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blockquote>與國際宇宙空間站的對接</blockquote></blockquote>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火箭“獵鷹”的名字出自十分受歡迎的電影《星球大戰》中的“千年隼”號。眾所周知,“千年隼”號是由哈裏森·福特扮演的韓·蘇羅操縱的宇宙飛船的名字。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火箭後麵的數字“1”和“9”分別是第一級火箭搭載的“灰背隼”發動機的數量。


    2012年5月22日,“獵鷹9號”被運到了位於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發射台上。“獵鷹9號”在9台“灰背隼”發動機一齊點火之後,伴隨著轟鳴聲發射升空。火箭飛行得很順利。發射大約3分鍾後,火箭第一級成功分離。這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第二次為商業軌道輸送服務計劃的飛行,火箭搭載了“龍飛船”。火箭發射升空約10分鍾後進入預定軌道。但是,這些都是“獵鷹9號”二號機已經到達過的地方,“獵鷹9號”搭載的“龍飛船”要去的地方,還是未知的領域。


    “龍飛船”按照原計劃繞地球飛行,美國東部夏季時間5月25日9時56分,它被國際宇宙空間站的機械臂抓住,11時2分成功完成和空間站的完美對接。這一壯舉令全世界震驚,人們驚喜、狂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竟然做到了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私人企業研發的宇宙飛船實現和國際宇宙空間站的對接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取得成功的埃隆向全世界宣布:“任務最重要的一部分取得了成功,我們很興奮。”“龍飛船”搭載了包括宇航員在空間站內使用的衣服、實驗品等共計500千克的物資,5月31日4時7分,成功運送完這些物資後,“龍飛船”解除對接,之後進行軌道脫離噴射,進入大氣層,11時42分落在臨近加利福尼亞的太平洋洋麵上,安全返回地球,這樣的壯舉在曆史上是第一次。  <blockquote><blockquote>每個月都發射火箭</blockquote></blockquote>


    2012年10月7日,“獵鷹9號”的4號機搭載著“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rs-1”在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了,這是基於和美國宇航局簽訂的商業補給服務進行的第一次任務,這次任務是搭載宇航員的必需品和試驗用的材料,將這些重量超過400千克以上物資運到國際空間站。


    但是,在這次發射中,“獵鷹9號”機體在上升的過程中,9台馬林發動機中的一台由於壓力偏低發生異常。在這種尖端科技中,一台發動機出現問題就是大事。但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工程師並不慌亂,他們順利地使出現問題的發動機停止了運行,並且通過剩餘的8台發動機的正常運行解決了這一故障,相關人員也終於安下心來。


    在設計時,技術人員就考慮到了“獵鷹9號”的發動機出現問題時不影響正常飛行的應對方案。“獵鷹9號”就是按照這樣的理念被設計出來的。這次的發射恰好驗證了這一設計。


    埃隆十分高興,但和上次成功時的自滿不同,這次他謙虛地說:“雖然‘龍飛船’完成了和國際宇宙空間站的對接,但還有好多事情要做。”


    “龍飛船”不僅搭載了“crs-1”,還搭載了美國軌道通信衛星公司的新型通信衛星的原型“og2”。但是,由於第一級的一台“灰背隼”發動機壓力過低,“og2”進入了比預定軌道更低的不穩定軌道,結果,四天之後,它墜入大氣層燒毀。實際上,這是基於優先考慮運送“crs-1”的合同內容而做出的決定。


    雖然有不成功之處,但“龍飛船”搭載著這次優先考慮的“crs-1”於10月10日成功完成了和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在國際空間站操作機械臂,進行“龍飛船”捕捉作業的是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派出的宇航員星出彰彥。星出彰彥在這一年的7月15利用“聯盟”號宇宙飛船進入了國際宇宙空間站,他是在國際空間站待的時間最長的日本宇航員,時間達125天。“龍飛船”在宇宙運行了18天後,在埃隆等人的翹首期盼中回到了地球。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3年進行6次火箭發射。埃隆和他的團隊試圖通過火箭的“量產”來降低成本,他們還考慮在2014年至少每月進行一次發射。這不僅僅出於美國宇航局的需求,也是基於歐洲、亞洲、南美各國的訂單產生的想法。  <blockquote><blockquote>不申請專利</blockquote></blockquote>


