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往上,拐了一個彎之後,前麵的道路突然變得陡峭起來,而且寬度僅限一個人通過。
峭壁外側有水泥柱和鐵索構成的護欄,靠裏側的石壁上還掛著多根鐵鏈供攀登者攀援。
這時候陳晚安想打退堂鼓也不行了,隻能硬著頭皮向上爬。
途中最陡峭的地方僅有很久之前開鑿的數十處凹穴作為台階,石穴的深度還容不下一隻腳掌,況且上麵都已經被磨得光滑如鏡。
陳晚安全副精力地攀登,還要不時地騰出手來護著胸前的相機鏡頭,也就根本無暇顧及周圍的景色了。
這一小段路當真是緊張的不得了。
陳晚安甚至在屏住呼吸。
似乎更多的人來到這裏是不會選擇嚐試攀登這裏的吧?
畢竟太凶險了。
別說是這裏。
就算是當初去往麗江的玉龍雪山。
乘坐索道到了頂端之後,那最後一段沿著階梯繼續向上的路陳晚安都要猶豫考慮下要不要繼續前行。
而此刻,或許是真的被這仙山所吸引,不登上去真的會後悔吧。
約到半程多一些的位置,台階到這裏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平台。
攀登到這裏的人到此可略微停頓一下,喘口氣,歇歇腳。
這時才有閑暇觀賞一下身邊的美景,陳晚安舉起掛在脖子上的相機,拍幾張照片。
在這陳晚安和一位同時上山的年齡相仿的男士簡單交談了幾句。
那人年紀和陳晚安差不多,平日也是很喜歡登山。
爬的山多了,也就能分辨出山與山的不同。
而即便是這樣一個老登山人,也會不由得感歎一句若是知道這梵淨山的最高處是這樣的路,那他也要考慮考慮是不是要上來了。
這話陳晚安到是沒有苟同,畢竟隻有自己親自登上山頂才會真正看到最美的風光。
而下山之後又都會告訴別人,沒啥看的,就那麽回事,不值得……
想來也能登山人都是不想將這一份美好,人間最為罕見的景色分享給別人吧。
最後一程是從石壁的縫隙中登上的金頂。
這個地方從下麵往上看是一線天,陳晚安除了兩側絕壁之間的天光以外什麽也看不見。
到達頂峰以後陳晚安回頭往下看,這個景致又有了另外的名字,叫金刀峽。
金頂的上部被金刀峽一分為二,中間有一座石橋跨越金刀峽連接兩地。
在左邊一塊的角落,立著一個木柱,上書梵淨山紅雲金頂,還有2336幾個數字,指的是這裏的海拔高度。
登上金頂之後和這塊木牌合影似乎成為大多數來到梵淨山的人選擇。
當然,陳晚安到是沒有和山頂海拔石碑或者數字木牌合影的習慣。
於大多數人能發現的美麗而言,陳晚安更善於去開發深度的美麗。
當然這裏的美麗是毋庸置疑的。
據說因為此處晨間常有紅雲瑞氣環繞四周,因而稱作紅雲金頂。
金頂的兩邊各建有一座廟,一處供奉釋迦佛,另一處供奉彌勒佛。
廟後各有一巨石,一名曬經台,一名說法台。
據說金頂上的釋迦殿和彌勒殿始建於明朝。
陳晚安站在金頂遠望,前方白雲無際如海浪翻湧,腳下的山脊時隱時現。
有人形容說,濃密處如堆積的新絮,稀疏時像薄洗的輕紗。
這是梵淨山的又一大奇觀——雲海波濤。
此景古人有詩雲:“轉眼風雲相會處,憑空移步作神仙。”
雲海波濤陳晚安倒是有幸得見,心中剩下隻有無盡感歎,此行不虛矣。
陳晚安走到金頂的另一端,先前遊覽過的老金頂、蘑菇石、萬卷書等等景觀全都展現在眼前。
陳晚安掏出相機,調好了鏡頭,這一組畫麵的長鏡頭是一定要全都拍攝出來的,也算是留下這美好江山的壯麗長卷。
在金頂之上流連了一會,陳晚安沿著另一側的石階下了山。
回首望去,這座垂直落差不足百米的石頭,如同有著神奇的魔力一般。
山腳下人影憧憧,登山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
回到承恩寺前的廣場,陳晚安找到了剛才和自己一起登山,但是選擇在這裏休息的人們,那些人基本上也都休息夠了。
