史背景中轉移出來,變身為《芭薩提的顏色》中的現代形象。最明顯的當然是他形象上的變化了:發型師阿萬·康特拉庫特將他從莽卡·潘迪威武的長發大胡子形象,變成了都市氣息十足的小卷毛兒,阿米爾就這樣變身成為《芭薩提的顏色》中dj(全名道吉特·辛格)。此片的服裝設計師阿倫·巴辛曾在《心歸何處》中和阿米爾合作過,這次,阿倫給他增加了一些體現人物年輕叛逆的標誌,例如:拉風的摩托車,充分張揚著青春活力……阿倫本著dj個性張揚這一特點,為阿米爾量身設計服裝。為了看起來更年輕,阿米爾還特意減重10公斤——因為這個角色至少要比他本身的年齡年輕十歲。
作為一個演員,阿米爾在角色塑造上的轉變才是最值得一提的。這幾乎也是他近幾年來堅持的路線,從《印度往事》到《心歸何處》,從《抗暴英雄》再到《芭薩提的顏色》,他一直在變化。本片的編劇卡姆萊什·潘迪在接受廣播采訪時說:“阿米爾有著超強的適應能力,沒一個角色或團隊是他適應不了的,這一點眾所周知。”
和阿米爾演對手戲的,是英國女演員愛麗絲·彭,她飾演紀錄片的拍攝者蘇·麥金利。愛麗絲並不是著名的演員,但她是最後一任英國駐香港總督彭定康的女兒,這是盡人皆知的,她的加入也為該片增加了一些國際影響。談到和阿米爾的合作經曆,愛麗絲告訴bbc:“我之前就知道他非常有名,我也看過他的《印度往事》。但從沒想過和他合作會怎麽樣。有時候,隻有從別人嘴裏聽到一個人如何如何有名,你才能意識到這一點。劇組每個人都非常尊敬阿米爾,包括年輕的演員們。他熱心友愛、寬容大度,還很有幽默感。他就是這樣一個真誠的人,一旦開始工作,就會特別投入和努力。”
整個團隊投入了長達六個月的拍攝,最初的拍攝帶有排練成分,也給了大家一個熟悉劇本的過程。阿米爾這次又麵臨著一項特殊的挑戰——拍攝《印度往事》時,他學習了阿瓦迪方言,這一次,為了《芭薩提的顏色》,他又得學習旁遮比方言了。此外,阿米爾的戲劇表現力極強,在一次主題音樂的拍攝過程中,阿米爾不顧剛有好轉的腿傷,大跳彭戈拉舞。在另一場戲中,阿米爾需要騎在奔跑的馬背上,突然鬆開韁繩揮舞雙臂,就是為了更好地展現dj無拘無束的青春活力。
六個月後,電影即將上映。製片方迎來的不是鮮花和掌聲,卻是接踵而至的噩夢一般的政治質疑。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指責該片違背了馬的意願而使用了它們,印度國防協會則因電影中涉及的mig-21戰鬥機墜毀事件而反對此片。好在本片的票房表現極佳,算是對這些負麵影響的補償。《幻影車神》和《印度先生》兩部商業大片同年上映的背景下,《芭薩提的顏色》不僅做到了激發年輕人的思考,也兼顧了商業利益——它成功登上2006年印度票房榜首的位置。《芭薩提的顏色》所獲得的藝術反響也很高,摘取了當年幾乎所有的印度電影觀眾獎獎項,阿米爾的表現也使他獲得了印度電影觀眾最佳表演獎。此外,本片在國內的巨大影響也使它獲封國家電影獎最受歡迎電影稱號。
製作團隊也沒有想到,這部電影的影響會如此廣泛。事實證明,《芭薩提的顏色》激起了大多數觀眾的共鳴。orkut和臉書上,阿米爾的粉絲每天堅持為《芭薩提的顏色》投票,因為這是他們“最喜歡的阿米爾·汗電影”。
《芭薩提的顏色》激起了觀眾們的共鳴,最終擊敗了《黑道大佬和平夢》,成為當年印度申請奧斯卡最佳外國語獎的官推影片。不過,對於西方而言,本片傳遞的思想已經不新鮮了,所以沒有引起海外觀眾的普遍共鳴,因此並未獲得奧斯卡提名。
盡管如此,《芭薩提的顏色》還是產生了較大的國際影響,它與《回歸》<small>74</small> 《潘神的迷宮》<small>75</small> 《啟示》<small>76</small> 一起被提名英國影視學院獎的最佳外語片獎,而這三部影片的國際影響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更重要的是,《芭薩提的顏色》的影響力持續時間可達十年之久。隨後的諸多為改革和正義疾呼的青年運動都援引了電影中的精神。影片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燭光示威那一幕。後來,震驚印度的“傑西卡·拉爾謀殺案”<small>77</small> 發生時,成千上萬的示威群眾就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抗議17。<small>78</small>
