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蘇茉兒的心髒停止了跳動,結束了她那豐富多彩的一生,終年90多歲。
安放她遺體的時候,胤祹悲痛欲絕,久久不忍離去,並提出要求說:“我自幼被阿紮姑(姑姑)養育,並未能報答恩情。我願意住守數日,百日內供飯,三七誦經。”
按照慣例,為像蘇茉兒這樣仆人身份的人辦喪事,沒有皇子供飯、三七誦經的先例,所以三皇子胤祉未敢擅自答應胤祹的要求。不過卻在九月初九日奏報蘇茉兒病逝的奏折裏,寫進了胤祹的要求,請示皇父。
依然在外的康熙在奏折上批道:“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請。”並示意留七日淨身入殮,目的是想回宮再親眼看看他敬愛的額涅,向她的遺體告別。
自此,胤祹住在了殯宮,為蘇茉兒守靈、供飯、誦經,其他皇子則輪流每天派一人給胤祹做伴。
康熙回京後,為了回報蘇茉兒對大清所做的貢獻,報答她對自己“手教國書,賴其訓迪”和撫養皇子的恩情,決定按嬪禮為她辦理喪事。這對於奴仆出身的蘇茉兒來說,可以說也是曠典殊榮。
同時,康熙想到,蘇茉兒生前與孝莊文皇後朝夕相伴60多年,度過了不平凡的歲月,死後當然也應該讓她倆長依相伴。當時,孝莊的梓宮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暫安奉殿內,康熙便決定將蘇茉兒的靈柩也停放於此。
蘇茉兒的靈柩是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移入暫安奉殿的,而那時,主仆二人相別也已經18個年頭了。
受眾人尊敬的蘇茉兒,在生前,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她有著不同的尊稱,孝莊太皇太後叫她“格格”(姑娘);康熙皇帝稱她“額涅”(額娘);皇子們尊她為“媽媽”(奶奶);胤裪更是獨稱她為“阿紮姑”(姑母)。她死後,人們依然尊敬她,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這位出身貧寒的科爾沁牧民的女兒,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清皇室,並幫助孝莊文皇後培養出了康熙皇帝和他的兒子胤祹。蘇茉兒一生雖然沒有做過母親,但卻把慈母之心獻給了康熙父子。
她先後侍奉過清初國母孝莊文皇後,清世祖順治帝福臨,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及他的十二子履親王胤祹等四代。曾與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四帝同住宮中,並經曆了太祖、太宗、世祖、聖祖四朝,是其間一切重大曆史事件的見證人,並參與了很多重大事件,堪稱清初一位絕無僅有的功臣侍女。
同時,她又是一名受人尊重和敬仰的“服裝設計師”、“書法家”和“教育學家”。
今天,從滿族服裝演變而來的旗袍,已經成為了服裝世界裏的豔麗時尚,受到了女士們的青睞。當人們穿上這典雅的旗袍或欣賞舞台時裝表演時,是不應忘記三百年前為此傾注了心血的蘇麻喇姑的。
如今,蘇麻喇姑昭西陵附近的園寢雖然已被拆毀,但享堂仍存,它無聲地向人們述說著那一段不平凡的曆史、那一段永不落幕的傳奇。
(完)
安放她遺體的時候,胤祹悲痛欲絕,久久不忍離去,並提出要求說:“我自幼被阿紮姑(姑姑)養育,並未能報答恩情。我願意住守數日,百日內供飯,三七誦經。”
按照慣例,為像蘇茉兒這樣仆人身份的人辦喪事,沒有皇子供飯、三七誦經的先例,所以三皇子胤祉未敢擅自答應胤祹的要求。不過卻在九月初九日奏報蘇茉兒病逝的奏折裏,寫進了胤祹的要求,請示皇父。
依然在外的康熙在奏折上批道:“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請。”並示意留七日淨身入殮,目的是想回宮再親眼看看他敬愛的額涅,向她的遺體告別。
自此,胤祹住在了殯宮,為蘇茉兒守靈、供飯、誦經,其他皇子則輪流每天派一人給胤祹做伴。
康熙回京後,為了回報蘇茉兒對大清所做的貢獻,報答她對自己“手教國書,賴其訓迪”和撫養皇子的恩情,決定按嬪禮為她辦理喪事。這對於奴仆出身的蘇茉兒來說,可以說也是曠典殊榮。
同時,康熙想到,蘇茉兒生前與孝莊文皇後朝夕相伴60多年,度過了不平凡的歲月,死後當然也應該讓她倆長依相伴。當時,孝莊的梓宮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暫安奉殿內,康熙便決定將蘇茉兒的靈柩也停放於此。
蘇茉兒的靈柩是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移入暫安奉殿的,而那時,主仆二人相別也已經18個年頭了。
受眾人尊敬的蘇茉兒,在生前,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她有著不同的尊稱,孝莊太皇太後叫她“格格”(姑娘);康熙皇帝稱她“額涅”(額娘);皇子們尊她為“媽媽”(奶奶);胤裪更是獨稱她為“阿紮姑”(姑母)。她死後,人們依然尊敬她,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這位出身貧寒的科爾沁牧民的女兒,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清皇室,並幫助孝莊文皇後培養出了康熙皇帝和他的兒子胤祹。蘇茉兒一生雖然沒有做過母親,但卻把慈母之心獻給了康熙父子。
她先後侍奉過清初國母孝莊文皇後,清世祖順治帝福臨,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及他的十二子履親王胤祹等四代。曾與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四帝同住宮中,並經曆了太祖、太宗、世祖、聖祖四朝,是其間一切重大曆史事件的見證人,並參與了很多重大事件,堪稱清初一位絕無僅有的功臣侍女。
同時,她又是一名受人尊重和敬仰的“服裝設計師”、“書法家”和“教育學家”。
今天,從滿族服裝演變而來的旗袍,已經成為了服裝世界裏的豔麗時尚,受到了女士們的青睞。當人們穿上這典雅的旗袍或欣賞舞台時裝表演時,是不應忘記三百年前為此傾注了心血的蘇麻喇姑的。
如今,蘇麻喇姑昭西陵附近的園寢雖然已被拆毀,但享堂仍存,它無聲地向人們述說著那一段不平凡的曆史、那一段永不落幕的傳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