    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前,一般人都不了解火箭的價格。但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獵鷹1號”以及後來“獵鷹9號”的價格都開誠布公地發布在了網站上。當然,這樣大膽的舉動也隻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能做出來。順便說一下,“獵鷹9號”的發射價格是5 400萬美元,這十分便宜,還不到美國宇航局傾注心血製造的波音delta4型火箭價格的1/6。


    那麽,埃隆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是以怎樣的方式製造出價格如此便宜的火箭呢?


    很多媒體將這個問題拋向了埃隆。對此,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並沒有申請專利。”


    為了保護高科技產品的領先地位,防止別的公司模仿的有力武器就是申請專利。每年都有很多個人和企業申請專利,技術先進的國家更是在數量上進行競爭。


    既然知道專利對於高科技產業很重要,那麽埃隆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什麽不申請專利呢?


    至於理由,埃隆說:“即使申請專利,也會有人模仿,這是不可避免的。”這樣的話雖然人人心裏都有數,但是埃隆就這樣說了出來。


    有人認為不申請專利,人們就不會知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削減成本的方法,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  <blockquote><blockquote>簡化火箭設計</blockquote></blockquote>


    埃隆不希望單獨生產每枚火箭,由此產生了“批量生產火箭”的創新想法。這個想法就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致力於研製低成本火箭的初衷。


    讓我們以汽車為例,要想降低汽車的製造成本,首先應該使汽車的設計標準化,並將其零部件共享,使用同樣的生產設備進行生產,降低不良產品出現的概率。使產品係列化,盡可能提高生產效率。這樣一來,製造零部件所花費的成本和製造汽車所花費的成本都會降低。同樣,製造家電也采取了這種生產方式。然而,這種思路在以往的火箭開發上還從未運用過。


    雖然這是一個很難執行的想法,但埃隆還是盡量簡化了火箭的基本設計。例如,“獵鷹1號”和“獵鷹9號”使用了同一種燃料和氧化劑——煤油和液態氧,而且使用了同一種發動機——“灰背隼”。這樣一來,不僅零部件可以共享,而且製造火箭所需的設備和加工程序也會減少。


    我們可以將它們與聯合發射聯盟公司製造的“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asv)相對比。


    “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使用了三種火箭發動機。第一級發動機由俄羅斯的著名火箭製造公司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npo energomash)製造,並且此公司與普惠發動機公司(pratt & whitney)合資建立的rd amross合資公司也參與了生產。火箭推進劑由煤油和液態氧構成。


    另外,它的輔助火箭由美國航空噴氣公司(aerojet)製造,其使用的是固體燃料,而非液體燃料。


    第二級火箭使用的是普惠發動機公司製造的以液態氫和液態氧為燃料的rl-10火箭發動機。一枚火箭如果使用3台火箭發動機,那麽毫無疑問它的性能是最好的,但同樣,價格也會是最高的。“宇宙神-5”型火箭的開發成本大約是“獵鷹9號”火箭開發成本的6倍,而發射成本大約是“獵鷹9號”火箭的7倍。  <blockquote><blockquote>精簡組織</blockquote></blockquote>


    簡化火箭的設計會大大簡化製造火箭所需的人員規模。


    執行過5次航天飛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肯尼思·鮑厄索克斯(keh bowersox)強調說:“火箭的安全性在於設計。”如果將火箭設計得很複雜,那麽在製造時,它所需的零部件和工作日就會增多,最後就會影響火箭的安全性。而且,火箭設計倘若過於複雜,製造火箭的人員組織也會變得龐大。


    拿航天飛機來說,它的軌道飛行器由波音公司和羅克韋爾公司(rockwell)製造,外部燃料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固體火箭助推器由阿連特技術係統公司(alliant techsystems)製造,構造相當複雜。