2008年11月,孟買發生恐怖襲擊,此後,印度修訂了原有的《反示威遊行法令》。而推動這一變革的,就是這部電影。ngo janagraha<small>79</small> 提出修改法令的議案,在2008—2009年共獲得了來自35個大城市的10億讚成票。
這些都是被《芭薩提的顏色》精神激勵著的事例,這是一部可以改變社會的電影,在印度電影史上同樣具有裏程碑意義。
阿米爾也因為此片再次成為年輕人的偶像,他本人也開始積極參與到社會問題的探討以及改革中去,這在印度電影界稱得上獨樹一幟。
2006年4月,午後的太陽無情地炙烤著簡塔·曼塔的抗議者們。他們勇敢麵對著驕陽,不願離開,其中的領袖已經絕食十五天了。政府要在古吉拉特邦納爾馬達河上修建大壩,為此,房屋和土地將要被淹沒,抗議的人群誓要為流離失所的農民抗爭到底。抗議的影響並不大,似乎全印度都已經遺忘了他們。突然,一個不尋常的聲音冒了出來,循聲望去,有一個人和抗議人群站在了一起,他就是阿米爾·汗。阿米爾加入了簡塔·曼塔抗議者的行列,還專門為了他們當麵向總統請願。
麻煩接踵而至,在古吉拉特邦,邦政府強製撤下阿米爾·汗的新片,並強迫他道歉。阿米爾·汗沒有屈服,在《頭條》對他進行的采訪中,他進行了反擊:“我為什麽要道歉?我隻是要求人民得到妥善安置,這也隻是在重複最高法院的宣判罷了。人民沒有表達觀點的權利嗎?人民沒有言論自由而不受攻擊的權利嗎?對我的攻擊不是來自人民,也不是來自電影業界,居然是來自政黨。”<small>80</small>
有些人覺得,阿米爾被電影《芭薩提的顏色》洗腦了,簡直是入戲太深。其實,隻要有令他震撼的民生問題,阿米爾就會站出來說公道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當阿米爾·汗還是影壇新星時,他的家鄉孟買發生了公共暴亂,部分城市被燒毀,很多學校被迫停課。而年輕人卻在空地上打板球,好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阿米爾·汗不但公開反對暴力,還責備這種事不關己的態度極為幼稚輕率。在他公開發表的言論中,言辭最激烈的一次是:“作為這樣的青年人的偶像,我深感羞恥。”
2007年之後,很多倡議組織找到阿米爾,請求他的聲援,阿米爾·汗也依然願意伸出援手。
與此同時,阿米爾·汗還是2009年“地球一小時”、旅遊部“不可思議的印度”以及印度時報“引領印度創造”的形象代言人。2009年,印度全國大選前夕,民主改革聯盟在全國範圍內鼓勵人民行使選舉權,阿米爾·汗作為公眾人物,也呼籲人們踴躍參加選舉。除了手機短信的形式外,該活動的廣告短片、印刷廣告,以及網絡廣告也廣為流傳。
阿米爾把這些活動看作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從不索取報酬。為民主改革同盟活動宣傳時,阿米爾·汗製片公司甚至還攬下了拍攝短片的花銷。
阿米爾·汗還支持非政府組織阿坎沙,這個組織旨在通過“教育印度”計劃,讓印度科技學院和印度管理學院<small>81</small> 的學生到地方學校支教。阿米爾還應邀來到了這兩所大學,鼓勵學生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沒有人比這位年輕人的偶像更有號召力了。2009年,希拉裏·克林頓訪問印度,在孟買聖沙威爾大學舉辦教育峰會討論教育的重要性,與她共同作為嘉賓的就是阿米爾·汗。即使他覺得自己不需要什麽學位,但是他始終堅信教育的價值。
