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資產證券化可能成為區塊鏈最好的一個應用
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 作者:阿爾文德·納拉亞南 / 約什·貝努 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平
區塊鏈,這個原本“高冷”的技術詞匯,自2015年以來,引起了當前一波又一波最為火熱的爭議。到底什麽是區塊鏈呢?一般人都是因為知道比特幣而知道了區塊鏈,也都知道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項關鍵底層技術,通俗些說,它就像是一個數據庫賬本,安全記錄所有的比特幣交易信息。按照專家們更為專業的解釋來說,該技術的實質是,不同的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數據庫,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共賬簿。從數據包形成區塊,中間有一個加密的哈希值計算(密碼學技術),把不同時間段的交易信息鏈接起來,就形成了區塊鏈。
信用是金融活動的根基。具體到金融行業,人們正是希望能夠通過區塊鏈技術,低成本地解決金融活動中的信任問題。傳統金融體係安排中,所有金融活動的監管及中介機構,包括產品登記、證券發行與交易、信息披露、資金托管等方麵,都是解決信任問題或者說金融中最為核心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由於信任問題是一直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所以,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的公信力機構。從反麵來說,本次讓市場投資者失去信心的長達1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球貨幣與資產價值的不穩定,就是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被國內外眾多金融機構和個人追捧的一個重要背景,區塊鏈技術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用“共信力”來解決公信力問題的途徑。
互聯網科技與傳統金融機構有待進一步的融合。比如銀行業,就需要更加重視業務經營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更加深入地推廣應用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以科技改造業務、以科技推動創新。正是在這樣的思想和認識下,我認為區塊鏈技術也可能為包括銀行、保險在內的機構提供當前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案,不然當前很多以該技術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公司並沒有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麵,銀行家們也明白,區塊鏈不會是銀行終結的信號,區塊鏈可以幫助銀行和金融機構尋找新的機會,更好地服務客戶。
由於對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有一定的興趣,希望增加認識和了解,我與本書譯者林華教授暢談了上麵的認識與體會。這本著作是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公開課改編的一部教材,主要討論了比特幣的一係列重要問題。比如,書中著重介紹了比特幣的運作方式、比特幣與眾不同的技術知識、比特幣安全性如何保障、比特幣的匿名性特征、區塊鏈如何幫助比特幣實現沒有身份的共識、人們在比特幣這一平台上可以創建哪些應用程序、比特幣的存儲和使用、比特幣挖礦、比特幣監管,以及作者們對比特幣的未來發展展望。我認為,在閱讀完如此專業的教材之後,對當前熱議的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各種爭議觀點,我們就可以具備去偽存真的能力,或許還能掌握基礎概念,並能夠開發出安全的、能與比特幣網絡互動的軟件,甚至能夠把比特幣相關理論應用於自己的項目中。
林教授曾經告訴我,資產證券化與區塊鏈有一個很好的結合點,這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件事。眾所周知,區塊鏈被人們認識主要起源於比特幣。比特幣的本質是數字貨幣,區塊鏈的本質在於它是一個分布式賬本,而貨幣係統本身就是一個賬本,這是它們能夠天然結合在一起的很好解釋。隻不過,原來的貨幣係統賬本是由央行控製和維護的,現在區塊鏈則是分布式的(也有說成所謂的去中心化),是大家一起共同維護的一個賬本。加 入 會 員 微 信