    鮑厄索克斯說:“美國宇航局的航天飛機設計相當複雜,所以製造航天飛機需要龐大的組織結構。”而且駕駛過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他明確地指出:“由於‘聯盟’號的設計遠比航天飛機簡單,因此製造這艘飛船的人員規模也小了很多。”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通過簡化獵鷹火箭的設計,極大地降低了人員的管理成本。而且,在火箭發射方麵,也開發了高度自動化的倒計時係統,人們隻需觀察發射的狀況就可以了。通過按照“隻有在必要時人才會插手”的思路設計火箭,就會盡可能地降低管理成本,這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火箭研發現場與其他的研發現場有很大區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指揮係統不同於美國宇航局,而是矽穀模式的進化版本。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盡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了既簡單又富有機動性的組織,並進行扁平化管理。一般的美國企業隻要一有所發展,就會購置獨立的辦公樓,讓員工都有獨立的辦公空間。這樣一來,員工可以隔絕周圍的混亂,在單獨的空間內安靜地工作,心情也會非常舒暢。


    但是埃隆堅持認為,獨立的空間隻會妨礙員工之間的交流。所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並沒有設置獨立的辦公室,而隻用低矮的隔板將辦公桌隔開,人事、會計和副總裁的辦公空間也不例外。這裏所有的工程師都在同一個空間內工作,從火箭的設計到測試,甚至到改良,這一係列流程都在同一個空間內進行。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位高管稱:“這才是偉大的革新。”特別是在開發新技術時,如果公司是直線型組織結構,很多事是無法及時解決的。如果新技術的開發很複雜,並且每個部門劃分出明確的界限,就會被高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


    有人把企業的組織比作定製服裝。所謂定製服裝,是指按照某人當時的體形製作服裝。“製作一款適合你10年後體形的服裝”這種事是不可能的。同理,組織也必須與時俱進,根據不同的市場狀況采取不同的運行方式。


    但通常,組織結構一旦形成,就很難隨市場狀況不斷調整。本來企業的運作應該以市場為主導,組織結構隨市場的動向變化,但如果企業組織結構占據主導地位而不與時俱進,那麽企業就會落後於市場變化而最終破產。


    在製造火箭的初期,必然需要美國宇航局那種龐大的組織,需要專家和防備意外事件發生的科學家。所以,一個能夠預防意外的龐大組織必不可少。但時代在變化,技術也日新月異。所以,與美國宇航局在發射“阿波羅13號”時使用的控製發射用的電腦係統相比,現在的一台個人電腦會更勝一籌。  <blockquote><blockquote>在走廊裏進行的“快閃”</blockquote></blockquote>


    與組織規模龐大的美國宇航局不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屬於矽穀模式,它的組織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所以組織內決策非常迅速。


    研究員丹·拉斯基曾在美國宇航局研發了宇宙飛船的耐高溫材料pica(酚醛浸漬碳纖維燒蝕體)。為了給“龍飛船”開發新型耐高溫材料,他於2008年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研發部門度過了半年多的時間。研發部門給他配了桌子和電話,就這樣,他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技術人員一起為耐高溫材料開發開始工作。


    在研發部門的那段時間,令丹·拉斯基最為震驚的是公司的決策速度。雖然他在美國宇航局工作了20年,但在此之前,他在一個規模不大的宇宙航空公司工作。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工作後,他找回了昔日的感覺,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決策效率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有一天,埃隆將一群火箭研發人員召集起來開會。研發人員圍繞製造新型耐高溫材料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討論正激烈時,埃隆突然問丹:“你是怎麽想的?”丹立刻從專業的角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說明了他這樣想的理由。埃隆聽後隨即表明了態度:“好的,就這麽辦!”說完這句話會議就結束了。


    美國宇航局的決策速度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對一個提案要經過反複分析和討論,而且要召開幾次會議,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成共識,得出結論。像這樣的政府機構不可能速戰速決。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做決策則是當機立斷,參會人員不會在會議中圍繞一個話題來回兜圈子,如果有那些時間,他們會去製造試驗品,然後迅速進行實地檢驗。這種辦事風格完全不同於“不辦好所有的手續就不能進行下一步”的官僚作風。即使實地檢驗的結果達不到預期,公司成員也不會就此停止,他們會認為這次的失敗為下次實驗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種想法促使他們鼓足勇氣繼續前行。