盡管有些人認為,阿米爾習慣與現實和常理作對,然而,事實是他做的一切都隻是聽從內心的想法罷了。就像他參加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一樣,他就是在反對那些抵製北京奧運會的人。由於當年奧運會是由中國舉辦的,印度足球教練拜出昂·布提阿公開表示拒絕傳遞火炬,以表示自己的不滿。當有這樣的輿論導向時,阿米爾與其他火炬手就站在了聚光燈下。
阿米爾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我認為奧運會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活動。如果要找一個不存在任何瑕疵的國家來舉辦奧運會的話,我懷疑在地球上根本就找不到。”
2008年,孟買遭受一係列恐怖襲擊,人們坐在電視前麵,恐慌而無助。阿米爾加入了他們,在博客上對恐怖襲擊事件做出了回應:“震驚、心碎、無助、憤怒”,當然,他並沒有忘了提醒人們:“恐怖分子不是印度教徒,不是穆斯林,也不是基督教徒。他們絕對不會是真正擁有信仰的人,而是一群墮入深淵、狂熱病態的人,他們將會自取滅亡。”
當一個城市沉浸在巨大悲痛中時,他是少數能保持理智的聲音之一。
2011年,社會活動家安納·哈紮雷的反腐運動席卷了全國,甚至迫使印度議會陷入停滯。阿米爾·汗又做出了驚人之舉——在安納·哈紮雷絕食期間,他來到了德裏拉姆裏拉·麥丹體育場見他。雖然有時,在這裏的公共演講會有些極端,但是阿米爾自始至終保持理智。在全印度的注視下,阿米爾·汗沒有回避,而是公開支持安納團隊提出的反腐草案。他也提醒年輕的示威者,一定要遵守民主的原則。由於深受印度青年一代的敬仰,阿米爾的言論變得舉足輕重。
他每次的發言都不隻是說說而已,而是代表了他一直以來的立場。2009年印度大選期間,阿米爾·汗身在加拿大,為此他專門坐了16個小時飛機回來投上了他的選票,表示對印度的政治係統有信心。dna新聞采訪他時,他表示願意參與到政治係統中去,不過是以一個選民的身份。
正如他曾經在博客上說的那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嚐試著讓自己變得更好,那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好。這就是我們能為國家做的。”
事實證明,他也的確這樣做了。作為演員,他時刻準備著成為推動印度社會進步變革的人。
最能直接說明《抗暴英雄》巨大社會影響的,大概就是著名的阿姆乳製品公司<small>69</small> 的廣告了,他們的廣告被稱為“印度流行元素的晴雨表”。《抗暴英雄》上映之際,阿姆公司推出了相應的廣告宣傳畫:阿姆娃娃穿著殖民時期的印度軍裝,留著莽卡式的長發和大胡子,宣傳口號是:“讓黃油來得更猛烈些吧!切片蛋糕”。<small>70</small> 由此可見,這部電影已經成了全國的焦點。
作為印度少有的大規模史詩級影片,《抗暴英雄》也引起了一些國際上的關注。尤其是阿米爾依靠《印度往事》,已經建立起強大的國際知名度,而且科泰·麥赫塔和鮑比·貝迪在全球市場方麵也有一些經驗。
這部電影讓西方演員充當正麵角色與男主角密切配合,這在整個印度電影史上是頭一遭。影片雖然講述的是莽卡·潘迪的故事,但是莽卡·潘迪和威廉·戈登上尉之間的友誼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個線索。托比·斯蒂芬斯<small>71</small> (威廉的扮演者)就和此前《印度往事》的演員一樣,為了扮演威廉·戈登上尉這個角色,專門學習了印地語。在優秀的劇本以及托比的精彩表演的烘托下,威廉·戈登這個角色看起來絕不是對殖民主義的嘲弄,而是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人物。這一點對於印度電影來說,也是一大進步。
和很多電影一樣,這部影片的語言也是印地語加英語,不過難得的是,該片在兩種語言中的轉換極其自然。