有的人選擇沿著剛才陳晚安的路線繼續上山,而有的人則是拍照之後選擇返回。
登山一事的樂趣也在於此。
無論是什麽樣的山,一起出發在山腳的人有很多。
但是永遠無法得知最終每個人會走到哪個地方。
有的人距離終點很近,有的人距離終點很遠。
哪怕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有的人籌備多年,最後攀登上去距離登頂僅僅幾百米甚至幾十米,最終也會因為各種原因選擇離開。
或許也是為下一次攀登留下一個遺憾。
更何況這梵淨山呢。
沒有走到最終也是正常的。
時間已經是下午很晚了,陳晚安選擇要去侗寨入住,所以就沒有繼續遊覽附近的寺廟,開始下山。
下山的路上依然美景連連。
路邊那種結著滿樹小紅果子的植物更多了。
乘上纜車,陳晚安又開始了一次穿雲破霧的旅行。
那在雲中穿梭的感覺又一次在陳晚安的思緒中和眼前出現了。
下一次還能如此近距離的穿越雲中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陳晚安癡迷的望著纜車的窗外,那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其實就如同剛才陳晚安的感受一樣。
想要去往仙境,登上仙山,這一路的穿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有這樣的旅程配得上如此仙山之美。
白茫茫的雲霧似乎變得淺了,變得淡了。
周圍的景色已經開始出現朦朧。
而朦朧中,沿途的山色似乎充滿了秋天的韻味。
山的顏色,樹的顏色,似乎也在翠綠之中帶著一絲紅暈。
將近到達終點的時候,纜車終於衝出重重迷霧,險峻的山巒不時從窗外掠過。
沿途的植被異常的茂盛,靜謐的山林深不可測,這是一方充滿了神秘感的淨土。
陳晚安也終於從纜車上下來。
準備離開這梵淨山了。
再見了,梵淨山。
這是一段令陳晚安永遠難忘的登山之行。
峭壁外側有水泥柱和鐵索構成的護欄,靠裏側的石壁上還掛著多根鐵鏈供攀登者攀援。
這時候陳晚安想打退堂鼓也不行了,隻能硬著頭皮向上爬。
途中最陡峭的地方僅有很久之前開鑿的數十處凹穴作為台階,石穴的深度還容不下一隻腳掌,況且上麵都已經被磨得光滑如鏡。
陳晚安全副精力地攀登,還要不時地騰出手來護著胸前的相機鏡頭,也就根本無暇顧及周圍的景色了。
這一小段路當真是緊張的不得了。
陳晚安甚至在屏住呼吸。
似乎更多的人來到這裏是不會選擇嚐試攀登這裏的吧?
畢竟太凶險了。
別說是這裏。
就算是當初去往麗江的玉龍雪山。
乘坐索道到了頂端之後,那最後一段沿著階梯繼續向上的路陳晚安都要猶豫考慮下要不要繼續前行。
而此刻,或許是真的被這仙山所吸引,不登上去真的會後悔吧。
約到半程多一些的位置,台階到這裏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平台。
攀登到這裏的人到此可略微停頓一下,喘口氣,歇歇腳。
這時才有閑暇觀賞一下身邊的美景,陳晚安舉起掛在脖子上的相機,拍幾張照片。
在這陳晚安和一位同時上山的年齡相仿的男士簡單交談了幾句。
那人年紀和陳晚安差不多,平日也是很喜歡登山。
爬的山多了,也就能分辨出山與山的不同。
而即便是這樣一個老登山人,也會不由得感歎一句若是知道這梵淨山的最高處是這樣的路,那他也要考慮考慮是不是要上來了。
這話陳晚安到是沒有苟同,畢竟隻有自己親自登上山頂才會真正看到最美的風光。
而下山之後又都會告訴別人,沒啥看的,就那麽回事,不值得……
想來也能登山人都是不想將這一份美好,人間最為罕見的景色分享給別人吧。
最後一程是從石壁的縫隙中登上的金頂。
這個地方從下麵往上看是一線天,陳晚安除了兩側絕壁之間的天光以外什麽也看不見。
到達頂峰以後陳晚安回頭往下看,這個景致又有了另外的名字,叫金刀峽。