    “龍飛船”使用的新型耐高溫材料pica-x就是在這樣的決策機製下研發的。


    pica-x是基於美國宇航局研發的耐高溫材料pica研製的。宇宙飛船重返大氣層時,會與空氣劇烈摩擦(空氣動力加熱),導致船體溫度驟然上升。而pica-x這種耐高溫材料自身可以吸收熱量,從而保證飛船溫度不至於升得太高。pica這種耐高溫材料已成功應用於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星塵”號宇宙飛船,並且應用效果很好。


    在美國宇航局的幫助下成功研發出的pica-x是至今宇宙飛船最好的耐高溫材料,並且這種材料使宇宙飛船回收再利用成為可能。


    埃隆胸有成竹地說:“這種耐高溫材料能支持宇宙飛船從低軌道返回上千次。”甚至這種材料能夠禁受住飛船從月球或火星重返大氣層的高溫。它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其製造成本隻有以往耐高溫材料的1/10。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員工辦事效率都非常高,通常是幾個員工一起迅速地解決技術上層出不窮的問題。針對此這種方法,有的人半開玩笑地說:“出現新問題,員工就開始在走廊裏‘快閃’。”


    所謂“快閃”就是指被廣泛召集的一群人,通過網絡預先約定好在車站、街頭等場所突然集合,一起跳舞或唱歌等即興表演行為。表演完,這些人會若無其事地迅速消失。“快閃”這個詞語在動畫網站上非常流行,但這種快聚快散的方式就像一個新組織能夠機敏地應對問題和變化。  <blockquote><blockquote>縮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blockquote></blockquote>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員工各有特點。其中,格溫·肖特韋爾就是一位。格溫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她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現在,她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擔任首席運營官。


    格溫出生於芝加哥的郊區,父親是腦外科醫生,母親是位藝術家,她小時候經常幫助父親修剪草坪。


    讀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她和母親一起乘車,忽然她發現“發動機能產生動力”很神奇,就問母親為什麽,於是,母親就給她買了一本關於發動機的書。讀了這本書之後,格溫便對發動機、傳動裝置和使汽車順利轉彎的差動裝置產生了巨大興趣。


    活潑的格溫在高中時曾被選為籃球隊的代表,還擔任過啦啦隊隊長。但母親建議她成為一名工程師。然而,孩子並不一定會聽母親的話,格溫也一樣。而且她對工程師這個職業的很模糊。於是母親帶她參加了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創辦的女性工程師協會(swe)的集會。幸運的是,如母親所期望的,格溫在那裏發現了自己的天賦。


    格溫在美國西北大學主修了機械工程學和應用數學,之後進入聯邦政府投資的史密斯航天公司。在那裏她主要研究熱解析技術,並發表了幾篇論文。但是在那裏工作10年以後,她越發覺得自己想製造宇宙飛船,便辭掉了史密斯航天公司的工作,進入了進行火箭開發的microcosm公司擔任主管。microcosm公司承接為空軍製造火箭的工作,雖然規模較小,但格溫認為她在這裏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夢想。


    2002年,格溫與一位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工作的朋友共進午餐,而這頓午餐給了她人生的另一個轉機——她得到了一個與埃隆·馬斯克交談的機會。通過這個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有緣人,從此她的職業生涯改變了方向。兩周之後,格溫成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第七名成員。


    格溫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負責開拓業務,但她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商業教育,但她接受過ojt培訓(在職培訓),這成了她勝任這份工作的基礎。


    一方麵,工程師對自己的產品追求完美;另一方麵,銷售員希望工程師盡快完成產品製造,不錯過商機,搶先銷售。格溫認為她必須兼備這兩種思維,並努力實踐。可以說,她和埃隆一樣,都是抱有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卓越發展,與格溫出類拔萃的執行力和在航空業積累的豐富經驗息息相關,這是不爭的事實。她曾給年輕的工程師一個建議:“如果你不再預測未來,如果你不想改進現在的科技,那你隻會被淘汰。”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之所以沒被“獵鷹1號”的一次次失敗壓倒,之所以沒有停滯不前,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想法滲透到公司的每位員工心中。  <blockquote><blockquote>降低成本也是革命性的</blockquote></blockquote>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以出人意料的低成本製造火箭並獲得了成功,但是對於成功的秘訣,埃隆解釋道:“我們並不是通過革命性的突破取得成功,而是通過孜孜不倦、腳踏實地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埃隆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武器”誇耀似的強調說:“我們‘降低成本’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革命性的突破。”