《時光》雜誌在該片上映的時候,特意采訪了阿米爾。後來,這部電影又成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這是印度電影第一次作為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最終,《抗暴英雄》獲得了洛迦諾電影節的評審團特別獎。
這部電影所得到的國際評價褒貶不一。在英國,《衛報》對這部電影大加讚賞,而《每日郵報》卻諷刺它不尊重事實,對於英國東印度公司刻畫得不夠客觀,沒有說服力。《好萊塢記者報》對此的態度是:《抗暴英雄》可以算得上印度版《勇敢的心》。<small>72</small> 盡管《抗暴英雄》的整個製作過程完全沒有受《勇敢的心》的影響,但是這一評價也不無道理。兩部電影都是大規模的史詩巨作,而且描寫的人物也都是為獨立而鬥爭的。
阿米爾和托比的精彩演繹則獲得了廣泛好評,在狄·那瓦茲和拉凡之後,阿米爾又塑造了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物形象。
在印度,有很多人認為《抗暴英雄》收益不佳,其實不然,影片在上映第一周,票房成績一直是榜上有名的,後幾周收益才逐漸減少。在2005年的年度票房總結中,這部影片的票房絕對不算失敗。這一點恰恰證實了阿米爾對於媒體報道的看法,他認為,正是因為媒體的不實報道,讓很多觀眾以為這部電影是票房災難,甚至使一部分印度觀眾喪失了觀影興趣。<small>73</small>
在印度國內,粉絲們很高興看到阿米爾的新作。orkut上的粉絲群甚至將阿米爾在影片中的演技與從前的表現進行匯總分析:“dj……瑞汗……acp拉索爾……拉凡……莽卡……阿卡什……他簡直就是個美麗的萬花筒。”
2005年8月16日,印度獨立日的後一天,也是這部電影上映後不久,阿米爾在《抗暴英雄》的官方博客上給粉絲們留言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希望告訴觀眾:請好好審視你自己,找到你不滿意自己的地方並努力改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那我們的國家會隨之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我們能為國家做的。”
相信盡每個人的微薄之力,可以改變一個國家。正是在這樣的信念的鼓舞下,阿米爾才能夠用三年時間,為我們奉獻出《抗暴英雄》這樣的一部好電影。
在寶萊塢,《芭薩提的顏色》這種類型的影片非常罕見,它較少借助音樂,卻包含了浪漫、曆史、社會問題多種元素。這種高水準的製作,將印地語電影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bbc,2006年
我首先是一個演員,以演戲和娛樂大眾為業。在此基礎上,我會通過電影傳達我想要表達的東西。其實,我認為這是每一個印度公民的責任,對於社會問題,不僅僅是演員,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看法通過某種途徑表達出來。
——阿米爾·汗接受《孟買訪談》采訪,2007年
如果說“革命”的主題在《抗暴英雄》中已經初見端倪的話,那麽《芭薩提的顏色》就將這一主題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芭薩提的顏色》在一些國家的譯名是《塗上黃色》,因為黃色在印度意味著愛國,意味著犧牲。
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青年電影人蘇,從英國來到印度,目的是拍攝一部以印度獨立運動為題材的紀錄片。這場運動由巴格特·辛格(由劇中人卡蘭飾演)、錢德拉塞卡·阿紮德(由劇中dj飾演)、施瓦拉姆·拉吉古魯(由劇中蘇飾演)、阿施法庫拉·汗(由劇中阿斯拉姆飾演)和拉姆帕薩德·比斯米爾(由劇中拉謝曼飾演)領導。蘇來到了一所大學,號召一群年輕人加入了紀錄片的拍攝。在拍攝的過程中,年輕人由迷失自我,慢慢明確了自身價值。同時,他們發現了社會存在的問題,最終選擇不再逃避,決定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社會。