金頂的上部被金刀峽一分為二,中間有一座石橋跨越金刀峽連接兩地。
在左邊一塊的角落,立著一個木柱,上書梵淨山紅雲金頂,還有2336幾個數字,指的是這裏的海拔高度。
登上金頂之後和這塊木牌合影似乎成為大多數來到梵淨山的人選擇。
當然,陳晚安到是沒有和山頂海拔石碑或者數字木牌合影的習慣。
於大多數人能發現的美麗而言,陳晚安更善於去開發深度的美麗。
當然這裏的美麗是毋庸置疑的。
據說因為此處晨間常有紅雲瑞氣環繞四周,因而稱作紅雲金頂。
金頂的兩邊各建有一座廟,一處供奉釋迦佛,另一處供奉彌勒佛。
廟後各有一巨石,一名曬經台,一名說法台。
據說金頂上的釋迦殿和彌勒殿始建於明朝。
陳晚安站在金頂遠望,前方白雲無際如海浪翻湧,腳下的山脊時隱時現。
有人形容說,濃密處如堆積的新絮,稀疏時像薄洗的輕紗。
這是梵淨山的又一大奇觀——雲海波濤。
此景古人有詩雲:“轉眼風雲相會處,憑空移步作神仙。”
雲海波濤陳晚安倒是有幸得見,心中剩下隻有無盡感歎,此行不虛矣。
陳晚安走到金頂的另一端,先前遊覽過的老金頂、蘑菇石、萬卷書等等景觀全都展現在眼前。
陳晚安掏出相機,調好了鏡頭,這一組畫麵的長鏡頭是一定要全都拍攝出來的,也算是留下這美好江山的壯麗長卷。
在金頂之上流連了一會,陳晚安沿著另一側的石階下了山。
回首望去,這座垂直落差不足百米的石頭,如同有著神奇的魔力一般。
山腳下人影憧憧,登山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
回到承恩寺前的廣場,陳晚安找到了剛才和自己一起登山,但是選擇在這裏休息的人們,那些人基本上也都休息夠了。
有的人選擇沿著剛才陳晚安的路線繼續上山,而有的人則是拍照之後選擇返回。
登山一事的樂趣也在於此。
無論是什麽樣的山,一起出發在山腳的人有很多。
但是永遠無法得知最終每個人會走到哪個地方。
有的人距離終點很近,有的人距離終點很遠。
哪怕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有的人籌備多年,最後攀登上去距離登頂僅僅幾百米甚至幾十米,最終也會因為各種原因選擇離開。
或許也是為下一次攀登留下一個遺憾。
更何況這梵淨山呢。
沒有走到最終也是正常的。
時間已經是下午很晚了,陳晚安選擇要去侗寨入住,所以就沒有繼續遊覽附近的寺廟,開始下山。
下山的路上依然美景連連。
路邊那種結著滿樹小紅果子的植物更多了。
乘上纜車,陳晚安又開始了一次穿雲破霧的旅行。
那在雲中穿梭的感覺又一次在陳晚安的思緒中和眼前出現了。
下一次還能如此近距離的穿越雲中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陳晚安癡迷的望著纜車的窗外,那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其實就如同剛才陳晚安的感受一樣。
想要去往仙境,登上仙山,這一路的穿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有這樣的旅程配得上如此仙山之美。
白茫茫的雲霧似乎變得淺了,變得淡了。
周圍的景色已經開始出現朦朧。
而朦朧中,沿途的山色似乎充滿了秋天的韻味。
山的顏色,樹的顏色,似乎也在翠綠之中帶著一絲紅暈。
將近到達終點的時候,纜車終於衝出重重迷霧,險峻的山巒不時從窗外掠過。
沿途的植被異常的茂盛,靜謐的山林深不可測,這是一方充滿了神秘感的淨土。
陳晚安也終於從纜車上下來。
準備離開這梵淨山了。
再見了,梵淨山。
這是一段令陳晚安永遠難忘的登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