    很多企業認為降低成本製造產品的做法有失體麵,他們往往滿足於統統將任務交給外包公司。然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果,這與洛克希德公司等航空巨頭將生產和經營外包給四五家公司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自主生產不僅可以積極地引進新技術,還會創造額外的價值。


    比如,在製造獵鷹火箭所使用的鋁鋰合金燃料槽的過程中,沒有使用以往的鎢極惰性氣體保護焊技術(tig),而是采用了“摩擦攪拌焊接”這種新技術。所謂“摩擦攪拌焊接”主要應用於鋁等非鐵金屬的焊接,通過焊頭的高速旋轉,使其與母材摩擦產生熱量從而加熱材料,使連接部位的材料溫度升高軟化,達到熱塑狀態後進行焊接的技術。這項技術由英國的焊接研究所(twi)於1991年發明。這項技術也用在了不同的行業中,美國蘋果公司於2012年推出的imac電腦,為了實現將電腦的鋁製外殼側麵呈現出超薄的5毫米,就使用了這項技術。


    製造獵鷹火箭的燃料罐使用的鋁鋰合金是將金屬元素鋰添加到金屬鋁中製成的。鋰的比重僅為0.53,而鋁的比重為2.7,鋰的比重隻有輕金屬鋁的1/5,而且它比同體積的水還輕。鋰添加到鋁中後,合金的剛性提高,單位質量的強度比也增大了。也就是說,在強度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降低燃料罐的質量。


    在製造獵鷹火箭的燃料罐時采用摩擦攪拌焊接技術有很多好處。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這項技術不用熔化母材即可焊接,由此可以防止燃料罐在焊接過程中變形,殘次品也減少了。不僅如此,用以往的焊接技術進行焊接時,需要對母材進行前期處理,在焊接後,要用x射線檢查焊接的狀況,這相當麻煩。但摩擦攪拌焊接技術在焊接過程中,超音波會同時對成品進行測試,簡單易行,所以大大降低製造成本。這項技術再次告訴人們,火箭再大,也是依靠微小的技術創新一步步完成的。


    總之,喜歡說大話的人很難著眼於微小之處;相反,過於自卑而不敢做大事的人,往往目光不夠長遠。因此,如果一個經營者既能說出前人不敢說也沒有想過的話,又能注意到細節,那麽,他就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而埃隆·馬斯克就是一個既敢於說出夢想“將人類送往火星”,又會腳踏實地、從小處著手的傑出創業家!  <blockquote><blockquote>擺脫供應商,實現核心技術研發</blockquote></blockquote>


    湯姆·米勒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副總裁,他在航空界工作了近30年,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負責發動機開發的核心人物。他在火箭產業上既經曆過成功,又承受過失敗。


    米勒在委托供應商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發特殊的發動機氣門時遇到了一件事。當時,研發部門非常著急,但接到委托的供應商卻說了一句“研發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成本也需要幾十萬美元”。米勒懇求他們在入夏之前務必完成,價格也希望更便宜些。聽到這話,供應商丟下一句:“祝你們好運”就甩手走了。


    既然不能指望供應商,就隻有自己放手一搏了。最後,米勒帶領優秀的部下在入夏之前完成了這種特殊氣門的研製,並獲得了公司的認可。


    這時,之前杳無音信的供應商突然打來電話自以為是地問:“我們可以給你們開發那種氣門。你們還有什麽要囑咐的嗎?”已經對他們感到失望的米勒拒絕道:“不用了,我們已經搞定了!”聽到米勒的回答,對方感到莫名其妙。接著,米勒又說:“我們的技術人員已經研發出來了,並且已經取得了必要的認可。所以不用了!”聽了米勒直白的回複後,供應商掛了電話。