就像《冷暖人間》《心歸何處》等具有指引影壇發展方向的電影一樣,《芭薩提的顏色》也道出了當時很多青年的心聲。不過,與阿米爾之前很多作品中“青春至上”的電影主題不同,這部戲中,“浪漫”是為“革命”讓路的。然而,由於比較尖銳地觸及了社會陰暗麵,所以這部電影能否成功在當時是個問號。阿米爾在一次采訪中承認:“我聽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隻是我不確定它能不能行得通。”盡管有些懷疑,阿米爾仍難掩對劇本的興趣。除了犀利的選材,這部電影的票房隱患也不止一處,尤其是它使用了戲中戲的複雜敘事形式,安排了時間上的古今轉換。
但是,阿米爾一旦下定決心,十頭牛也拉不回來。阿米爾的堅持,在導演拉凱什·奧姆普拉卡西·梅赫拉看來,是對電影拍攝的一大助力。在雷迪夫網的一次采訪中,拉凱什說:“一旦阿米爾·汗決定參演你的電影,那你距離夢想成真就更近一步了。通往夢想的大門一扇扇打開,有著太多的可能性,因為憑借他的實力和號召力,基本上就可以說是保證了票房了。”
就像從前很多次一樣,阿米爾又加盟了一部突破傳統的影片。對於阿米爾的表演來說,這也意味著要從《抗暴英雄》中的曆史背景中轉移出來,變身為《芭薩提的顏色》中的現代形象。最明顯的當然是他形象上的變化了:發型師阿萬·康特拉庫特將他從莽卡·潘迪威武的長發大胡子形象,變成了都市氣息十足的小卷毛兒,阿米爾就這樣變身成為《芭薩提的顏色》中dj(全名道吉特·辛格)。此片的服裝設計師阿倫·巴辛曾在《心歸何處》中和阿米爾合作過,這次,阿倫給他增加了一些體現人物年輕叛逆的標誌,例如:拉風的摩托車,充分張揚著青春活力……阿倫本著dj個性張揚這一特點,為阿米爾量身設計服裝。為了看起來更年輕,阿米爾還特意減重10公斤——因為這個角色至少要比他本身的年齡年輕十歲。
作為一個演員,阿米爾在角色塑造上的轉變才是最值得一提的。這幾乎也是他近幾年來堅持的路線,從《印度往事》到《心歸何處》,從《抗暴英雄》再到《芭薩提的顏色》,他一直在變化。本片的編劇卡姆萊什·潘迪在接受廣播采訪時說:“阿米爾有著超強的適應能力,沒一個角色或團隊是他適應不了的,這一點眾所周知。”
和阿米爾演對手戲的,是英國女演員愛麗絲·彭,她飾演紀錄片的拍攝者蘇·麥金利。愛麗絲並不是著名的演員,但她是最後一任英國駐香港總督彭定康的女兒,這是盡人皆知的,她的加入也為該片增加了一些國際影響。談到和阿米爾的合作經曆,愛麗絲告訴bbc:“我之前就知道他非常有名,我也看過他的《印度往事》。但從沒想過和他合作會怎麽樣。有時候,隻有從別人嘴裏聽到一個人如何如何有名,你才能意識到這一點。劇組每個人都非常尊敬阿米爾,包括年輕的演員們。他熱心友愛、寬容大度,還很有幽默感。他就是這樣一個真誠的人,一旦開始工作,就會特別投入和努力。”
整個團隊投入了長達六個月的拍攝,最初的拍攝帶有排練成分,也給了大家一個熟悉劇本的過程。阿米爾這次又麵臨著一項特殊的挑戰——拍攝《印度往事》時,他學習了阿瓦迪方言,這一次,為了《芭薩提的顏色》,他又得學習旁遮比方言了。此外,阿米爾的戲劇表現力極強,在一次主題音樂的拍攝過程中,阿米爾不顧剛有好轉的腿傷,大跳彭戈拉舞。在另一場戲中,阿米爾需要騎在奔跑的馬背上,突然鬆開韁繩揮舞雙臂,就是為了更好地展現dj無拘無束的青春活力。
六個月後,電影即將上映。製片方迎來的不是鮮花和掌聲,卻是接踵而至的噩夢一般的政治質疑。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指責該片違背了馬的意願而使用了它們,印度國防協會則因電影中涉及的mig-21戰鬥機墜毀事件而反對此片。好在本片的票房表現極佳,算是對這些負麵影響的補償。《幻影車神》和《印度先生》兩部商業大片同年上映的背景下,《芭薩提的顏色》不僅做到了激發年輕人的思考,也兼顧了商業利益——它成功登上2006年印度票房榜首的位置。《芭薩提的顏色》所獲得的藝術反響也很高,摘取了當年幾乎所有的印度電影觀眾獎獎項,阿米爾的表現也使他獲得了印度電影觀眾最佳表演獎。此外,本片在國內的巨大影響也使它獲封國家電影獎最受歡迎電影稱號。