資產證券化和區塊鏈如何結合呢?一直專長於資產證券化的林教授告訴我說,數字貨幣的一個延伸在於代幣(token coin),什麽是代幣呢?就是把資產變成貨幣,代幣作為資產使用權的證明,或者資產內在價值的所有權證明。資產變成貨幣,就是一種證券化。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賬本,將資產證券化池子中的資產,全部挪到這個賬本上,基礎資產的各種特征都做好標記,不斷循環,按交易時間更新區塊,不可篡改,定期跟蹤,就能夠實現資產證券化與區塊鏈的一個有效結合。資產挪到賬本,還需要從三個層麵來說,第一個層麵是資產,第三個層麵是賬本,中間需要一個開關或者說場景,形成一個映射關係,即將資產映射到對應賬本上,實現所謂的貨幣化。中間層需要一個場景,最可能的場景就是交易所,可以實現資產和貨幣的交易。
當然,我和林華教授都一致認為,這背後還有一個擔心,從金融角度來看,區塊鏈在技術上仍然不夠成熟,尤其是在交易環節。國內外許多專家都明確估計過,區塊鏈技術可能還需要3~5年時間才能真正成熟。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區塊鏈技術被濫用,就會醞釀很大的風險,就好比前兩年的比特幣投機潮一樣。我認為,如果區塊鏈在交易活動中的跟蹤、項目資金使用的全程監控以及智能資產合約所需要的風險控製措施等效用發揮不出來,隻是利用分布式的分散管理效果,希望在沒有一個第三方公信力機構的情形下保證信用,其結果會很容易搞得像p2p中的債權分拆分包一樣,現實中的風險並沒有縮小,隻是被轉移分散到廣大投資人中去,最後出現我們看到的p2p機構跑路現象,更要防範的是,現有的p2p都將自己做的債權分拆,包裝成所謂的區塊鏈金融。正如北京金融工作局霍學文局長近期所說的,“如果現在不規範區塊鏈技術,它又會成為非法金融活動的來源”。因此,我個人也強烈呼籲,我們要發展的其實是符合金融監管和行業規則的技術創新,如果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從事不規範的金融行為的話,也會造成新的非法集資或者金融不穩定的來源。
不過,我依然看好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它不僅僅是貨幣創造,而且是價值傳輸與公共賬戶。現在國內外很多金融機構在價值傳輸,比如在支付結算、資產登記以及資產轉讓等方麵也都有積極的探索。同時,由於區塊鏈是一個公開、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總賬係統,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支付、清算、結算步驟的出錯率,同時監控每一步資金的流入流出情況,是推動誠信社會建立的有效手段,區塊鏈有利於金融監管的一麵。隨著監管與市場主體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不斷加深,以及該技術不斷走向成熟來保證資產的真實性,和林教授一樣,我相信資產證券化極有可能成為區塊鏈最好的一個應用。
基於以上的理解和認識,我欣然為林華教授這部翻譯作品作序。
謝平
2016年7月
區塊鏈,這個原本“高冷”的技術詞匯,自2015年以來,引起了當前一波又一波最為火熱的爭議。到底什麽是區塊鏈呢?一般人都是因為知道比特幣而知道了區塊鏈,也都知道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項關鍵底層技術,通俗些說,它就像是一個數據庫賬本,安全記錄所有的比特幣交易信息。按照專家們更為專業的解釋來說,該技術的實質是,不同的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數據庫,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共賬簿。從數據包形成區塊,中間有一個加密的哈希值計算(密碼學技術),把不同時間段的交易信息鏈接起來,就形成了區塊鏈。
信用是金融活動的根基。具體到金融行業,人們正是希望能夠通過區塊鏈技術,低成本地解決金融活動中的信任問題。傳統金融體係安排中,所有金融活動的監管及中介機構,包括產品登記、證券發行與交易、信息披露、資金托管等方麵,都是解決信任問題或者說金融中最為核心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由於信任問題是一直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所以,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的公信力機構。從反麵來說,本次讓市場投資者失去信心的長達1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球貨幣與資產價值的不穩定,就是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被國內外眾多金融機構和個人追捧的一個重要背景,區塊鏈技術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用“共信力”來解決公信力問題的途徑。