    這件事並非例外,接到製造火箭零部件任務的供應商一般會聲稱研發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經費。但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擺脫了不思進取的供應商,以自己的速度和做法推動了火箭的研發。  <blockquote><blockquote>亞馬遜網創始人進軍太空</blockquote></blockquote>


    除了埃隆·馬斯克,向往宇宙的普通人也不少。如同埃隆在互聯網領域成功後想探索宇宙,傑夫·貝佐斯在互聯網上獲得成功後也將視線延伸到了宇宙。貝佐斯於1964年出生在美國,創辦亞馬遜網站後一舉成名。


    2000年,貝佐斯創立了一家名為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航空公司,比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立早了兩年。它們之間的差異是:埃隆的目標是探索火星,而貝佐斯是致力於發展商用的亞軌道飛行服務。貝佐斯主要想為人們提供一種能夠讓他們體驗失重狀態的服務。亞軌道飛行是指發射載人火箭到太空後,火箭離開地球表麵的大氣層,進入太空的邊緣,在距離地麵100多公裏時,火箭自由降落,在降落的幾分鍾內,人可以體驗失重的感覺。但很遺憾,這個項目現在還沒成功。


    傑夫·貝佐斯稱,他想讓更多的人以較低的費用體驗太空飛行。傑夫·貝佐斯的下一個目標是在美國宇航局的幫助下研發軌道太空飛船。而研發軌道太空飛船麵臨的困難與建立亞馬遜網站的困難完全不同,對於貝佐斯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另外,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冒險家理查德·布蘭森也是對宇宙充滿好奇的人之一。布蘭森於1950年出生於英國,創立了維珍唱片公司和維珍大西洋航空公司,他也是一個傳奇人物。2004年,他為了參與太空旅行事業而創建了維珍銀河公司。他這樣做的目的和貝佐斯一樣,也是想搶占亞軌道飛行的市場,計劃向500名體驗者每人收取20萬美元的路費,將他們送往太空。如今,被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賜予“爵士”稱號的布蘭森,還一直保留著讓人們乘太空飛船環繞地球飛行的計劃。


    2013年4月,布蘭森等人研發的宇宙飛船“太空船2號”(spaceship two)首次在美國西部上空進行了發動機點火試飛。被航空飛機搭載的“太空船2號”在上升約14公裏後,與母機(航天飛機)分離,隨後“太空船2號”的發動機開啟16秒後開始噴射,並成功突破了音障,加速到音速的1.2倍之後,開始滑翔降落。布蘭森計劃今後將飛船的飛行高度再次提升,並使其下降高度設置在100公裏。


    布蘭森是不間斷環球飛行的第一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乘熱氣球成功橫渡大西洋、太平洋的冒險家。  <blockquote><blockquote>製造能夠回收利用的火箭</blockquote></blockquote>


    說出自己的目標並不是件難事,或許還非常簡單。就像有些公司往往會給自己設定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為了使股價上升,先說一些豪言壯語。


    但這種公司的領導者一旦開始行動就會想:“這看起來好像不可能完成啊”,隨之懈怠下來,在中途就降低了目標。他們這樣做或者是明哲保身,或者是不想讓自己的形象印上失敗的烙印,畏難和惰性表現得一覽無餘。但是,領導隨意降低目標這種不認真的心態會使員工也沒有幹勁。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作為風險企業之所以能夠完成看似不可思議的目標,就是因為埃隆對火箭開發那種堅定的態度。


    埃隆曾經公布要花費以往製造火箭所需成本的1/10製造一枚火箭,不僅如此,他還大膽宣稱要製造出可回收利用的火箭,一改人們對一次性火箭“用完就成廢品”的固有觀念。


    第一級火箭的開發成本就占據了火箭總成本的3/4。所以,隻要能夠回收利用第一級,成本就會大幅削減。道理雖然簡單,但實際設計起來卻極其困難。在一個慎重的創業者看來,初創的風險企業首先應該將成功發射1號火箭作為公司的初級目標,發射成功後再致力於降低成本,挑戰火箭的回收再利用。