製作團隊也沒有想到,這部電影的影響會如此廣泛。事實證明,《芭薩提的顏色》激起了大多數觀眾的共鳴。orkut和臉書上,阿米爾的粉絲每天堅持為《芭薩提的顏色》投票,因為這是他們“最喜歡的阿米爾·汗電影”。
《芭薩提的顏色》激起了觀眾們的共鳴,最終擊敗了《黑道大佬和平夢》,成為當年印度申請奧斯卡最佳外國語獎的官推影片。不過,對於西方而言,本片傳遞的思想已經不新鮮了,所以沒有引起海外觀眾的普遍共鳴,因此並未獲得奧斯卡提名。
盡管如此,《芭薩提的顏色》還是產生了較大的國際影響,它與《回歸》<small>74</small> 《潘神的迷宮》<small>75</small> 《啟示》<small>76</small> 一起被提名英國影視學院獎的最佳外語片獎,而這三部影片的國際影響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更重要的是,《芭薩提的顏色》的影響力持續時間可達十年之久。隨後的諸多為改革和正義疾呼的青年運動都援引了電影中的精神。影片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燭光示威那一幕。後來,震驚印度的“傑西卡·拉爾謀殺案”<small>77</small> 發生時,成千上萬的示威群眾就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抗議17。<small>78</small>
2008年11月,孟買發生恐怖襲擊,此後,印度修訂了原有的《反示威遊行法令》。而推動這一變革的,就是這部電影。ngo janagraha<small>79</small> 提出修改法令的議案,在2008—2009年共獲得了來自35個大城市的10億讚成票。
這些都是被《芭薩提的顏色》精神激勵著的事例,這是一部可以改變社會的電影,在印度電影史上同樣具有裏程碑意義。
阿米爾也因為此片再次成為年輕人的偶像,他本人也開始積極參與到社會問題的探討以及改革中去,這在印度電影界稱得上獨樹一幟。
2006年4月,午後的太陽無情地炙烤著簡塔·曼塔的抗議者們。他們勇敢麵對著驕陽,不願離開,其中的領袖已經絕食十五天了。政府要在古吉拉特邦納爾馬達河上修建大壩,為此,房屋和土地將要被淹沒,抗議的人群誓要為流離失所的農民抗爭到底。抗議的影響並不大,似乎全印度都已經遺忘了他們。突然,一個不尋常的聲音冒了出來,循聲望去,有一個人和抗議人群站在了一起,他就是阿米爾·汗。阿米爾加入了簡塔·曼塔抗議者的行列,還專門為了他們當麵向總統請願。
麻煩接踵而至,在古吉拉特邦,邦政府強製撤下阿米爾·汗的新片,並強迫他道歉。阿米爾·汗沒有屈服,在《頭條》對他進行的采訪中,他進行了反擊:“我為什麽要道歉?我隻是要求人民得到妥善安置,這也隻是在重複最高法院的宣判罷了。人民沒有表達觀點的權利嗎?人民沒有言論自由而不受攻擊的權利嗎?對我的攻擊不是來自人民,也不是來自電影業界,居然是來自政黨。”<small>80</small>
有些人覺得,阿米爾被電影《芭薩提的顏色》洗腦了,簡直是入戲太深。其實,隻要有令他震撼的民生問題,阿米爾就會站出來說公道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當阿米爾·汗還是影壇新星時,他的家鄉孟買發生了公共暴亂,部分城市被燒毀,很多學校被迫停課。而年輕人卻在空地上打板球,好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阿米爾·汗不但公開反對暴力,還責備這種事不關己的態度極為幼稚輕率。在他公開發表的言論中,言辭最激烈的一次是:“作為這樣的青年人的偶像,我深感羞恥。”