互聯網科技與傳統金融機構有待進一步的融合。比如銀行業,就需要更加重視業務經營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更加深入地推廣應用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以科技改造業務、以科技推動創新。正是在這樣的思想和認識下,我認為區塊鏈技術也可能為包括銀行、保險在內的機構提供當前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案,不然當前很多以該技術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公司並沒有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麵,銀行家們也明白,區塊鏈不會是銀行終結的信號,區塊鏈可以幫助銀行和金融機構尋找新的機會,更好地服務客戶。
由於對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有一定的興趣,希望增加認識和了解,我與本書譯者林華教授暢談了上麵的認識與體會。這本著作是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公開課改編的一部教材,主要討論了比特幣的一係列重要問題。比如,書中著重介紹了比特幣的運作方式、比特幣與眾不同的技術知識、比特幣安全性如何保障、比特幣的匿名性特征、區塊鏈如何幫助比特幣實現沒有身份的共識、人們在比特幣這一平台上可以創建哪些應用程序、比特幣的存儲和使用、比特幣挖礦、比特幣監管,以及作者們對比特幣的未來發展展望。我認為,在閱讀完如此專業的教材之後,對當前熱議的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各種爭議觀點,我們就可以具備去偽存真的能力,或許還能掌握基礎概念,並能夠開發出安全的、能與比特幣網絡互動的軟件,甚至能夠把比特幣相關理論應用於自己的項目中。
林教授曾經告訴我,資產證券化與區塊鏈有一個很好的結合點,這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件事。眾所周知,區塊鏈被人們認識主要起源於比特幣。比特幣的本質是數字貨幣,區塊鏈的本質在於它是一個分布式賬本,而貨幣係統本身就是一個賬本,這是它們能夠天然結合在一起的很好解釋。隻不過,原來的貨幣係統賬本是由央行控製和維護的,現在區塊鏈則是分布式的(也有說成所謂的去中心化),是大家一起共同維護的一個賬本。加 入 會 員 微 信
資產證券化和區塊鏈如何結合呢?一直專長於資產證券化的林教授告訴我說,數字貨幣的一個延伸在於代幣(token coin),什麽是代幣呢?就是把資產變成貨幣,代幣作為資產使用權的證明,或者資產內在價值的所有權證明。資產變成貨幣,就是一種證券化。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賬本,將資產證券化池子中的資產,全部挪到這個賬本上,基礎資產的各種特征都做好標記,不斷循環,按交易時間更新區塊,不可篡改,定期跟蹤,就能夠實現資產證券化與區塊鏈的一個有效結合。資產挪到賬本,還需要從三個層麵來說,第一個層麵是資產,第三個層麵是賬本,中間需要一個開關或者說場景,形成一個映射關係,即將資產映射到對應賬本上,實現所謂的貨幣化。中間層需要一個場景,最可能的場景就是交易所,可以實現資產和貨幣的交易。
當然,我和林華教授都一致認為,這背後還有一個擔心,從金融角度來看,區塊鏈在技術上仍然不夠成熟,尤其是在交易環節。國內外許多專家都明確估計過,區塊鏈技術可能還需要3~5年時間才能真正成熟。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區塊鏈技術被濫用,就會醞釀很大的風險,就好比前兩年的比特幣投機潮一樣。我認為,如果區塊鏈在交易活動中的跟蹤、項目資金使用的全程監控以及智能資產合約所需要的風險控製措施等效用發揮不出來,隻是利用分布式的分散管理效果,希望在沒有一個第三方公信力機構的情形下保證信用,其結果會很容易搞得像p2p中的債權分拆分包一樣,現實中的風險並沒有縮小,隻是被轉移分散到廣大投資人中去,最後出現我們看到的p2p機構跑路現象,更要防範的是,現有的p2p都將自己做的債權分拆,包裝成所謂的區塊鏈金融。正如北京金融工作局霍學文局長近期所說的,“如果現在不規範區塊鏈技術,它又會成為非法金融活動的來源”。因此,我個人也強烈呼籲,我們要發展的其實是符合金融監管和行業規則的技術創新,如果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從事不規範的金融行為的話,也會造成新的非法集資或者金融不穩定的來源。
不過,我依然看好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它不僅僅是貨幣創造,而且是價值傳輸與公共賬戶。現在國內外很多金融機構在價值傳輸,比如在支付結算、資產登記以及資產轉讓等方麵也都有積極的探索。同時,由於區塊鏈是一個公開、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總賬係統,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支付、清算、結算步驟的出錯率,同時監控每一步資金的流入流出情況,是推動誠信社會建立的有效手段,區塊鏈有利於金融監管的一麵。隨著監管與市場主體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不斷加深,以及該技術不斷走向成熟來保證資產的真實性,和林教授一樣,我相信資產證券化極有可能成為區塊鏈最好的一個應用。
基於以上的理解和認識,我欣然為林華教授這部翻譯作品作序。
謝平
2016年7月