    但埃隆沒有這樣做。他最初就以“製造出可回收利用的火箭”為目標,並以此激勵技術人員。“獵鷹1號”的發射失敗了三次,但即便如此,埃隆也沒有放棄“回收利用火箭”的目標。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位高管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埃隆舍棄第一級火箭回收再利用的想法,或許‘獵鷹1號’早在兩年前就到達預定軌道了。”


    另外,以“灰背隼”發動機的質量標準來看,如果不回收再利用,簡直是一種浪費。一位高管透露了技術人員在工作現場的苦戰情形,他說道:“工程師們因為不知道通往目標的最短路線,因此備受挫折。”即使在那種狀況下,埃隆也絲毫沒有動搖火箭回收再利用的目標。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摩擦攪拌焊接技術”製造的燃料罐和劃時代的耐高溫材料pica-x都是著眼於火箭的回收再利用。


    埃隆的妻子賈斯汀對追夢的丈夫曾做出過這樣的評價:“他不僅是一個追夢人,還是一個為夢想而瘋狂的、異乎尋常的野心家。”  <blockquote><blockquote>持續保持目標高遠</blockquote></blockquote>


    異乎尋常的野心家埃隆對工程師們的要求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他要求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埃隆的團隊為了實現一個個不可思議的目標非常辛苦,但是他們卻沒有辜負埃隆的期望。或許是因為埃隆的人格魅力激起了他們“挑戰不可能”的精神。


    湯姆·米勒初次見埃隆時,埃隆開門見山地問他:“你覺得發動機可以降低多少成本呢?”米勒說出了他認為的最大數:“大概能降低到以往研發成本的1/3吧!”


    但是埃隆說:“我們必須降低到以往成本的1/10。”米勒聽後大吃一驚。


    埃隆不喜歡嘩眾取寵,也不喜歡駕馭他人,更不喜歡裝模作樣、滔滔不絕。恰恰相反,他是個靦腆的人,他說的話都是有根據的。雖然米勒聽埃隆說要將火箭開發成本降低到原來的1/10時覺得他簡直瘋了,但最後他還是成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員。


    現在,埃隆等人已經開始了稱為“蚱蜢(grasshopper)項目”的火箭回收再利用的測試。“蚱蜢”火箭是驗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開發的火箭能否回收再利用的實驗火箭,其高約32米,推力為55千牛。由於它是基於“獵鷹9號”研發的,所以它沿用了“獵鷹9號”的第一級,並同樣裝有4條鋼製起落腿,能夠垂直起飛、垂直降落。


    埃隆計劃讓飛到地球軌道的第一級火箭完成任務後改變方向,再次啟動發動機返回,然後垂直著陸在發射地。大概所有人對他這種設想都會說:“不會吧!這種畫麵隻在電影裏看過。”但是,當人們訪問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網站,看到視頻裏火箭的發射狀況後,都感到很震驚。


    巨大的火箭發射到距地麵幾百米的高空,像直升機一樣在空中停止幾秒,隨後保持這樣的狀態開始緩緩下降,著陸在發射地。這個情景簡直令人難以置信。2013年6月14日,“蚱蜢”火箭成功躥升到325米的高度,並垂直著陸。同年8月,“蚱蜢”火箭完成了100米橫向飛行測試,並按原路線返回發射地點,安全著陸。


    毫無疑問,今後的火箭研發將會麵臨更大的困難。數百公裏的高度和100米的高度相差上萬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怎樣克服這個難題?要獲得最好的技術,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麽樣的解決方案。但肯定的是,他們還需要挑戰巨大的困難。但我想,不屈不撓的企業家埃隆一定會持續接受挑戰,最終實現他的夢想。


    埃隆淡定地說:“我要製造出像飛機一樣一天能發射多次的火箭,這樣就不用再每次花費上百萬美元的巨款製造火箭了。”將火箭的製造費用降為現在的10%,這就是埃隆·馬斯克的夢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特斯拉之父:埃隆·馬斯克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竹內一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竹內一正並收藏特斯拉之父:埃隆·馬斯克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