2007年之後,很多倡議組織找到阿米爾,請求他的聲援,阿米爾·汗也依然願意伸出援手。
與此同時,阿米爾·汗還是2009年“地球一小時”、旅遊部“不可思議的印度”以及印度時報“引領印度創造”的形象代言人。2009年,印度全國大選前夕,民主改革聯盟在全國範圍內鼓勵人民行使選舉權,阿米爾·汗作為公眾人物,也呼籲人們踴躍參加選舉。除了手機短信的形式外,該活動的廣告短片、印刷廣告,以及網絡廣告也廣為流傳。
阿米爾把這些活動看作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從不索取報酬。為民主改革同盟活動宣傳時,阿米爾·汗製片公司甚至還攬下了拍攝短片的花銷。
阿米爾·汗還支持非政府組織阿坎沙,這個組織旨在通過“教育印度”計劃,讓印度科技學院和印度管理學院<small>81</small> 的學生到地方學校支教。阿米爾還應邀來到了這兩所大學,鼓勵學生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沒有人比這位年輕人的偶像更有號召力了。2009年,希拉裏·克林頓訪問印度,在孟買聖沙威爾大學舉辦教育峰會討論教育的重要性,與她共同作為嘉賓的就是阿米爾·汗。即使他覺得自己不需要什麽學位,但是他始終堅信教育的價值。
盡管有些人認為,阿米爾習慣與現實和常理作對,然而,事實是他做的一切都隻是聽從內心的想法罷了。就像他參加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一樣,他就是在反對那些抵製北京奧運會的人。由於當年奧運會是由中國舉辦的,印度足球教練拜出昂·布提阿公開表示拒絕傳遞火炬,以表示自己的不滿。當有這樣的輿論導向時,阿米爾與其他火炬手就站在了聚光燈下。
阿米爾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我認為奧運會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活動。如果要找一個不存在任何瑕疵的國家來舉辦奧運會的話,我懷疑在地球上根本就找不到。”
2008年,孟買遭受一係列恐怖襲擊,人們坐在電視前麵,恐慌而無助。阿米爾加入了他們,在博客上對恐怖襲擊事件做出了回應:“震驚、心碎、無助、憤怒”,當然,他並沒有忘了提醒人們:“恐怖分子不是印度教徒,不是穆斯林,也不是基督教徒。他們絕對不會是真正擁有信仰的人,而是一群墮入深淵、狂熱病態的人,他們將會自取滅亡。”
當一個城市沉浸在巨大悲痛中時,他是少數能保持理智的聲音之一。
2011年,社會活動家安納·哈紮雷的反腐運動席卷了全國,甚至迫使印度議會陷入停滯。阿米爾·汗又做出了驚人之舉——在安納·哈紮雷絕食期間,他來到了德裏拉姆裏拉·麥丹體育場見他。雖然有時,在這裏的公共演講會有些極端,但是阿米爾自始至終保持理智。在全印度的注視下,阿米爾·汗沒有回避,而是公開支持安納團隊提出的反腐草案。他也提醒年輕的示威者,一定要遵守民主的原則。由於深受印度青年一代的敬仰,阿米爾的言論變得舉足輕重。
他每次的發言都不隻是說說而已,而是代表了他一直以來的立場。2009年印度大選期間,阿米爾·汗身在加拿大,為此他專門坐了16個小時飛機回來投上了他的選票,表示對印度的政治係統有信心。dna新聞采訪他時,他表示願意參與到政治係統中去,不過是以一個選民的身份。
正如他曾經在博客上說的那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嚐試著讓自己變得更好,那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好。這就是我們能為國家做的。”
事實證明,他也的確這樣做了。作為演員,他時刻準備著成為推動印度社會進步變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